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4章 預料中的慌亂
農家小子的古代上進日常 作者:冬眠中的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古牢關的消息既然已經傳到了府城,引起百姓的不安是必然的事情。即使王茂平早就預料到邊關會有戰事發生,早就提前聽說了,邊關戰事的發生,仍舊沒有辦法去避免。
對戰爭的畏懼,是普通百姓的本能反應。這種畏懼會隨著時間與戰事的變化,增加或者減少。
而府衙能夠做的,也就是盡量去保證肇原府的安定,盡量去減少百姓的恐懼,盡力減緩恐懼的逐漸攀升。
但此時還是要給百姓們宣泄恐懼的時間。
之前已經有大戶人家聽到了消息,其中的一些已經悄聲的離開了肇原府。王茂平自然沒想過要阻止他們離開。
趨利避害,求生,都是人的本能。人家既然有這個條件與能力,去躲避災禍,為什麽要阻止呢。
不隻是那些大戶人家,就是普通百姓在聽到消息後,一些有退路的,也會選擇離開。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不是所有百姓都有退路,不是所有百姓都會選擇離開,絕大部分百姓都需要習慣戰爭所帶來的影響,需要去習慣恐懼,克服恐懼,在肇原府城繼續生活下去。
直到戰事結束,或者肇原府淪陷。
而王茂平要做的就是守著這座城,守著絕大部分百姓,直到戰事結束,他的知府職責結束,或者生命結束。
戰事才剛剛開始,無論是他還是百姓們,都需要去習慣。
“聽說了嗎?”
“外族已經開始攻打古牢關了!”
“啥?打起來了?”
“這要是打進來了可咋整,咱們肇原府離邊關可是最近的。”
消息已經傳到了府城,街頭巷尾百姓們幾乎都在談論著此事,臉上都帶著恐懼與擔憂。在戰事麵前,連王茂平這個知府都很難做到從容應對,更何況是普通的百姓。
“這才過了幾年的好日子,怎麽就打過來了呢!”
“那群外族人真是太該死了!”
當百姓們都在討論的時候,恐懼無疑會被放大,心裏都惴惴不安,不知道要麵對的是什麽,一時間也不知道以後的日子該怎麽過下去。
“這要是真的攻進肇原府,那咱們還能有活路嗎,那些外族人可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到時候肯定是要丟命的啊!”
“不行,我得收拾東西去避一避!”
“我也得去避一避,唉,這都什麽事兒!”
消息傳到肇原府城,也很快傳遍肇原府城,恐懼與慌亂中,城裏的百姓在煎熬著,也在煎熬中,做著選擇。
城門附近,出城的人已經排起長隊,馬車,驢車,甚至是手推車。有些看似從容,有些略顯狼狽。
但無一例外的,他們都為自己找好了退路,選擇在此時離開肇原府城。因為隻有這時候離開才是最安全的。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幾天的時間,城門似乎已經恢複了正常,很少再有前幾天舉家離開的情況發生。
而就像王茂平之前所預料的那般,即使幾天的時間有不少百姓離開,但相對於府城而言,也隻是極少的一部分而已。絕大多數百姓還是要繼續生活下去。
雖然話雖如此,但相比於從前平靜安穩的生活,此時則是,心焦氣躁,寢食難安。
“唉!”
“唉聲歎氣的做什麽!”
“外族都快要打進來了,這日子可咋過呀。”
“該咋過還咋過唄,現在還有飯吃,還有衣服穿,怎麽就過不下去了!”
“可,萬一要是——”
“哪有那麽多萬一,想那麽多做什麽,知府大人不是還在呢嗎!”
“知府大人再厲害,他也打不過那麽多外族人啊!”
“大人受到上天庇佑,老天肯定會保護咱們肇原府的。即使最後真的沒有活路了,大不了到時候一起死,怕什麽!”
