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章 中原風雲·孫權之謀
與此同時,中軍大帳內,諸葛亮與趙雲、劉備正襟危坐,商討破城之策。諸葛亮輕揮羽扇,神色安然:“曹操雖退守許昌,有士族助力,糧草短期內無虞,然歲月一長,軍心不穩乃必然之勢。隻是當下唯一令人憂心的,便是江東。”
趙雲微微頷首,思索片刻後道:“江東當下在荊州一帶暫無暇他顧,斷無可能抽出兵力去協助曹操,反倒極有可能坐視曹操困窘,以求漁翁之利。隻是,中原那諸多世家大族,不得不防啊。”
劉備聞言,眉頭輕蹙,神色凝重:“子龍所言極是。那中原世家大族,看似對曹操俯首稱臣,實則各懷鬼胎。一旦曹操拋出足夠誘人的利益,恐怕他們會暗中有所動作。這般情形下,我軍即便兵臨許昌城下,想要迅速攻克,恐怕也非易事。”
諸葛亮嘴角泛起一抹自信的笑意,羽扇輕點:“主公無需憂慮。亮早已成竹在胸。之前已差人暗中聯絡許昌城中那些對曹操心懷不滿的世家,尤其是陳氏等頗具影響力的大族。他們在曹操麾下雖暫時棲身,可內心裏未必真能甘心臣服。隻要我們恩威並施,予以重利相誘,他們必然會動搖。”
“陳氏?”趙雲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忙問道。諸葛亮耐心解釋:“正是。”
“不過,那曹操向來心思縝密,多疑猜忌,許昌城內防備必定森嚴。這聯絡之事,又該如何著手?”趙雲接著問道?
諸葛亮胸有成竹:“將軍所慮極是,不過亮也早有安排。”
他頓了頓,接著道,“我已命人暗中與許昌城內的陳群取得聯係。此人身為曹操僚屬,然對曹操連年來的暴虐行徑早已心生怨懟。我與他一番密談,他已答應為我軍傳遞消息。”
劉備一聽,眼中頓時閃過喜色:“如此甚好!若有陳群在城中相助,這許昌城破,想必為期不遠了。”
“陳群?”趙雲又是一臉疑惑。
諸葛亮微笑著點頭,詳細道來:“正是。然而,曹操並非尋常之輩,麵對敵軍圍困,必然會有所防備。因此,我們需多管齊下。一方麵持續圍困許昌,不斷施加壓力;另一方麵,再選派精兵潛入城中,與陳群等人裏應外合,方能萬無一失。”
趙雲聽罷,神色一振,當即拱手請命:“先生安排周全,雲遣麾下一將,趁夜潛入許昌,與陳群會麵,共商大計。”
諸葛亮微微點頭,認真囑托:“那此事便有勞將軍妥為安排。我等在此穩紮穩打,繼續圍困許昌,時刻防備曹操可能的突襲。”
數日之後,曹操置身許昌城內,麵色陰沉如鐵,沉聲道:“劉備、趙雲聯軍將我許昌圍得水泄不通。我軍雖糧草充足,然長久下去,困守孤城,恐非良策。諸卿可有破敵良策?”
荀彧略作沉吟,緩緩開口:“主公,當前之形勢,唯有速戰速決,方可扭轉困局。劉備雖兵多將廣,但兵力分散,若我軍能集中精銳,尋其防備薄弱之處,突施猛擊,或有一舉擊潰敵軍之可能。”
程昱也連忙點頭附和:“文若所言,正是破敵關鍵所在。劉備雖得諸葛亮相助,然其根基尚淺,立足未穩。我軍若能抓住時機,迅速重創其主力,其餘各部必然軍心不穩,一觸即潰。”
曹操眼眸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重重一拍桌案:“好!正合我意。傳令下去,命夏侯惇、曹仁率精銳騎兵,今夜子時悄然出發,突襲劉備左翼。若能成功突破其防線,我軍便能趁勢反擊,打破當前僵局!”
