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沈王趙昕(一)
人到了年老的時候,難免會想起小時候,年過九十的趙昕忘了許過事,但偏偏常常記得,燕京的早春,自己父皇在北海島上聽重臣匯報國家大事,娘親在一旁給他榨石榴汁的樣子。
趙昕是那一代的幼子,出生的時候,趙官家對於這個天下的權威已經無人可以質疑。所以善佐(小名)沒有背負皇家傳承的責任,沒有宜佑那般代表著勝利的出生,沒有趙旦那樣有存在感,也沒有兩位姐姐那樣受苦,讓爹爹再忙也會憐惜,他隻是在別人的恭賀聲中出生,上學,長大。
什麽經天緯地之才壓根沒有(當然也不需要他有),不良嗜好僅僅是喜歡抓蟲子玩,照顧過三皇子的宮人都覺得這時菩薩座下的童子轉世才會這麽乖。
因此,皇室不太重視他,但也挺喜歡他。
他不僅次序上沒有爭儲壓力,反而因為生下來不久哥哥嫂嫂都有催生壓力,把他當成了吉祥物,你別說還真有點福運在身上,帶來了一對侄兒侄女,雖然趙官家吐槽屬於封建迷信,但是三個哥哥四個姐姐,反正覺得他挺順眼。
但趙昕也有自己的苦惱,有時候跟親娘抱怨道:“四姐為什麽非要我陪她玩,她有伴讀有侍女啊!”
謝昭儀對兒子沒有任何功利期待,但為人母總有責任,所以認真道:“你不能這樣想,你四姐貴為公主,偏生活潑,喜歡投壺拌繩蹴鞠,你別的姐姐都已經出嫁了,她不找你玩,誰都讓著她那有什麽意思啊?”
趙昕還是不樂意,“可我也是皇子,為什麽都得聽她的?”其實他也不是不想玩兒,可男孩子八九歲開始就已經和女性喜歡的不太一樣了。
謝昭儀耐心道:“你幼年好動,是你四姐每次從玉華殿來陪你走路騎竹馬,她對你好就是天經地義,你對她好一點不行嗎?”
趙昕的生母,後來追封為貴太妃的謝小滿也是一代傳奇,後世稱之為原學女學霸,當時人也道謝娘子清醒,作為趙官家二十年來唯一一個自己選的嬪妃,她安安分分,不惹事兒,不幹預朝政,不給娘家人求官職。最大的愛好就是陪趙官家一起搞科學研究發明,這也導致了她一直不失寵,卻也不至於專寵,讓另外兩位高位嬪妃沒有真和她怎麽樣?
謝小滿的人生或許跟趙官家比起來簡單太多,但是從苦難和平凡的生活裏,她有一種智慧。總是能用一些簡單的話,平複趙昕的一些小情緒,引導他走正確的路。
但一切改變發生在建炎三十六年,秦王韓世忠薨了。情緒受傷的趙官家在考慮許久之後。為了國家的道學正統,決定退位,在這之前,12歲的趙昕正式被封為沈王。
當然,鑒於他的年紀,新任的官家也不可能放他去就藩。至少得等到成年娶親之後再去,隻不過謝小滿是要陪伴太上皇去中都汴京生活的。
她沒有帶著兒子,而是道:“你已經不小了。若在平常人家,這個年紀就要幫著父母做事了。如今你爹爹去,是要有正經事情做的,你若跟在身邊,難免有些人會有不好的心思。反正你哥哥嫂嫂也很喜歡你,你就在燕京大內,好好呆著,讀書習武,不可懈怠。更不許跟你三哥學。不然,我也請求官家……太上皇為你找一位能打會罵的王妃。”
趙昕頓時就老實了,雖然趙旦的生活已經趨於平靜,但是嫂子時不時爆發一次,他也是見過很多次的,那感覺真是不太美妙。
但他母子之間有個很好的習慣,就是有什麽事當麵說清楚。趙昕就不太理解,道:“阿娘既然明白天位已定,兒子注定應該安分守己,為何還要逼迫我日日讀書上進呢?藩王本不必如此精明強幹的。”
時隔那麽多年,眼睛都已經渾濁的趙昕卻仍然記得母親堅毅的神情和話語,她道:“天下大事,誰都說不準。孔孟之道也好,研學實踐也罷,甚至是讀騎馬射箭。你總要學會一些東西,才能夠保全自己。為娘希望你平凡,是因為不想你卷入皇室中無謂的爭鬥,但你卻不能平庸度日,否則宣和年間,誰會知道天降一場大禍,所謂皇室貴人就是笑話。若非你爹爹有那個在金人營中談判的本事,天下就不該是他的。我說這話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讓你在任何時候都要明白,你除去皇子親王的身份,也要有能力做好自己。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趙昕記住了,從此之後,去宮學和幾個年紀相仿的侄兒讀書時,記住不會讓自己太顯眼,但是也會認真學習。至少不拖後腿。精研騎射。甚至讓新任的官家原佐都道:“四哥不忘父皇的教誨,讀書習武都認真刻苦。將來去了遼東之地。必然能夠震懾那幫蠻夷。爾等都是做侄兒的。要想著見賢思齊,尤其是你安泰郎,整日說著什麽天兵北顧,為何騎馬射箭都不如你小叔叔?”
