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惜墨,作為一代宗主,其思維敏捷,迅速洞悉了當前局勢的複雜性。他意識到,這些幻象並非簡單的臆想,而是可能預示著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性。迴顧以往的幻象,它們似乎都是對某些潛在事態的預示。因此,每一種幻象都可能對應著一條獨特的演化路徑。
盡管幻象真假難辨,變化莫測,但白惜墨認為,這些幻象的根源可能並非無生命之物,而是可能隱藏著一個未知的存在。盡管其身份尚無法確定,但這些幻象或許隻是其夢境的外化。然而,白惜墨的思緒在此停頓,因為他深知,將夢境映射到現實的能力,即便在上古時期,也隻有少數異族才具備。盡管如此,他仍然懷疑,是否還有其他未知的存在在古洞中。
白惜墨的懷疑並非空穴來風。他迴想起之前的幻象推衍,除了最後的幻象異常詭異,之前的幻象尚在理解範圍之內。然而,最後一次的幻象完全超出了他的認知,這讓他不得不將所有現象歸結於萬古之間的神秘力量。此外,所有幻象推衍的焦點都集中在風塵身上,這進一步加深了白惜墨的懷疑。
白惜墨對女兒白羽和風塵的關切,使他能夠洞察心聲,並推衍出與風塵相關的無數幻象。無論幻象如何變化,白羽的身影或痕跡總是存在其中。因此,白惜墨堅信,古洞中必有其他能夠洞察人心的存在,其道行之深,甚至能夠知曉古今未來,否則無法解釋那些離奇幻象的來源。
白惜墨的閱曆深厚,即便再修行萬年,也難以想象出他未曾見過的事物。古籍記載,天地雖大,卻無常,宇宙洪荒之中,洪荒者,萬古歲月,無形無相。那些能夠貫通古今,知曉過去未來的大造化者,皆屬於萬古金仙之列。金仙不墜一切,因一切無我又一切有我。
簡而言之,天地之大,無所謂有常無常,諸天萬界內在宇宙之中,洪荒歲月千流不擋,沒有什麽能阻擋歲月的前行。然而,一些真正的大造化者能夠參悟並領悟其中,從而成就自身。其中的傑出者能夠衍化自身,推衍大道無常從而化出己道。己道一成,萬古歲月再無此人,是為金仙之列。金仙者,眼前可視,但過去未來所有的痕跡盡在此刻。往前尋之,往後深究,再也沒有眼前之人,而諸天萬界也再也沒有此人的痕跡。也就是說,諸天萬界萬古長河,全部歸集到眼前這一刻,這般的成就才能算金仙之列。
因此,白惜墨推測,此地的關鍵可能是一個金仙的存在,無論是沉睡還是隕落於此。因此,他無意識滲透的道痕才能衍化出眼前的一切,更能洞徹人心,推演出無數可能。
白惜墨沉思著,所有事件似乎與風塵緊密相連。他意識到,無論追求精神上的升華還是成就上的突破,他一生的終極目標很可能僅存在於風塵與白羽這兩個名字之間。在兩者之中,最大的賭注或許應投向風塵,因為他是先天之靈,與白家先祖白帝一樣,擁有非凡身份。正是這樣的身份,使得白帝能夠躋身金仙之列,甚至超脫天地,成為仙帝,以大造化震懾諸天。雖然他不必像蒼穹大帝那樣橫推古今,但其五帝之妙,依舊能夠留下手段來護佑人族。可以預見,風塵的未來至少也會達到這樣的成就。
或許風塵還有其他可能性,因此幻象推衍將自身能力貫穿古今,將其衍化到不同的幻象中去應運而行。其目的,應是探究風塵的出身,在哪一方世界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或者以風塵先天之靈的身份,出現在什麽時代才能達成最高的境界。
白惜墨在十餘次幻象中暗自思考,因為每一次詭異的幻象背後,都有一個,甚至幾個超越諸天的身影一閃而過。他們的言語,更是讓白惜墨感到困惑,無法理解其中的牽扯。但有一件事白惜墨心裏明白,不僅僅是眼下的玄門,或許在諸天之上,或者天地之外,絕對還有人關注著風塵。這一點他無比確信,雖然眼下法末之年玄門中無人超脫,但天地造化,白惜墨的眼光可不局限於天地之間。
