第1561章 隨之而來的變化
農家小子的古代上進日常 作者:冬眠中的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百姓們在聽到不平之事,或者遇到壞人時,總喜歡說,沒準哪天上天就會降雷,劈了那個惡人。
但當無雨而雷,真的毫無征兆出現的時候,卻開始泛起了嘀咕。明明是晴空萬裏,卻從空中傳來三聲巨響,如鍾如雷。
聽說如果出現天鼓鳴,必定會有大事發生,而且很有可能是見血的。他們肇原府離邊關這麽近,該不會是要打仗吧。
昨天百姓們的話題,都是關於天鼓鳴的。而且越談越害怕,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在犯嘀咕。
而有些人家,晚上幾乎沒有入睡,而是開始打包東西。在府城外有住處,自然還是先離開的好。於是,一大早,城門口,就排滿了百姓準備出城。
而不是所有百姓,都有地方可去。所以,雖然有一些百姓選擇出城,但也隻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絕大部分百姓自然還是要留在府城之中,但隨著各種傳言,鑽進耳朵,心中的恐慌,進一步加深。
因此,此時的米鋪,油鋪,雜貨鋪,都排滿了人,賣菜的攤位上也是人頭攢動。有糧有菜,心中才能安心一些。
一早上的時間,府城大大小小的米鋪,基本都掛上了售罄的牌子。
“呀,我隻買到了五斤米,可咋辦喲!”
“我還沒等買,怎麽就關門了呢!”
“不行,我得去其他米鋪看看。”
這樣的情景,在各家米鋪前,都十分的常見。
第二天,百姓們在宵禁結束後,就馬上去排隊,即使糧食的價格提高了一些,但這樣的場景還是發生了。府城的人心依舊在慌亂著。
第三天,事情突然有了變化。
“夥計,我要五十斤粟米!”
“好!”
“我要三十斤!”
“好,您稍等!”
百姓們都有些奇怪,前兩天搶都搶不到,今天怎麽就大方起來了呢。
“您要多少?”
“咳,六十斤!”
“好的!”
擠在米鋪的百姓們,都弄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買到了也沒有欣喜的感覺了呢。
“那個,你們米鋪不缺米了嗎?”前兩天,怎麽排都排不到,如今感覺怎麽買都買不完!
夥計雖然忙碌但還是熱情的迴了一句:“不缺啊,米還多著嘞,您還要上一些嗎?”
“不,不用了!”問話的百姓連忙擺了擺手,他可沒錢再買了。
“前兩天不是一大早就賣沒了嘛?”
“是啊,是啊!”
如今買米都變得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弄清楚究竟是怎麽一迴事。要不然心裏說不上來的別扭。
“喲,客官,您總得給糧食一點脫殼的時間嘛。”
“所以,一開始就有糧食。隻是還沒有脫殼?”
“是啊,畢竟脫殼不太好保存嘛!”夥計笑著說道。
擠在店鋪內的百姓麵麵相覷,感覺肩上扛的米袋子沉了不少。夥計說的如果是真話,那他們都不知道是喜是悲了。
這糧食雖然沒有花太高的價格,但比起之前也貴了一些。如果糧食不缺的話,他們豈不是買賠了?
所以買到糧食,到底應不應該高興啊!
而其實,夥計說的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王茂平已經將府中的大小糧商召集到了府衙談話。
允許糧食價格適當的上漲,但不得超過官府劃定的最高價。在二十天內,全力的保障府城糧食的供應,不得出現售罄的字眼。
二十天後,如果百姓搶買糧食的情況仍然存在,官府會開倉將糧食賣給糧商。
對於知府大人的提議,糧商們都答應了下來。雖然他們是存了趁機賺上一筆的心思,卻也擔心官府會給他們來一個秋後算賬。
所有人都不知道,天鼓鳴究竟有沒有後續。
肇原府這兩年風調雨順,官倉中儲存的糧食,應該不少。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維持肇原府糧價的穩定。
而如今官府既然提出這個要求,他們不如先遵照,看看情況再說。要不然把這位知府大人惹急了,直接在此時開糧倉的話,不要說,秋後算賬,就是可以上漲的那點盈利,都賺不到了。
有了糧商們的配合,米鋪自然也就不會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
除了糧食之外,王茂平也召集其他商人進行商談。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保障百姓們的日常生活。
之所以在天鼓鳴之後的第三天,而不是在最開始,就讓糧食供給穩定下來。一來是想要了解,這個現象對百姓們造成的影響究竟大不大。二來,也確實是需要準備的時間。
而他也認為,應該給百姓們的恐慌一點發泄的時間。
如今各糧鋪門口,百姓們都沒有空手而歸,但神色與心情卻都有些別扭,而且買的越多,別扭的感覺就越多。
“喲,官差來了!”