“得令!”眾將齊聲領命,旋即士氣高昂地離去。
然而,曹操終究還是未能料到,諸葛亮早已洞悉他這一計劃。當夜,月黑風高,夏侯惇、曹仁率領精銳騎兵,趁著夜色,馬不停蹄地朝著劉備左翼疾馳而去。可當他們剛剛衝入敵陣,卻發現自己竟陷入諸葛亮的天羅地網之中。
原來,劉備左翼看似防禦薄弱,實則暗藏重兵。夏侯惇、曹仁剛一進入伏擊圈,便遭到四麵八方如潮水般的攻擊。一時間,喊殺聲震天,曹軍死傷慘重。夏侯惇、曹仁無奈之下,隻得率領殘兵敗將,在一片混亂中狼狽撤退。
曹操得知突襲失利的消息,猶如五雷轟頂,怒火中燒卻又無可奈何。此時,許昌城內人心惶惶,不少世家大族對曹操的統治信心動搖,開始暗中與劉備的軍隊聯絡,尋求自保之道,甚至暗藏倒戈之意。
數日之後的一個深夜,月光如水,靜謐無聲。陳群按照之前的約定,悄悄與夏侯博見了麵。夏侯博正是趙雲精心安排、提前潛伏在附近之人,此次行動,他僅帶了數十名陷陣營的精銳,喬裝成陳郡的家丁。二人低聲交談一番後,決定三日後夜半時分,由陳群暗中打開許昌南門,迎接劉備大軍進城。
三日時光轉瞬即逝,夜半時分,萬籟俱寂。許昌南門在夜色的掩映下緩緩打開。趙雲一馬當先,率太史慈等人如猛虎下山般衝入城中。
曹軍此時仍在睡夢中,毫無防備。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攻擊,倉促應戰之下,雖奮力抵抗,但無奈城內早已人心浮動,不少將士或因對曹操心懷不滿,或為尋求出路,紛紛倒戈相向。
曹操眼見大勢已去,長歎一聲,隻得率領殘部趁亂突圍,心有不甘地逃往壽春。
曹操一路狂奔,逃至壽春。此時,他滿心不甘,卻又深知許昌已失,中原大勢已去,唯有退守淮南,以圖東山再起。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江東的孫權早已暗中籌備,就等著這絕佳時機,一舉收複失地。
許昌陷落的消息,如一陣疾風,迅速傳至江東。孫權得訊後,立刻召集麾下謀士商議對策。
魯肅搶先上前,神情懇切:“主公,曹操此番敗退,中原大亂,此乃天賜良機啊!我們理應趁此東風,立即出兵收複會稽、九江等地,恢複我江東的原有版圖。”
周瑜亦在一旁不住點頭,鄭重附和:“子敬所言極是。曹操雖此次兵敗,但其根基尚存,不容小覷。
若我等不抓住這個機會,等他緩過勁來,必定卷土重來。不如現在乘其疲弱之際,一舉收複失地,如此方能鞏固江東的基業,讓江東在這亂世中立於不敗之地。”
孫權聽後,沉吟片刻,眼中漸漸閃過決然之色:“好!傳令下去,命呂蒙率軍北上,收複會稽;陸遜率軍西進,攻取九江。務必要速戰速決,切莫給曹操留下喘息之機!”
“得令!”眾將齊聲應答,隨即兵分兩路,迅速出發。
呂蒙、陸遜所率江東軍,如狼似虎,勢如破竹。短短時日,呂蒙便順利攻占會稽,陸遜也在九江大敗曹軍。
曹休、曹真雖率軍拚死抵抗,奈何江東軍勢不可擋,且曹軍剛經曆許昌之敗,士氣低落,糧草也極度匱乏。
最終,二人寡不敵眾,隻得退迴壽春,嚴守待援。
孫權得知前線捷報頻傳,心中大喜過望,當即又下令:“傳令呂蒙、陸遜,即刻繼續北上,務必趁勢一舉奪取淮南,徹底截斷曹操的退路,讓他無路可逃!”