留下來的百姓總需要在交談甚至是爭吵中,去讓自己對於如今的形勢妥協,並找出壓製恐懼的方法。
而絕大多數百姓,找出來的方法,還是轉化成了和以前一樣的一句話:“怕什麽!天塌下來也有大人頂著。”
於是府城之中,有關於王茂平的傳言,不,傳說又一次變得受歡迎了起來。
或許是因為麵對的恐懼太大,壓力太大。如今的傳說中,王茂平的實力又被進一步增強,妥妥的爽文大男主加天之驕子模板,中後期所向披靡的展開方式。甚至連以後的劇情都已經為他寫好。
王茂平原本以為百姓們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調理,才能夠與恐懼共存,迴歸正常的生活。卻沒有想到,他們調理的方式是自己。
他一天被公務,城中的形勢,邊關的戰事,以及還沒有降下的雨水,折磨的有些心力交瘁,在聽白景講述八卦而來的傳聞之後,讓他更加的欲哭無淚。
“大人,如果最後真的是兵臨城下的局麵,百姓們可都等著你,引得天降神罰,將外族劈的灰飛煙滅呢。”白景語氣中,沒有調侃,反而像是期待他能引得上天垂憐。
王茂平無語的擺擺手,讓白景退了下去,小夥子平時還是少讀點兒話本吧。
還有百姓們的想象力怎麽能豐富成這個樣子。這種當事人聽的都腳趾摳地的設定與劇情,到底有誰喜歡!誰能管管這些百姓,抽象到他了好嗎!
但不得不說,這種對他來說無比尷尬的傳聞,還是能夠讓他在現實的繁忙與焦躁中,得到片刻的喘息。
卻也隻是片刻而已,放下茶杯的功夫,煩惱便又重新爬上心頭。
也不知道,如今邊關的局勢到底如何了。
“殺!”
“殺!!”
古牢關的關城城門被打開,鐵騎頃刻而出,手持寒刃,踏起層層煙塵,向著被火炮傷及的外族而去。
士卒們終於迎來了和外族兵的正麵交鋒。一時間馬蹄聲,戰鼓聲,唿喊聲,兵器碰撞發出的聲音,讓戰場變得喧囂而肅殺。
莫碭與田多嶺如今也在其中,原本以為自己會有一絲的恐懼,卻發現當短兵相接的時候,心中不僅沒有任何恐懼,還升起了萬丈豪情。
大丈夫,縱馬革裹屍,也不枉費來這世間走一遭。
對戰爭的畏懼,是普通百姓的本能反應。這種畏懼會隨著時間與戰事的變化,增加或者減少。
而府衙能夠做的,也就是盡量去保證肇原府的安定,盡量去減少百姓的恐懼,盡力減緩恐懼的逐漸攀升。
但此時還是要給百姓們宣泄恐懼的時間。
之前已經有大戶人家聽到了消息,其中的一些已經悄聲的離開了肇原府。王茂平自然沒想過要阻止他們離開。
趨利避害,求生,都是人的本能。人家既然有這個條件與能力,去躲避災禍,為什麽要阻止呢。
不隻是那些大戶人家,就是普通百姓在聽到消息後,一些有退路的,也會選擇離開。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不是所有百姓都有退路,不是所有百姓都會選擇離開,絕大部分百姓都需要習慣戰爭所帶來的影響,需要去習慣恐懼,克服恐懼,在肇原府城繼續生活下去。
直到戰事結束,或者肇原府淪陷。
而王茂平要做的就是守著這座城,守著絕大部分百姓,直到戰事結束,他的知府職責結束,或者生命結束。
戰事才剛剛開始,無論是他還是百姓們,都需要去習慣。
“聽說了嗎?”
“外族已經開始攻打古牢關了!”
“啥?打起來了?”
“這要是打進來了可咋整,咱們肇原府離邊關可是最近的。”
消息已經傳到了府城,街頭巷尾百姓們幾乎都在談論著此事,臉上都帶著恐懼與擔憂。在戰事麵前,連王茂平這個知府都很難做到從容應對,更何況是普通的百姓。
“這才過了幾年的好日子,怎麽就打過來了呢!”
“那群外族人真是太該死了!”
當百姓們都在討論的時候,恐懼無疑會被放大,心裏都惴惴不安,不知道要麵對的是什麽,一時間也不知道以後的日子該怎麽過下去。
“這要是真的攻進肇原府,那咱們還能有活路嗎,那些外族人可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到時候肯定是要丟命的啊!”
