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李肅和趙雲
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 作者:呆呆兩腳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很小的時候,賈詡就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對待別人的時候必要的時候可以欺騙。
從很小的時候,李肅就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了說服別人,真誠才是最好的必殺技。
而李肅從小到大,一直在踐行這件事情,而現在他就在說服一個人,一個能夠幫助魯肅拿下黎陽的關鍵人物,趙雲。
“你不要來勸說我,我是不會為禍亂天下的罪魁禍首效力的。”當趙雲又一次看到李肅拿著酒來找他的時候,他直接了當的就拒絕了李肅的招攬。
對於趙雲的拒絕,李肅壓根就沒有惱怒,甚至連臉色都沒有變上一變,反而自顧自的為趙雲倒起了酒。
“我並非是來勸說將軍的,隻是我敬將軍是一個英雄,所以特地來請將軍喝酒。”李肅笑著說道。
趙雲是一個厚道人,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麵對這樣的李肅他也完全沒有辦法動怒,他並沒有喝李肅的酒,反而對李肅說道:“我是一個敗軍之將,何以稱得上英雄,我配不上這個酒。你們雖然在戰場上救了我,但是我心中想著的還是玄德公,不能夠為你們效力。”
李肅聽完趙雲的話語,哈哈大笑,自顧自喝了一口酒道:“原來將軍是如此小氣之人。”
趙雲問道:“為何說我小氣?”
李肅道:“我請將軍喝酒雖然有所圖,但是並非需要達成目的,將軍的想法,將軍的誌向我知道的非常清楚,但是我依然請將軍喝酒,因為我認為將軍配得上和我一同喝酒,但是將軍卻認為我為秦王效力而不願和我一同喝酒,這就是小氣。”
趙雲聽了李肅的話語並沒有所動,他對李肅說道:“我的心意已決,莫不要用這樣的話語來激我,我趙雲英雄也罷,廢物也罷,我不願意為董仲穎所用的想法是沒有辦法更改的。”
李肅說道:“莫非子龍已經背棄了公孫伯珪嗎?”
趙雲正色道:“沒有,我一直記得公孫伯珪對於我的恩遇。”
李肅又說道:“那麽將軍不願意為公孫伯珪複仇?”
趙雲聽完李肅的話語沒有說話。
李肅說道:“公孫伯珪死於袁本初之手,現在袁本初是我們的敵人,如果憑借著將軍自己恐怕沒有辦法為公孫伯珪複仇,現在將軍卻因為自己的名聲而不願意為公孫伯珪複仇,或許公孫伯珪的恩義在將軍的眼中不過如此。”
趙雲繼續沒有說話,隻不過這一次趙雲將麵前的酒喝了下去。
李肅笑了,這是第一次趙雲喝了他的酒,他知道自己已經成功了一小半了。
李肅沒有說話,隻是靜靜的在那邊喝酒,同時,替趙雲滿上了一杯又一杯。
“我有三個條件。”趙雲說道。
李肅笑了,這個世界上就怕趙雲什麽都不要,隻要他有了條件,那麽一切都是可為的。
趙雲說道:“我有三條約定,如果你們可以同意,那麽我自然願意去對付袁紹。”
李肅放下手中的酒杯,正色道:“請說,如果事情我可以做主,我一定答應,如果魯子敬可以做主,我可以勸說魯子敬答應,如果必須要秦王決斷,那麽我將親自去秦王處,分說您的條件。”
趙雲看著李肅的眼睛說道:“第一件事情,我曾經立下過誓言,想要匡扶漢室,這也是我為什麽會追隨玄德公的原因,現在我隻願意為朝廷效力,而不願意為秦王效力。”
趙雲等了一等又說出了第二個條件:“我聽聞玄德公的家眷失陷於徐州,請秦王撥付錢糧養贍,善待玄德公家眷。”
趙雲最後又說出了第三個條件:“現在我聽聞玄德公在戰亂中往南去了,如果在戰勝袁紹之後,我知道了玄德公的蹤跡,不管千裏萬裏,便當辭去,這三個條件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李肅聽完趙雲的條件後,站起身來說道:“這三個條件我沒有一個可以答應的。”
趙雲的臉上隱隱有了怒色。
李肅說道:“子龍將軍隻願意投降朝廷,而不願意投降秦王,我有一個疑問,此刻按照大漢的律令,朝廷的權柄都在秦王的手上,你即投降朝廷,那麽秦王的命令你是否遵從?不遵從朝廷的命令,你和那些亂臣賊子有什麽區別?而遵從命令,你這個條件又如何落實?”
