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5章 朱棣:遇刺?他居然死不了
大明:棄嬰開局,老朱求我當皇帝 作者:陳喵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珙真的不見了。
剛才還被蔣瓛他們追殺,但是追了一會,人好像突然消失,人間蒸發,不知道去了哪裏,錦衣衛和兵馬司繼續封鎖,擴大範圍去找,但也找不到人在何處。
“奇怪了。”
常升不解地皺起眉頭,又無奈道:“我們那麽多人,居然奈何不了一個妖道?”
這件事被傳出去了,他們的臉往哪裏擱?
甚至還會被陛下,懷疑他們的真正能力。
“繼續找!”
蔣瓛不甘心,到手的功勞也要飛走了,喝道:“增派錦衣衛,就算反轉了也要找。”
“常將軍,這裏交給你,我迴去找人幫忙。”
言畢,他往那個小院子迴去。
就算傾盡錦衣衛的力量,他也要把袁珙找出來,準備迴去讓莫黎他們暗子也出手幫忙找人,必須要在陛下麵前,證明他們錦衣衛的能力。
看著蔣瓛離開了,常升也是心情複雜。
但也隻能繼續封鎖,繼續去找,他知道封鎖不了多長時間。
這裏是金陵,是大明帝都。
也是一個繁華、熱鬧,商業發達的城池。
封鎖的時間過長,對整個大明都不好,現在隻能盡快去找,如果再找不到,等會解封,更不可能找人。
兵馬司的士兵,快速地在長街上走動。
不把刺客找到,誓不罷休!
“宋道長。”
常升看到宋遠橋沒事了,拱了拱手道:“剛才多謝你們出手相助!”
“常將軍客氣了。”
宋遠橋無奈道:“那妖道,本領極高,貧道能力平平,還是留不下他,貧道被他打傷,要迴去休養一會,陛下那邊,請常將軍為貧道轉告,稍後再進宮給陛下解釋。”
“好!”
常升想著,又道:“來人,送宋道長迴去。”
其實也是不怎麽放心,就這樣讓宋遠橋他們離開,那麽安排幾個人跟在身邊,如果他們有任何問題,那些士兵的作用就能發揮出來了。
宋遠橋一眼懂了常升的小動作,但也不計較。
人在金陵,剛剛還發生了刺殺,他們身份比較特殊,會被猜疑那是正常的。
他們離開後,過了好一會,又有一批新的錦衣衛到來,一起找袁珙,但讓他們無法解釋的是,真的完全找不到人。
“那妖道,還會妖術不成?”
蔣瓛迴來後,看到還沒有結果,不由得嘀咕。
“我先進宮,上報陛下。”
常升難免有些急躁,又道:“蔣大人你們繼續,接下來如何,還是要看陛下的意思。”
得到了蔣瓛的同意,常升趕緊往皇宮迴去。
是要繼續封鎖找人,還是解封恢複原樣,這些需要朱炫拿主意,畢竟大明帝都那麽重要,不可能一直折騰下去,否則影響很大,將會影響到很多人。
——
朱棣看到外麵,各種走來走去的人,好奇道:“今天是不是出事了?”
“聽說,陛下遇刺了。”
徐妙雲剛來店鋪,在路上聽到一些閑言碎語。
遇刺的事情,早就傳遍全城。
當時的場麵那麽大,當街行刺,看到的人也多。
有些消息,很容易通過人傳人,不脛而走,徐妙雲可以聽到很正常。
“遇刺?”
朱棣聽著莫名有些興奮,如果朱炫死在遇刺,這樣可以省事很多,剩下的文珪,絕對不會是他的對手,問:“陛下後來如何了?”
“當然沒事!”
