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0章 死在萌芽中
大唐:我就製個鹽,竟被封國公 作者:宸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150章 死在萌芽中
張小瑜行完禮,李治也衝張小瑜行了一禮。
“太子…………”
“姐夫,你莫說話,聽我說。現在你已經名滿天下,你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你知道改製的阻力有多大,你也知道萬一失敗後果是什麽。很可能讓你一招走錯,滿盤皆輸,最後聲名掃地。可你還是留下來趟這趟渾水,天下是我李家的天下,你隻是一個過客。我為了自己家的天下赴湯蹈火,情有可原。可是你呢?你能為了這個留下來陪我趟這趟渾水,應該受我一拜。”
李治說完不顧張小瑜的阻攔,恭恭敬敬的給張小瑜行了一禮。
“雉奴,這件事非同小可,咱們需萬分小心行事。想改製,必須得到官員的認可。沒有可用的官員,製度再好也沒用。這樣,我迴去擬定一份名單,一份可用之人的名單。然後我們分頭行動,暗中說服他們。隻要得到他們的支持,等你親政後,大事可成。到時候內有你這個太子製衡陛下,外有我的禦林軍製衡張公瑾的玄甲軍,再加上大臣的支持,改製就算成了。”
“姐夫,這件事不能拖,拖的時間越長越麻煩。必須在我親政一開始就動手,隻有這樣才能打父皇一個措手不及。現在離過年還隻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過年之前一定要說服那些官員。”
“雉奴,你小子行。”張小瑜走到門口,停下來說完,這才大步流星走出去。
這件事有多大,張小瑜不是不知道。隻要改製成功,炎黃子孫就再也不用收到封建王朝的壓迫。
當初在琉球跟李世民提這事時張小瑜是滿懷希望,後來李世民絕口不提這事,也預示著改製的事沒有一絲一毫的機會,張小瑜是灰頭苦臉。
現在是封建社會,天下是人家李家的天下。沒有人家的同意,你改製就是造反。
就在張小瑜斷了這念想時,李治的這番話直接又讓張小瑜燃起了希望。此時張小瑜是興奮的,改製的成功不亞於打遍全世界。封建王朝的這套,治理不了那麽大的國土。
如果還是用封建王朝那一套,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這些土地,要不了多久就會土崩瓦解,多則百年,少則幾十年。
就像後麵的元朝,不足百年而土崩瓦解。
迴到家,張小瑜和家人聊了一會,直接迴書房開始擬定名單。
武媚,狄仁傑,狄夢琪,還有狄仁傑找的那些可用之才,婁師德,王及善,李昭德,張柬之…………
最後,張小瑜把酷吏來俊臣的名字也寫了上去。這廝雖然名聲不咋地,但是人狠話不多,幹點髒活累活還是可以的。
第二天,天剛亮,李治如約而至。
張小瑜揉著熊貓眼起床後,把李治帶進了書房。
“姐夫,起草的怎麽樣了?”進了張小瑜書房,李治迫不及待問道。
“搞定,你看看。”張小瑜一邊說一邊把一份表格遞給李治。
在李治看表格時,婉兒進來添了茶水,時不時的偷瞄李治。
對於婉兒的心思,張小瑜心知肚明。這可是太子爺,未來的陛下,哪個姑娘不想鑽進他的被窩?!
“姐夫,這麽多呢?”婉兒添了茶水離開後,李治看著表格中上百個人名的名單,一臉懵逼。
張小瑜:“………………”
這可是狄仁傑辛辛苦苦挖掘出來的人才,一代人中的人才悉數被挖掘出來,能不多?