呂蒙、陸遜領命,率江東軍馬不停蹄,繼續北上。曹操得知江東軍來勢洶洶,心中焦急萬分,急忙召來荀彧、程昱共商應對之策。
荀彧深知形勢危急,嚴肅進言:“主公,如今江東軍一路勢如破竹,我軍難以抵擋。為今之計,不如暫時放棄廬江等地,收縮兵力,固守壽春,再圖後續發展。”
程昱也在一旁點頭表示讚同:“文若所言極是。壽春乃淮南重鎮,地勢險要,資源豐富。我軍退守壽春,依托此處穩固防守,等待時機,再做打算。”
曹操雖心中滿是不甘,但也深知當前局勢危急,別無他法,隻得無奈點頭,下令全軍:“傳令下去,全線固守壽春,同時舍棄九江、廬江等地,退迴壽春,靜待轉機!”
夜幕籠罩之下,曹操率軍悄然撤離。而呂蒙、陸遜則率領江東軍輕鬆進入會稽等地,由於曹操主動放棄了九江,江東軍未費吹灰之力便順利收複。
孫權得知曹操退守淮南,笑逐顏開,自信滿滿地說道:“曹操此番雖敗,然而天下局勢依舊未定。劉備雖占據了中原部分地區,可根基尚不穩固。我江東若能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日後這天下,未必就沒有我江東的一席之地!”
恰在此時,劉備派來的使者抵達建業,呈上劉備的結盟之書。孫權展開書信,逐字閱讀,眉頭緊鎖。信中,劉備言辭懇切,情真意切,提議兩家結盟,攜手共抗曹操,待天下局勢平定之後,再平分天下。
孫權將書信遞給周瑜、魯肅等人傳閱,隨後沉聲道:“諸位意下如何?”
周瑜嘴角泛起一抹輕蔑的笑意,冷冷說道:“主公,劉備雖據有半個中原,可根基早已動搖,雖然現在與趙雲聯盟,但是二人必有一戰。我們江東如今兵精糧足,士氣正盛,實無必要與他結盟。不如趁此機會,繼續爭奪荊州之地,進一步擴充我江東版圖。”
魯肅也連忙點頭,附和道:“公瑾所言極是。荊州乃天下樞紐,乃兵家必爭之地。若能成功奪取荊州,我們便可揮師北上,直指中原;亦可西進巴蜀,進而成就霸業。”
孫權微微頷首,眼中閃過決然:“好!傳令下去,拒絕劉備結盟之請,繼續集中精力爭奪荊州!”
劉備在荊州得知孫權拒絕結盟,心中雖有不悅,但也明白此時不宜與江東徹底交惡,以免腹背受敵。
諸葛亮在一旁勸道:“主公,孫權此人野心勃勃,此時他一心隻想擴張地盤,自然不願與我等結盟,這也在預料之中。依我看,我們不妨暫時退守荊州,全力穩固防線,夯實根基,靜觀局勢變化,再做長遠打算。”
劉備無奈地點點頭,說道:“孔明所言極是。明日,我便與子龍兄弟等人商議,我軍安排主力部隊退迴荊州,防禦孫權。”
“子龍兄弟,今日曹操退守壽春,備兵線太長難以追擊。如今孫權對荊州虎視眈眈,備擔心不已,備準備退守荊州防守孫權。”劉備拱手對趙雲說道。
“雲明白玄德兄的顧慮,我準備出兵徐州,暫時鞏固許昌,畢竟許昌士族根固太深,實在難以追擊曹操。”趙雲點頭道,隨著劉備的撤軍,趙劉聯盟也算是解散。
數日之後,孫權見劉備已開始撤軍,便立刻命令呂蒙率軍北上,直逼荊州。劉備得知消息,心急如焚,急忙再次召集諸葛亮商議應對之策。
諸葛亮輕搖羽扇,神色從容不迫:“主公無需憂心。荊州乃我軍立足之根本,孫權雖來勢洶洶,但我們早有防備,隻要堅守城池,他定難有作為。”
劉備這才稍稍安心,點頭道:“孔明所言極是。傳令下去,全軍將士務必嚴守荊州,不容有失,務必擊退孫權的攻勢!”