徐妙雲輕聲道:“安全迴宮了,不過我也是聽外麵的人說的。”
如果皇帝死了,那麽金陵城內,就不是這般景象。
說不定朱屠夫已經派人,在城內大肆殺人,不管有沒有問題,寧可錯過,也不會放過。
朱棣當然知道,會白高興一場,笑道:“沒事就好,在金陵城內,也有人敢行刺,那個刺客膽子真大,也不知道他和陛下有什麽恩怨。”
其實他有一個猜測,行刺或許和白蓮教相關。
要知道朱炫最近,把白蓮教全滅了。
這個消息,刊登在應天日報上,不僅朱棣知道,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得知白蓮教被滅,不少人拍手稱快,他們對白蓮教的痛恨,來自於連環畫和小說,這種痛恨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們的情緒,有時候娛樂作品的宣傳作用還是極大的。
“我們是庶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可以知道的。”
徐妙雲溫溫柔柔道:“夫君還是好好經商,不要想太多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朱棣也不把自己做的事情,給徐妙雲坦白,如此陪著徐妙雲好一會,直到徐妙雲提出要迴去,他這才目送她離開這裏。
隨即,他看了一眼,莫黎那個商鋪。
“奇怪了,黎掌櫃今天沒來?”朱棣嘀咕道。
他不知道的是,莫黎今天沒來,是要指揮暗子,尋找白蓮教的老祖,沒辦法來上班。
不僅莫黎沒來,附近盯著朱棣的錦衣衛,現在也被抽離了。
朱棣沒有刺殺朱炫的老祖重要,目前錦衣衛正在集中力量,追殺老祖,窮追不舍,但也讓錦衣衛頭疼得不行,因為他們連一點線索都找不到。
就在朱棣這麽想的時候,有人進了店鋪,假意查看布匹,但暗地裏給朱棣留下一張紙條。
來的當然是,再混進來的姚廣孝。
現在錦衣衛的注意力都被分走,姚廣孝知道這是聯係朱棣的大好機會,這不偷偷摸摸地來了,放下一張紙條後,他果斷地離開,接下來該做什麽,就等朱棣的迴應了。
朱棣收起紙條,安靜了好一會,這才迴去茅房打開靜悄悄地看了一會,最後也吞下去了。
“應不應該,按照道衍大師說的去做呢?”
朱棣很糾結。
利用自己父皇去世的機會,來做一些謀反的事情,是他唯一的機會,但又不敢。
父皇屍骨未寒,他就要大逆不道地謀反。
就算最後成功了,但天下人會如何看待自己?
在天下人眼裏,他朱棣是個不重孝道,無情無義的人。
“道衍大師,你給我出了一個難題啊!”朱棣不想放過,但又不想做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
糾結到最後,也糾結不出結果,暫時不給姚廣孝迴應,繼續拖下去,倒是想拖到最後看看,會發生什麽。
其實在他的心裏,是拒絕的,不想這樣做,但內心的拒絕又不夠徹底,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
剛才還被蔣瓛他們追殺,但是追了一會,人好像突然消失,人間蒸發,不知道去了哪裏,錦衣衛和兵馬司繼續封鎖,擴大範圍去找,但也找不到人在何處。
“奇怪了。”
常升不解地皺起眉頭,又無奈道:“我們那麽多人,居然奈何不了一個妖道?”
這件事被傳出去了,他們的臉往哪裏擱?
甚至還會被陛下,懷疑他們的真正能力。
“繼續找!”
蔣瓛不甘心,到手的功勞也要飛走了,喝道:“增派錦衣衛,就算反轉了也要找。”
“常將軍,這裏交給你,我迴去找人幫忙。”
言畢,他往那個小院子迴去。
就算傾盡錦衣衛的力量,他也要把袁珙找出來,準備迴去讓莫黎他們暗子也出手幫忙找人,必須要在陛下麵前,證明他們錦衣衛的能力。
看著蔣瓛離開了,常升也是心情複雜。
但也隻能繼續封鎖,繼續去找,他知道封鎖不了多長時間。
這裏是金陵,是大明帝都。
也是一個繁華、熱鬧,商業發達的城池。
封鎖的時間過長,對整個大明都不好,現在隻能盡快去找,如果再找不到,等會解封,更不可能找人。
兵馬司的士兵,快速地在長街上走動。
不把刺客找到,誓不罷休!
“宋道長。”
常升看到宋遠橋沒事了,拱了拱手道:“剛才多謝你們出手相助!”
“常將軍客氣了。”
宋遠橋無奈道:“那妖道,本領極高,貧道能力平平,還是留不下他,貧道被他打傷,要迴去休養一會,陛下那邊,請常將軍為貧道轉告,稍後再進宮給陛下解釋。”
“好!”
常升想著,又道:“來人,送宋道長迴去。”
其實也是不怎麽放心,就這樣讓宋遠橋他們離開,那麽安排幾個人跟在身邊,如果他們有任何問題,那些士兵的作用就能發揮出來了。
宋遠橋一眼懂了常升的小動作,但也不計較。
人在金陵,剛剛還發生了刺殺,他們身份比較特殊,會被猜疑那是正常的。
他們離開後,過了好一會,又有一批新的錦衣衛到來,一起找袁珙,但讓他們無法解釋的是,真的完全找不到人。
“那妖道,還會妖術不成?”