諸天之上,天地之外,甚至是萬古長河,白惜墨相信大道無常,總有一天沒落的玄門終將複興。而複興的關鍵,帶領玄門將來能輝煌天地,重現巔峰的,應該就是在風塵身上。
想到這些,白惜墨感到一絲釋然:“此地並不寂寞,也並非有意困乏。我白惜墨為求機緣無意到此,想來這也是另一番機緣。此乃塵兒的機緣,也是小羽的機緣。既然如此,與其惶恐擔憂,不如放下心來安於己道。即使塵兒眼下似有危機,憑他的造化,想來這命途二字難以度量。”
白惜墨忽然間變得灑脫起來,觀幻象推衍,他想不明白的也不再深究。能知道其中有些關鍵,白惜墨眼下已經心滿意足。剩下的所有事情,都寄托在風塵身上。他何時來到此地,想必這神秘的古洞才會真正開始一切的推衍。至於塵兒能領悟多少,旁人無法參與也不必參與。造化者盡在己身,有言傳身教卻不能代替為之。總之,風塵此刻在瑤池如何,在白惜墨眼中,化解一切或是達成一切,最後也隻是世間問題。哪怕那惡靈此刻兇險,也必然不會有何危機,最多不過多些曆練。
“看來那惡靈現身瑤池,不僅對瑤兒一脈算是劫難,更對塵兒此番也是曆練。既如此......嗯?惡靈......”白惜墨忽然一愣,他想到了惡靈的身份,又想到了其出身之高,哪怕在遙遠的時空中也是鎮壓諸天的人物。這樣的身份被困在蒼玄令中,又現身於瑤池,再加上先前兩道遁走之能,一部通天籙一道不知名的遊光,這其中難道沒有任何牽連?
“此地是否洞悉人心之奧秘,抑或惡靈真身被禁錮於此?通天籙何以能召迴,而遊光的出現又將引發何種變局?”白惜墨自語,其思維如同洶湧澎湃的海潮。此刻,他身形輕盈,緩緩躍出水麵。自明了前因後果,便不再糾結,決定靜待風塵的到來,而非繼續探求。真正的機緣在於風塵,他白惜墨不過是先行者。與其徒勞無功,不如靜候風塵的到來。
然而,當惡靈之事浮現心頭,白惜墨意識到,這一切的關聯可能早在風塵於大漠祭拜時便已被有心人暗中策劃。既然存在這種可能性,其他的可能性亦順理成章。此地玄門的出現並非偶然,瑤池仙境的秘密亦非密不透風。至少,仙妃阿離當初的叛逃,其帶走的秘密無人知曉。因此,大漠中許亦的介入,以及雷鳴山的連環計謀,或許都在按部就班地推進。即便是惡靈之身,此刻亦可能與風塵一樣,成為他人算計中的一環。未來的道路,以及可能的選擇,似乎早已被人預設。
麵對如此手段和布局,白惜墨愈發感到恐懼。他迴想起其父蒼雲大帝,玄門絕頂之能,即便在甲子之戰中亦未曾出手,三年前風家大劫亦未現身。據其父所言,他若不出手,他人亦不敢輕舉妄動。盡管白乾一未明言,但其堅定與謹慎的態度表明,背後之人無疑對整個玄門構成威脅。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風塵道成之後,即便處於算計之中,以其身份,或許能做出顛覆性的行動。
鑒於此,白惜墨逐漸理解其父白乾一多年不出的原因。修煉己道不過是借口,真正的根源在於彼此牽製的最高手段。在玄門中,白乾一出手無疑是最強的。若背後亦有如白乾一這般人物,他們彼此不動,實則是在保護彼此。否則,一旦雙方交手,不論勝負如何,即便是白惜墨這等高手,也難以抵擋雙方的殺伐。因此,白乾一始終未動,另一方亦未現身,隻有這樣,雙方才保有無限的可能性。
若雙方交鋒,即便是決戰,死傷暫且不論,背後的勢力究竟有多深,誰能保證徹底鏟除?大多數玄門者,無論是正邪兩道,均不知背後之事。然而,從風塵的遭遇來看,白惜墨確信,至少妖王許亦等應與暗中的算計有所接觸,甚至可能達成了某種共識。否則,風塵此次出山,一路上的環環相扣,單憑算計是不夠的。若不知曉許多隱秘,所謂的布局便難以涵蓋所有可能性。計謀若不成,風塵的行蹤又怎能按部就班?甚至瑤池中潛伏的惡靈亦被納入此布局之中。
思及此,白惜墨不禁憂慮:“若讓塵兒繼續如此,誰能保證他的未來之路?勝敗、功過、福禍,其中千絲萬縷,誰能確保他將來無憂?”
