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兩個正為了薑運幹架,結果鷸蚌相爭、茜茜得利。
那大蜜蜜和趙小刀是不是得挺憋屈的?
所以,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暫時被壓下,直接集中火力對準了同樣在國外的茜茜同學。
反正這部分故事是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你不信都不行的那種。
至於是不是真的...自媒體在意嗎?不在意,隻要有熱度就好了。
吃瓜群眾在意嗎?也不在意,隻要這瓜夠大夠甜就好了。
各個自媒體還弄來很多之前的報道以及佐證,反正這件事情就成了這麽個事實。
然後,就到了故事的下半截,畢竟,這次故事的主角可不是大蜜蜜、趙小刀兩位‘過去式’,而是新鮮出爐的兩位國外女士。
具體故事的發展不必多說,咱就說最後形成的完整版。
按照部分自媒體的猜測、編造、驗證,將整個故事捋順出來。
薑運這次去美麗國是為了獲得格萊美獎,那麽,身為格萊美的常客之一泰勒,出現在股市之中就顯得很正常了。
按照自媒體的說法,現在的薑運正處於情感受創期,與這位同樣是頂級歌手的泰勒進行音樂交流的時候,雙方互生情愫。
畢竟,大家都是唱歌玩兒藝術的,感情敏感一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雖然說還有一個茜茜在,可問題是,茜茜不是歌手,在共鳴上顯然比不過泰勒。
當然,按照說法,現在的泰勒和薑運之間的感情還處於比較朦朧的階段,總的來說就是,雙方雖然有好感,但是還沒有坦白。
可是這自然還是不夠的,畢竟,還有另外一個女主角在等著呢。
要說讓泰勒和薑運產生交集,對自媒體來說很容易,雙方都是歌手,雙方都是要參加格萊美,雙方還是惺惺相惜的對手,甚至,雙方從廣義上來說,也算是一個公司的‘同事’。
可是讓薑運和伊萬卡產生交集,就不那麽容易了。
畢竟,雙方的職業、身份,基本上沒太多交集的地方。
不過這難的倒自媒體小編嗎?不可能的。
於是乎,一個更為宏大的故事出現了。
故事的前因就是伊萬卡的某位前男友,曾經與泰勒產生過交集。
伊萬卡和泰勒本身就有不少聯係,甚至,經常拿來放在一起作對比,所以,她們產生交集很容易。
可僅僅有交集不夠,所以,小編就‘佐證’了一個二女爭夫的故事出來。
在這個故事中,之前伊萬卡有個男朋友,但是,泰勒想要橫刀奪愛。
不過,泰勒並沒有成功,後來伊萬卡和這個男朋友也分手了。可雖說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兩個人的梁子卻結下來了。
這一次,泰勒明顯對薑運有好感,所以,伊萬卡想起之前的兩個人的‘梁子’,決定報複迴去。
首先來說,伊萬卡身為格萊美的特邀嘉賓之一,和薑運、泰勒出現在一座城市很正常。
在故事之中,伊萬卡為了能夠達到目的,特意安排了一次與薑運等人的巧遇。
遇到了之後,伊萬卡以欣賞薑運的歌曲為名,與薑運攀談並且相談甚歡。
至於說之前伊萬卡的評論中,比試是什麽。
也有許多猜測。
有正常一些的:兩個人比試高爾夫、網球。
畢竟,伊萬卡對於這兩項運動都比較熱衷,而且玩兒的還不錯。至於薑運能夠贏伊萬卡也不稀奇,之前茜茜就曾在一次采訪中透露,薑運打球很厲害。
隻可惜,這個正常的猜測,基本上沒人信。
倒不是真假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不刺激。
所以,大家更願意相信那些不正常的猜測。
有人說倆人比試彈腦瓜崩,伊萬卡力氣小,輸給了薑運...
也有人說倆人比試做華夏餐,因為之前薑運參加過中餐廳,所以,倆人提出這樣的比試也不算太意外,然後,伊萬卡輸了。
甚至,有人說倆人比試石頭剪刀布。
更過分的是,有人猜測,倆人是比試誰撒尿尿的遠...
