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唱完《木蘭花開》、《雪白的愛戀》隨後她又和金曉婷演唱了一首,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歌曲,《燭光裏的媽媽》。
這是一首通俗的歌曲,但是沒人規定通俗的歌曲,就不能用民族的方法來唱,也沒有人規定唱民族的就不能唱通俗,這個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兩個唱民族的女歌手來演唱一首通俗的歌曲。如果說這兩者之間有什麽區別的話,那是能說像這樣演唱難度相對比較小,或者說不那麽注重技巧的歌曲,在普通人群當中傳唱的程度是很高的,因為簡單啊,每個人都會唱,但是像民族唱法的歌曲,有的就需要固定的聲樂技巧,很多人根本就達不到這個狀態,唱出來當然也不好聽。
對她們兩人而言,這不是第一次的合作,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演唱完畢之後,金曉婷退迴幕後,而夏明瑤的演出還沒有結束。
但也隻剩下最後三首歌曲了。
夏明瑤又換上了紅色的演出服,就是那一件被夏明珊說成“高溫燙鑽很漂亮”的那一件。
她就是身著這一件衣服,演唱了《唱響複興》。
這一首歌是為了契合主題。
宋俊浩看著台上縱情歌唱的女子,點了點頭。
至少在專業技術上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不愧是國立音樂學院的高材生。
比起他這個一邊學著經濟,一邊半吊子學音樂的人來說,真是專業好多了,而且自己學的是小提琴不是聲樂。
聲樂對本身的身體條件的要求,可能會更高一些,唱的好不好取決與有關的聲樂技巧更加取決於本身的身體情況,有的人很會唱,但是本身的條件出問題,如果嗓子不行了,就算真的很會唱歌那也沒什麽戲,因為嗓子都不行了,那還怎麽唱啊!
而且這個很容易受傷的,尤其是在聲樂的訓練過程當中,一旦在嗓音條件並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強行演唱高難度的歌曲,這對嗓子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而像樂器之類的,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除非可能真的不能拉琴或者彈琴了。
夏明瑤在這個時候卻不知道他的想法,她又一次退場,換上了最後一件禮服。
最後一首歌則是她的代表作,也是她在比賽上的高分作品,同時更是她的成名作《好夢相隨千萬裏》。
這一首歌,一開始其實整個調子並不高,但是高就在最後一句,整首歌曲最高的時候達到了hightc,這個高度如果是一般唱的話,第一次隻能看臨場發揮,習慣了就好了,因為無法保證所有的時候都能夠唱到這麽高的高音。
這種高音,應該是民族唱法,目前來說,一個比較難以突破的高音點,因為這是沒有理論可以解釋的,也就是說目前為止並沒有很好的理論研究,能夠很好的去解釋這種高音的存在。
而且就夏明瑤個人來說,除了這首歌之外,其他的歌曲,沒有這麽高的音,她之前的那麽多歌曲,包括在比賽的時候的其他歌曲,是沒有那麽高的音的。
這是唯一的一首,而且就民族唱法的局限性來說,可能通俗唱法能夠有更高的音,因為通俗和民族在,發音的規則特點上其實並沒有區別,隻是兩者的著重點,有一定的不同而已。
夏明瑤在演唱的時候,也對整個高音區域做了一定的修改,因為整個弦樂團,到最後會有一個比較長的結束曲,這個結束曲就是《好夢相隨千萬裏》的伴奏,這就意味著這個伴奏的時間會加長,會超出整首歌曲原有的伴奏時長和演唱時長。
那麽同樣的,夏明瑤又要增加整首歌的演唱長度,那怎麽辦呢?總不能所有歌詞來迴唱吧,那麽,夏明瑤在和弦樂團隊進行商議之後做出的決定就是,把這首歌的最後四句重複的演唱。
那就意味著這個高音點需要改變,同樣會造成一些原有曲目上並不存在的氣息和體力的消耗,她需要留出力氣在最後的時候才能去唱那個最高音,所以這首歌跟原先錄音帶放出來是有很大區別的。
但是最後重複演唱的時候也要掌握好度,因為太長了,下麵的聽眾,如果覺得怎麽老重複啊,就可能會有人不開心。
所以樂隊和主唱之間的合作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夏明瑤沒有經驗,這第一次嚐試,真的非常困難。
演出結束之後,夏明瑤收獲了掌聲,坐在觀眾席第一排的各位國立音樂學院的教授,和她的領導同事們,帶頭起立鼓掌,整個現場這麽多人,當然也不會有人認不出他們如果說認不出某一個人的還好說,這麽多人,每個人都多少有點辨識度。像姚曉燕這些民族女高音歌唱家的辨識度就更高了。
還有一些學院當中的教授,也都隱藏著,雖然可能一開始沒被人認出來,但是,到最後大家肯定都認的出來。
明晶看完整場演唱會之後,眼淚刷刷的往下掉,她的女兒,因為追逐夢想承受了多少誤解,隻有他們這些最親近的人知道,今天的這一切,卻完全證明了自己和孩子當年的堅持是正確的。
他們夫婦二人全程錄了視頻。
這絕對是女兒,人生當中最值得紀念的日子之一。
同樣錄下全程視頻並拍下照片的還有宋俊清。
照片是宋俊清拍的,至於錄下視頻這種酸胳膊的事情,她就很不厚道的都交給自己的哥哥做啦。
有的時候她也會用自己的手機錄一些視頻,但是畢竟手機內存有限,錄的都是小視頻,她會挑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先錄下來,然後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暫時放上去。
在她自己的那個圈子裏,關注這些的人還是有的,她指的是自己的那個同學的圈子。
對於那種所謂的上流階層的圈子,她也不奢望她們能關注這些,反而很鬧心,那還不如不關注呢!
