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1章 鑽牛角尖
農家小子的古代上進日常 作者:冬眠中的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律兒,你父皇是不是要派人去古牢關督軍?”
朝堂上的風吹草動,後宮之中自然也是頗為關注。尤其是在朝堂氣氛極度緊張的情況下。一眾嬪妃已經無暇或者不敢去對李貴妃被皇上掃了顏麵的事情幸災樂禍。
在皇上震怒的情況下,她們可不想自己的任何舉動再惹惱了帝王。畢竟,她們不是李貴妃,惹惱皇帝的後果可不隻是失掉顏麵這麽簡單。
可即便是如此,李貴妃也是每天都有許多怒火需要發泄。不過在自己引以為傲的兒子麵前,還是恢複了一如既往地溫婉,如今整張臉上,都帶著擔憂與關心。
“父皇收迴了禦駕親征的想法,那麽派人督軍就成為必然。母妃還是保重身體,不要思慮太多。”對於朝堂上的事情,四皇子不願意對自己的母妃多說。
奈何,李貴妃似乎是沒有體會到兒子的“良苦用心”,仍舊問了下去。
“所以還是要從一眾皇子中確定督軍的人選?”四皇子輕輕點了點頭,算是作為迴應。
“律兒,還記得母妃上次和你說過什麽嗎?一定不可以去古牢關督軍。”如今的李貴妃,最為關心的就是她兒子的安危。畢竟戰局變幻莫測,誰也無法確保絕對的安全。
那個二皇子隻是去林江賑災,就丟了性命,在戰場之上,可是真正的刀劍無眼。
“母妃,派誰去督軍,是父皇才能夠決定的事情。”四皇子眼中閃過一抹不耐煩。
李貴妃自然了解自己的兒子,於是苦口婆心的說道:“律兒,如今你父皇在一眾皇子之中最為看重的就是你,隻要你不表現出決然的勢在必行,你父皇就不會選擇派你過去。”
在她看來,隻要律兒不把他自己逼到牆角讓皇上沒有辦法拒絕的話,那麽去督軍的就另有其人。
“母妃,在這個時候,如果我不表現出勢在必行,替父皇分憂的話,那朝中的大臣該如何看我?”四皇子眼中雖然仍舊有著不耐,但語氣中並沒有表現出來。
如果說之前他曾想過,古牢關需要督軍的話,那麽他有心想要給自己錦上添花,而這次則不然,他需要向父皇,向那些大臣證明,自己比那個已故太子要出色。
那個二皇子賑災沒有能夠活著迴來,而自己卻能夠率軍凱旋的話,不就能夠壓過對方一頭,證明自己的能力嗎?能夠與死人比試的機會可是不多。
在最開始,聽到二皇子死亡真相的時候,他也隻是覺得意外而已。畢竟人已經死了二十多年,即便是得知了真相又能如何。
隻是四皇子沒有想到,隨著真相而來的,還有眾人對於二皇子的迴憶。才能過人,德行過人,賢明仁厚,似乎將一切美好的詞句堆砌在此人的身上都不為過,好似這個人沒有任何瑕疵。
那些大臣們都說已故太子是最為合適的儲君,最像陛下的人。最讓他無法接受的是,父皇竟然要為了一個死去二十多年的人禦駕親征。
他感覺自己一直都活在對方的陰影之下,因為此人,父皇一直沒有再立儲君,所以自己的地位始終無法和對方平起平坐。
好不容易,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此人逐漸被遺忘,自己逐漸成為了大臣們交口稱讚的皇子,父皇最看重的皇子,最像父皇的皇子。
那個死去了二十多年的人,卻又帶著迴憶卷土重來,似乎在嘲笑自己,無論怎麽努力,還是無法取代對方。對於四皇子來說,這是人生中最為恥辱的事情。
所以,他想要和那個死人比一比,誰才是最適合走到那個位置的人。
“律兒,母妃知道你的心思,你不要忘記,永安侯已經被派去了古牢關。”李貴妃自然是了解自己兒子的,所以在苦口婆心之後,轉換了勸說的方向。
“那又如何,即便是他作為主將,我也能夠壓他一頭。”
