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賣慘博同情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子府。
太子很是鬱悶,他跟太子妃兩人精心策劃的這麽大一出戲,演完之後居然沒人喝彩,山河居然依舊沒事人一樣。氣得他都要發瘋了。
太子妃頭天才被朱皇後放了迴家,這幾天朱皇後雖然什麽都沒有說,但是她心裏清楚,朱皇後一定是知道了些什麽。
因為前兩天,朱皇後招太子妃的母親進宮說話。
朱皇後話裏話外講的都是太子妃小時候在府裏的事情,明裏暗裏將朱皇後小時候和府裏小姐妹的齟齬都說了。
這些事情皇後娘娘都知道了?顯然已經把她的底細打聽了個明白,不由得太子妃冷汗岑岑。
末了,朱皇後還提到了太子妃的庶妹,說她性情純良,十分討喜,讓母親下次進宮把她也一並帶來。
等太子妃母親走後,朱皇後冷冷地看了太子妃一眼,然後說道:“辛苦你這幾天陪著我,明天你也迴去吧,到底,你也是別人的妻子和母親了,要知道為人做事的分寸。”
此時,聽太子在自己麵前憤憤不平,太子妃再想起朱皇後的話,不由打了一個哆嗦,說道:“殿下在朝堂之上,還是勢力太過單薄,這麽大的事居然沒有一個官員出來替太子說話。
您得培養您的親信,不然勢單力簿,是對付不了山河和李綱那些權臣的。”
太子歎了口氣,說道:“我知道,可是那些朝臣誰都不跟我往來,我也不知道誰跟我一條心。
再說了,我又沒有權,所有的決定都要母後和賢妃他們點頭才行,誰又願意投靠一個無權無勢的人呢?”
太子妃笑道:“殿下是貴人多忘事,這兩年還是有不少官員想依附於殿下的,隻是殿下你沒在意。”
的確,自從太子搬出東宮住進太子府之後,太子府就沒少有官員來拜會。
當然李綱之類的正常拜會除外,有一些官員明顯是趨炎附勢,想來為太子效忠的,但由於官職都比較低微,加上朱皇後三番五次警告太子不要在朝堂上拉幫結夥,這是皇帝最忌諱的事,因此太子對那些官員也都刻意疏遠。
可現在他感到了勢單力孤,自己身為太子,身邊卻沒有可用之人,將來可怎麽辦?他覺得母後的話未必都是對的。
現在太子妃提醒之後,他更覺得這件事應該重視起來。
於是問道:“你覺得誰可以為我所用?”
這件事太子妃早就盤算良久了,雖然她畏懼自己的婆婆,但是也不甘心就這樣認了慫,見太子這麽問,便說道:“兵部侍郎蕭振。”
這位蕭振可謂才華橫溢,當年在太學被推舉為三賢之首。
在朝堂上曾經擔任秘書郎監察禦史,宗正寺少卿,也在地方上當過知州、知府,閱曆還是很豐富的,年歲也不算太大。
最為關鍵的是他與太子妃的母親是同鄉,利用這層關係蕭振時常帶著夫人到太子府來走動,也與太子妃的娘家黃氏一家走的很近。
蕭振與太子妃的父親是至交好友,在太子妃黃勝蕊還沒有成為太子妃之前,兩家關係就不錯,在她嫁給太子之後兩家走得更是密切了。
隻是這會兒蕭振倒有幾分氣節,雖然兩家關係很近,卻從不在官場事情上有任何托付,這讓太子妃高看了他一眼。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層關係,太子妃很願意提拔他,把他拉攏過來,成為自己丈夫的得力幹將。
此人也深得皇帝趙桓的器重,因為他治理地方很有成效,尤其是貫徹執行皇帝種種抉擇,讓百姓富裕起來的舉措方麵做得很紮實,都不是一些麵子工程。
同時他對軍事方麵也頗有見地,熟讀兵書,早年間在金國大舉入侵的時候,他曾經是西寧知州,組織百姓抗擊金軍,力保城池不失,得到了皇帝趙桓的嘉獎,提升為兵部侍郎。
如果能夠有這樣一位重量級的大臣輔佐太子,便多了一條強有力的臂膀。
太子對於蕭振倒不是很了解,不過聽了太子妃說了這個人之後,也覺得可行。
可是他又沮喪的說道:“我如何才能讓他為我所用?我總得給他一點好處吧,可是我又不能升他的官,我沒那個權。”
太子妃笑了,說道:“殿下沒有,可是母後有啊。母後現在攝政,她要提拔哪位官員,賢妃娘娘是不會反對的。
殿下隻需要在母後麵前多訴苦,說一說你在朝堂上沒人幫襯的苦。
