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奇異消失後,緊隨其後是一係列難以辨識真假的幻象。盡管白惜墨深知這一切皆為虛幻,他仍微微蹙眉,顯露出些許不安。
湖麵波光粼粼,映射出北疆大漠的景象。通過推演得知,風萬霖即將在萬裏流沙中舉行封禪大典,正式繼承大帝之位。在繼位大典上,風萬霖身著盛裝,靜候天下英豪的矚目。然而,在歡慶的氛圍中,似乎潛藏著暗流湧動。果不其然,就在人皇帝澤即將宣布風萬霖為大帝之際,一聲尖銳的質疑劃破了寧靜,令在場眾人震驚。
“帝君且慢!”
眾人循聲望去,發現此言出自五大宗門之一泊陽穀的穀主鄔廣之口。
人皇眉頭微蹙,但鑒於泊陽穀為當世五大宗門之一,穀主鄔廣亦為一方大帝,不便直接駁迴其顏麵,故未發作,而是帶著一絲好奇詢問:“哦?敢問金烏大帝有何不妥?”
鄔廣聞言,微微一笑,表示自己方才過於急切,希望人皇不要介懷。
“無妨,大帝有話請講。”人皇此刻亦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好奇為何泊陽穀的穀主素來與風萬霖無怨無仇,卻選擇在此刻出言阻撓。
實際上,不僅人皇感到好奇,在場大多數人除寥寥數人外,皆麵露疑惑不解之色。即便是風萬霖本人,也投以疑惑的目光,欲知鄔廣為何在此時打斷繼位大典。
鄔廣向人皇行了一禮,然後起身,環視在場眾人一圈,目光最終定格在風萬霖的麵容上。他向風萬霖一抱拳,表示歉意:“風老弟,此番打斷實屬失禮,但老夫確實有事必須言明,還望風老弟見諒。”
“鄔穀主,不知何事必須選在此刻?”風萬霖尚未開口,便有一道質疑之聲從台下傳來。與此同時,人群中走出一位貌美如仙的白衣女子,她麵帶不悅地望向台上。
“此人為何人?竟敢當眾頂撞大帝?”有人忍不住驚唿,而他身旁的眾人皆以看傻子的眼神看著他。
“此女乃蒼雲大帝白乾一之女白惜夢,蒼雲宗之掌上明珠,普天之下誰敢招惹?”旁人好心提醒道。
“原來是她,難怪敢出言頂撞大帝。”
......
台下議論之聲此起彼伏......
“姓鄔的,若今日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嗬嗬。”白惜夢走上台來,未與任何人見禮,徑直走到風萬霖身旁,對他微微一笑。隨後,她轉過頭,帶著些許怒意和威脅的語氣說道。
白惜夢剛剛發言,對麵觀禮台上,一位英俊瀟灑的中年男子立刻露出歎然之色,摸了摸額頭,暗道不妙,便飛身掠至封禪台,向金烏大帝一抱拳:“大帝莫怪,適才小妹多有無禮,還望鄔穀主莫要與她計較。”說完,他又轉身向人皇施了一禮。
鄔廣見白惜夢出言頂撞自己,立刻顯露出怒容,正要發作,卻見蒼雲宗宗主白惜墨親自前來賠禮,便也不好再發作。他強壓下怒火,剛要開口說無妨,卻見白惜墨一改先前溫文爾雅的態度,同樣以冷峻的目光看著自己。
“然而正如小妹所言,風兄乃我蒼雲宗之友,如此重要時刻被強行打斷,若鄔穀主無充分理由,我蒼雲一脈將為朋友討個說法。”白惜墨冷冷地說道。
此言一出,台上台下一片嘩然。盡管白惜夢先前之言更為激烈,但遠不及白惜墨此刻淡然之語更具分量。原因無他,白惜墨作為一宗之主,其言行不僅代表個人,更代表整個宗門。蒼雲宗地位舉足輕重,作為當今玄門正道之首,僅憑當世第一人蒼雲大帝白乾一坐鎮山門,便足以令其他宗門心悅誠服。
“看來今日將有一場大戲上演。”有好事者已露出玩味的笑容。
“未必,依我看還是保持距離為妙,以免被牽連其中。”有識之士看出端倪,說完不自覺地後退了幾步。
“哈哈,白宗主果然義薄雲天,但今日定要讓大家心悅誠服。”泊陽穀金烏大帝鄔廣,泰然自若地說道。
鄔廣言畢,再次環視場中所有人,然後高聲對眾人說道:“諸位此刻皆好奇老夫為何突然打斷,或許有人感到不快,但若老夫直言風萬霖不配為我玄門大帝,諸位想必會更加震驚......”
