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宋金和議之殤
南宋桂枝傳之臨安風華 作者:楊小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禧三年(1207)過後,嘉定元年(1208)開始了。寒冬臘月裏,寒冷的淮水並沒有讓朝廷上下放鬆警惕。從新年號可以看出,宋廷仍然求穩求安,朝廷一片頹敗。
然而,在北方中都,完顏璟並沒有因為宋廷改元而放鬆對南方的勒索和壓製。在宋金兩國經曆了幾番商談後,兩國關係由叔侄之國改為伯侄之國,歲幣由二十萬兩增至三十萬兩,犒軍費用由一千萬兩降至三百萬兩。但談判仍未能解決“罪首謀”這個難題。金廷堅持要送首謀的頭顱到中都。
而趙擴過完新年才得知韓侂胄已死。
那是正月初五的晚上,他忽然想起韓侂胄去年給他說書的場景,那時君臣之間毫無間隙,飲酒唱詩,他喃喃自語道:“新春佳節,不知韓卿可好?”
一旁,桂枝點茶的手微微一頓,隨後她問道:“官家如何記起了韓侂胄?”
“韓卿誌在北伐,恢複我大宋千裏江山,於國並無大錯!”趙擴緩緩說罷,思緒悠悠,想起了登基之初,那時的韓侂胄才四十出頭,性情爽直,精力充沛,每每談起恢複大業,手舞足蹈,神采飛揚。一晃十多年過去,一遭北伐失敗,朝廷一蹶不振。
對此,桂枝無法認同,她正言道:“韓侂胄擅權亂政,長此以往,功高蓋主。”
趙擴愣了愣,隨後搖頭道:“皇後莫非還是在為慶元黨禁一事不滿?哎,罷留正,逐朱熹,禁理學,貶黨人,這些事朕亦有過。”
聞言,桂枝不覺一愣,她沒想到趙擴竟如此維護韓侂胄。
趙擴繼續呢喃:“朕看重的便是他對朕忠心耿耿,能時刻洞悉朕意,朕才授予重任。至於北伐敗北,韓卿之過,在於用人失察,吳曦之叛變,非他所願。”
桂枝聞言搖頭歎道:“官家宅心仁厚,才會如此重用他,但世人都說他是個奸臣,長此以往,甚至會是下一個……”
趙擴立刻打斷了她的話,道:“皇後何必人雲亦雲,過完上元節,朕自會召他進宮,一一說明!”
見此,桂枝知道瞞不住了,於是淡淡地道:“官家,韓侂胄,他死了。”趙擴猛地一顫,震驚無比地道:“什麽?韓卿死了?絕無可能!”
桂枝平靜地說道:“兩個月前,韓侂胄在玉津園死了。”
聞言,趙擴懵了。一張臉漸漸煞白,他指向桂枝道:“這……這,兩個月?難道是你指使殺的他?”