但是絕對不要提你想提拔蕭振的任何意願,隻需要訴苦就好,隻要有機會就說,但是不能太刻意,這樣等到有一天母後問你什麽人能幫你的時候,你再提蕭振,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千萬要注意,母後開口問你之前你不能提,否則母後會認為你別有用心,會擔心你拉幫結夥。
但如果母後覺得殿下純粹是可憐,因為朝堂沒人幫你,她會心疼的,畢竟你是太子,母後知道將來有一天你是要登基為帝的,身邊沒個幫你的人,怎麽坐穩江山?估計連太子之位都未必能保得住。
你放心吧,母後比你還著急,要保住你太子之位。”
聽到這話,太子頓時興奮起來,說道:“對呀,這主意好,在母後麵前賣慘這個我會,小時候我犯錯,母後還沒開始責罰,我隻要在她麵前一哭,母後的處罰自然就輕許多。”
太子妃心裏長歎一聲,都是二十幾歲的人了,有妻有子,竟然動不動就想著像小時候一樣的哭鬧一番。
麵前這個男人如果不是自己的丈夫,她早就一口唾沫啐了上去,還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
可是,她如今已然是他的妻,她不得不為自己和孩子打算,她拚了命也會讓這個男人坐上九五之尊那個位置,否則自己的下場會很慘。
想到這裏,太子妃擠出一絲笑容,道:“殿下向來都是最聰明的。”
聽太子妃這麽說,太子得意的笑了。
按照太子妃的辦法,太子便開始在朱皇後麵前時常提起自己在朝中無人,彷徨無助,說話沒人聽,這太子真不想當了之類的話,還一副要強,忍著不讓自己落淚的樣子。
剛開始朱皇後陰沉著臉,沒接腔。
可是他說的次數多了,朱皇後便開始歎氣,正如太子妃所預料的那樣,朱皇後當然非常在乎兒子的未來。
她即使知道皇帝不喜歡大臣們結黨營私,尤其是皇子各拉山頭,相互爭權奪利。
但她還是想找幾個靠得住的大臣幫著自己的兒子。
自己兒子畢竟是太子,跟其他皇子不一樣,太子需要扶持勢力,鞏固太子的位置,這是情有可原的。
於是她終於問出了太子妃早就料想到的那句話:“你覺得誰能幫你?告訴母後,母後提拔他為你所用。”
太子很是鬱悶,他跟太子妃兩人精心策劃的這麽大一出戲,演完之後居然沒人喝彩,山河居然依舊沒事人一樣。氣得他都要發瘋了。
太子妃頭天才被朱皇後放了迴家,這幾天朱皇後雖然什麽都沒有說,但是她心裏清楚,朱皇後一定是知道了些什麽。
因為前兩天,朱皇後招太子妃的母親進宮說話。
朱皇後話裏話外講的都是太子妃小時候在府裏的事情,明裏暗裏將朱皇後小時候和府裏小姐妹的齟齬都說了。
這些事情皇後娘娘都知道了?顯然已經把她的底細打聽了個明白,不由得太子妃冷汗岑岑。
末了,朱皇後還提到了太子妃的庶妹,說她性情純良,十分討喜,讓母親下次進宮把她也一並帶來。
等太子妃母親走後,朱皇後冷冷地看了太子妃一眼,然後說道:“辛苦你這幾天陪著我,明天你也迴去吧,到底,你也是別人的妻子和母親了,要知道為人做事的分寸。”
此時,聽太子在自己麵前憤憤不平,太子妃再想起朱皇後的話,不由打了一個哆嗦,說道:“殿下在朝堂之上,還是勢力太過單薄,這麽大的事居然沒有一個官員出來替太子說話。
您得培養您的親信,不然勢單力簿,是對付不了山河和李綱那些權臣的。”
太子歎了口氣,說道:“我知道,可是那些朝臣誰都不跟我往來,我也不知道誰跟我一條心。
再說了,我又沒有權,所有的決定都要母後和賢妃他們點頭才行,誰又願意投靠一個無權無勢的人呢?”
太子妃笑道:“殿下是貴人多忘事,這兩年還是有不少官員想依附於殿下的,隻是殿下你沒在意。”
的確,自從太子搬出東宮住進太子府之後,太子府就沒少有官員來拜會。
當然李綱之類的正常拜會除外,有一些官員明顯是趨炎附勢,想來為太子效忠的,但由於官職都比較低微,加上朱皇後三番五次警告太子不要在朝堂上拉幫結夥,這是皇帝最忌諱的事,因此太子對那些官員也都刻意疏遠。
可現在他感到了勢單力孤,自己身為太子,身邊卻沒有可用之人,將來可怎麽辦?他覺得母後的話未必都是對的。
現在太子妃提醒之後,他更覺得這件事應該重視起來。
於是問道:“你覺得誰可以為我所用?”