一道水藍色的光束像閃電一樣劃過大海,青離宮史上悟性最強的弟子孔陽真人,以驚人的速度直奔瑤池。他的身影快得像一道劃破天際的閃電,留下了一條長長的軌跡,仿佛在訴說著他的決心和力量。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西南方向,比蒼雲宗和青離宮更靠近瑤池的須彌山上,佛音繚繞,莊嚴神聖。一位老僧坐在蓮台上,雖然身體瘦弱,卻顯得法相莊嚴。孔陽真人剛離開滄海,老僧緊閉的雙眼突然睜開,目光如炬,仿佛能看穿世間一切。
片刻後,光芒消散,老僧的臉上露出一絲憂慮:“連兩位大帝都被驚動了,連白老爺子也親自出手,雖然我須彌宮現在沒有帝尊,但這個機會絕不能錯過。西昆侖比那兩家更近,泊陽穀可能也會參與,所以瑤池仙境我必須去一趟。”
老和尚心裏盤算著,然後攤開手掌,撚動念珠,手腕上盤旋。他抬頭望向某處,輕聲念道:“佛陀九子何在?帝妙崖領取法碟......”
梵音在須彌山迴蕩,數道佛光升起,金光的輪廓鑲在雲邊,老僧的聲音久久迴蕩,直到第一道佛光飄然而至,那沁人心脾的聲音才漸漸消散。
“弟子玄因,參見我佛!!”金黃色的光芒收斂,一位慈悲的僧侶從東方正位走來,對著老僧恭敬地行禮。
老和尚麵帶微笑,看著剛到的玄因點了點頭:“嗯,你先在一旁等著。”
話音剛落,六道佛光同時降臨。
“弟子見過我佛!!”
六人異口同聲地行禮,同時佛光也消失了,他們對著山崖邊背靠雲海、麵容莊嚴的老僧一齊行禮。
老和尚連連點頭,目光掃過麵前的七位佛子,開口問道:“業陀、孫多現在閉關,不久後也會出關接旨,你們可以代領法碟,和兩位師弟一起去西昆侖幫助瑤池。”
老和尚話還沒說完,手中就多了一部金光閃閃的玉蝶,這是須彌宮掌教的令,持之如佛尊親臨,代表著整個須彌宮和須彌山佛宗的所有僧侶。不管天下有多少僧眾,見法碟如見佛尊,這不僅是命令,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須彌宮正統出行,再大的宗門也要給點麵子。
老和尚將它遞出,一點光芒飄然而去,直接落在了最先到的玄因手中。玄因接住後一臉疑惑:“弟子代同門領命,隻是有一事想問,這西昆侖究竟發生了什麽事,竟需要帶著法碟去幫忙?”
玄因的疑惑也是其他幾位佛子的疑惑。這七位佛子修為高深,都是聖階,但一直隱居在須彌山,醉心佛法和天下大事,很少關注。比如三年前的風家大劫,那麽重大的玄門爭鬥,正邪兩道都被驚動,連眼前的老僧,須彌宮現任掌教現任佛尊,這位大佛尊者也打算前往。
但當時卻有阻礙,佛尊親自出手,旗鼓相當,那樣的局麵,大佛尊者也沒有號令九子,甚至連法碟也沒拿出。可現在西昆侖不知發生了什麽,竟要直接拿出代表整個佛宗曆代高僧佛法加持的須彌法碟,真不知道瑤池發生了什麽大事。
眾人的疑惑,老和尚點了點頭,大佛尊者麵露憂慮,看了看西昆侖的方向,緩緩開口:“你們的疑惑是正常的,我佛宗本是方外之地,很少參與天下動亂,即便是三年前的北疆之禍,我也盡力而為。但今日西昆侖之事關係到蒼穹之昊,所謂天下煉獄蒼生皆苦,我們修行者可以洞悉火候,但有些事卻不得不做。”
“瑤池仙境不同於其他地方,玄門者內耗天機,受些劫難本是命運,唯獨西昆侖瑤池仙境,裏麵封印著上古宰劫,有禍卻不該殃及百姓,有難卻不該橫貫古今。這天下蒼生自有他們的緣法,但這個緣法需要我們佛宗來渡。你們此去就是要渡一渡這個緣法,至於落在誰身上,這須彌法碟自有選擇。”大佛尊者的話充滿玄機,眼中流露出無盡的憂慮,仿佛天下大事各有造化,隻有佛宗一脈應當盡力而為。
玄因好像突然開竅了,他把法碟一收,雙手合十,恭敬地說:“我一定會盡全力的!”