蔣瓛迴來後,看到還沒有結果,不由得嘀咕。
“我先進宮,上報陛下。”
常升難免有些急躁,又道:“蔣大人你們繼續,接下來如何,還是要看陛下的意思。”
得到了蔣瓛的同意,常升趕緊往皇宮迴去。
是要繼續封鎖找人,還是解封恢複原樣,這些需要朱炫拿主意,畢竟大明帝都那麽重要,不可能一直折騰下去,否則影響很大,將會影響到很多人。
——
朱棣看到外麵,各種走來走去的人,好奇道:“今天是不是出事了?”
“聽說,陛下遇刺了。”
徐妙雲剛來店鋪,在路上聽到一些閑言碎語。
遇刺的事情,早就傳遍全城。
當時的場麵那麽大,當街行刺,看到的人也多。
有些消息,很容易通過人傳人,不脛而走,徐妙雲可以聽到很正常。
“遇刺?”
朱棣聽著莫名有些興奮,如果朱炫死在遇刺,這樣可以省事很多,剩下的文珪,絕對不會是他的對手,問:“陛下後來如何了?”
“當然沒事!”
徐妙雲輕聲道:“安全迴宮了,不過我也是聽外麵的人說的。”
如果皇帝死了,那麽金陵城內,就不是這般景象。
說不定朱屠夫已經派人,在城內大肆殺人,不管有沒有問題,寧可錯過,也不會放過。
朱棣當然知道,會白高興一場,笑道:“沒事就好,在金陵城內,也有人敢行刺,那個刺客膽子真大,也不知道他和陛下有什麽恩怨。”
其實他有一個猜測,行刺或許和白蓮教相關。
要知道朱炫最近,把白蓮教全滅了。
這個消息,刊登在應天日報上,不僅朱棣知道,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得知白蓮教被滅,不少人拍手稱快,他們對白蓮教的痛恨,來自於連環畫和小說,這種痛恨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們的情緒,有時候娛樂作品的宣傳作用還是極大的。
“我們是庶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可以知道的。”
徐妙雲溫溫柔柔道:“夫君還是好好經商,不要想太多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朱棣也不把自己做的事情,給徐妙雲坦白,如此陪著徐妙雲好一會,直到徐妙雲提出要迴去,他這才目送她離開這裏。
隨即,他看了一眼,莫黎那個商鋪。
“奇怪了,黎掌櫃今天沒來?”朱棣嘀咕道。
他不知道的是,莫黎今天沒來,是要指揮暗子,尋找白蓮教的老祖,沒辦法來上班。
不僅莫黎沒來,附近盯著朱棣的錦衣衛,現在也被抽離了。
朱棣沒有刺殺朱炫的老祖重要,目前錦衣衛正在集中力量,追殺老祖,窮追不舍,但也讓錦衣衛頭疼得不行,因為他們連一點線索都找不到。
就在朱棣這麽想的時候,有人進了店鋪,假意查看布匹,但暗地裏給朱棣留下一張紙條。
來的當然是,再混進來的姚廣孝。
現在錦衣衛的注意力都被分走,姚廣孝知道這是聯係朱棣的大好機會,這不偷偷摸摸地來了,放下一張紙條後,他果斷地離開,接下來該做什麽,就等朱棣的迴應了。
朱棣收起紙條,安靜了好一會,這才迴去茅房打開靜悄悄地看了一會,最後也吞下去了。
“應不應該,按照道衍大師說的去做呢?”
朱棣很糾結。
利用自己父皇去世的機會,來做一些謀反的事情,是他唯一的機會,但又不敢。
父皇屍骨未寒,他就要大逆不道地謀反。
就算最後成功了,但天下人會如何看待自己?
在天下人眼裏,他朱棣是個不重孝道,無情無義的人。
“道衍大師,你給我出了一個難題啊!”朱棣不想放過,但又不想做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
糾結到最後,也糾結不出結果,暫時不給姚廣孝迴應,繼續拖下去,倒是想拖到最後看看,會發生什麽。
其實在他的心裏,是拒絕的,不想這樣做,但內心的拒絕又不夠徹底,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