然而,孫權這邊出征的決心異常堅定,此誌已不可奪。呂蒙率領的江東軍如同猛虎下山,攻勢異常淩厲。
劉備雖拚死抵抗,可終究因兵力懸殊,寡不敵眾,不得不暫且退迴江陵。
趙雲在進駐許昌後,很快就察覺到許昌士族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他深知,若不加以有效控製,恐生內亂,危及城中局勢穩定。
於是,他召集麾下將領,一臉嚴肅地說道:“許昌乃中原地區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士族勢力龐大且複雜。若不能妥善掌控,極有可能引發大亂。諸位對此,可有良策?”
太史慈雙手抱拳,拱手說道:“主公英明。這許昌士族,看似勢大,實則多為趨炎附勢之輩。隻要我們恩威並施,該安撫的安撫,能威懾的威懾,定能讓他們心悅誠服,歸順於我們。”
郭嘉也在一旁點頭稱是:“子義所言甚是。我們可以先對士族大族們進行安撫,適當給予一些利益和好處,許諾他們豐厚的迴報。對於那些執迷不悟、拒不歸順者,我們絕不手軟,直接以雷霆手段進行鎮壓。”
趙雲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朗聲道:“好!就這麽定了。傳令下去,明日於許昌城內大擺筵席,邀請城中各大士族家主前來赴宴。誰要是在這等時候還敢推辭,便無需多言,立即派兵將其捉拿!”
“得令!”眾將齊聲應答,旋即迅速行動起來。
次日清晨,陽光初照。許昌城內,一座華麗莊重的府邸被布置成宴會場所。趙雲大擺酒宴,邀請城中各大士族家主。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趙雲舉杯,神情和藹卻又不失威嚴:“諸位,許昌乃中原重鎮,今日能在此與諸位共聚一堂,實乃難得的緣分。隻要諸位與我齊心協力,共保許昌一方安寧,我趙雲定不會虧待諸位。”
然而,盡管趙雲言辭懇切,但席間仍有多名士族家主麵露不屑與傲慢,其中一人更是冷笑一聲,毫不掩飾地說道:“趙將軍不過是外來的客軍,這許昌本是曹公之地,你等又有什麽資格在這裏談論共保安寧?還不速速滾出許昌!”
趙雲聞言,眼中瞬間閃過一道淩厲的寒光,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大膽狂徒!竟敢口出不遜!來人,立刻將此不知天高地厚之人拿下!”
刹那間,幾名身手矯健的甲士如鬼魅般衝入席間,瞬間就將那名無禮的士族家主生擒。
其餘士族家主見狀,無不麵麵相覷,心中驚懼,紛紛不敢再有異議,大氣都不敢出。
趙雲冷冷地掃視著眾人,聲色俱厲地警告道:“這許昌城乃天下重鎮,豈容你們這些人肆意妄為、口吐狂言?今日之事,若有再犯者,一律斬首示眾,絕不姑息!”