剩下的六位修行者也跟著低頭行禮,齊聲喊道:“阿彌陀佛,我們接受任務,一定全力以赴!”
“不錯。”大佛尊者輕輕點頭,手腕上的佛珠隨著動作發出悅耳的響聲,再次被他捏在手中。他的目光穿過雲海,似乎感受到了蒼龍出海那把拂塵的氣息,還有那九仙神龍奪天的奧妙。他轉過頭來,再次提醒:“你們這次出行要順應天意,幫助瑤池度過這場災難。至於那些注定要應劫的人,如果他們不在生死之間,就別勉強了。”
“遵命!!”七個人異口同聲地迴應,轉身離開。他們的氣道佛光匯聚在一起,向著須彌山東北方向一閃而過。當他們到達須彌山雲海時,又有兩道佛光加入,正是閉關的佛陀九子中的業陀和孫多,一起同行。九道佛光化作漫天金黃色,雲海翻騰,下一刻就消失在天邊。
“這麽多年過去了,你還是老樣子。”一個空靈的聲音在虛空中響起,不知從哪裏傳來,卻在大佛尊者的耳邊輕輕迴蕩。
“師兄你超然物外,不知道須彌山即將崩塌。百多年前,那魔君許亦橫空出世,僅憑寒門大旗就能撼動這三藏寶經。當時還是你作為師兄,念及舊情,這才化解了一場災難。但師兄你可還記得,那一次經文昭示,隱約浮現的身影並非許亦。”大佛尊者心裏默念,但那縹緲的盡頭卻不再迴應。
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沉默,一聲歎息在空中迴響:“唉~我曾答應過師父,要守護三寶,如今還剩下兩次機會。這一番出山之後,如果不到須彌無妄,貧僧也再不相助,到時休怪師兄無情。”
“師弟代表佛宗感謝師兄,隻是這瑤池山上多方關注,連白老爺子的九仙神龍也從南海遁出,恐怕用不到師兄便可化解,唯有那應劫之人,還望師兄多加點化。”大佛尊者麵露悲苦之色,似乎想到了他佛宗將要麵臨的一切,不由得多了些感歎。
而那縹緲的聲音再次傳來:“若被法碟選中,便是天意如此,貧僧自然不會推辭。但若沒有緣法,此一番出山也是耗去第二道機緣,貧僧也是無可奈何。”
“師弟自然明白,此番就多些師兄。”迴蕩的聲音響在心頭,此後再沒有任何迴應。大佛尊者的眼中動了一動,隨即緩緩閉上,緊接著一身佛光漸漸散開,整個帝妙崖被映照得莊嚴至極......
“大哥他怎麽突然出關了,難道是有人觸動了玄機?”此刻,在西南方蠻荒古域的入口處,鎮守關隘的泊陽穀山門之間,一個匆匆忙忙的身影轉頭問道。
這個人穿著赤炎道袍,身材高大,麵色淡金,中年男子的氣質威風凜凜,山風吹拂著他頭頂的長發微微擺動。
他話音剛落,一個年輕女子穿著暴露,臉上帶著媚態,眼神中流露出難以抵擋的誘惑,媚紅的嘴角微微一動:“二叔,我剛迴山,不知道昨天有人來,那人不露身份,隻掏出一塊令牌就讓師父他老人家直接出關,今早更是親自出山,現在也不知道去了哪裏。”
“一塊令牌?”
那中年人停住腳步,麵露思索之色,片刻後似乎有所領悟:“那人現在還在穀中?”
“昨夜子時,就被師父親自送走了。”媚態的女子隨即迴應,同時身形搖曳,候在一旁。
中年人再次疑惑,眼神微微一眯,點了點頭:“嗯,子時離去,看來大哥要親自出麵。”
“二叔你認識那人嗎?”那媚態的女子聲音悅耳,落在中年男子的耳中,雖無意卻好似火燒心頭。
然而這中年男子既是長輩,修為又高絕,其本身的名諱正是泊陽穀穀主的胞弟鄔灼。此人當年何止出名,金烏大帝的手足哪有兒戲,就連被譽為玄門絕頂的白乾一當初也是評價此人,若不是那鄔廣乃是嫡長,泊陽穀必是老二當家。
湖麵波光粼粼,映射出北疆大漠的景象。通過推演得知,風萬霖即將在萬裏流沙中舉行封禪大典,正式繼承大帝之位。在繼位大典上,風萬霖身著盛裝,靜候天下英豪的矚目。然而,在歡慶的氛圍中,似乎潛藏著暗流湧動。果不其然,就在人皇帝澤即將宣布風萬霖為大帝之際,一聲尖銳的質疑劃破了寧靜,令在場眾人震驚。
“帝君且慢!”