嗯,如果真的比這個,正常情況下,伊萬卡還真的必輸無疑!
...
一天的遊玩兒,讓薑運感受了一天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奢靡。
為啥叫資本主義國家?就是因為所有的一切都要為資本而服務,所以,隻要你有足夠的資本,在資本主義國家會過的很舒服,享受到各種服務。
如果你過的不太舒服,隻能說是你的資本還不大夠...
傍晚,直到天色暗下來,一行人方才迴到家中。
已經在船上用了飯,所以,幾個人坐在大廳之中閑聊。
“所以說,這航道也可以是自己的?”
聽到薑運發問,譚欣笑著點點頭,“在這裏,中央銀行都可以不是國家的,更何況其他的呢?”
“這邊兒和咱們那邊兒不一樣。”
“比如說石油、軍工、航空,很多都是由大大小小的資本控製。”
“打個比方來說,美麗國想要補充一批武器,就需要向軍工企業去下訂單。”
薑運攤了攤手,“不錯,好吧,至少我理解起來還有點兒困難。”
“很簡單,從美麗國立國的時候的根本就確定了,他們必定是這樣。”
“如果說民主之類,這個必須要承認是有的,可追根溯源,民主是資本的民主。”
“你沒有資本,就沒有民主...而且,好和壞也是相對的,對於一些人來說,也許這裏的確就像是天堂,可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樣的生存方式也並不適應。”
“這是最好的國家,卻也是最壞的國家,並不衝突。”
茜茜也點頭說道,“欣姐說得對,其實很多報道,不管說好還是說壞,都太片麵了一些。”
“沒這麽多好壞,隻是適應和不適應,適合不適合而已。”
“就像是他們報道我們國家也是一樣的,有人覺得我們國家是神秘而偉大的東方巨龍,也有人覺得我們是腐朽而陰暗的社會...”
幾人閑聊了一會兒,就改變了話題。
畢竟,這樣的話題實在不適合多說。
“明天幾點出發?”
那大蜜蜜和趙小刀是不是得挺憋屈的?
所以,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暫時被壓下,直接集中火力對準了同樣在國外的茜茜同學。
反正這部分故事是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你不信都不行的那種。
至於是不是真的...自媒體在意嗎?不在意,隻要有熱度就好了。
吃瓜群眾在意嗎?也不在意,隻要這瓜夠大夠甜就好了。
各個自媒體還弄來很多之前的報道以及佐證,反正這件事情就成了這麽個事實。
然後,就到了故事的下半截,畢竟,這次故事的主角可不是大蜜蜜、趙小刀兩位‘過去式’,而是新鮮出爐的兩位國外女士。
具體故事的發展不必多說,咱就說最後形成的完整版。
按照部分自媒體的猜測、編造、驗證,將整個故事捋順出來。
薑運這次去美麗國是為了獲得格萊美獎,那麽,身為格萊美的常客之一泰勒,出現在股市之中就顯得很正常了。
按照自媒體的說法,現在的薑運正處於情感受創期,與這位同樣是頂級歌手的泰勒進行音樂交流的時候,雙方互生情愫。
畢竟,大家都是唱歌玩兒藝術的,感情敏感一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雖然說還有一個茜茜在,可問題是,茜茜不是歌手,在共鳴上顯然比不過泰勒。
當然,按照說法,現在的泰勒和薑運之間的感情還處於比較朦朧的階段,總的來說就是,雙方雖然有好感,但是還沒有坦白。
可是這自然還是不夠的,畢竟,還有另外一個女主角在等著呢。
要說讓泰勒和薑運產生交集,對自媒體來說很容易,雙方都是歌手,雙方都是要參加格萊美,雙方還是惺惺相惜的對手,甚至,雙方從廣義上來說,也算是一個公司的‘同事’。
可是讓薑運和伊萬卡產生交集,就不那麽容易了。
畢竟,雙方的職業、身份,基本上沒太多交集的地方。