趙雲想了一想說道:“你說的對,這個條件我就不提了。”
李肅又說道:“秦王有容人之量,過去袁家兄弟數次悖逆於秦王,秦王又何曾對於袁家的老老小小動手。孫家在江東屢次和秦王為敵,但仲謀依然為秦王所重用,秦王府中更有孫家之女常住。自徐州失陷以來,劉玄德的家眷自然安居,秦王沒有動其分毫。秦王雖然有寡人之疾,但何曾淫人妻女。你的條件是對於秦王的侮辱,這樣的條件秦王何須答應。”
趙雲站起來正色迴答:“這是我的錯,條件二我也不提了。”
李肅繼續說道:“身在秦王心在劉備為不忠,為舊主複仇而講條件為不義,條件三你讓我如何答應?”
趙雲沉默不語。
李肅又道:“將軍的槍是正義之槍,為公孫伯圭複仇是小義,為誌趣相投之人而戰為中義,為天下蒼生而戰為大義,將軍莫不要因為自己的小義、中義而丟了大義。如果我隻是想要哄騙將軍對付袁紹,我可以將將軍的條件一口答應,但是我不願意這樣做。因為將軍您要為朝廷效力,我李肅做不出哄騙同僚的舉動。”
趙雲道:“我何曾說過要為秦王而戰?”
李肅笑著道:“我又何曾請將軍為秦王而戰?我請將軍順從自己的義,為天下蒼生而戰。將軍可曾看到三輔之地遠離戰火,看到過涼州人民安居樂業,現在將軍你又是怎麽想的呢?我可以答應將軍,如果子龍您認為秦王配不上你的義,你就可以離開,我絕不阻攔。”
等李肅離開之後,他去了魯肅的營帳,對魯肅拱了拱手道:“我的事情已經做完了,剩下的事情就看你的了。”
從很小的時候,李肅就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了說服別人,真誠才是最好的必殺技。
而李肅從小到大,一直在踐行這件事情,而現在他就在說服一個人,一個能夠幫助魯肅拿下黎陽的關鍵人物,趙雲。
“你不要來勸說我,我是不會為禍亂天下的罪魁禍首效力的。”當趙雲又一次看到李肅拿著酒來找他的時候,他直接了當的就拒絕了李肅的招攬。
對於趙雲的拒絕,李肅壓根就沒有惱怒,甚至連臉色都沒有變上一變,反而自顧自的為趙雲倒起了酒。
“我並非是來勸說將軍的,隻是我敬將軍是一個英雄,所以特地來請將軍喝酒。”李肅笑著說道。
趙雲是一個厚道人,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麵對這樣的李肅他也完全沒有辦法動怒,他並沒有喝李肅的酒,反而對李肅說道:“我是一個敗軍之將,何以稱得上英雄,我配不上這個酒。你們雖然在戰場上救了我,但是我心中想著的還是玄德公,不能夠為你們效力。”
李肅聽完趙雲的話語,哈哈大笑,自顧自喝了一口酒道:“原來將軍是如此小氣之人。”
趙雲問道:“為何說我小氣?”
李肅道:“我請將軍喝酒雖然有所圖,但是並非需要達成目的,將軍的想法,將軍的誌向我知道的非常清楚,但是我依然請將軍喝酒,因為我認為將軍配得上和我一同喝酒,但是將軍卻認為我為秦王效力而不願和我一同喝酒,這就是小氣。”
趙雲聽了李肅的話語並沒有所動,他對李肅說道:“我的心意已決,莫不要用這樣的話語來激我,我趙雲英雄也罷,廢物也罷,我不願意為董仲穎所用的想法是沒有辦法更改的。”
李肅說道:“莫非子龍已經背棄了公孫伯珪嗎?”
趙雲正色道:“沒有,我一直記得公孫伯珪對於我的恩遇。”
李肅又說道:“那麽將軍不願意為公孫伯珪複仇?”