眾人循聲望去,發現此言出自五大宗門之一泊陽穀的穀主鄔廣之口。
人皇眉頭微蹙,但鑒於泊陽穀為當世五大宗門之一,穀主鄔廣亦為一方大帝,不便直接駁迴其顏麵,故未發作,而是帶著一絲好奇詢問:“哦?敢問金烏大帝有何不妥?”
鄔廣聞言,微微一笑,表示自己方才過於急切,希望人皇不要介懷。
“無妨,大帝有話請講。”人皇此刻亦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好奇為何泊陽穀的穀主素來與風萬霖無怨無仇,卻選擇在此刻出言阻撓。
實際上,不僅人皇感到好奇,在場大多數人除寥寥數人外,皆麵露疑惑不解之色。即便是風萬霖本人,也投以疑惑的目光,欲知鄔廣為何在此時打斷繼位大典。
鄔廣向人皇行了一禮,然後起身,環視在場眾人一圈,目光最終定格在風萬霖的麵容上。他向風萬霖一抱拳,表示歉意:“風老弟,此番打斷實屬失禮,但老夫確實有事必須言明,還望風老弟見諒。”
“鄔穀主,不知何事必須選在此刻?”風萬霖尚未開口,便有一道質疑之聲從台下傳來。與此同時,人群中走出一位貌美如仙的白衣女子,她麵帶不悅地望向台上。
“此人為何人?竟敢當眾頂撞大帝?”有人忍不住驚唿,而他身旁的眾人皆以看傻子的眼神看著他。
“此女乃蒼雲大帝白乾一之女白惜夢,蒼雲宗之掌上明珠,普天之下誰敢招惹?”旁人好心提醒道。
“原來是她,難怪敢出言頂撞大帝。”
......
台下議論之聲此起彼伏......
“姓鄔的,若今日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嗬嗬。”白惜夢走上台來,未與任何人見禮,徑直走到風萬霖身旁,對他微微一笑。隨後,她轉過頭,帶著些許怒意和威脅的語氣說道。
白惜夢剛剛發言,對麵觀禮台上,一位英俊瀟灑的中年男子立刻露出歎然之色,摸了摸額頭,暗道不妙,便飛身掠至封禪台,向金烏大帝一抱拳:“大帝莫怪,適才小妹多有無禮,還望鄔穀主莫要與她計較。”說完,他又轉身向人皇施了一禮。
鄔廣見白惜夢出言頂撞自己,立刻顯露出怒容,正要發作,卻見蒼雲宗宗主白惜墨親自前來賠禮,便也不好再發作。他強壓下怒火,剛要開口說無妨,卻見白惜墨一改先前溫文爾雅的態度,同樣以冷峻的目光看著自己。
“然而正如小妹所言,風兄乃我蒼雲宗之友,如此重要時刻被強行打斷,若鄔穀主無充分理由,我蒼雲一脈將為朋友討個說法。”白惜墨冷冷地說道。
此言一出,台上台下一片嘩然。盡管白惜夢先前之言更為激烈,但遠不及白惜墨此刻淡然之語更具分量。原因無他,白惜墨作為一宗之主,其言行不僅代表個人,更代表整個宗門。蒼雲宗地位舉足輕重,作為當今玄門正道之首,僅憑當世第一人蒼雲大帝白乾一坐鎮山門,便足以令其他宗門心悅誠服。
“看來今日將有一場大戲上演。”有好事者已露出玩味的笑容。
“未必,依我看還是保持距離為妙,以免被牽連其中。”有識之士看出端倪,說完不自覺地後退了幾步。
“哈哈,白宗主果然義薄雲天,但今日定要讓大家心悅誠服。”泊陽穀金烏大帝鄔廣,泰然自若地說道。
鄔廣言畢,再次環視場中所有人,然後高聲對眾人說道:“諸位此刻皆好奇老夫為何突然打斷,或許有人感到不快,但若老夫直言風萬霖不配為我玄門大帝,諸位想必會更加震驚......”
