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太子進皇陵祭祖的人選已經定了。
按理說李家血脈可以不受皇陵限製,大可放幾個高階修士進去,李家開枝散葉數百年,總有幾個高手。
可太子不敢,因為他不知道哪一支是他兄弟的人,這些自家人此時比外人還危險。
於是除了小天師,他隻帶了一位長安書院關係親近的同族,和三名原來東宮勢力下的勳貴。
皇陵可以進九個修士,但還有三個李氏族人本就是修士,他們必須進去,給太子的名額便隻剩六個。
六個也夠了,剩下三個哪怕聯手也不是他們六人的對手。
六名六重天,在皇陵裏,該是無敵的。
隻要完成祭祖,承接了祖宗的庇佑,真正坐上那個皇位之後,自己的修為便會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外景大圓滿,然後隻需一次契機,就能直接突破內景,到時隻要讓陰司拖住李離,自己一個人就能憑千裏江山圖滅了書院。
太子狠狠的握了下拳頭,未來充滿了希望。
轉眼到了月底,陳員外又組織了兩次集訓,訓練的方向便是以趙玉書的太子以身入局,以個人榮辱做注,勝東南半子這個論調為核心,瘋狂攻擊對方在東南的不作為,以及在江南紅蓮教叛亂一事上的無能,爭取在大方向上突出一個:太子做的不完美,但比你們這群廢物強多了。
然後太子會在局勢大好的時候站出來調停,聲明都是自己人,大家隻要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將來江南平複,各自迴去做自己的逍遙王爺,一應嫌隙都一笑揭過,自家兄弟嘛。
打一棍給個甜棗,非常標準的禦下之道,然後趙玉書,不,白錦堂這位功臣會得到新皇的賞識,短時間內風光無限,在最高點的時候,白錦堂一個小小的錯誤會被諫官突然抓出來,皇帝在滿臉痛惜下將他一擼到底,扔出去給人泄憤。
真正的贏家便是太子,以及陳員外和鄭攀這種堅定的太子黨。
然而趙玉書不在意這些,事情沒機會走到那一步,等自己懟贏了對麵,獲得跟著太子進入皇陵祭拜的機會之後,白錦堂的身份就要消失了。
太子也要消失了。
鍾聲響起,新的一月到了。
趙玉書在客廳睜開眼睛,收拾好衣物,迎著夏日早早便灼熱的陽光走出小院,鄭重的鎖上了門。
這個小院,以後不會再迴來了。
狼女在隱蔽處衝他點了點頭,戴上一個遮陽的垂紗鬥笠,跟著人群離開長安。
趙玉書斜挎長刀,緩步走向太極宮,那裏是集合點。
長刀很快就會被收走,但不影響他最後再給太子加深一下刻板印象。
陳員外已經榮休,這種場合他的品階雖然不夠,但名聲夠響,加上是太子的人,便由他帶隊,跟著大部隊浩浩蕩蕩前往太祖陵寢。
祭祀明天開始,但大唐尚武,一路男人不準騎馬,不準坐轎,隻能步行,女子除了太後太妃等人,連誥命都得步行,所以必須提前一天出發,趕在日落之前走到,然後在陵寢外紮營,第二天一早進去祭拜。
這下可要了好多人的老命了,尤其是幾個上了年紀腿腳不利索的,若不是身邊有年輕人攙扶,怕是走不出城就得歇了。
趙玉書等幾名隊友處在大部隊偏後的位置,小隊最前方是鄭攀攙扶著陳員外,太子在一眼看不見的最前方。
一路上不停的有修士來迴巡視,靈力一遍又一遍的掃過漫長的隊伍,以杜絕任何潛在的威脅。
趙玉書數了下,這一天明處至少有十幾名修士來巡視過了,包括一位已經痊愈的內景王將軍,而暗處肯定至少還有三個內景,老太監、陰司使者、萬啟明。
幸虧是在皇陵內動手,不然自己連靠近太子的機會都沒有。
一路上趙玉書一言不發,鄭攀還以為他太緊張,中途休息的時候還過來安慰了他一番,其他幾個同伴,跟他一樣的白衣多為羨慕嫉妒,而世家子看向他的眼神則多有幸災樂禍。
趙玉書用沉默迴應了所有的眼光,默默吃完了晚飯,默默在前軍早已搭好的營帳中入睡,什麽都沒做,什麽都沒想。
第二天天微亮,隊伍便開進了太祖皇陵,太子進行了極為隆重的拜祭,但在此處沒有進行論戰,一切要等到太宗陵寢再說。
休息一日後,次日隊伍再次開拔,用了一整天的時間馬不停蹄的趕到太宗陵,趙玉書看著那熟悉的軍鎮,長長吐出一口氣。
戰鬥要開始了。
營火點起,太子坐在大帳中,默默摩挲著手中的畫軸。
隻等明天一過,自己的皇帝之位便可定下,這幅畫到底是留是毀呢?