眾士族家主紛紛低下頭,不敢再作聲。
宴後方散,趙雲命人將那名被抓的士族家主押入大牢,同時吩咐人馬,密切監視各大士族府邸的動靜。以防夜長夢多,節外生枝。
與此同時,他馬上下令對許昌城內士族的財產進行全麵清查。那些曾在亂世中有不法行為的士族,無一例外,皆嚴懲不貸。
數日時間下來,許昌城內人人自危,各大家族行事愈發謹慎。趙雲此番雷霆手段,令那許昌士族雖心中滿是不願,卻也敢怒不敢言,隻能表麵歸順。
然而,一場更大的風暴,卻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正在暗中悄然醞釀……
與此同時,中軍大帳內,諸葛亮與趙雲、劉備正襟危坐,商討破城之策。諸葛亮輕揮羽扇,神色安然:“曹操雖退守許昌,有士族助力,糧草短期內無虞,然歲月一長,軍心不穩乃必然之勢。隻是當下唯一令人憂心的,便是江東。”
趙雲微微頷首,思索片刻後道:“江東當下在荊州一帶暫無暇他顧,斷無可能抽出兵力去協助曹操,反倒極有可能坐視曹操困窘,以求漁翁之利。隻是,中原那諸多世家大族,不得不防啊。”
劉備聞言,眉頭輕蹙,神色凝重:“子龍所言極是。那中原世家大族,看似對曹操俯首稱臣,實則各懷鬼胎。一旦曹操拋出足夠誘人的利益,恐怕他們會暗中有所動作。這般情形下,我軍即便兵臨許昌城下,想要迅速攻克,恐怕也非易事。”
諸葛亮嘴角泛起一抹自信的笑意,羽扇輕點:“主公無需憂慮。亮早已成竹在胸。之前已差人暗中聯絡許昌城中那些對曹操心懷不滿的世家,尤其是陳氏等頗具影響力的大族。他們在曹操麾下雖暫時棲身,可內心裏未必真能甘心臣服。隻要我們恩威並施,予以重利相誘,他們必然會動搖。”
“陳氏?”趙雲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忙問道。諸葛亮耐心解釋:“正是。”
“不過,那曹操向來心思縝密,多疑猜忌,許昌城內防備必定森嚴。這聯絡之事,又該如何著手?”趙雲接著問道?
諸葛亮胸有成竹:“將軍所慮極是,不過亮也早有安排。”
他頓了頓,接著道,“我已命人暗中與許昌城內的陳群取得聯係。此人身為曹操僚屬,然對曹操連年來的暴虐行徑早已心生怨懟。我與他一番密談,他已答應為我軍傳遞消息。”
劉備一聽,眼中頓時閃過喜色:“如此甚好!若有陳群在城中相助,這許昌城破,想必為期不遠了。”
“陳群?”趙雲又是一臉疑惑。
諸葛亮微笑著點頭,詳細道來:“正是。然而,曹操並非尋常之輩,麵對敵軍圍困,必然會有所防備。因此,我們需多管齊下。一方麵持續圍困許昌,不斷施加壓力;另一方麵,再選派精兵潛入城中,與陳群等人裏應外合,方能萬無一失。”
趙雲聽罷,神色一振,當即拱手請命:“先生安排周全,雲遣麾下一將,趁夜潛入許昌,與陳群會麵,共商大計。”
諸葛亮微微點頭,認真囑托:“那此事便有勞將軍妥為安排。我等在此穩紮穩打,繼續圍困許昌,時刻防備曹操可能的突襲。”
數日之後,曹操置身許昌城內,麵色陰沉如鐵,沉聲道:“劉備、趙雲聯軍將我許昌圍得水泄不通。我軍雖糧草充足,然長久下去,困守孤城,恐非良策。諸卿可有破敵良策?”
荀彧略作沉吟,緩緩開口:“主公,當前之形勢,唯有速戰速決,方可扭轉困局。劉備雖兵多將廣,但兵力分散,若我軍能集中精銳,尋其防備薄弱之處,突施猛擊,或有一舉擊潰敵軍之可能。”
程昱也連忙點頭附和:“文若所言,正是破敵關鍵所在。劉備雖得諸葛亮相助,然其根基尚淺,立足未穩。我軍若能抓住時機,迅速重創其主力,其餘各部必然軍心不穩,一觸即潰。”
曹操眼眸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重重一拍桌案:“好!正合我意。傳令下去,命夏侯惇、曹仁率精銳騎兵,今夜子時悄然出發,突襲劉備左翼。若能成功突破其防線,我軍便能趁勢反擊,打破當前僵局!”