------題外話------
求點擊求收藏,各種求啊,天呐,這個數據越混越慘了。
這是一首通俗的歌曲,但是沒人規定通俗的歌曲,就不能用民族的方法來唱,也沒有人規定唱民族的就不能唱通俗,這個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兩個唱民族的女歌手來演唱一首通俗的歌曲。如果說這兩者之間有什麽區別的話,那是能說像這樣演唱難度相對比較小,或者說不那麽注重技巧的歌曲,在普通人群當中傳唱的程度是很高的,因為簡單啊,每個人都會唱,但是像民族唱法的歌曲,有的就需要固定的聲樂技巧,很多人根本就達不到這個狀態,唱出來當然也不好聽。
對她們兩人而言,這不是第一次的合作,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演唱完畢之後,金曉婷退迴幕後,而夏明瑤的演出還沒有結束。
但也隻剩下最後三首歌曲了。
夏明瑤又換上了紅色的演出服,就是那一件被夏明珊說成“高溫燙鑽很漂亮”的那一件。
她就是身著這一件衣服,演唱了《唱響複興》。
這一首歌是為了契合主題。
宋俊浩看著台上縱情歌唱的女子,點了點頭。
至少在專業技術上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不愧是國立音樂學院的高材生。
比起他這個一邊學著經濟,一邊半吊子學音樂的人來說,真是專業好多了,而且自己學的是小提琴不是聲樂。
聲樂對本身的身體條件的要求,可能會更高一些,唱的好不好取決與有關的聲樂技巧更加取決於本身的身體情況,有的人很會唱,但是本身的條件出問題,如果嗓子不行了,就算真的很會唱歌那也沒什麽戲,因為嗓子都不行了,那還怎麽唱啊!
而且這個很容易受傷的,尤其是在聲樂的訓練過程當中,一旦在嗓音條件並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強行演唱高難度的歌曲,這對嗓子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而像樂器之類的,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除非可能真的不能拉琴或者彈琴了。
夏明瑤在這個時候卻不知道他的想法,她又一次退場,換上了最後一件禮服。
最後一首歌則是她的代表作,也是她在比賽上的高分作品,同時更是她的成名作《好夢相隨千萬裏》。
這一首歌,一開始其實整個調子並不高,但是高就在最後一句,整首歌曲最高的時候達到了hightc,這個高度如果是一般唱的話,第一次隻能看臨場發揮,習慣了就好了,因為無法保證所有的時候都能夠唱到這麽高的高音。
這種高音,應該是民族唱法,目前來說,一個比較難以突破的高音點,因為這是沒有理論可以解釋的,也就是說目前為止並沒有很好的理論研究,能夠很好的去解釋這種高音的存在。
而且就夏明瑤個人來說,除了這首歌之外,其他的歌曲,沒有這麽高的音,她之前的那麽多歌曲,包括在比賽的時候的其他歌曲,是沒有那麽高的音的。
這是唯一的一首,而且就民族唱法的局限性來說,可能通俗唱法能夠有更高的音,因為通俗和民族在,發音的規則特點上其實並沒有區別,隻是兩者的著重點,有一定的不同而已。
夏明瑤在演唱的時候,也對整個高音區域做了一定的修改,因為整個弦樂團,到最後會有一個比較長的結束曲,這個結束曲就是《好夢相隨千萬裏》的伴奏,這就意味著這個伴奏的時間會加長,會超出整首歌曲原有的伴奏時長和演唱時長。
那麽同樣的,夏明瑤又要增加整首歌的演唱長度,那怎麽辦呢?總不能所有歌詞來迴唱吧,那麽,夏明瑤在和弦樂團隊進行商議之後做出的決定就是,把這首歌的最後四句重複的演唱。
那就意味著這個高音點需要改變,同樣會造成一些原有曲目上並不存在的氣息和體力的消耗,她需要留出力氣在最後的時候才能去唱那個最高音,所以這首歌跟原先錄音帶放出來是有很大區別的。
但是最後重複演唱的時候也要掌握好度,因為太長了,下麵的聽眾,如果覺得怎麽老重複啊,就可能會有人不開心。
所以樂隊和主唱之間的合作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夏明瑤沒有經驗,這第一次嚐試,真的非常困難。
演出結束之後,夏明瑤收獲了掌聲,坐在觀眾席第一排的各位國立音樂學院的教授,和她的領導同事們,帶頭起立鼓掌,整個現場這麽多人,當然也不會有人認不出他們如果說認不出某一個人的還好說,這麽多人,每個人都多少有點辨識度。像姚曉燕這些民族女高音歌唱家的辨識度就更高了。
還有一些學院當中的教授,也都隱藏著,雖然可能一開始沒被人認出來,但是,到最後大家肯定都認的出來。
明晶看完整場演唱會之後,眼淚刷刷的往下掉,她的女兒,因為追逐夢想承受了多少誤解,隻有他們這些最親近的人知道,今天的這一切,卻完全證明了自己和孩子當年的堅持是正確的。
他們夫婦二人全程錄了視頻。
這絕對是女兒,人生當中最值得紀念的日子之一。
同樣錄下全程視頻並拍下照片的還有宋俊清。
照片是宋俊清拍的,至於錄下視頻這種酸胳膊的事情,她就很不厚道的都交給自己的哥哥做啦。
有的時候她也會用自己的手機錄一些視頻,但是畢竟手機內存有限,錄的都是小視頻,她會挑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先錄下來,然後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暫時放上去。
在她自己的那個圈子裏,關注這些的人還是有的,她指的是自己的那個同學的圈子。
對於那種所謂的上流階層的圈子,她也不奢望她們能關注這些,反而很鬧心,那還不如不關注呢!
------題外話------
求點擊求收藏,各種求啊,天呐,這個數據越混越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