白惜墨的憂慮並非無端,他深知江湖之深,人心之險惡。每一個看似簡單的事件背後,都可能隱藏著巨大的陰謀。他深知風塵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每一步都可能踏入他人的陷阱。他不禁思考,自己是否應更積極地介入,以保護風塵免受這些無形威脅。然而,他也清楚,過度幹預可能會擾亂風塵的命運,甚至可能引發更大的衝突。白惜墨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他必須在保護與放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在深思熟慮後,白惜墨自認為能力有限,即便是其父親——一位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尊者——亦可能無法勝任。然而,三年前塵兒之父,即白惜墨的妹夫,為了確保塵兒的未來之路少有阻礙,不惜放棄一切,甚至舍棄了真靈化器,以求達到蒼玄之境。這種付出,雖有親情的成分,但考慮到妹夫的個性,他從不做無謂之事,因此其選擇必有其深意。或許他在賭天道的走向,賭大道的意誌,同時也在賭塵兒的未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塵兒的未來可能比風萬霖更為輝煌。因此,妹夫可能認為,玄門的未來,他個人窮盡一生也難以完全解開,而寄托於後世,或許還有生機。既然妹夫做出了這樣的選擇,白惜墨亦決定跟隨,為了家族的未來,他不會落後於人。小羽的未來與塵兒緊密相連,若一方有所成就,另一方理應隨之。盡管目前小羽命懸一線,但天通道君的卦象顯示,朦朧中隱約與塵兒相關,彼此牽連。這預示著前路的不確定性,根源同樣指向塵兒,或許這兩個孩子都是關鍵的契機與變數。隻要確保這兩個孩子能夠順利證道,那麽他們未來的道路,自然會有其應有的方向與關鍵。
白惜墨的思考雖多,但均在合理的範疇內。他所考慮的諸多事宜,大多正確無誤。例如風塵與白羽之事,作為亙古難見的先天之靈,在當前法末之年降世,雖為絕脈,卻因白羽之故成就了元神之軀,此等造化萬古獨有。即便是昔日的白帝,也僅是先天之靈,而風塵卻能在元神之軀的基礎上成就第二元神,這背後既有血脈的代價,亦可視為命運的安排。
風萬霖洞悉天數,深知其非凡才能,或許在天道的計算與大道的推演中,僅為他人鋪路。另一方麵,雲凰血脈的傳承,白家自上古以來,曆代聖女均未能覺醒絲毫,但白羽卻能在關鍵時刻,借助九世聖女的機緣,引動一絲通天籙的力量,盡管微弱,卻足以成就風塵,造就了萬古獨有的元神之軀。盡管風塵依舊是絕脈,但三年後的今天,他已成為玄門中的一員,擁有第二元神和元神之軀兩重造化,未來如何,已有明確的道路鋪就。
這樣的機緣,無論對誰而言,若說沒有天道的安排與大道的無常,實難置信。天道棋局因此而落子,風塵作為關鍵的棋子,絕非孤立無援。前有前人鋪路,後有後人策應,如白羽,將是棋局中另一關鍵。若此,她覺醒的機緣,可能就在風塵離開瑤池仙境之後。因此,風塵此次的機緣,必將最終實現。
盡管幻象真假難辨,變化莫測,但白惜墨認為,這些幻象的根源可能並非無生命之物,而是可能隱藏著一個未知的存在。盡管其身份尚無法確定,但這些幻象或許隻是其夢境的外化。然而,白惜墨的思緒在此停頓,因為他深知,將夢境映射到現實的能力,即便在上古時期,也隻有少數異族才具備。盡管如此,他仍然懷疑,是否還有其他未知的存在在古洞中。
