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就這麽肯定,等將來高明被易儲,儲君一定是你?”
“你這不廢話嘛!”李泰揚起隱約不可見的脖頸,神情傲然:
“高祖和父皇向來寵異本王,不管是爵位品級還是封地,那都是遠超其他兄弟,父皇甚至心疼本王上朝不便,特許本王乘轎上殿。”
“如此殊榮,又豈是區區太子能相提並論的!”一邊說著,李泰越想越氣,不禁起身指向李斯文,怒道:
“那個位置本來就該是本王的!要不是你李斯文從中作梗,毀了本王的好名聲,本王又豈會如此落魄,惹得父皇疏遠,百姓摒棄!”
說到此處,李泰悲憤心情湧上心頭,白胖的大臉上麵目猙獰。
本來自己觸手可及的儲君之位,卻被這個王八蛋一腳踹遠了幾百米,再想拿迴可是千難萬難...
要不是心裏明白,以自己的無力絕對打不過李斯文,李泰恨不得當場將他抽骨扒筋,生啖其肉,以消他心頭之恨!
但,饒是李泰聲音淒厲,言語悲涼 ,但李斯文依舊是一臉的風輕雲淡、不以為然,絲毫沒有因為李泰的恨意而露怯半分。
一雙星眸似笑非笑的打量著李泰,而後道:“若這真是越王殿下的心中想法,那以某看來...可是大錯特錯!”
李泰的猙獰一頓,歪著脖子滿是疑惑的看向他,除了太子,難道皇室中還有比自己更合適的人選?
難道是父皇暗中示意過什麽...李泰臉色微變,強行按下心中焦急,等待李斯文的解釋。
李斯文郎朗而道:“殿下之所以會心生,‘陛下有心易儲’的念頭,不過是小人包藏禍心,屢次攛掇殿下的話術罷了。”
“但事實上,陛下想要易儲,並不隻取決於他一個人。”
李泰整個人為之一愣,皺眉思索中靜靜入座。
李斯文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從古至今,儲君的繼承問題,都是能決定一朝命運的大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始皇帝遲遲沒有確立儲君,從而導致胡亥假傳聖旨逼死扶蘇,使得偌大的秦朝二世而亡。
故此,易儲這種國之大事,絕不是父皇開金口,三言兩句就能定下的。
朝廷上的各方勢力,錯綜複雜而又根深蒂固。
尤其是那些可以動搖國本的門閥世家,若是危及到他們的根本利益,等待大唐的將是天翻地覆的大亂。
前朝煬帝就是因為大肆開放科舉,極大危害到了世家的根基,這才使得世家造反,天下大亂,諸王並起。
而廢黜立儲這種關係上下無數的大事,又怎麽會不涉及到那些門閥世家的利益...
李泰能暗中攪動民心,給李承乾扣上一個‘望不似人君’的大帽子,又豈會是個對朝政一竅不通的愣子。
在聽出李斯文話中隱喻後,他立刻就理清了易儲一事關係眾多,絕不是他想的那麽簡單。
可李泰的倚仗,從來都不是群臣、世家的支持,而是李二陛下的偏愛。
在他心目中,能從一介地方鄉紳起事,短短幾年就再造河山,將亂隋取而代之的父皇,無論是個人魅力還是心中抱負,都遠超前朝那個敗家皇帝。
哪怕是在官場,而不是父皇最為擅長的沙場,但李泰相信,父皇依舊還是那個睥睨天下的英雄,早晚有一天,會將朝廷打造成自己的一言堂。
而這樣的父皇,隻要心中真的決定了某件事,即便是文武百官、門閥世家這些阻力,統統冒出頭來使絆子,也不會耽擱父皇太多時間。
不過殺念一起,刀起刀落的事情。
而且...門閥世家越發積重臃腫的問題,連自己都能察覺,父皇又怎麽可能意識不到。
當初芙蓉樓門前的那個自己,就是被世家拿來當槍使,用於阻止父皇某個謀劃的工具。
對於門閥世家的問題,李泰這個受害人深有體會,自然門清。
於是輕蔑的一笑:“二郎該不會是覺得...直到現在,父皇依舊沒有意識到,門閥的問題吧?”