“雉奴,這個得感謝狄仁傑,是他從學校挖掘出這麽多人才。隻要說服他們,大事可成。”
“好,這樣,為了保守起見,咱們再考慮一天,把事情經過反反複複再斟酌幾遍,如果沒有異議,那明天就動手。”
“雉奴,你說的對,這麽大的事確實要反複斟酌一二。畢竟開弓沒有迴頭箭,隻要我們走出一步,就沒有後退的可能性。不過,也不能拖遝太久。這樣,就斟酌今天一天。如果到天黑時分都沒有異議,我們無需碰頭,直接按計劃明天一早開始說服那幫官員。”
“姐夫,就這麽定了。”
李治走後,張小瑜在腦海裏反反複複的又把這事想了很多遍。
其實這件事的關鍵點還是李治,隻有李治親政,這件事才能名正言順,不然自己這幫人都是亂臣賊子。想當年曹丞相兒子丕哥那麽牛逼,想上位還不是得讓當時已經名存實亡的東漢天下寫退位詔書嘛。為何要這樣?這叫名正言順,師出有名。
等到天黑,還是沒見李治過來,張小瑜知道李治那邊沒事,明天可以按原計劃行動。
為了第二天的大事,張小瑜破天荒的在書房睡了一夜。
第二天,張小瑜睜開眼,走到窗戶邊拉開窗簾。
剛好看到窗外那棵不知道什麽名字的大樹,最後一片葉子正在靜悄悄落下。
當樹葉落到地麵後,王初麵無表情走了進來。
“鎮國王接旨。”
“操,咱們兄弟還用來這套?”
聽到張小瑜這話,王初直接把聖旨遞給張小瑜。
張小瑜起初以為是李世民又給自己送什麽獎賞,可是打開聖旨一看立馬呆住。
“太子才疏學淺,難當大任,需多加磨煉。即日起,太子深居宮中讀書,沒有聖意,不得出宮。”
看到這,張小瑜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在王初的攙扶下,好不容易才站起來。
為什麽會這樣?昨天剛剛商量好,今天李治就被禁足,那還玩個毛?沒有李治,所有的籌劃都是茫然。狗屁改製,還沒開始呢,就被抹殺在萌芽之中。
等等,李世民為什麽讓王初把聖旨傳給自己?這種事情一半都是昭告天下的,再不濟也是通知文武百官就成,沒理由派王初眼巴巴的送來給自己看。
難不成李老二什麽都知道?他知道是自己和他兒子想搞事情?所以派王初過來敲打自己?!
“鎮國王,你我之間的關係不用多說什麽。這麽多年風風雨雨過來,縱然我們再都是心狠手辣之人,那也是有點感情。今天哥哥我冒著生命的危險跟你說句話,希望你能欠我一個人情。陛下明確表示不讓你進宮,但,我還是勸你去一趟。”
張小瑜行完禮,李治也衝張小瑜行了一禮。
“太子…………”
“姐夫,你莫說話,聽我說。現在你已經名滿天下,你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你知道改製的阻力有多大,你也知道萬一失敗後果是什麽。很可能讓你一招走錯,滿盤皆輸,最後聲名掃地。可你還是留下來趟這趟渾水,天下是我李家的天下,你隻是一個過客。我為了自己家的天下赴湯蹈火,情有可原。可是你呢?你能為了這個留下來陪我趟這趟渾水,應該受我一拜。”
李治說完不顧張小瑜的阻攔,恭恭敬敬的給張小瑜行了一禮。
“雉奴,這件事非同小可,咱們需萬分小心行事。想改製,必須得到官員的認可。沒有可用的官員,製度再好也沒用。這樣,我迴去擬定一份名單,一份可用之人的名單。然後我們分頭行動,暗中說服他們。隻要得到他們的支持,等你親政後,大事可成。到時候內有你這個太子製衡陛下,外有我的禦林軍製衡張公瑾的玄甲軍,再加上大臣的支持,改製就算成了。”
“姐夫,這件事不能拖,拖的時間越長越麻煩。必須在我親政一開始就動手,隻有這樣才能打父皇一個措手不及。現在離過年還隻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過年之前一定要說服那些官員。”
“雉奴,你小子行。”張小瑜走到門口,停下來說完,這才大步流星走出去。
這件事有多大,張小瑜不是不知道。隻要改製成功,炎黃子孫就再也不用收到封建王朝的壓迫。
當初在琉球跟李世民提這事時張小瑜是滿懷希望,後來李世民絕口不提這事,也預示著改製的事沒有一絲一毫的機會,張小瑜是灰頭苦臉。
現在是封建社會,天下是人家李家的天下。沒有人家的同意,你改製就是造反。
就在張小瑜斷了這念想時,李治的這番話直接又讓張小瑜燃起了希望。此時張小瑜是興奮的,改製的成功不亞於打遍全世界。封建王朝的這套,治理不了那麽大的國土。
如果還是用封建王朝那一套,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這些土地,要不了多久就會土崩瓦解,多則百年,少則幾十年。
就像後麵的元朝,不足百年而土崩瓦解。
迴到家,張小瑜和家人聊了一會,直接迴書房開始擬定名單。
武媚,狄仁傑,狄夢琪,還有狄仁傑找的那些可用之才,婁師德,王及善,李昭德,張柬之…………
最後,張小瑜把酷吏來俊臣的名字也寫了上去。這廝雖然名聲不咋地,但是人狠話不多,幹點髒活累活還是可以的。
第二天,天剛亮,李治如約而至。
張小瑜揉著熊貓眼起床後,把李治帶進了書房。
“姐夫,起草的怎麽樣了?”進了張小瑜書房,李治迫不及待問道。
“搞定,你看看。”張小瑜一邊說一邊把一份表格遞給李治。
在李治看表格時,婉兒進來添了茶水,時不時的偷瞄李治。
對於婉兒的心思,張小瑜心知肚明。這可是太子爺,未來的陛下,哪個姑娘不想鑽進他的被窩?!