告示牆下,官差的身影出現,百姓們全部都圍了上去。連扛著米袋子的百姓,也不想落於人後。
等官差貼完告示,身邊已經裏三層外三層,被圍的水泄不通。
“差爺,差爺,天鼓鳴的事情,官府聽說了嗎?”
“是啊,差爺,知府大人聽說了嗎?”
“知府大人有沒有說,我們應該怎麽做?”
麵對眾人的七嘴八舌,差役選擇敲響手中的銅鑼。
“當,當,當!”
敲了幾遍之後,聚過來的百姓才算是徹底安靜下來,足以見得他們心中的不安。
“天鼓鳴的事情,官府自然已經聽說了!”
“那——”
麵對馬上要接話的百姓,差役又敲了三聲銅鑼:
“你們要安靜的聽我說!”
見百姓們目光都投在了自己身上,沒有再插話的打算,差役手指了指其中一張告示,繼續開了口:
“這是知府大人寫給所有肇原府百姓的一封信!”
“寫給我們的?”雖然絕大部分百姓並不識字,但還是看向了告示。
“我會先讀上一遍,然後再為你們解釋信上的內容。明白了嗎?”
“明白了差爺,知府大人究竟寫了什麽,您快給我們讀一讀吧!”
這些圍過來的百姓,有很多都是家裏的主心骨,但知府大人卻是肇原府絕大部分人的主心骨。
但當無雨而雷,真的毫無征兆出現的時候,卻開始泛起了嘀咕。明明是晴空萬裏,卻從空中傳來三聲巨響,如鍾如雷。
聽說如果出現天鼓鳴,必定會有大事發生,而且很有可能是見血的。他們肇原府離邊關這麽近,該不會是要打仗吧。
昨天百姓們的話題,都是關於天鼓鳴的。而且越談越害怕,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在犯嘀咕。
而有些人家,晚上幾乎沒有入睡,而是開始打包東西。在府城外有住處,自然還是先離開的好。於是,一大早,城門口,就排滿了百姓準備出城。
而不是所有百姓,都有地方可去。所以,雖然有一些百姓選擇出城,但也隻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絕大部分百姓自然還是要留在府城之中,但隨著各種傳言,鑽進耳朵,心中的恐慌,進一步加深。
因此,此時的米鋪,油鋪,雜貨鋪,都排滿了人,賣菜的攤位上也是人頭攢動。有糧有菜,心中才能安心一些。
一早上的時間,府城大大小小的米鋪,基本都掛上了售罄的牌子。
“呀,我隻買到了五斤米,可咋辦喲!”
“我還沒等買,怎麽就關門了呢!”
“不行,我得去其他米鋪看看。”
這樣的情景,在各家米鋪前,都十分的常見。
第二天,百姓們在宵禁結束後,就馬上去排隊,即使糧食的價格提高了一些,但這樣的場景還是發生了。府城的人心依舊在慌亂著。
第三天,事情突然有了變化。
“夥計,我要五十斤粟米!”
“好!”
“我要三十斤!”
“好,您稍等!”
百姓們都有些奇怪,前兩天搶都搶不到,今天怎麽就大方起來了呢。
“您要多少?”
“咳,六十斤!”
“好的!”
