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老夫子不相信人世間會忽然冒出來幾個詩文奇才。
他懷疑眼前的這個少年,沒準就是最近人間聲名鵲起的雲海宗葉風。
可是,葉風卻自稱是姓胡,是一名散修。
這讓易老夫子有些小小的失落。
真正的君子,是不會度人之腹。
所以易老夫子並沒有懷疑葉風是在胡說八道。
他微微點頭,讓五人落座。
葉風幾個人在邊角的兩張空閑的案幾矮桌前席地而坐。
五人的座位很有意思。
不是葉風與洪九這兩個男人坐在一起。
而是洪九與秦楚楚坐在一起。
葉風與雲霜兒、神天乞坐在一起。
從他們下意識的落座位置可以就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很微妙的。
案幾矮桌上有糕點茶水。
神天乞拿起一枚糕點,喂給懷中三吱兒吃。
她對詩文沒有興趣。
不像表妹雲霜兒,在不斷的打量那些文人騷客。
五人的到來,隻是一個小小的插曲。
很快這些讀書人又將話題轉移到了今天詩會的主題。
研究葉風的詩文風格……
有七八首詩文,其中眾人研究的重點在《明月幾時有》之上。
似乎這首詞的藝術高度,要超過其他幾首詩。
葉風坐在角落中,一邊嚼著糕點,一邊聽著這幫讀書人對自己那個世界詩文的點評。
總結起來就四個字。
胡說八道。
大概研究了半個時辰葉風的詩文,主要是坐在靠近易老先生的那十幾個嶽州文壇大家的點評,其他人多是小聲議論,或者在一旁安靜的聽著。
在研究完之後,易老先生讓諸位都現場寫一首佳作,評選出今日的最優作品,可得銀千兩。
有仆從端著筆墨紙硯詢問誰要書寫。
人人都搖頭擺手,說今日並無靈感,讓與他人。
其實大家都知道,今天的詩會,易老先生有意捧他的女婿兼學生,白馬書院的教習先生司馬知。
也就是坐在易老先生身旁的那位中年文人。
司馬知早已經準備好了一篇文稿,就等著今日在嶽州文壇打出名氣,為以後競爭白馬書院院長做準備。
葉風聽到別人小聲議論,得知了此事的前因後果。
他心中暗笑。
這場麵怎麽感覺好熟悉啊。
沒錯,王勃路過滕王閣時,好像也遭遇到了類似的一幕。
好像是什麽都督要栽培自己的女婿,提前寫好了駢文,結果被王勃那初出茅廬的臭小子搶了風頭。
一篇《滕王閣序》,成為千古第一駢文。
葉風感覺這是天意。
好事都讓自己給趕上了。
當仆從端著筆墨來到葉風等人麵前,準備走走過場時。
葉風大手一揮,道:“既然諸君都如此謙讓,小子不才,拋磚引玉。”
眾人一愣。
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心想這修真者果然都是不懂得禮數的武夫。
易老先生讓爾等進來觀賞詩會,已經是對你們最大的恩賜,你們竟然還如此狂背。
葉風看著眾人反應,環視眾人,詫異道:“怎麽,我……不能寫嗎?”
易老夫子身邊的女婿司馬知,冷冷的道:“今日以文會友,胡公子自然寫得,隻是在場諸君皆為嶽州文壇大家,胡公子可要謹慎些,莫要貽笑大方。”
葉風咧嘴笑道:“我一個少年人,且不是讀書人,寫的不好諸位肯定不會取笑我啦!來來來,收拾一下……”
雲霜兒與神天乞,將案幾矮桌上的茶水糕點,都端到了隔壁洪九與秦楚楚那一桌。
神天乞為葉風攤開紙張,雲霜兒則為葉風研墨。
葉風心在思索,到底是抄哪一首呢。
本來是想抄首古詩的,可是嶽陽樓最經典的那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之前已經被當做敲門磚用過了。
其他幾首詩文也可以,不過,葉風現在心中升起一陣惡趣味。
昔日有王勃一篇駢文造就經典,流傳千古。
今日情況何其相似。
自然要祭出範老的《嶽陽樓記》,也讓範老在這個世界揚揚名。
他搖頭晃腦,一番假裝思索後。
道:“長途跋涉,一路遊曆而來,唯有洞庭之水印象最深,也罷,今日小子孟浪,便作一首嶽陽樓記。”
裝腔作勢完畢,葉風提筆揮書。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
嗟夫!予嚐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讓你們溫習一下初中的語文……)
不少人都聚集過來,觀看葉風揮毫潑墨。
開始眾人都是抱著看熱鬧的戲謔之心。
一個修士,能做出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已經是十分難得。
怎麽可能還能當場作出什麽佳作?