這件事太子妃早就盤算良久了,雖然她畏懼自己的婆婆,但是也不甘心就這樣認了慫,見太子這麽問,便說道:“兵部侍郎蕭振。”
這位蕭振可謂才華橫溢,當年在太學被推舉為三賢之首。
在朝堂上曾經擔任秘書郎監察禦史,宗正寺少卿,也在地方上當過知州、知府,閱曆還是很豐富的,年歲也不算太大。
最為關鍵的是他與太子妃的母親是同鄉,利用這層關係蕭振時常帶著夫人到太子府來走動,也與太子妃的娘家黃氏一家走的很近。
蕭振與太子妃的父親是至交好友,在太子妃黃勝蕊還沒有成為太子妃之前,兩家關係就不錯,在她嫁給太子之後兩家走得更是密切了。
隻是這會兒蕭振倒有幾分氣節,雖然兩家關係很近,卻從不在官場事情上有任何托付,這讓太子妃高看了他一眼。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層關係,太子妃很願意提拔他,把他拉攏過來,成為自己丈夫的得力幹將。
此人也深得皇帝趙桓的器重,因為他治理地方很有成效,尤其是貫徹執行皇帝種種抉擇,讓百姓富裕起來的舉措方麵做得很紮實,都不是一些麵子工程。
同時他對軍事方麵也頗有見地,熟讀兵書,早年間在金國大舉入侵的時候,他曾經是西寧知州,組織百姓抗擊金軍,力保城池不失,得到了皇帝趙桓的嘉獎,提升為兵部侍郎。
如果能夠有這樣一位重量級的大臣輔佐太子,便多了一條強有力的臂膀。
太子對於蕭振倒不是很了解,不過聽了太子妃說了這個人之後,也覺得可行。
可是他又沮喪的說道:“我如何才能讓他為我所用?我總得給他一點好處吧,可是我又不能升他的官,我沒那個權。”
太子妃笑了,說道:“殿下沒有,可是母後有啊。母後現在攝政,她要提拔哪位官員,賢妃娘娘是不會反對的。
殿下隻需要在母後麵前多訴苦,說一說你在朝堂上沒人幫襯的苦。
但是絕對不要提你想提拔蕭振的任何意願,隻需要訴苦就好,隻要有機會就說,但是不能太刻意,這樣等到有一天母後問你什麽人能幫你的時候,你再提蕭振,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千萬要注意,母後開口問你之前你不能提,否則母後會認為你別有用心,會擔心你拉幫結夥。
但如果母後覺得殿下純粹是可憐,因為朝堂沒人幫你,她會心疼的,畢竟你是太子,母後知道將來有一天你是要登基為帝的,身邊沒個幫你的人,怎麽坐穩江山?估計連太子之位都未必能保得住。
你放心吧,母後比你還著急,要保住你太子之位。”
聽到這話,太子頓時興奮起來,說道:“對呀,這主意好,在母後麵前賣慘這個我會,小時候我犯錯,母後還沒開始責罰,我隻要在她麵前一哭,母後的處罰自然就輕許多。”
太子妃心裏長歎一聲,都是二十幾歲的人了,有妻有子,竟然動不動就想著像小時候一樣的哭鬧一番。
麵前這個男人如果不是自己的丈夫,她早就一口唾沫啐了上去,還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
可是,她如今已然是他的妻,她不得不為自己和孩子打算,她拚了命也會讓這個男人坐上九五之尊那個位置,否則自己的下場會很慘。
想到這裏,太子妃擠出一絲笑容,道:“殿下向來都是最聰明的。”
聽太子妃這麽說,太子得意的笑了。
按照太子妃的辦法,太子便開始在朱皇後麵前時常提起自己在朝中無人,彷徨無助,說話沒人聽,這太子真不想當了之類的話,還一副要強,忍著不讓自己落淚的樣子。
剛開始朱皇後陰沉著臉,沒接腔。
可是他說的次數多了,朱皇後便開始歎氣,正如太子妃所預料的那樣,朱皇後當然非常在乎兒子的未來。
她即使知道皇帝不喜歡大臣們結黨營私,尤其是皇子各拉山頭,相互爭權奪利。
但她還是想找幾個靠得住的大臣幫著自己的兒子。
自己兒子畢竟是太子,跟其他皇子不一樣,太子需要扶持勢力,鞏固太子的位置,這是情有可原的。
於是她終於問出了太子妃早就料想到的那句話:“你覺得誰能幫你?告訴母後,母後提拔他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