白惜墨的懷疑並非空穴來風。他迴想起之前的幻象推衍,除了最後的幻象異常詭異,之前的幻象尚在理解範圍之內。然而,最後一次的幻象完全超出了他的認知,這讓他不得不將所有現象歸結於萬古之間的神秘力量。此外,所有幻象推衍的焦點都集中在風塵身上,這進一步加深了白惜墨的懷疑。
白惜墨對女兒白羽和風塵的關切,使他能夠洞察心聲,並推衍出與風塵相關的無數幻象。無論幻象如何變化,白羽的身影或痕跡總是存在其中。因此,白惜墨堅信,古洞中必有其他能夠洞察人心的存在,其道行之深,甚至能夠知曉古今未來,否則無法解釋那些離奇幻象的來源。
白惜墨的閱曆深厚,即便再修行萬年,也難以想象出他未曾見過的事物。古籍記載,天地雖大,卻無常,宇宙洪荒之中,洪荒者,萬古歲月,無形無相。那些能夠貫通古今,知曉過去未來的大造化者,皆屬於萬古金仙之列。金仙不墜一切,因一切無我又一切有我。
簡而言之,天地之大,無所謂有常無常,諸天萬界內在宇宙之中,洪荒歲月千流不擋,沒有什麽能阻擋歲月的前行。然而,一些真正的大造化者能夠參悟並領悟其中,從而成就自身。其中的傑出者能夠衍化自身,推衍大道無常從而化出己道。己道一成,萬古歲月再無此人,是為金仙之列。金仙者,眼前可視,但過去未來所有的痕跡盡在此刻。往前尋之,往後深究,再也沒有眼前之人,而諸天萬界也再也沒有此人的痕跡。也就是說,諸天萬界萬古長河,全部歸集到眼前這一刻,這般的成就才能算金仙之列。
因此,白惜墨推測,此地的關鍵可能是一個金仙的存在,無論是沉睡還是隕落於此。因此,他無意識滲透的道痕才能衍化出眼前的一切,更能洞徹人心,推演出無數可能。
白惜墨沉思著,所有事件似乎與風塵緊密相連。他意識到,無論追求精神上的升華還是成就上的突破,他一生的終極目標很可能僅存在於風塵與白羽這兩個名字之間。在兩者之中,最大的賭注或許應投向風塵,因為他是先天之靈,與白家先祖白帝一樣,擁有非凡身份。正是這樣的身份,使得白帝能夠躋身金仙之列,甚至超脫天地,成為仙帝,以大造化震懾諸天。雖然他不必像蒼穹大帝那樣橫推古今,但其五帝之妙,依舊能夠留下手段來護佑人族。可以預見,風塵的未來至少也會達到這樣的成就。
或許風塵還有其他可能性,因此幻象推衍將自身能力貫穿古今,將其衍化到不同的幻象中去應運而行。其目的,應是探究風塵的出身,在哪一方世界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或者以風塵先天之靈的身份,出現在什麽時代才能達成最高的境界。
白惜墨在十餘次幻象中暗自思考,因為每一次詭異的幻象背後,都有一個,甚至幾個超越諸天的身影一閃而過。他們的言語,更是讓白惜墨感到困惑,無法理解其中的牽扯。但有一件事白惜墨心裏明白,不僅僅是眼下的玄門,或許在諸天之上,或者天地之外,絕對還有人關注著風塵。這一點他無比確信,雖然眼下法末之年玄門中無人超脫,但天地造化,白惜墨的眼光可不局限於天地之間。
諸天之上,天地之外,甚至是萬古長河,白惜墨相信大道無常,總有一天沒落的玄門終將複興。而複興的關鍵,帶領玄門將來能輝煌天地,重現巔峰的,應該就是在風塵身上。
想到這些,白惜墨感到一絲釋然:“此地並不寂寞,也並非有意困乏。我白惜墨為求機緣無意到此,想來這也是另一番機緣。此乃塵兒的機緣,也是小羽的機緣。既然如此,與其惶恐擔憂,不如放下心來安於己道。即使塵兒眼下似有危機,憑他的造化,想來這命途二字難以度量。”