“姐夫,這麽多呢?”婉兒添了茶水離開後,李治看著表格中上百個人名的名單,一臉懵逼。
張小瑜:“………………”
這可是狄仁傑辛辛苦苦挖掘出來的人才,一代人中的人才悉數被挖掘出來,能不多?
“雉奴,這個得感謝狄仁傑,是他從學校挖掘出這麽多人才。隻要說服他們,大事可成。”
“好,這樣,為了保守起見,咱們再考慮一天,把事情經過反反複複再斟酌幾遍,如果沒有異議,那明天就動手。”
“雉奴,你說的對,這麽大的事確實要反複斟酌一二。畢竟開弓沒有迴頭箭,隻要我們走出一步,就沒有後退的可能性。不過,也不能拖遝太久。這樣,就斟酌今天一天。如果到天黑時分都沒有異議,我們無需碰頭,直接按計劃明天一早開始說服那幫官員。”
“姐夫,就這麽定了。”
李治走後,張小瑜在腦海裏反反複複的又把這事想了很多遍。
其實這件事的關鍵點還是李治,隻有李治親政,這件事才能名正言順,不然自己這幫人都是亂臣賊子。想當年曹丞相兒子丕哥那麽牛逼,想上位還不是得讓當時已經名存實亡的東漢天下寫退位詔書嘛。為何要這樣?這叫名正言順,師出有名。
等到天黑,還是沒見李治過來,張小瑜知道李治那邊沒事,明天可以按原計劃行動。
為了第二天的大事,張小瑜破天荒的在書房睡了一夜。
第二天,張小瑜睜開眼,走到窗戶邊拉開窗簾。
剛好看到窗外那棵不知道什麽名字的大樹,最後一片葉子正在靜悄悄落下。
當樹葉落到地麵後,王初麵無表情走了進來。
“鎮國王接旨。”
“操,咱們兄弟還用來這套?”
聽到張小瑜這話,王初直接把聖旨遞給張小瑜。
張小瑜起初以為是李世民又給自己送什麽獎賞,可是打開聖旨一看立馬呆住。
“太子才疏學淺,難當大任,需多加磨煉。即日起,太子深居宮中讀書,沒有聖意,不得出宮。”
看到這,張小瑜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在王初的攙扶下,好不容易才站起來。
為什麽會這樣?昨天剛剛商量好,今天李治就被禁足,那還玩個毛?沒有李治,所有的籌劃都是茫然。狗屁改製,還沒開始呢,就被抹殺在萌芽之中。
等等,李世民為什麽讓王初把聖旨傳給自己?這種事情一半都是昭告天下的,再不濟也是通知文武百官就成,沒理由派王初眼巴巴的送來給自己看。
難不成李老二什麽都知道?他知道是自己和他兒子想搞事情?所以派王初過來敲打自己?!
“鎮國王,你我之間的關係不用多說什麽。這麽多年風風雨雨過來,縱然我們再都是心狠手辣之人,那也是有點感情。今天哥哥我冒著生命的危險跟你說句話,希望你能欠我一個人情。陛下明確表示不讓你進宮,但,我還是勸你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