“得令!”眾將齊聲領命,旋即士氣高昂地離去。
然而,曹操終究還是未能料到,諸葛亮早已洞悉他這一計劃。當夜,月黑風高,夏侯惇、曹仁率領精銳騎兵,趁著夜色,馬不停蹄地朝著劉備左翼疾馳而去。可當他們剛剛衝入敵陣,卻發現自己竟陷入諸葛亮的天羅地網之中。
原來,劉備左翼看似防禦薄弱,實則暗藏重兵。夏侯惇、曹仁剛一進入伏擊圈,便遭到四麵八方如潮水般的攻擊。一時間,喊殺聲震天,曹軍死傷慘重。夏侯惇、曹仁無奈之下,隻得率領殘兵敗將,在一片混亂中狼狽撤退。
曹操得知突襲失利的消息,猶如五雷轟頂,怒火中燒卻又無可奈何。此時,許昌城內人心惶惶,不少世家大族對曹操的統治信心動搖,開始暗中與劉備的軍隊聯絡,尋求自保之道,甚至暗藏倒戈之意。
數日之後的一個深夜,月光如水,靜謐無聲。陳群按照之前的約定,悄悄與夏侯博見了麵。夏侯博正是趙雲精心安排、提前潛伏在附近之人,此次行動,他僅帶了數十名陷陣營的精銳,喬裝成陳郡的家丁。二人低聲交談一番後,決定三日後夜半時分,由陳群暗中打開許昌南門,迎接劉備大軍進城。
三日時光轉瞬即逝,夜半時分,萬籟俱寂。許昌南門在夜色的掩映下緩緩打開。趙雲一馬當先,率太史慈等人如猛虎下山般衝入城中。
曹軍此時仍在睡夢中,毫無防備。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攻擊,倉促應戰之下,雖奮力抵抗,但無奈城內早已人心浮動,不少將士或因對曹操心懷不滿,或為尋求出路,紛紛倒戈相向。
曹操眼見大勢已去,長歎一聲,隻得率領殘部趁亂突圍,心有不甘地逃往壽春。
曹操一路狂奔,逃至壽春。此時,他滿心不甘,卻又深知許昌已失,中原大勢已去,唯有退守淮南,以圖東山再起。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江東的孫權早已暗中籌備,就等著這絕佳時機,一舉收複失地。
許昌陷落的消息,如一陣疾風,迅速傳至江東。孫權得訊後,立刻召集麾下謀士商議對策。
魯肅搶先上前,神情懇切:“主公,曹操此番敗退,中原大亂,此乃天賜良機啊!我們理應趁此東風,立即出兵收複會稽、九江等地,恢複我江東的原有版圖。”
周瑜亦在一旁不住點頭,鄭重附和:“子敬所言極是。曹操雖此次兵敗,但其根基尚存,不容小覷。
若我等不抓住這個機會,等他緩過勁來,必定卷土重來。不如現在乘其疲弱之際,一舉收複失地,如此方能鞏固江東的基業,讓江東在這亂世中立於不敗之地。”
孫權聽後,沉吟片刻,眼中漸漸閃過決然之色:“好!傳令下去,命呂蒙率軍北上,收複會稽;陸遜率軍西進,攻取九江。務必要速戰速決,切莫給曹操留下喘息之機!”
“得令!”眾將齊聲應答,隨即兵分兩路,迅速出發。
呂蒙、陸遜所率江東軍,如狼似虎,勢如破竹。短短時日,呂蒙便順利攻占會稽,陸遜也在九江大敗曹軍。
曹休、曹真雖率軍拚死抵抗,奈何江東軍勢不可擋,且曹軍剛經曆許昌之敗,士氣低落,糧草也極度匱乏。
最終,二人寡不敵眾,隻得退迴壽春,嚴守待援。
孫權得知前線捷報頻傳,心中大喜過望,當即又下令:“傳令呂蒙、陸遜,即刻繼續北上,務必趁勢一舉奪取淮南,徹底截斷曹操的退路,讓他無路可逃!”
