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再次禦駕親征
大唐:我就製個鹽,竟被封國公 作者:宸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孫無忌也不是笨蛋,想到這,長孫無忌就知道秦叔寶是點自己呢。
這意思很明白了,你趕緊開口同意我們去東征,不然,我就要拿你兒子說事了。
長孫無忌看了看秦叔寶又看了看李世民,這才開口說道:
“臣以為陛下該去禦駕親征,陛下乃我大唐君王。去歲在高麗吃了大虧,這次如果不去,豈不是讓高麗人笑話?笑話我大唐君王被他們打怕了?所以,誰都可以不去,陛下必須去。前朝隋煬帝三征高麗,我們陛下才一次。現在再去一次又何妨?不過,東征的事忙到現在,都是南國公在操持。不知道南國公意下如何?會不會覺得陛下是在搶他的功勞有意見啊。”
張小瑜:“………………”
臥槽,果然是老狐狸,這都能扯上咱?!你特麽的不把老子拉下水,你心裏就不得勁啊。
雖然張小瑜心裏有一百個不願意,可是又不得不說。
“各位,我年紀尚輕。雖然也打了幾次勝仗,可那都是草原國家。大家都知道,草原國家那城牆…………哎,不提也擺,他們的城牆還不如你們家的院牆高大呢。現在要去打高麗了,我心裏是真沒有底。大家都知道高麗人最是無恥,天天學我們中原人的技能。他們的城牆建的可不比我們的差,這城高牆厚的,可不好打啊。去歲陛下禦駕親征失利,可不是說打不過高麗人,隻要是高麗人跟縮頭烏龜一樣躲著不出來。你幹著急也沒用,最後糧草吃完了,天氣變冷了。我們班師迴朝,高麗那幫王八蛋就卑鄙無恥的從背後偷襲我們大唐軍隊,這才致使我們失利。陛下已經見識過高麗人卑鄙無恥的手段了,所以,這次東征還是陛下挑大梁,我跟著陛下屁股後麵打打下手就行了。”
眾人:“………………”
話還可以這麽說?!這話說的,可是麵麵俱到,滴水不漏啊。
既保全了陛下的麵子,也提出了陛下有經驗。這明明是打敗仗了,怎麽到你嘴裏就變成寶貴經驗了呢?你特麽的還能要點臉嗎?
此時的李世民和程咬金他們都由衷的佩服張小瑜。平時沒看出來啊,這小子口才這麽好嗎?這話說的,說到咱心坎裏了。
有程咬金他們這幫老將,還有長孫無忌的幫襯,最後張小瑜又一錘定音。可以說李世民禦駕親征已經板上釘釘了。
看到這情況,那幫文官不樂意了。
就紛紛向張小瑜問道:
“南國公,你知道朝廷離開陛下風險有多大嗎?你竟然鼓搗著陛下禦駕親征。你能保全陛下的安全嗎?你能有信心打敗高麗嗎?”
聽到這話,張小瑜不屑的說道:
“這位大人,你是文官,我是武將,你覺得我能打敗你嗎?”
“南國公,你還能要點臉嗎?我一介文弱書生,況且都六十了。你是武將,正當年,你來打老夫?你就不怕遭報應嗎?”
“老家夥,你再胡攪蠻纏我真動手了啊。我問你什麽,你就說什麽得了,哪裏來那麽多廢話。你說說看,我能打敗你嗎?”
被張小瑜訓斥過後,那個老官員明顯收斂了很多,聽到張小瑜這話,就怯生生的說道:
“當然可以了,南國公你隻要一隻手就能打死老夫了。”
聽到這話,張小瑜很滿意。
“我想說的是,打敗高麗比打敗你還簡單。簡直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眾人:“………………”
咱這麽能吹呢?一直讓中原王朝頭疼的高麗,在你眼中竟然這麽不堪一擊?!
“南國公,縱然你有十足的把握,可是陛下這一禦駕親征就又是快一年啊。去年剛這樣,現在又這樣。這朝廷怎麽辦啊?”