霍家所倚仗的也不過是家裏出了兩個皇後而已,永安侯早就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威風,自己難道還會怕他不成。隻是在內心的深處,他倒是有些羨慕,二皇子有這樣的外家。
“律兒,母妃雖然身在後宮之中,但也聽過,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你不要忘了霍家不隻是二皇子的外家,也是六皇子的外家。”
“那個廢物——”
“即便是廢物,他也是皇子。律兒,你作為最受你父皇看重的皇子,一定是被霍家視為眼中釘的。”
“霍家不敢做些什麽,如果我出了意外,父皇不會放過霍家的。”
如果他在古牢關出了意外,那麽霍家自然而然背上謀害皇子的罪名。所以霍家不但不敢動手,還要盡全力去保證他的安全。
而敖魯部是害死二皇子的真兇,永安侯無論是為了報仇,還是為了大孟的威嚴都必須要全力以赴。
再加上父皇如今對於古牢關的重視,這是他踩在霍家,踩在二皇子頭上,建立威信,增加賢名,提高在父皇心中地位最好的機會,他絕對不想錯過。
李貴妃輕歎了口氣,她的皇兒執念太深了些:“都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即便是霍家不會搞什麽小動作,那麽其他人呢,你父皇可是有幾個已成年的皇子。”
聽到這裏,四皇子眼中的疑慮一閃而過,被李貴妃看在眼裏:
“律兒,你的身份貴重,絕對不可以出現半點閃失,給其他人可乘之機。”
“有些人之所以會死,或許就是上天在冥冥之中,讓他們為我們母子讓路。”
“活人為什麽要與死人比呢,死人能擁有的隻能是那點兒,隨著時間淡忘的記憶,而活人能爭的東西,卻比死人多得多。”
李貴妃說的這句話是說給四皇子的,也是說給她自己的。
鍾泉宮中,沒有人發現,此時母子二人的神情頗為的一致。
“母妃說的對,兒子受教了!”不得不說,四皇子發現之前的他的確是鑽牛角尖了。
雖然他心裏壓不下那口氣,但母妃有句話說的很對,“暗箭難防”,那個二皇子,就是因為沒防住,才死掉的。
他絕對不能步其後塵,坐在那個位置上才是最重要的。
朝堂上的風吹草動,後宮之中自然也是頗為關注。尤其是在朝堂氣氛極度緊張的情況下。一眾嬪妃已經無暇或者不敢去對李貴妃被皇上掃了顏麵的事情幸災樂禍。
在皇上震怒的情況下,她們可不想自己的任何舉動再惹惱了帝王。畢竟,她們不是李貴妃,惹惱皇帝的後果可不隻是失掉顏麵這麽簡單。
可即便是如此,李貴妃也是每天都有許多怒火需要發泄。不過在自己引以為傲的兒子麵前,還是恢複了一如既往地溫婉,如今整張臉上,都帶著擔憂與關心。
“父皇收迴了禦駕親征的想法,那麽派人督軍就成為必然。母妃還是保重身體,不要思慮太多。”對於朝堂上的事情,四皇子不願意對自己的母妃多說。
奈何,李貴妃似乎是沒有體會到兒子的“良苦用心”,仍舊問了下去。
“所以還是要從一眾皇子中確定督軍的人選?”四皇子輕輕點了點頭,算是作為迴應。
“律兒,還記得母妃上次和你說過什麽嗎?一定不可以去古牢關督軍。”如今的李貴妃,最為關心的就是她兒子的安危。畢竟戰局變幻莫測,誰也無法確保絕對的安全。
那個二皇子隻是去林江賑災,就丟了性命,在戰場之上,可是真正的刀劍無眼。
“母妃,派誰去督軍,是父皇才能夠決定的事情。”四皇子眼中閃過一抹不耐煩。
李貴妃自然了解自己的兒子,於是苦口婆心的說道:“律兒,如今你父皇在一眾皇子之中最為看重的就是你,隻要你不表現出決然的勢在必行,你父皇就不會選擇派你過去。”
在她看來,隻要律兒不把他自己逼到牆角讓皇上沒有辦法拒絕的話,那麽去督軍的就另有其人。
“母妃,在這個時候,如果我不表現出勢在必行,替父皇分憂的話,那朝中的大臣該如何看我?”四皇子眼中雖然仍舊有著不耐,但語氣中並沒有表現出來。
如果說之前他曾想過,古牢關需要督軍的話,那麽他有心想要給自己錦上添花,而這次則不然,他需要向父皇,向那些大臣證明,自己比那個已故太子要出色。