安泰郎,原佐嫡子趙祉,韓世忠外孫,最近被議立儲君的熱門人選,但奈何誰都聽出來他爹在打壓他,趙昕趕緊道:“官家這話可是冤枉孩子了,他比我整整小了10歲,如何能比較?我10歲的時候,連弓都拉不開。大哥難道忘記了?”
這話說的皇帝和在場的一眾學士都有一些笑意,原本小臉脹的黢紫的五皇子,也稍稍好了一些。
趙昕感慨,娘呀,平凡而不平庸,在皇室中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但很快,他又覺得最不容易的人肯定不是他,因為已經當了皇帝的大哥,被父皇叫迴到開封去,因為立嫡問題被老爹劈頭蓋臉一頓臭罵,摁著頭密立了儲君。
韓皇後高興的甚至給小叔子多做了一桌子菜,道:“四郎年紀也不小了。這次吾要去中都給太上皇請安,不妨跟著嫂嫂同去,也好上稟父皇,請謝娘子為你選定一門親事。”
趙昕本來對嫂子的提議挺動心,但聽到最後一句,立馬表示不幹了。
因為他之所以二十了還沒結婚,就是因為他自由戀愛了。
? ?長善如流,寫老四人瑞王趙昕
? (本章完)
人到了年老的時候,難免會想起小時候,年過九十的趙昕忘了許過事,但偏偏常常記得,燕京的早春,自己父皇在北海島上聽重臣匯報國家大事,娘親在一旁給他榨石榴汁的樣子。
趙昕是那一代的幼子,出生的時候,趙官家對於這個天下的權威已經無人可以質疑。所以善佐(小名)沒有背負皇家傳承的責任,沒有宜佑那般代表著勝利的出生,沒有趙旦那樣有存在感,也沒有兩位姐姐那樣受苦,讓爹爹再忙也會憐惜,他隻是在別人的恭賀聲中出生,上學,長大。
什麽經天緯地之才壓根沒有(當然也不需要他有),不良嗜好僅僅是喜歡抓蟲子玩,照顧過三皇子的宮人都覺得這時菩薩座下的童子轉世才會這麽乖。
因此,皇室不太重視他,但也挺喜歡他。
他不僅次序上沒有爭儲壓力,反而因為生下來不久哥哥嫂嫂都有催生壓力,把他當成了吉祥物,你別說還真有點福運在身上,帶來了一對侄兒侄女,雖然趙官家吐槽屬於封建迷信,但是三個哥哥四個姐姐,反正覺得他挺順眼。
但趙昕也有自己的苦惱,有時候跟親娘抱怨道:“四姐為什麽非要我陪她玩,她有伴讀有侍女啊!”
謝昭儀對兒子沒有任何功利期待,但為人母總有責任,所以認真道:“你不能這樣想,你四姐貴為公主,偏生活潑,喜歡投壺拌繩蹴鞠,你別的姐姐都已經出嫁了,她不找你玩,誰都讓著她那有什麽意思啊?”
趙昕還是不樂意,“可我也是皇子,為什麽都得聽她的?”其實他也不是不想玩兒,可男孩子八九歲開始就已經和女性喜歡的不太一樣了。
謝昭儀耐心道:“你幼年好動,是你四姐每次從玉華殿來陪你走路騎竹馬,她對你好就是天經地義,你對她好一點不行嗎?”