聽到這話,張小瑜就知道這個官員是擔心自己那三個不省心的舅子呢。這三個家夥是一個比一個能惹事,一個比一個不省心。
萬一再來個玄武門之變,那就又得樂了。
“這位官員,你說什麽大半年啊?我怎麽聽不懂啊。陛下這次東征啊,兩個月就差不多了,最多三個月,陛下就會迴來,你們都放心吧。”
這次不但是那幫官員懵逼了,就連李老二和程咬金他們都懵逼了。倆三個月?這也太能扯了吧。
看到眾人都在懵逼中,張小瑜就開口說道:
“嶽父大人,等天氣再暖和點,禦林軍大部隊就立馬出征。我們先不著急出征,等算著日子,禦林軍大部隊應該到邊境時。我們就坐船從水路金發。一路上乘風破浪,直插高麗新城城下。”
聽到張小瑜這話李世民心中一陣狂喜,身為帝王禦駕親征出去打仗的危險自己太清楚了。自己想著再次禦駕親征也是心裏沒底,冒著很大危險的。
曆史上多少朝代就是因為帝王出征,朝中無人而土崩瓦解的啊。你一出征,少則一年半載,多則兩三年。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怎麽會沒有狼子野心的人出來搞事情呢。
去歲侯君集為什麽敢有不臣之心啊,還不是因為自己禦駕親征,朝中無人嗎。
如果真的像你說的那樣,兩三個月就能搞定,那還擔心什麽啊。
兩三個月能幹嘛?不臣之心狼子野心的人還沒準備呢,咱就迴來了,這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就在李世民一陣狂喜之際,房玄齡的話把李世民拉迴了現實。
“小瑜,別瞎說,兩三個月夠幹嘛的。大軍出征,從長安到邊關都要一個月了,再迴來又是一個月。高麗地形崎嶇,不利行軍,你兩三個月怎麽能征服高麗?!”
聽到房玄齡這話,眾人都盯著張小瑜看。
那意思很明顯了,你小子再吹牛啊?打臉了吧?
聽到房玄齡這話,張小瑜就笑著開口說道:
“各位,你們沒有聽清我說的話。我的意思是,大軍先出征。一個月後,大軍到達邊境,我帶著陛下坐大鐵船從水路出發,十天就能到達邊境。我們到了就進攻,一路勢如破竹,兩個月橫掃高麗都是我照慢的說的。掃遍高麗後,陛下再坐船十天到達長安,這有何不可啊?”
這意思很明白了,你趕緊開口同意我們去東征,不然,我就要拿你兒子說事了。
長孫無忌看了看秦叔寶又看了看李世民,這才開口說道:
“臣以為陛下該去禦駕親征,陛下乃我大唐君王。去歲在高麗吃了大虧,這次如果不去,豈不是讓高麗人笑話?笑話我大唐君王被他們打怕了?所以,誰都可以不去,陛下必須去。前朝隋煬帝三征高麗,我們陛下才一次。現在再去一次又何妨?不過,東征的事忙到現在,都是南國公在操持。不知道南國公意下如何?會不會覺得陛下是在搶他的功勞有意見啊。”
張小瑜:“………………”
臥槽,果然是老狐狸,這都能扯上咱?!你特麽的不把老子拉下水,你心裏就不得勁啊。
雖然張小瑜心裏有一百個不願意,可是又不得不說。
“各位,我年紀尚輕。雖然也打了幾次勝仗,可那都是草原國家。大家都知道,草原國家那城牆…………哎,不提也擺,他們的城牆還不如你們家的院牆高大呢。現在要去打高麗了,我心裏是真沒有底。大家都知道高麗人最是無恥,天天學我們中原人的技能。他們的城牆建的可不比我們的差,這城高牆厚的,可不好打啊。去歲陛下禦駕親征失利,可不是說打不過高麗人,隻要是高麗人跟縮頭烏龜一樣躲著不出來。你幹著急也沒用,最後糧草吃完了,天氣變冷了。我們班師迴朝,高麗那幫王八蛋就卑鄙無恥的從背後偷襲我們大唐軍隊,這才致使我們失利。陛下已經見識過高麗人卑鄙無恥的手段了,所以,這次東征還是陛下挑大梁,我跟著陛下屁股後麵打打下手就行了。”
眾人:“………………”
話還可以這麽說?!這話說的,可是麵麵俱到,滴水不漏啊。
既保全了陛下的麵子,也提出了陛下有經驗。這明明是打敗仗了,怎麽到你嘴裏就變成寶貴經驗了呢?你特麽的還能要點臉嗎?