呂蒙、陸遜領命,率江東軍馬不停蹄,繼續北上。曹操得知江東軍來勢洶洶,心中焦急萬分,急忙召來荀彧、程昱共商應對之策。
荀彧深知形勢危急,嚴肅進言:“主公,如今江東軍一路勢如破竹,我軍難以抵擋。為今之計,不如暫時放棄廬江等地,收縮兵力,固守壽春,再圖後續發展。”
程昱也在一旁點頭表示讚同:“文若所言極是。壽春乃淮南重鎮,地勢險要,資源豐富。我軍退守壽春,依托此處穩固防守,等待時機,再做打算。”
曹操雖心中滿是不甘,但也深知當前局勢危急,別無他法,隻得無奈點頭,下令全軍:“傳令下去,全線固守壽春,同時舍棄九江、廬江等地,退迴壽春,靜待轉機!”
夜幕籠罩之下,曹操率軍悄然撤離。而呂蒙、陸遜則率領江東軍輕鬆進入會稽等地,由於曹操主動放棄了九江,江東軍未費吹灰之力便順利收複。
孫權得知曹操退守淮南,笑逐顏開,自信滿滿地說道:“曹操此番雖敗,然而天下局勢依舊未定。劉備雖占據了中原部分地區,可根基尚不穩固。我江東若能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日後這天下,未必就沒有我江東的一席之地!”
恰在此時,劉備派來的使者抵達建業,呈上劉備的結盟之書。孫權展開書信,逐字閱讀,眉頭緊鎖。信中,劉備言辭懇切,情真意切,提議兩家結盟,攜手共抗曹操,待天下局勢平定之後,再平分天下。
孫權將書信遞給周瑜、魯肅等人傳閱,隨後沉聲道:“諸位意下如何?”
周瑜嘴角泛起一抹輕蔑的笑意,冷冷說道:“主公,劉備雖據有半個中原,可根基早已動搖,雖然現在與趙雲聯盟,但是二人必有一戰。我們江東如今兵精糧足,士氣正盛,實無必要與他結盟。不如趁此機會,繼續爭奪荊州之地,進一步擴充我江東版圖。”
魯肅也連忙點頭,附和道:“公瑾所言極是。荊州乃天下樞紐,乃兵家必爭之地。若能成功奪取荊州,我們便可揮師北上,直指中原;亦可西進巴蜀,進而成就霸業。”
孫權微微頷首,眼中閃過決然:“好!傳令下去,拒絕劉備結盟之請,繼續集中精力爭奪荊州!”
劉備在荊州得知孫權拒絕結盟,心中雖有不悅,但也明白此時不宜與江東徹底交惡,以免腹背受敵。
諸葛亮在一旁勸道:“主公,孫權此人野心勃勃,此時他一心隻想擴張地盤,自然不願與我等結盟,這也在預料之中。依我看,我們不妨暫時退守荊州,全力穩固防線,夯實根基,靜觀局勢變化,再做長遠打算。”
劉備無奈地點點頭,說道:“孔明所言極是。明日,我便與子龍兄弟等人商議,我軍安排主力部隊退迴荊州,防禦孫權。”
“子龍兄弟,今日曹操退守壽春,備兵線太長難以追擊。如今孫權對荊州虎視眈眈,備擔心不已,備準備退守荊州防守孫權。”劉備拱手對趙雲說道。
“雲明白玄德兄的顧慮,我準備出兵徐州,暫時鞏固許昌,畢竟許昌士族根固太深,實在難以追擊曹操。”趙雲點頭道,隨著劉備的撤軍,趙劉聯盟也算是解散。
數日之後,孫權見劉備已開始撤軍,便立刻命令呂蒙率軍北上,直逼荊州。劉備得知消息,心急如焚,急忙再次召集諸葛亮商議應對之策。
諸葛亮輕搖羽扇,神色從容不迫:“主公無需憂心。荊州乃我軍立足之根本,孫權雖來勢洶洶,但我們早有防備,隻要堅守城池,他定難有作為。”
劉備這才稍稍安心,點頭道:“孔明所言極是。傳令下去,全軍將士務必嚴守荊州,不容有失,務必擊退孫權的攻勢!”