那個二皇子賑災沒有能夠活著迴來,而自己卻能夠率軍凱旋的話,不就能夠壓過對方一頭,證明自己的能力嗎?能夠與死人比試的機會可是不多。
在最開始,聽到二皇子死亡真相的時候,他也隻是覺得意外而已。畢竟人已經死了二十多年,即便是得知了真相又能如何。
隻是四皇子沒有想到,隨著真相而來的,還有眾人對於二皇子的迴憶。才能過人,德行過人,賢明仁厚,似乎將一切美好的詞句堆砌在此人的身上都不為過,好似這個人沒有任何瑕疵。
那些大臣們都說已故太子是最為合適的儲君,最像陛下的人。最讓他無法接受的是,父皇竟然要為了一個死去二十多年的人禦駕親征。
他感覺自己一直都活在對方的陰影之下,因為此人,父皇一直沒有再立儲君,所以自己的地位始終無法和對方平起平坐。
好不容易,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此人逐漸被遺忘,自己逐漸成為了大臣們交口稱讚的皇子,父皇最看重的皇子,最像父皇的皇子。
那個死去了二十多年的人,卻又帶著迴憶卷土重來,似乎在嘲笑自己,無論怎麽努力,還是無法取代對方。對於四皇子來說,這是人生中最為恥辱的事情。
所以,他想要和那個死人比一比,誰才是最適合走到那個位置的人。
“律兒,母妃知道你的心思,你不要忘記,永安侯已經被派去了古牢關。”李貴妃自然是了解自己兒子的,所以在苦口婆心之後,轉換了勸說的方向。
“那又如何,即便是他作為主將,我也能夠壓他一頭。”
霍家所倚仗的也不過是家裏出了兩個皇後而已,永安侯早就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威風,自己難道還會怕他不成。隻是在內心的深處,他倒是有些羨慕,二皇子有這樣的外家。
“律兒,母妃雖然身在後宮之中,但也聽過,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你不要忘了霍家不隻是二皇子的外家,也是六皇子的外家。”
“那個廢物——”
“即便是廢物,他也是皇子。律兒,你作為最受你父皇看重的皇子,一定是被霍家視為眼中釘的。”
“霍家不敢做些什麽,如果我出了意外,父皇不會放過霍家的。”
如果他在古牢關出了意外,那麽霍家自然而然背上謀害皇子的罪名。所以霍家不但不敢動手,還要盡全力去保證他的安全。
而敖魯部是害死二皇子的真兇,永安侯無論是為了報仇,還是為了大孟的威嚴都必須要全力以赴。
再加上父皇如今對於古牢關的重視,這是他踩在霍家,踩在二皇子頭上,建立威信,增加賢名,提高在父皇心中地位最好的機會,他絕對不想錯過。
李貴妃輕歎了口氣,她的皇兒執念太深了些:“都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即便是霍家不會搞什麽小動作,那麽其他人呢,你父皇可是有幾個已成年的皇子。”
聽到這裏,四皇子眼中的疑慮一閃而過,被李貴妃看在眼裏:
“律兒,你的身份貴重,絕對不可以出現半點閃失,給其他人可乘之機。”
“有些人之所以會死,或許就是上天在冥冥之中,讓他們為我們母子讓路。”
“活人為什麽要與死人比呢,死人能擁有的隻能是那點兒,隨著時間淡忘的記憶,而活人能爭的東西,卻比死人多得多。”
李貴妃說的這句話是說給四皇子的,也是說給她自己的。
鍾泉宮中,沒有人發現,此時母子二人的神情頗為的一致。
“母妃說的對,兒子受教了!”不得不說,四皇子發現之前的他的確是鑽牛角尖了。
雖然他心裏壓不下那口氣,但母妃有句話說的很對,“暗箭難防”,那個二皇子,就是因為沒防住,才死掉的。
他絕對不能步其後塵,坐在那個位置上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