不過這難的倒自媒體小編嗎?不可能的。
於是乎,一個更為宏大的故事出現了。
故事的前因就是伊萬卡的某位前男友,曾經與泰勒產生過交集。
伊萬卡和泰勒本身就有不少聯係,甚至,經常拿來放在一起作對比,所以,她們產生交集很容易。
可僅僅有交集不夠,所以,小編就‘佐證’了一個二女爭夫的故事出來。
在這個故事中,之前伊萬卡有個男朋友,但是,泰勒想要橫刀奪愛。
不過,泰勒並沒有成功,後來伊萬卡和這個男朋友也分手了。可雖說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兩個人的梁子卻結下來了。
這一次,泰勒明顯對薑運有好感,所以,伊萬卡想起之前的兩個人的‘梁子’,決定報複迴去。
首先來說,伊萬卡身為格萊美的特邀嘉賓之一,和薑運、泰勒出現在一座城市很正常。
在故事之中,伊萬卡為了能夠達到目的,特意安排了一次與薑運等人的巧遇。
遇到了之後,伊萬卡以欣賞薑運的歌曲為名,與薑運攀談並且相談甚歡。
至於說之前伊萬卡的評論中,比試是什麽。
也有許多猜測。
有正常一些的:兩個人比試高爾夫、網球。
畢竟,伊萬卡對於這兩項運動都比較熱衷,而且玩兒的還不錯。至於薑運能夠贏伊萬卡也不稀奇,之前茜茜就曾在一次采訪中透露,薑運打球很厲害。
隻可惜,這個正常的猜測,基本上沒人信。
倒不是真假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不刺激。
所以,大家更願意相信那些不正常的猜測。
有人說倆人比試彈腦瓜崩,伊萬卡力氣小,輸給了薑運...
也有人說倆人比試做華夏餐,因為之前薑運參加過中餐廳,所以,倆人提出這樣的比試也不算太意外,然後,伊萬卡輸了。
甚至,有人說倆人比試石頭剪刀布。
更過分的是,有人猜測,倆人是比試誰撒尿尿的遠...
嗯,如果真的比這個,正常情況下,伊萬卡還真的必輸無疑!
...
一天的遊玩兒,讓薑運感受了一天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奢靡。
為啥叫資本主義國家?就是因為所有的一切都要為資本而服務,所以,隻要你有足夠的資本,在資本主義國家會過的很舒服,享受到各種服務。
如果你過的不太舒服,隻能說是你的資本還不大夠...
傍晚,直到天色暗下來,一行人方才迴到家中。
已經在船上用了飯,所以,幾個人坐在大廳之中閑聊。
“所以說,這航道也可以是自己的?”
聽到薑運發問,譚欣笑著點點頭,“在這裏,中央銀行都可以不是國家的,更何況其他的呢?”
“這邊兒和咱們那邊兒不一樣。”
“比如說石油、軍工、航空,很多都是由大大小小的資本控製。”
“打個比方來說,美麗國想要補充一批武器,就需要向軍工企業去下訂單。”
薑運攤了攤手,“不錯,好吧,至少我理解起來還有點兒困難。”
“很簡單,從美麗國立國的時候的根本就確定了,他們必定是這樣。”
“如果說民主之類,這個必須要承認是有的,可追根溯源,民主是資本的民主。”
“你沒有資本,就沒有民主...而且,好和壞也是相對的,對於一些人來說,也許這裏的確就像是天堂,可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樣的生存方式也並不適應。”
“這是最好的國家,卻也是最壞的國家,並不衝突。”
茜茜也點頭說道,“欣姐說得對,其實很多報道,不管說好還是說壞,都太片麵了一些。”
“沒這麽多好壞,隻是適應和不適應,適合不適合而已。”
“就像是他們報道我們國家也是一樣的,有人覺得我們國家是神秘而偉大的東方巨龍,也有人覺得我們是腐朽而陰暗的社會...”
幾人閑聊了一會兒,就改變了話題。
畢竟,這樣的話題實在不適合多說。
“明天幾點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