趙雲聽完李肅的話語沒有說話。
李肅說道:“公孫伯珪死於袁本初之手,現在袁本初是我們的敵人,如果憑借著將軍自己恐怕沒有辦法為公孫伯珪複仇,現在將軍卻因為自己的名聲而不願意為公孫伯珪複仇,或許公孫伯珪的恩義在將軍的眼中不過如此。”
趙雲繼續沒有說話,隻不過這一次趙雲將麵前的酒喝了下去。
李肅笑了,這是第一次趙雲喝了他的酒,他知道自己已經成功了一小半了。
李肅沒有說話,隻是靜靜的在那邊喝酒,同時,替趙雲滿上了一杯又一杯。
“我有三個條件。”趙雲說道。
李肅笑了,這個世界上就怕趙雲什麽都不要,隻要他有了條件,那麽一切都是可為的。
趙雲說道:“我有三條約定,如果你們可以同意,那麽我自然願意去對付袁紹。”
李肅放下手中的酒杯,正色道:“請說,如果事情我可以做主,我一定答應,如果魯子敬可以做主,我可以勸說魯子敬答應,如果必須要秦王決斷,那麽我將親自去秦王處,分說您的條件。”
趙雲看著李肅的眼睛說道:“第一件事情,我曾經立下過誓言,想要匡扶漢室,這也是我為什麽會追隨玄德公的原因,現在我隻願意為朝廷效力,而不願意為秦王效力。”
趙雲等了一等又說出了第二個條件:“我聽聞玄德公的家眷失陷於徐州,請秦王撥付錢糧養贍,善待玄德公家眷。”
趙雲最後又說出了第三個條件:“現在我聽聞玄德公在戰亂中往南去了,如果在戰勝袁紹之後,我知道了玄德公的蹤跡,不管千裏萬裏,便當辭去,這三個條件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李肅聽完趙雲的條件後,站起身來說道:“這三個條件我沒有一個可以答應的。”
趙雲的臉上隱隱有了怒色。
李肅說道:“子龍將軍隻願意投降朝廷,而不願意投降秦王,我有一個疑問,此刻按照大漢的律令,朝廷的權柄都在秦王的手上,你即投降朝廷,那麽秦王的命令你是否遵從?不遵從朝廷的命令,你和那些亂臣賊子有什麽區別?而遵從命令,你這個條件又如何落實?”
趙雲想了一想說道:“你說的對,這個條件我就不提了。”
李肅又說道:“秦王有容人之量,過去袁家兄弟數次悖逆於秦王,秦王又何曾對於袁家的老老小小動手。孫家在江東屢次和秦王為敵,但仲謀依然為秦王所重用,秦王府中更有孫家之女常住。自徐州失陷以來,劉玄德的家眷自然安居,秦王沒有動其分毫。秦王雖然有寡人之疾,但何曾淫人妻女。你的條件是對於秦王的侮辱,這樣的條件秦王何須答應。”
趙雲站起來正色迴答:“這是我的錯,條件二我也不提了。”
李肅繼續說道:“身在秦王心在劉備為不忠,為舊主複仇而講條件為不義,條件三你讓我如何答應?”
趙雲沉默不語。
李肅又道:“將軍的槍是正義之槍,為公孫伯圭複仇是小義,為誌趣相投之人而戰為中義,為天下蒼生而戰為大義,將軍莫不要因為自己的小義、中義而丟了大義。如果我隻是想要哄騙將軍對付袁紹,我可以將將軍的條件一口答應,但是我不願意這樣做。因為將軍您要為朝廷效力,我李肅做不出哄騙同僚的舉動。”
趙雲道:“我何曾說過要為秦王而戰?”
李肅笑著道:“我又何曾請將軍為秦王而戰?我請將軍順從自己的義,為天下蒼生而戰。將軍可曾看到三輔之地遠離戰火,看到過涼州人民安居樂業,現在將軍你又是怎麽想的呢?我可以答應將軍,如果子龍您認為秦王配不上你的義,你就可以離開,我絕不阻攔。”
等李肅離開之後,他去了魯肅的營帳,對魯肅拱了拱手道:“我的事情已經做完了,剩下的事情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