白惜墨忽然間變得灑脫起來,觀幻象推衍,他想不明白的也不再深究。能知道其中有些關鍵,白惜墨眼下已經心滿意足。剩下的所有事情,都寄托在風塵身上。他何時來到此地,想必這神秘的古洞才會真正開始一切的推衍。至於塵兒能領悟多少,旁人無法參與也不必參與。造化者盡在己身,有言傳身教卻不能代替為之。總之,風塵此刻在瑤池如何,在白惜墨眼中,化解一切或是達成一切,最後也隻是世間問題。哪怕那惡靈此刻兇險,也必然不會有何危機,最多不過多些曆練。
“看來那惡靈現身瑤池,不僅對瑤兒一脈算是劫難,更對塵兒此番也是曆練。既如此......嗯?惡靈......”白惜墨忽然一愣,他想到了惡靈的身份,又想到了其出身之高,哪怕在遙遠的時空中也是鎮壓諸天的人物。這樣的身份被困在蒼玄令中,又現身於瑤池,再加上先前兩道遁走之能,一部通天籙一道不知名的遊光,這其中難道沒有任何牽連?
“此地是否洞悉人心之奧秘,抑或惡靈真身被禁錮於此?通天籙何以能召迴,而遊光的出現又將引發何種變局?”白惜墨自語,其思維如同洶湧澎湃的海潮。此刻,他身形輕盈,緩緩躍出水麵。自明了前因後果,便不再糾結,決定靜待風塵的到來,而非繼續探求。真正的機緣在於風塵,他白惜墨不過是先行者。與其徒勞無功,不如靜候風塵的到來。
然而,當惡靈之事浮現心頭,白惜墨意識到,這一切的關聯可能早在風塵於大漠祭拜時便已被有心人暗中策劃。既然存在這種可能性,其他的可能性亦順理成章。此地玄門的出現並非偶然,瑤池仙境的秘密亦非密不透風。至少,仙妃阿離當初的叛逃,其帶走的秘密無人知曉。因此,大漠中許亦的介入,以及雷鳴山的連環計謀,或許都在按部就班地推進。即便是惡靈之身,此刻亦可能與風塵一樣,成為他人算計中的一環。未來的道路,以及可能的選擇,似乎早已被人預設。
麵對如此手段和布局,白惜墨愈發感到恐懼。他迴想起其父蒼雲大帝,玄門絕頂之能,即便在甲子之戰中亦未曾出手,三年前風家大劫亦未現身。據其父所言,他若不出手,他人亦不敢輕舉妄動。盡管白乾一未明言,但其堅定與謹慎的態度表明,背後之人無疑對整個玄門構成威脅。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風塵道成之後,即便處於算計之中,以其身份,或許能做出顛覆性的行動。
鑒於此,白惜墨逐漸理解其父白乾一多年不出的原因。修煉己道不過是借口,真正的根源在於彼此牽製的最高手段。在玄門中,白乾一出手無疑是最強的。若背後亦有如白乾一這般人物,他們彼此不動,實則是在保護彼此。否則,一旦雙方交手,不論勝負如何,即便是白惜墨這等高手,也難以抵擋雙方的殺伐。因此,白乾一始終未動,另一方亦未現身,隻有這樣,雙方才保有無限的可能性。
若雙方交鋒,即便是決戰,死傷暫且不論,背後的勢力究竟有多深,誰能保證徹底鏟除?大多數玄門者,無論是正邪兩道,均不知背後之事。然而,從風塵的遭遇來看,白惜墨確信,至少妖王許亦等應與暗中的算計有所接觸,甚至可能達成了某種共識。否則,風塵此次出山,一路上的環環相扣,單憑算計是不夠的。若不知曉許多隱秘,所謂的布局便難以涵蓋所有可能性。計謀若不成,風塵的行蹤又怎能按部就班?甚至瑤池中潛伏的惡靈亦被納入此布局之中。
思及此,白惜墨不禁憂慮:“若讓塵兒繼續如此,誰能保證他的未來之路?勝敗、功過、福禍,其中千絲萬縷,誰能確保他將來無憂?”