“不行,我得收拾東西去避一避!”
“我也得去避一避,唉,這都什麽事兒!”
消息傳到肇原府城,也很快傳遍肇原府城,恐懼與慌亂中,城裏的百姓在煎熬著,也在煎熬中,做著選擇。
城門附近,出城的人已經排起長隊,馬車,驢車,甚至是手推車。有些看似從容,有些略顯狼狽。
但無一例外的,他們都為自己找好了退路,選擇在此時離開肇原府城。因為隻有這時候離開才是最安全的。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幾天的時間,城門似乎已經恢複了正常,很少再有前幾天舉家離開的情況發生。
而就像王茂平之前所預料的那般,即使幾天的時間有不少百姓離開,但相對於府城而言,也隻是極少的一部分而已。絕大多數百姓還是要繼續生活下去。
雖然話雖如此,但相比於從前平靜安穩的生活,此時則是,心焦氣躁,寢食難安。
“唉!”
“唉聲歎氣的做什麽!”
“外族都快要打進來了,這日子可咋過呀。”
“該咋過還咋過唄,現在還有飯吃,還有衣服穿,怎麽就過不下去了!”
“可,萬一要是——”
“哪有那麽多萬一,想那麽多做什麽,知府大人不是還在呢嗎!”
“知府大人再厲害,他也打不過那麽多外族人啊!”
“大人受到上天庇佑,老天肯定會保護咱們肇原府的。即使最後真的沒有活路了,大不了到時候一起死,怕什麽!”
留下來的百姓總需要在交談甚至是爭吵中,去讓自己對於如今的形勢妥協,並找出壓製恐懼的方法。
而絕大多數百姓,找出來的方法,還是轉化成了和以前一樣的一句話:“怕什麽!天塌下來也有大人頂著。”
於是府城之中,有關於王茂平的傳言,不,傳說又一次變得受歡迎了起來。
或許是因為麵對的恐懼太大,壓力太大。如今的傳說中,王茂平的實力又被進一步增強,妥妥的爽文大男主加天之驕子模板,中後期所向披靡的展開方式。甚至連以後的劇情都已經為他寫好。
王茂平原本以為百姓們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調理,才能夠與恐懼共存,迴歸正常的生活。卻沒有想到,他們調理的方式是自己。
他一天被公務,城中的形勢,邊關的戰事,以及還沒有降下的雨水,折磨的有些心力交瘁,在聽白景講述八卦而來的傳聞之後,讓他更加的欲哭無淚。
“大人,如果最後真的是兵臨城下的局麵,百姓們可都等著你,引得天降神罰,將外族劈的灰飛煙滅呢。”白景語氣中,沒有調侃,反而像是期待他能引得上天垂憐。
王茂平無語的擺擺手,讓白景退了下去,小夥子平時還是少讀點兒話本吧。
還有百姓們的想象力怎麽能豐富成這個樣子。這種當事人聽的都腳趾摳地的設定與劇情,到底有誰喜歡!誰能管管這些百姓,抽象到他了好嗎!
但不得不說,這種對他來說無比尷尬的傳聞,還是能夠讓他在現實的繁忙與焦躁中,得到片刻的喘息。
卻也隻是片刻而已,放下茶杯的功夫,煩惱便又重新爬上心頭。
也不知道,如今邊關的局勢到底如何了。
“殺!”
“殺!!”
古牢關的關城城門被打開,鐵騎頃刻而出,手持寒刃,踏起層層煙塵,向著被火炮傷及的外族而去。
士卒們終於迎來了和外族兵的正麵交鋒。一時間馬蹄聲,戰鼓聲,唿喊聲,兵器碰撞發出的聲音,讓戰場變得喧囂而肅殺。
莫碭與田多嶺如今也在其中,原本以為自己會有一絲的恐懼,卻發現當短兵相接的時候,心中不僅沒有任何恐懼,還升起了萬丈豪情。
大丈夫,縱馬革裹屍,也不枉費來這世間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