一道水藍色的光束像閃電一樣劃過大海,青離宮史上悟性最強的弟子孔陽真人,以驚人的速度直奔瑤池。他的身影快得像一道劃破天際的閃電,留下了一條長長的軌跡,仿佛在訴說著他的決心和力量。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西南方向,比蒼雲宗和青離宮更靠近瑤池的須彌山上,佛音繚繞,莊嚴神聖。一位老僧坐在蓮台上,雖然身體瘦弱,卻顯得法相莊嚴。孔陽真人剛離開滄海,老僧緊閉的雙眼突然睜開,目光如炬,仿佛能看穿世間一切。
片刻後,光芒消散,老僧的臉上露出一絲憂慮:“連兩位大帝都被驚動了,連白老爺子也親自出手,雖然我須彌宮現在沒有帝尊,但這個機會絕不能錯過。西昆侖比那兩家更近,泊陽穀可能也會參與,所以瑤池仙境我必須去一趟。”
老和尚心裏盤算著,然後攤開手掌,撚動念珠,手腕上盤旋。他抬頭望向某處,輕聲念道:“佛陀九子何在?帝妙崖領取法碟......”
梵音在須彌山迴蕩,數道佛光升起,金光的輪廓鑲在雲邊,老僧的聲音久久迴蕩,直到第一道佛光飄然而至,那沁人心脾的聲音才漸漸消散。
“弟子玄因,參見我佛!!”金黃色的光芒收斂,一位慈悲的僧侶從東方正位走來,對著老僧恭敬地行禮。
老和尚麵帶微笑,看著剛到的玄因點了點頭:“嗯,你先在一旁等著。”
話音剛落,六道佛光同時降臨。
“弟子見過我佛!!”
六人異口同聲地行禮,同時佛光也消失了,他們對著山崖邊背靠雲海、麵容莊嚴的老僧一齊行禮。
老和尚連連點頭,目光掃過麵前的七位佛子,開口問道:“業陀、孫多現在閉關,不久後也會出關接旨,你們可以代領法碟,和兩位師弟一起去西昆侖幫助瑤池。”
老和尚話還沒說完,手中就多了一部金光閃閃的玉蝶,這是須彌宮掌教的令,持之如佛尊親臨,代表著整個須彌宮和須彌山佛宗的所有僧侶。不管天下有多少僧眾,見法碟如見佛尊,這不僅是命令,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須彌宮正統出行,再大的宗門也要給點麵子。
老和尚將它遞出,一點光芒飄然而去,直接落在了最先到的玄因手中。玄因接住後一臉疑惑:“弟子代同門領命,隻是有一事想問,這西昆侖究竟發生了什麽事,竟需要帶著法碟去幫忙?”
玄因的疑惑也是其他幾位佛子的疑惑。這七位佛子修為高深,都是聖階,但一直隱居在須彌山,醉心佛法和天下大事,很少關注。比如三年前的風家大劫,那麽重大的玄門爭鬥,正邪兩道都被驚動,連眼前的老僧,須彌宮現任掌教現任佛尊,這位大佛尊者也打算前往。
但當時卻有阻礙,佛尊親自出手,旗鼓相當,那樣的局麵,大佛尊者也沒有號令九子,甚至連法碟也沒拿出。可現在西昆侖不知發生了什麽,竟要直接拿出代表整個佛宗曆代高僧佛法加持的須彌法碟,真不知道瑤池發生了什麽大事。
眾人的疑惑,老和尚點了點頭,大佛尊者麵露憂慮,看了看西昆侖的方向,緩緩開口:“你們的疑惑是正常的,我佛宗本是方外之地,很少參與天下動亂,即便是三年前的北疆之禍,我也盡力而為。但今日西昆侖之事關係到蒼穹之昊,所謂天下煉獄蒼生皆苦,我們修行者可以洞悉火候,但有些事卻不得不做。”
“瑤池仙境不同於其他地方,玄門者內耗天機,受些劫難本是命運,唯獨西昆侖瑤池仙境,裏麵封印著上古宰劫,有禍卻不該殃及百姓,有難卻不該橫貫古今。這天下蒼生自有他們的緣法,但這個緣法需要我們佛宗來渡。你們此去就是要渡一渡這個緣法,至於落在誰身上,這須彌法碟自有選擇。”大佛尊者的話充滿玄機,眼中流露出無盡的憂慮,仿佛天下大事各有造化,隻有佛宗一脈應當盡力而為。
玄因好像突然開竅了,他把法碟一收,雙手合十,恭敬地說:“我一定會盡全力的!”