趙昕的生母,後來追封為貴太妃的謝小滿也是一代傳奇,後世稱之為原學女學霸,當時人也道謝娘子清醒,作為趙官家二十年來唯一一個自己選的嬪妃,她安安分分,不惹事兒,不幹預朝政,不給娘家人求官職。最大的愛好就是陪趙官家一起搞科學研究發明,這也導致了她一直不失寵,卻也不至於專寵,讓另外兩位高位嬪妃沒有真和她怎麽樣?
謝小滿的人生或許跟趙官家比起來簡單太多,但是從苦難和平凡的生活裏,她有一種智慧。總是能用一些簡單的話,平複趙昕的一些小情緒,引導他走正確的路。
但一切改變發生在建炎三十六年,秦王韓世忠薨了。情緒受傷的趙官家在考慮許久之後。為了國家的道學正統,決定退位,在這之前,12歲的趙昕正式被封為沈王。
當然,鑒於他的年紀,新任的官家也不可能放他去就藩。至少得等到成年娶親之後再去,隻不過謝小滿是要陪伴太上皇去中都汴京生活的。
她沒有帶著兒子,而是道:“你已經不小了。若在平常人家,這個年紀就要幫著父母做事了。如今你爹爹去,是要有正經事情做的,你若跟在身邊,難免有些人會有不好的心思。反正你哥哥嫂嫂也很喜歡你,你就在燕京大內,好好呆著,讀書習武,不可懈怠。更不許跟你三哥學。不然,我也請求官家……太上皇為你找一位能打會罵的王妃。”
趙昕頓時就老實了,雖然趙旦的生活已經趨於平靜,但是嫂子時不時爆發一次,他也是見過很多次的,那感覺真是不太美妙。
但他母子之間有個很好的習慣,就是有什麽事當麵說清楚。趙昕就不太理解,道:“阿娘既然明白天位已定,兒子注定應該安分守己,為何還要逼迫我日日讀書上進呢?藩王本不必如此精明強幹的。”
時隔那麽多年,眼睛都已經渾濁的趙昕卻仍然記得母親堅毅的神情和話語,她道:“天下大事,誰都說不準。孔孟之道也好,研學實踐也罷,甚至是讀騎馬射箭。你總要學會一些東西,才能夠保全自己。為娘希望你平凡,是因為不想你卷入皇室中無謂的爭鬥,但你卻不能平庸度日,否則宣和年間,誰會知道天降一場大禍,所謂皇室貴人就是笑話。若非你爹爹有那個在金人營中談判的本事,天下就不該是他的。我說這話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讓你在任何時候都要明白,你除去皇子親王的身份,也要有能力做好自己。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趙昕記住了,從此之後,去宮學和幾個年紀相仿的侄兒讀書時,記住不會讓自己太顯眼,但是也會認真學習。至少不拖後腿。精研騎射。甚至讓新任的官家原佐都道:“四哥不忘父皇的教誨,讀書習武都認真刻苦。將來去了遼東之地。必然能夠震懾那幫蠻夷。爾等都是做侄兒的。要想著見賢思齊,尤其是你安泰郎,整日說著什麽天兵北顧,為何騎馬射箭都不如你小叔叔?”
安泰郎,原佐嫡子趙祉,韓世忠外孫,最近被議立儲君的熱門人選,但奈何誰都聽出來他爹在打壓他,趙昕趕緊道:“官家這話可是冤枉孩子了,他比我整整小了10歲,如何能比較?我10歲的時候,連弓都拉不開。大哥難道忘記了?”
這話說的皇帝和在場的一眾學士都有一些笑意,原本小臉脹的黢紫的五皇子,也稍稍好了一些。
趙昕感慨,娘呀,平凡而不平庸,在皇室中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但很快,他又覺得最不容易的人肯定不是他,因為已經當了皇帝的大哥,被父皇叫迴到開封去,因為立嫡問題被老爹劈頭蓋臉一頓臭罵,摁著頭密立了儲君。
韓皇後高興的甚至給小叔子多做了一桌子菜,道:“四郎年紀也不小了。這次吾要去中都給太上皇請安,不妨跟著嫂嫂同去,也好上稟父皇,請謝娘子為你選定一門親事。”
趙昕本來對嫂子的提議挺動心,但聽到最後一句,立馬表示不幹了。
因為他之所以二十了還沒結婚,就是因為他自由戀愛了。
? ?長善如流,寫老四人瑞王趙昕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