擠在米鋪的百姓們,都弄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買到了也沒有欣喜的感覺了呢。
“那個,你們米鋪不缺米了嗎?”前兩天,怎麽排都排不到,如今感覺怎麽買都買不完!
夥計雖然忙碌但還是熱情的迴了一句:“不缺啊,米還多著嘞,您還要上一些嗎?”
“不,不用了!”問話的百姓連忙擺了擺手,他可沒錢再買了。
“前兩天不是一大早就賣沒了嘛?”
“是啊,是啊!”
如今買米都變得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弄清楚究竟是怎麽一迴事。要不然心裏說不上來的別扭。
“喲,客官,您總得給糧食一點脫殼的時間嘛。”
“所以,一開始就有糧食。隻是還沒有脫殼?”
“是啊,畢竟脫殼不太好保存嘛!”夥計笑著說道。
擠在店鋪內的百姓麵麵相覷,感覺肩上扛的米袋子沉了不少。夥計說的如果是真話,那他們都不知道是喜是悲了。
這糧食雖然沒有花太高的價格,但比起之前也貴了一些。如果糧食不缺的話,他們豈不是買賠了?
所以買到糧食,到底應不應該高興啊!
而其實,夥計說的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王茂平已經將府中的大小糧商召集到了府衙談話。
允許糧食價格適當的上漲,但不得超過官府劃定的最高價。在二十天內,全力的保障府城糧食的供應,不得出現售罄的字眼。
二十天後,如果百姓搶買糧食的情況仍然存在,官府會開倉將糧食賣給糧商。
對於知府大人的提議,糧商們都答應了下來。雖然他們是存了趁機賺上一筆的心思,卻也擔心官府會給他們來一個秋後算賬。
所有人都不知道,天鼓鳴究竟有沒有後續。
肇原府這兩年風調雨順,官倉中儲存的糧食,應該不少。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維持肇原府糧價的穩定。
而如今官府既然提出這個要求,他們不如先遵照,看看情況再說。要不然把這位知府大人惹急了,直接在此時開糧倉的話,不要說,秋後算賬,就是可以上漲的那點盈利,都賺不到了。
有了糧商們的配合,米鋪自然也就不會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
除了糧食之外,王茂平也召集其他商人進行商談。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保障百姓們的日常生活。
之所以在天鼓鳴之後的第三天,而不是在最開始,就讓糧食供給穩定下來。一來是想要了解,這個現象對百姓們造成的影響究竟大不大。二來,也確實是需要準備的時間。
而他也認為,應該給百姓們的恐慌一點發泄的時間。
如今各糧鋪門口,百姓們都沒有空手而歸,但神色與心情卻都有些別扭,而且買的越多,別扭的感覺就越多。
“喲,官差來了!”
告示牆下,官差的身影出現,百姓們全部都圍了上去。連扛著米袋子的百姓,也不想落於人後。
等官差貼完告示,身邊已經裏三層外三層,被圍的水泄不通。
“差爺,差爺,天鼓鳴的事情,官府聽說了嗎?”
“是啊,差爺,知府大人聽說了嗎?”
“知府大人有沒有說,我們應該怎麽做?”
麵對眾人的七嘴八舌,差役選擇敲響手中的銅鑼。
“當,當,當!”
敲了幾遍之後,聚過來的百姓才算是徹底安靜下來,足以見得他們心中的不安。
“天鼓鳴的事情,官府自然已經聽說了!”
“那——”
麵對馬上要接話的百姓,差役又敲了三聲銅鑼:
“你們要安靜的聽我說!”
見百姓們目光都投在了自己身上,沒有再插話的打算,差役手指了指其中一張告示,繼續開了口:
“這是知府大人寫給所有肇原府百姓的一封信!”
“寫給我們的?”雖然絕大部分百姓並不識字,但還是看向了告示。
“我會先讀上一遍,然後再為你們解釋信上的內容。明白了嗎?”
“明白了差爺,知府大人究竟寫了什麽,您快給我們讀一讀吧!”
這些圍過來的百姓,有很多都是家裏的主心骨,但知府大人卻是肇原府絕大部分人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