此時的李世民和程咬金他們都由衷的佩服張小瑜。平時沒看出來啊,這小子口才這麽好嗎?這話說的,說到咱心坎裏了。
有程咬金他們這幫老將,還有長孫無忌的幫襯,最後張小瑜又一錘定音。可以說李世民禦駕親征已經板上釘釘了。
看到這情況,那幫文官不樂意了。
就紛紛向張小瑜問道:
“南國公,你知道朝廷離開陛下風險有多大嗎?你竟然鼓搗著陛下禦駕親征。你能保全陛下的安全嗎?你能有信心打敗高麗嗎?”
聽到這話,張小瑜不屑的說道:
“這位大人,你是文官,我是武將,你覺得我能打敗你嗎?”
“南國公,你還能要點臉嗎?我一介文弱書生,況且都六十了。你是武將,正當年,你來打老夫?你就不怕遭報應嗎?”
“老家夥,你再胡攪蠻纏我真動手了啊。我問你什麽,你就說什麽得了,哪裏來那麽多廢話。你說說看,我能打敗你嗎?”
被張小瑜訓斥過後,那個老官員明顯收斂了很多,聽到張小瑜這話,就怯生生的說道:
“當然可以了,南國公你隻要一隻手就能打死老夫了。”
聽到這話,張小瑜很滿意。
“我想說的是,打敗高麗比打敗你還簡單。簡直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眾人:“………………”
咱這麽能吹呢?一直讓中原王朝頭疼的高麗,在你眼中竟然這麽不堪一擊?!
“南國公,縱然你有十足的把握,可是陛下這一禦駕親征就又是快一年啊。去年剛這樣,現在又這樣。這朝廷怎麽辦啊?”
聽到這話,張小瑜就知道這個官員是擔心自己那三個不省心的舅子呢。這三個家夥是一個比一個能惹事,一個比一個不省心。
萬一再來個玄武門之變,那就又得樂了。
“這位官員,你說什麽大半年啊?我怎麽聽不懂啊。陛下這次東征啊,兩個月就差不多了,最多三個月,陛下就會迴來,你們都放心吧。”
這次不但是那幫官員懵逼了,就連李老二和程咬金他們都懵逼了。倆三個月?這也太能扯了吧。
看到眾人都在懵逼中,張小瑜就開口說道:
“嶽父大人,等天氣再暖和點,禦林軍大部隊就立馬出征。我們先不著急出征,等算著日子,禦林軍大部隊應該到邊境時。我們就坐船從水路金發。一路上乘風破浪,直插高麗新城城下。”
聽到張小瑜這話李世民心中一陣狂喜,身為帝王禦駕親征出去打仗的危險自己太清楚了。自己想著再次禦駕親征也是心裏沒底,冒著很大危險的。
曆史上多少朝代就是因為帝王出征,朝中無人而土崩瓦解的啊。你一出征,少則一年半載,多則兩三年。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怎麽會沒有狼子野心的人出來搞事情呢。
去歲侯君集為什麽敢有不臣之心啊,還不是因為自己禦駕親征,朝中無人嗎。
如果真的像你說的那樣,兩三個月就能搞定,那還擔心什麽啊。
兩三個月能幹嘛?不臣之心狼子野心的人還沒準備呢,咱就迴來了,這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就在李世民一陣狂喜之際,房玄齡的話把李世民拉迴了現實。
“小瑜,別瞎說,兩三個月夠幹嘛的。大軍出征,從長安到邊關都要一個月了,再迴來又是一個月。高麗地形崎嶇,不利行軍,你兩三個月怎麽能征服高麗?!”
聽到房玄齡這話,眾人都盯著張小瑜看。
那意思很明顯了,你小子再吹牛啊?打臉了吧?
聽到房玄齡這話,張小瑜就笑著開口說道:
“各位,你們沒有聽清我說的話。我的意思是,大軍先出征。一個月後,大軍到達邊境,我帶著陛下坐大鐵船從水路出發,十天就能到達邊境。我們到了就進攻,一路勢如破竹,兩個月橫掃高麗都是我照慢的說的。掃遍高麗後,陛下再坐船十天到達長安,這有何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