桂枝跪倒在地,但卻麵不改色地道:“官家,韓侂胄不死,我朝將永無寧日,臣妾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影響朝廷。臣妾對太皇太後有過誓言,此生必要輔佐官家守護這趙氏江山。即便臣妾知曉,此舉官家定會責罰,但臣妾至死不悔。”
趙擴不發一語,隻是渾身哆嗦,聯想起之前一切,他甚至覺得桂枝早早地便想要殺韓侂胄了。處心積慮至今,莫非是因為曲夜來的死?莫非是因為韓玨害她?但也不至於用這麽長的時間布局去殺一個人啊?豈非太攻於心計。
“皇後,你又何須如此,你明知無論你做什麽,朕都不可能重罰你。隻是,你為何不能與朕商議?難道你就如此不信任朕嗎?你……你先出去,朕,朕想……朕想靜靜。”趙擴已經不知說什麽了,但他當下確實不願看到眼前這位皇後,她仿佛變成了陌生人一般。
桂枝欠身施禮退出殿內,但站在殿外的她,亦是流出了一滴淚。
然而,不到半月,使臣再次從金廷迴來,說完顏璟不僅要誅殺韓侂胄,還要將他的人頭送至中都。
“欺人太甚!”趙擴這一次是真的動怒了,“霍”地從禦座站起,麵頰赤紅,“韓侂胄為我大宋臣子,如今他已經慘死,怎能將他的屍首作為禮物送與金人?這分明是在羞辱我大宋,羞辱朕無能。”
眾臣子立於殿下,低頭垂首。
趙擴暴跳如雷,指著眾人怒喝道:“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爾等都不說話嗎?錢象祖,你是老臣了,你說說看。”他的聲音充滿了怒意和挑釁。
錢象祖低聲道:“臣恭聽聖斷。”
“衛涇,你怎麽看?”趙擴又轉向衛涇,問道。
衛涇沉思了片刻,然後迴答說道:“啟稟官家,我朝已經經不起戰事了,如今之計,交出韓大人首級乃是唯一出路,若不遵從,金人恐會變本加厲,望官家三思。”
“朕絕不會應了那金人。你們這些老臣個個畏縮怕事,難道我大宋朝真的無人了嗎?”趙擴氣憤填膺,渾身發抖。
正當他要繼續咆哮時,一直默默無聲的史彌遠緩緩地站了起來:“官家,臣有話要說。”
“你若是另有計策,且說來聽聽!”趙擴冷酷地迴答道。
“臣認為,應該將韓侂胄的首級獻給金人。”史彌遠的聲音清晰有力,讓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立場。
“大膽,你身為宋臣,竟與那金人沆瀣一氣?”趙擴手指史彌遠狠狠地喊道。
史彌遠迎著趙擴暴怒的瞪視,平心靜氣地迴答道:“官家,臣懇請您以江山社稷為重。正如群臣所言,放棄一個罪人的頭顱,歸還我大宋萬千百姓的安寧生活,實則是眼下最明智之舉。何況,官家有所不知,韓侂胄生前專橫跋扈,聲名狼藉,此人並非像嶽飛將軍那樣的忠義之輩。即便將其首級獻於金人,對我大宋百姓而言並無損傷。”史彌遠說得極為得體。
趙擴沉默了一會兒,他的表情極其痛苦,立在殿台上,啞口無言,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且人也已死,再袒護也沒意思了。最終,趙擴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了史彌遠的建議。
數日後,史彌遠命人前去挖開韓侂胄的墳墓。他們來到了韓家的墓前,這裏地勢平緩,綠草如茵,野花點綴其中。墳墓上方豎立著一座高大的神龕,神龕兩旁的情景浮雕清晰可見,氣勢非凡。
一個手持鐵鍬的壯漢走了過來,用力將棺蓋掀開,韓侂胄的屍體映入眼簾。他脖子上係著一串精致的珠鏈,身穿華麗的衣袍,頭頂戴著一頂金光閃閃的玉冠。他的身體已經開始腐爛,散發著陣陣令人難以忍受的惡臭。一名年輕的武士不由自主地捂住了鼻子,其他人也都紛紛後退幾步。
“這就是韓侂胄?”年輕武士問道。
“沒錯,正是那猖狂之徒。”史彌遠迴答道。他站在一旁,嘴角上揚,似乎對眼前的景象感到十分滿意。
“可是如今他都已經死了,大人為什麽還要把他的墳墓挖開呢?”另一名侍衛問道。
“因為此斯頭顱關乎著社稷。”史彌遠深吸了一口氣,“你們兩個,快把他的頭顱取出來,裝在木匣裏。”
聽到這裏,壯漢和年輕的武士相互看了一眼,雖然韓侂胄被向北砍了腦袋,但下棺時也留了個全屍,可誰曾想今日卻要開棺取頭,不過他們並未怠慢,而是按照史彌遠的要求,將那顆頭取了出來。
史彌遠冷笑一聲,他環顧四周,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轉身離開。
另有一人也被砍下頭顱,乃是蘇師旦,兩顆人頭皆被快馬送至金廷。
趙擴雖然心中痛苦無比,然而這卻是不得不做之舉。禦街上再度恢複了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仿佛先前之事未曾發生過一般。唯有瓦肆裏的說書人,將韓侂胄的下場傳為美談,成為口中最鮮活的故事。
(本章完)
然而,在北方中都,完顏璟並沒有因為宋廷改元而放鬆對南方的勒索和壓製。在宋金兩國經曆了幾番商談後,兩國關係由叔侄之國改為伯侄之國,歲幣由二十萬兩增至三十萬兩,犒軍費用由一千萬兩降至三百萬兩。但談判仍未能解決“罪首謀”這個難題。金廷堅持要送首謀的頭顱到中都。
而趙擴過完新年才得知韓侂胄已死。
那是正月初五的晚上,他忽然想起韓侂胄去年給他說書的場景,那時君臣之間毫無間隙,飲酒唱詩,他喃喃自語道:“新春佳節,不知韓卿可好?”