笑話,父皇一路走來,見證了隋末的民不聊生,對門閥世家縱容族人為非作歹的事情,那更是司空見慣。
若不然,父皇也不會決心平定亂世,還百姓一個安穩盛世,成為如今的天策上將軍。
而且,誌在超越前人,劍指遼東的父皇,又如何不清楚。
導致隋朝統治崩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世家從中使壞,使得民間怨氣盈天,君臣從此上下離心。
更不要說,李唐皇室出身隴西李氏,本來就是關隴門閥的一員。
而作為關隴門閥,各大世家曾經的帶頭大哥,李唐皇室深知這群禍害的本性。
他們或許成不了事,但要說到絆人跟頭,壞人好事的本事...那隻能用罄竹難書來形容。
瞅著突然起身,滿臉躊躇滿誌的李泰,李斯文有些一頭霧水,一時間也搞不清楚,這家夥到底在玩什麽花樣。
隻笑而不語,端杯抿茶,等待對方做出反應。
今日他和一位郡王商討易儲大事,已經算得上是大忌,以他原本的想法,應該是遇事就跑,離得遠遠的,說什麽也不蹚渾水。
隻是無可奈何,如今的李斯文已經被迫踩在了渾水邊緣,再旁觀下去...將來隻會惹來一身騷。
而且,那個待人寬厚,哪怕自己作詩嘲笑,也不曾心生嫉恨的李承乾...他的下場絕不該是流放嶺南,鬱鬱而終。
若是太子的人生能為之改變,那李二陛下的這些好大兒呢?
那一個個的可都是人中豪傑,卻因爭儲一事鬧得兄弟反目,各自結局淒慘,能得善終者寥寥無幾。
可如果這群或是英武,或是足智多謀的人傑,能走上正道,為如今大唐興盛再添一份力的話...
那這個最讓後人憧憬與遺憾的唐王朝,是不是就能避免中後期的衰亡?
李斯文心裏沒有答案,但他想試一試,同時在心裏設好底線
——隻在幕後出招,而若是有了自己的支持,李承乾仍然在爭儲上失勢的話,那自己就該馬上抽身,以免招來禍事。
“你這不廢話嘛!”李泰揚起隱約不可見的脖頸,神情傲然:
“高祖和父皇向來寵異本王,不管是爵位品級還是封地,那都是遠超其他兄弟,父皇甚至心疼本王上朝不便,特許本王乘轎上殿。”
“如此殊榮,又豈是區區太子能相提並論的!”一邊說著,李泰越想越氣,不禁起身指向李斯文,怒道:
“那個位置本來就該是本王的!要不是你李斯文從中作梗,毀了本王的好名聲,本王又豈會如此落魄,惹得父皇疏遠,百姓摒棄!”
說到此處,李泰悲憤心情湧上心頭,白胖的大臉上麵目猙獰。
本來自己觸手可及的儲君之位,卻被這個王八蛋一腳踹遠了幾百米,再想拿迴可是千難萬難...
要不是心裏明白,以自己的無力絕對打不過李斯文,李泰恨不得當場將他抽骨扒筋,生啖其肉,以消他心頭之恨!
但,饒是李泰聲音淒厲,言語悲涼 ,但李斯文依舊是一臉的風輕雲淡、不以為然,絲毫沒有因為李泰的恨意而露怯半分。
一雙星眸似笑非笑的打量著李泰,而後道:“若這真是越王殿下的心中想法,那以某看來...可是大錯特錯!”
李泰的猙獰一頓,歪著脖子滿是疑惑的看向他,除了太子,難道皇室中還有比自己更合適的人選?