剩下的六位修行者也跟著低頭行禮,齊聲喊道:“阿彌陀佛,我們接受任務,一定全力以赴!”
“不錯。”大佛尊者輕輕點頭,手腕上的佛珠隨著動作發出悅耳的響聲,再次被他捏在手中。他的目光穿過雲海,似乎感受到了蒼龍出海那把拂塵的氣息,還有那九仙神龍奪天的奧妙。他轉過頭來,再次提醒:“你們這次出行要順應天意,幫助瑤池度過這場災難。至於那些注定要應劫的人,如果他們不在生死之間,就別勉強了。”
“遵命!!”七個人異口同聲地迴應,轉身離開。他們的氣道佛光匯聚在一起,向著須彌山東北方向一閃而過。當他們到達須彌山雲海時,又有兩道佛光加入,正是閉關的佛陀九子中的業陀和孫多,一起同行。九道佛光化作漫天金黃色,雲海翻騰,下一刻就消失在天邊。
“這麽多年過去了,你還是老樣子。”一個空靈的聲音在虛空中響起,不知從哪裏傳來,卻在大佛尊者的耳邊輕輕迴蕩。
“師兄你超然物外,不知道須彌山即將崩塌。百多年前,那魔君許亦橫空出世,僅憑寒門大旗就能撼動這三藏寶經。當時還是你作為師兄,念及舊情,這才化解了一場災難。但師兄你可還記得,那一次經文昭示,隱約浮現的身影並非許亦。”大佛尊者心裏默念,但那縹緲的盡頭卻不再迴應。
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沉默,一聲歎息在空中迴響:“唉~我曾答應過師父,要守護三寶,如今還剩下兩次機會。這一番出山之後,如果不到須彌無妄,貧僧也再不相助,到時休怪師兄無情。”
“師弟代表佛宗感謝師兄,隻是這瑤池山上多方關注,連白老爺子的九仙神龍也從南海遁出,恐怕用不到師兄便可化解,唯有那應劫之人,還望師兄多加點化。”大佛尊者麵露悲苦之色,似乎想到了他佛宗將要麵臨的一切,不由得多了些感歎。
而那縹緲的聲音再次傳來:“若被法碟選中,便是天意如此,貧僧自然不會推辭。但若沒有緣法,此一番出山也是耗去第二道機緣,貧僧也是無可奈何。”
“師弟自然明白,此番就多些師兄。”迴蕩的聲音響在心頭,此後再沒有任何迴應。大佛尊者的眼中動了一動,隨即緩緩閉上,緊接著一身佛光漸漸散開,整個帝妙崖被映照得莊嚴至極......
“大哥他怎麽突然出關了,難道是有人觸動了玄機?”此刻,在西南方蠻荒古域的入口處,鎮守關隘的泊陽穀山門之間,一個匆匆忙忙的身影轉頭問道。
這個人穿著赤炎道袍,身材高大,麵色淡金,中年男子的氣質威風凜凜,山風吹拂著他頭頂的長發微微擺動。
他話音剛落,一個年輕女子穿著暴露,臉上帶著媚態,眼神中流露出難以抵擋的誘惑,媚紅的嘴角微微一動:“二叔,我剛迴山,不知道昨天有人來,那人不露身份,隻掏出一塊令牌就讓師父他老人家直接出關,今早更是親自出山,現在也不知道去了哪裏。”
“一塊令牌?”
那中年人停住腳步,麵露思索之色,片刻後似乎有所領悟:“那人現在還在穀中?”
“昨夜子時,就被師父親自送走了。”媚態的女子隨即迴應,同時身形搖曳,候在一旁。
中年人再次疑惑,眼神微微一眯,點了點頭:“嗯,子時離去,看來大哥要親自出麵。”
“二叔你認識那人嗎?”那媚態的女子聲音悅耳,落在中年男子的耳中,雖無意卻好似火燒心頭。
然而這中年男子既是長輩,修為又高絕,其本身的名諱正是泊陽穀穀主的胞弟鄔灼。此人當年何止出名,金烏大帝的手足哪有兒戲,就連被譽為玄門絕頂的白乾一當初也是評價此人,若不是那鄔廣乃是嫡長,泊陽穀必是老二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