一旁,桂枝點茶的手微微一頓,隨後她問道:“官家如何記起了韓侂胄?”
“韓卿誌在北伐,恢複我大宋千裏江山,於國並無大錯!”趙擴緩緩說罷,思緒悠悠,想起了登基之初,那時的韓侂胄才四十出頭,性情爽直,精力充沛,每每談起恢複大業,手舞足蹈,神采飛揚。一晃十多年過去,一遭北伐失敗,朝廷一蹶不振。
對此,桂枝無法認同,她正言道:“韓侂胄擅權亂政,長此以往,功高蓋主。”
趙擴愣了愣,隨後搖頭道:“皇後莫非還是在為慶元黨禁一事不滿?哎,罷留正,逐朱熹,禁理學,貶黨人,這些事朕亦有過。”
聞言,桂枝不覺一愣,她沒想到趙擴竟如此維護韓侂胄。
趙擴繼續呢喃:“朕看重的便是他對朕忠心耿耿,能時刻洞悉朕意,朕才授予重任。至於北伐敗北,韓卿之過,在於用人失察,吳曦之叛變,非他所願。”
桂枝聞言搖頭歎道:“官家宅心仁厚,才會如此重用他,但世人都說他是個奸臣,長此以往,甚至會是下一個……”
趙擴立刻打斷了她的話,道:“皇後何必人雲亦雲,過完上元節,朕自會召他進宮,一一說明!”
見此,桂枝知道瞞不住了,於是淡淡地道:“官家,韓侂胄,他死了。”趙擴猛地一顫,震驚無比地道:“什麽?韓卿死了?絕無可能!”
桂枝平靜地說道:“兩個月前,韓侂胄在玉津園死了。”
聞言,趙擴懵了。一張臉漸漸煞白,他指向桂枝道:“這……這,兩個月?難道是你指使殺的他?”
桂枝跪倒在地,但卻麵不改色地道:“官家,韓侂胄不死,我朝將永無寧日,臣妾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影響朝廷。臣妾對太皇太後有過誓言,此生必要輔佐官家守護這趙氏江山。即便臣妾知曉,此舉官家定會責罰,但臣妾至死不悔。”
趙擴不發一語,隻是渾身哆嗦,聯想起之前一切,他甚至覺得桂枝早早地便想要殺韓侂胄了。處心積慮至今,莫非是因為曲夜來的死?莫非是因為韓玨害她?但也不至於用這麽長的時間布局去殺一個人啊?豈非太攻於心計。
“皇後,你又何須如此,你明知無論你做什麽,朕都不可能重罰你。隻是,你為何不能與朕商議?難道你就如此不信任朕嗎?你……你先出去,朕,朕想……朕想靜靜。”趙擴已經不知說什麽了,但他當下確實不願看到眼前這位皇後,她仿佛變成了陌生人一般。
桂枝欠身施禮退出殿內,但站在殿外的她,亦是流出了一滴淚。
然而,不到半月,使臣再次從金廷迴來,說完顏璟不僅要誅殺韓侂胄,還要將他的人頭送至中都。
“欺人太甚!”趙擴這一次是真的動怒了,“霍”地從禦座站起,麵頰赤紅,“韓侂胄為我大宋臣子,如今他已經慘死,怎能將他的屍首作為禮物送與金人?這分明是在羞辱我大宋,羞辱朕無能。”
眾臣子立於殿下,低頭垂首。
趙擴暴跳如雷,指著眾人怒喝道:“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爾等都不說話嗎?錢象祖,你是老臣了,你說說看。”他的聲音充滿了怒意和挑釁。
錢象祖低聲道:“臣恭聽聖斷。”
“衛涇,你怎麽看?”趙擴又轉向衛涇,問道。
衛涇沉思了片刻,然後迴答說道:“啟稟官家,我朝已經經不起戰事了,如今之計,交出韓大人首級乃是唯一出路,若不遵從,金人恐會變本加厲,望官家三思。”