難道是父皇暗中示意過什麽...李泰臉色微變,強行按下心中焦急,等待李斯文的解釋。
李斯文郎朗而道:“殿下之所以會心生,‘陛下有心易儲’的念頭,不過是小人包藏禍心,屢次攛掇殿下的話術罷了。”
“但事實上,陛下想要易儲,並不隻取決於他一個人。”
李泰整個人為之一愣,皺眉思索中靜靜入座。
李斯文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從古至今,儲君的繼承問題,都是能決定一朝命運的大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始皇帝遲遲沒有確立儲君,從而導致胡亥假傳聖旨逼死扶蘇,使得偌大的秦朝二世而亡。
故此,易儲這種國之大事,絕不是父皇開金口,三言兩句就能定下的。
朝廷上的各方勢力,錯綜複雜而又根深蒂固。
尤其是那些可以動搖國本的門閥世家,若是危及到他們的根本利益,等待大唐的將是天翻地覆的大亂。
前朝煬帝就是因為大肆開放科舉,極大危害到了世家的根基,這才使得世家造反,天下大亂,諸王並起。
而廢黜立儲這種關係上下無數的大事,又怎麽會不涉及到那些門閥世家的利益...
李泰能暗中攪動民心,給李承乾扣上一個‘望不似人君’的大帽子,又豈會是個對朝政一竅不通的愣子。
在聽出李斯文話中隱喻後,他立刻就理清了易儲一事關係眾多,絕不是他想的那麽簡單。
可李泰的倚仗,從來都不是群臣、世家的支持,而是李二陛下的偏愛。
在他心目中,能從一介地方鄉紳起事,短短幾年就再造河山,將亂隋取而代之的父皇,無論是個人魅力還是心中抱負,都遠超前朝那個敗家皇帝。
哪怕是在官場,而不是父皇最為擅長的沙場,但李泰相信,父皇依舊還是那個睥睨天下的英雄,早晚有一天,會將朝廷打造成自己的一言堂。
而這樣的父皇,隻要心中真的決定了某件事,即便是文武百官、門閥世家這些阻力,統統冒出頭來使絆子,也不會耽擱父皇太多時間。
不過殺念一起,刀起刀落的事情。
而且...門閥世家越發積重臃腫的問題,連自己都能察覺,父皇又怎麽可能意識不到。
當初芙蓉樓門前的那個自己,就是被世家拿來當槍使,用於阻止父皇某個謀劃的工具。
對於門閥世家的問題,李泰這個受害人深有體會,自然門清。
於是輕蔑的一笑:“二郎該不會是覺得...直到現在,父皇依舊沒有意識到,門閥的問題吧?”
笑話,父皇一路走來,見證了隋末的民不聊生,對門閥世家縱容族人為非作歹的事情,那更是司空見慣。
若不然,父皇也不會決心平定亂世,還百姓一個安穩盛世,成為如今的天策上將軍。
而且,誌在超越前人,劍指遼東的父皇,又如何不清楚。
導致隋朝統治崩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世家從中使壞,使得民間怨氣盈天,君臣從此上下離心。
更不要說,李唐皇室出身隴西李氏,本來就是關隴門閥的一員。
而作為關隴門閥,各大世家曾經的帶頭大哥,李唐皇室深知這群禍害的本性。
他們或許成不了事,但要說到絆人跟頭,壞人好事的本事...那隻能用罄竹難書來形容。
瞅著突然起身,滿臉躊躇滿誌的李泰,李斯文有些一頭霧水,一時間也搞不清楚,這家夥到底在玩什麽花樣。
隻笑而不語,端杯抿茶,等待對方做出反應。
今日他和一位郡王商討易儲大事,已經算得上是大忌,以他原本的想法,應該是遇事就跑,離得遠遠的,說什麽也不蹚渾水。
隻是無可奈何,如今的李斯文已經被迫踩在了渾水邊緣,再旁觀下去...將來隻會惹來一身騷。
而且,那個待人寬厚,哪怕自己作詩嘲笑,也不曾心生嫉恨的李承乾...他的下場絕不該是流放嶺南,鬱鬱而終。
若是太子的人生能為之改變,那李二陛下的這些好大兒呢?
那一個個的可都是人中豪傑,卻因爭儲一事鬧得兄弟反目,各自結局淒慘,能得善終者寥寥無幾。
可如果這群或是英武,或是足智多謀的人傑,能走上正道,為如今大唐興盛再添一份力的話...
那這個最讓後人憧憬與遺憾的唐王朝,是不是就能避免中後期的衰亡?
李斯文心裏沒有答案,但他想試一試,同時在心裏設好底線
——隻在幕後出招,而若是有了自己的支持,李承乾仍然在爭儲上失勢的話,那自己就該馬上抽身,以免招來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