白惜墨的憂慮並非無端,他深知江湖之深,人心之險惡。每一個看似簡單的事件背後,都可能隱藏著巨大的陰謀。他深知風塵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每一步都可能踏入他人的陷阱。他不禁思考,自己是否應更積極地介入,以保護風塵免受這些無形威脅。然而,他也清楚,過度幹預可能會擾亂風塵的命運,甚至可能引發更大的衝突。白惜墨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他必須在保護與放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在深思熟慮後,白惜墨自認為能力有限,即便是其父親——一位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尊者——亦可能無法勝任。然而,三年前塵兒之父,即白惜墨的妹夫,為了確保塵兒的未來之路少有阻礙,不惜放棄一切,甚至舍棄了真靈化器,以求達到蒼玄之境。這種付出,雖有親情的成分,但考慮到妹夫的個性,他從不做無謂之事,因此其選擇必有其深意。或許他在賭天道的走向,賭大道的意誌,同時也在賭塵兒的未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塵兒的未來可能比風萬霖更為輝煌。因此,妹夫可能認為,玄門的未來,他個人窮盡一生也難以完全解開,而寄托於後世,或許還有生機。既然妹夫做出了這樣的選擇,白惜墨亦決定跟隨,為了家族的未來,他不會落後於人。小羽的未來與塵兒緊密相連,若一方有所成就,另一方理應隨之。盡管目前小羽命懸一線,但天通道君的卦象顯示,朦朧中隱約與塵兒相關,彼此牽連。這預示著前路的不確定性,根源同樣指向塵兒,或許這兩個孩子都是關鍵的契機與變數。隻要確保這兩個孩子能夠順利證道,那麽他們未來的道路,自然會有其應有的方向與關鍵。
白惜墨的思考雖多,但均在合理的範疇內。他所考慮的諸多事宜,大多正確無誤。例如風塵與白羽之事,作為亙古難見的先天之靈,在當前法末之年降世,雖為絕脈,卻因白羽之故成就了元神之軀,此等造化萬古獨有。即便是昔日的白帝,也僅是先天之靈,而風塵卻能在元神之軀的基礎上成就第二元神,這背後既有血脈的代價,亦可視為命運的安排。
風萬霖洞悉天數,深知其非凡才能,或許在天道的計算與大道的推演中,僅為他人鋪路。另一方麵,雲凰血脈的傳承,白家自上古以來,曆代聖女均未能覺醒絲毫,但白羽卻能在關鍵時刻,借助九世聖女的機緣,引動一絲通天籙的力量,盡管微弱,卻足以成就風塵,造就了萬古獨有的元神之軀。盡管風塵依舊是絕脈,但三年後的今天,他已成為玄門中的一員,擁有第二元神和元神之軀兩重造化,未來如何,已有明確的道路鋪就。
這樣的機緣,無論對誰而言,若說沒有天道的安排與大道的無常,實難置信。天道棋局因此而落子,風塵作為關鍵的棋子,絕非孤立無援。前有前人鋪路,後有後人策應,如白羽,將是棋局中另一關鍵。若此,她覺醒的機緣,可能就在風塵離開瑤池仙境之後。因此,風塵此次的機緣,必將最終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