“朕絕不會應了那金人。你們這些老臣個個畏縮怕事,難道我大宋朝真的無人了嗎?”趙擴氣憤填膺,渾身發抖。
正當他要繼續咆哮時,一直默默無聲的史彌遠緩緩地站了起來:“官家,臣有話要說。”
“你若是另有計策,且說來聽聽!”趙擴冷酷地迴答道。
“臣認為,應該將韓侂胄的首級獻給金人。”史彌遠的聲音清晰有力,讓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立場。
“大膽,你身為宋臣,竟與那金人沆瀣一氣?”趙擴手指史彌遠狠狠地喊道。
史彌遠迎著趙擴暴怒的瞪視,平心靜氣地迴答道:“官家,臣懇請您以江山社稷為重。正如群臣所言,放棄一個罪人的頭顱,歸還我大宋萬千百姓的安寧生活,實則是眼下最明智之舉。何況,官家有所不知,韓侂胄生前專橫跋扈,聲名狼藉,此人並非像嶽飛將軍那樣的忠義之輩。即便將其首級獻於金人,對我大宋百姓而言並無損傷。”史彌遠說得極為得體。
趙擴沉默了一會兒,他的表情極其痛苦,立在殿台上,啞口無言,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且人也已死,再袒護也沒意思了。最終,趙擴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了史彌遠的建議。
數日後,史彌遠命人前去挖開韓侂胄的墳墓。他們來到了韓家的墓前,這裏地勢平緩,綠草如茵,野花點綴其中。墳墓上方豎立著一座高大的神龕,神龕兩旁的情景浮雕清晰可見,氣勢非凡。
一個手持鐵鍬的壯漢走了過來,用力將棺蓋掀開,韓侂胄的屍體映入眼簾。他脖子上係著一串精致的珠鏈,身穿華麗的衣袍,頭頂戴著一頂金光閃閃的玉冠。他的身體已經開始腐爛,散發著陣陣令人難以忍受的惡臭。一名年輕的武士不由自主地捂住了鼻子,其他人也都紛紛後退幾步。
“這就是韓侂胄?”年輕武士問道。
“沒錯,正是那猖狂之徒。”史彌遠迴答道。他站在一旁,嘴角上揚,似乎對眼前的景象感到十分滿意。
“可是如今他都已經死了,大人為什麽還要把他的墳墓挖開呢?”另一名侍衛問道。
“因為此斯頭顱關乎著社稷。”史彌遠深吸了一口氣,“你們兩個,快把他的頭顱取出來,裝在木匣裏。”
聽到這裏,壯漢和年輕的武士相互看了一眼,雖然韓侂胄被向北砍了腦袋,但下棺時也留了個全屍,可誰曾想今日卻要開棺取頭,不過他們並未怠慢,而是按照史彌遠的要求,將那顆頭取了出來。
史彌遠冷笑一聲,他環顧四周,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轉身離開。
另有一人也被砍下頭顱,乃是蘇師旦,兩顆人頭皆被快馬送至金廷。
趙擴雖然心中痛苦無比,然而這卻是不得不做之舉。禦街上再度恢複了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仿佛先前之事未曾發生過一般。唯有瓦肆裏的說書人,將韓侂胄的下場傳為美談,成為口中最鮮活的故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