然而,孫權這邊出征的決心異常堅定,此誌已不可奪。呂蒙率領的江東軍如同猛虎下山,攻勢異常淩厲。
劉備雖拚死抵抗,可終究因兵力懸殊,寡不敵眾,不得不暫且退迴江陵。
趙雲在進駐許昌後,很快就察覺到許昌士族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他深知,若不加以有效控製,恐生內亂,危及城中局勢穩定。
於是,他召集麾下將領,一臉嚴肅地說道:“許昌乃中原地區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士族勢力龐大且複雜。若不能妥善掌控,極有可能引發大亂。諸位對此,可有良策?”
太史慈雙手抱拳,拱手說道:“主公英明。這許昌士族,看似勢大,實則多為趨炎附勢之輩。隻要我們恩威並施,該安撫的安撫,能威懾的威懾,定能讓他們心悅誠服,歸順於我們。”
郭嘉也在一旁點頭稱是:“子義所言甚是。我們可以先對士族大族們進行安撫,適當給予一些利益和好處,許諾他們豐厚的迴報。對於那些執迷不悟、拒不歸順者,我們絕不手軟,直接以雷霆手段進行鎮壓。”
趙雲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朗聲道:“好!就這麽定了。傳令下去,明日於許昌城內大擺筵席,邀請城中各大士族家主前來赴宴。誰要是在這等時候還敢推辭,便無需多言,立即派兵將其捉拿!”
“得令!”眾將齊聲應答,旋即迅速行動起來。
次日清晨,陽光初照。許昌城內,一座華麗莊重的府邸被布置成宴會場所。趙雲大擺酒宴,邀請城中各大士族家主。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趙雲舉杯,神情和藹卻又不失威嚴:“諸位,許昌乃中原重鎮,今日能在此與諸位共聚一堂,實乃難得的緣分。隻要諸位與我齊心協力,共保許昌一方安寧,我趙雲定不會虧待諸位。”
然而,盡管趙雲言辭懇切,但席間仍有多名士族家主麵露不屑與傲慢,其中一人更是冷笑一聲,毫不掩飾地說道:“趙將軍不過是外來的客軍,這許昌本是曹公之地,你等又有什麽資格在這裏談論共保安寧?還不速速滾出許昌!”
趙雲聞言,眼中瞬間閃過一道淩厲的寒光,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大膽狂徒!竟敢口出不遜!來人,立刻將此不知天高地厚之人拿下!”
刹那間,幾名身手矯健的甲士如鬼魅般衝入席間,瞬間就將那名無禮的士族家主生擒。
其餘士族家主見狀,無不麵麵相覷,心中驚懼,紛紛不敢再有異議,大氣都不敢出。
趙雲冷冷地掃視著眾人,聲色俱厲地警告道:“這許昌城乃天下重鎮,豈容你們這些人肆意妄為、口吐狂言?今日之事,若有再犯者,一律斬首示眾,絕不姑息!”
眾士族家主紛紛低下頭,不敢再作聲。
宴後方散,趙雲命人將那名被抓的士族家主押入大牢,同時吩咐人馬,密切監視各大士族府邸的動靜。以防夜長夢多,節外生枝。
與此同時,他馬上下令對許昌城內士族的財產進行全麵清查。那些曾在亂世中有不法行為的士族,無一例外,皆嚴懲不貸。
數日時間下來,許昌城內人人自危,各大家族行事愈發謹慎。趙雲此番雷霆手段,令那許昌士族雖心中滿是不願,卻也敢怒不敢言,隻能表麵歸順。
然而,一場更大的風暴,卻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正在暗中悄然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