可是當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徐徐展開之後,圍觀者的表情漸漸從戲謔變成錯愕,然後是震驚……
驚歎之聲不絕於耳。
坐在葉風左右兩側的雲霜兒與神天乞,也怔怔的看著葉風所著。
她們都以為葉風今天會作詩。
沒想到不是詩文。
尤其是幾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這幾句不僅直戳從京城退休,曾經身處高位易老的內心,也讓在場的讀書人感觸良多。
讀書人的目標就是為了當官,為君王分憂,造福黎明蒼生。
易老夫子顫抖著看著葉風所做遊記,仔細看去,隻見這老夫子是眼眶含淚,激動的說不出話來,隻能擊節拍案,表達內心的情感。
他懷疑眼前的這個少年,沒準就是最近人間聲名鵲起的雲海宗葉風。
可是,葉風卻自稱是姓胡,是一名散修。
這讓易老夫子有些小小的失落。
真正的君子,是不會度人之腹。
所以易老夫子並沒有懷疑葉風是在胡說八道。
他微微點頭,讓五人落座。
葉風幾個人在邊角的兩張空閑的案幾矮桌前席地而坐。
五人的座位很有意思。
不是葉風與洪九這兩個男人坐在一起。
而是洪九與秦楚楚坐在一起。
葉風與雲霜兒、神天乞坐在一起。
從他們下意識的落座位置可以就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很微妙的。
案幾矮桌上有糕點茶水。
神天乞拿起一枚糕點,喂給懷中三吱兒吃。
她對詩文沒有興趣。
不像表妹雲霜兒,在不斷的打量那些文人騷客。
五人的到來,隻是一個小小的插曲。
很快這些讀書人又將話題轉移到了今天詩會的主題。
研究葉風的詩文風格……
有七八首詩文,其中眾人研究的重點在《明月幾時有》之上。
似乎這首詞的藝術高度,要超過其他幾首詩。
葉風坐在角落中,一邊嚼著糕點,一邊聽著這幫讀書人對自己那個世界詩文的點評。
總結起來就四個字。
胡說八道。
大概研究了半個時辰葉風的詩文,主要是坐在靠近易老先生的那十幾個嶽州文壇大家的點評,其他人多是小聲議論,或者在一旁安靜的聽著。
在研究完之後,易老先生讓諸位都現場寫一首佳作,評選出今日的最優作品,可得銀千兩。
有仆從端著筆墨紙硯詢問誰要書寫。
人人都搖頭擺手,說今日並無靈感,讓與他人。
其實大家都知道,今天的詩會,易老先生有意捧他的女婿兼學生,白馬書院的教習先生司馬知。
也就是坐在易老先生身旁的那位中年文人。
司馬知早已經準備好了一篇文稿,就等著今日在嶽州文壇打出名氣,為以後競爭白馬書院院長做準備。
葉風聽到別人小聲議論,得知了此事的前因後果。
他心中暗笑。
這場麵怎麽感覺好熟悉啊。
沒錯,王勃路過滕王閣時,好像也遭遇到了類似的一幕。
好像是什麽都督要栽培自己的女婿,提前寫好了駢文,結果被王勃那初出茅廬的臭小子搶了風頭。
一篇《滕王閣序》,成為千古第一駢文。
葉風感覺這是天意。
好事都讓自己給趕上了。
當仆從端著筆墨來到葉風等人麵前,準備走走過場時。
葉風大手一揮,道:“既然諸君都如此謙讓,小子不才,拋磚引玉。”
眾人一愣。
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心想這修真者果然都是不懂得禮數的武夫。
易老先生讓爾等進來觀賞詩會,已經是對你們最大的恩賜,你們竟然還如此狂背。
葉風看著眾人反應,環視眾人,詫異道:“怎麽,我……不能寫嗎?”
易老夫子身邊的女婿司馬知,冷冷的道:“今日以文會友,胡公子自然寫得,隻是在場諸君皆為嶽州文壇大家,胡公子可要謹慎些,莫要貽笑大方。”
葉風咧嘴笑道:“我一個少年人,且不是讀書人,寫的不好諸位肯定不會取笑我啦!來來來,收拾一下……”
雲霜兒與神天乞,將案幾矮桌上的茶水糕點,都端到了隔壁洪九與秦楚楚那一桌。
神天乞為葉風攤開紙張,雲霜兒則為葉風研墨。
葉風心在思索,到底是抄哪一首呢。
本來是想抄首古詩的,可是嶽陽樓最經典的那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之前已經被當做敲門磚用過了。
其他幾首詩文也可以,不過,葉風現在心中升起一陣惡趣味。
昔日有王勃一篇駢文造就經典,流傳千古。
今日情況何其相似。
自然要祭出範老的《嶽陽樓記》,也讓範老在這個世界揚揚名。
他搖頭晃腦,一番假裝思索後。
道:“長途跋涉,一路遊曆而來,唯有洞庭之水印象最深,也罷,今日小子孟浪,便作一首嶽陽樓記。”
裝腔作勢完畢,葉風提筆揮書。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
嗟夫!予嚐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讓你們溫習一下初中的語文……)
不少人都聚集過來,觀看葉風揮毫潑墨。
開始眾人都是抱著看熱鬧的戲謔之心。
一個修士,能做出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已經是十分難得。
怎麽可能還能當場作出什麽佳作?
可是當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徐徐展開之後,圍觀者的表情漸漸從戲謔變成錯愕,然後是震驚……
驚歎之聲不絕於耳。
坐在葉風左右兩側的雲霜兒與神天乞,也怔怔的看著葉風所著。
她們都以為葉風今天會作詩。
沒想到不是詩文。
尤其是幾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這幾句不僅直戳從京城退休,曾經身處高位易老的內心,也讓在場的讀書人感觸良多。
讀書人的目標就是為了當官,為君王分憂,造福黎明蒼生。
易老夫子顫抖著看著葉風所做遊記,仔細看去,隻見這老夫子是眼眶含淚,激動的說不出話來,隻能擊節拍案,表達內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