如果留下,他總擔心那個神仙一樣的人物有一天會突然破畫而出,或許還會帶出自己的老爹。
如果毀掉,李唐皇族就會失去一個最為強大的天階至寶,麵對其他修士,再也沒有壓倒性的優勢。
哪怕身為天下至尊的皇帝也不能事事如意啊。
太子歎了口氣,將畫軸放迴了懷裏。
李建麵無表情的坐在自己的營帳中,耶律延從那次出事之後再也沒有來找過他,那個小太監也消失了,聰明如他,立即明白了計劃失敗了。
而更為可悲的是,計劃失敗之後,甚至都沒人來告訴自己到底發生了何事。
自己的利用價值似乎隨著小太監一起消失了。
自己的營帳之側,是另外幾位王爺聚在一起議事,他們甚至都沒有避諱太子,當然也沒有帶著自己。
或許趙玉書說得對,自己不該對皇位有所念想,父皇當初那句話或許真的隻是說說而已,甚至都不止對自己一個人說過。
李建低下頭,突然有點想再見趙玉書一麵,跟他喝喝酒,聊聊天,然後告訴他,自己打算明天祭典之後,便向新皇請一封旨,去江南看看。
可他已經逃迴書院了吧。
最後一晚,怎麽都不該再有任何意外了。
趙玉書突然睜開眼睛。
馬蹄轟隆,驚醒了整個營盤。
左右龍武軍如臨大敵,用最快的速度列好陣型。
這裏是長安郊外,這裏是皇陵重地,什麽人敢在半夜造出如此聲勢?
十多名修士當先撲出營盤,向著遠處疾掠而去。
太子臉色鐵青的走出大帳,看著山腳下那條快速逼近的火龍。
“福王李繼隆,求見太子殿下!”
按理說李家血脈可以不受皇陵限製,大可放幾個高階修士進去,李家開枝散葉數百年,總有幾個高手。
可太子不敢,因為他不知道哪一支是他兄弟的人,這些自家人此時比外人還危險。
於是除了小天師,他隻帶了一位長安書院關係親近的同族,和三名原來東宮勢力下的勳貴。
皇陵可以進九個修士,但還有三個李氏族人本就是修士,他們必須進去,給太子的名額便隻剩六個。
六個也夠了,剩下三個哪怕聯手也不是他們六人的對手。
六名六重天,在皇陵裏,該是無敵的。
隻要完成祭祖,承接了祖宗的庇佑,真正坐上那個皇位之後,自己的修為便會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外景大圓滿,然後隻需一次契機,就能直接突破內景,到時隻要讓陰司拖住李離,自己一個人就能憑千裏江山圖滅了書院。
太子狠狠的握了下拳頭,未來充滿了希望。
轉眼到了月底,陳員外又組織了兩次集訓,訓練的方向便是以趙玉書的太子以身入局,以個人榮辱做注,勝東南半子這個論調為核心,瘋狂攻擊對方在東南的不作為,以及在江南紅蓮教叛亂一事上的無能,爭取在大方向上突出一個:太子做的不完美,但比你們這群廢物強多了。
然後太子會在局勢大好的時候站出來調停,聲明都是自己人,大家隻要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將來江南平複,各自迴去做自己的逍遙王爺,一應嫌隙都一笑揭過,自家兄弟嘛。
打一棍給個甜棗,非常標準的禦下之道,然後趙玉書,不,白錦堂這位功臣會得到新皇的賞識,短時間內風光無限,在最高點的時候,白錦堂一個小小的錯誤會被諫官突然抓出來,皇帝在滿臉痛惜下將他一擼到底,扔出去給人泄憤。
真正的贏家便是太子,以及陳員外和鄭攀這種堅定的太子黨。
然而趙玉書不在意這些,事情沒機會走到那一步,等自己懟贏了對麵,獲得跟著太子進入皇陵祭拜的機會之後,白錦堂的身份就要消失了。
太子也要消失了。
鍾聲響起,新的一月到了。
趙玉書在客廳睜開眼睛,收拾好衣物,迎著夏日早早便灼熱的陽光走出小院,鄭重的鎖上了門。
這個小院,以後不會再迴來了。
狼女在隱蔽處衝他點了點頭,戴上一個遮陽的垂紗鬥笠,跟著人群離開長安。
趙玉書斜挎長刀,緩步走向太極宮,那裏是集合點。
長刀很快就會被收走,但不影響他最後再給太子加深一下刻板印象。
陳員外已經榮休,這種場合他的品階雖然不夠,但名聲夠響,加上是太子的人,便由他帶隊,跟著大部隊浩浩蕩蕩前往太祖陵寢。
祭祀明天開始,但大唐尚武,一路男人不準騎馬,不準坐轎,隻能步行,女子除了太後太妃等人,連誥命都得步行,所以必須提前一天出發,趕在日落之前走到,然後在陵寢外紮營,第二天一早進去祭拜。
這下可要了好多人的老命了,尤其是幾個上了年紀腿腳不利索的,若不是身邊有年輕人攙扶,怕是走不出城就得歇了。
趙玉書等幾名隊友處在大部隊偏後的位置,小隊最前方是鄭攀攙扶著陳員外,太子在一眼看不見的最前方。
一路上不停的有修士來迴巡視,靈力一遍又一遍的掃過漫長的隊伍,以杜絕任何潛在的威脅。
趙玉書數了下,這一天明處至少有十幾名修士來巡視過了,包括一位已經痊愈的內景王將軍,而暗處肯定至少還有三個內景,老太監、陰司使者、萬啟明。
幸虧是在皇陵內動手,不然自己連靠近太子的機會都沒有。
一路上趙玉書一言不發,鄭攀還以為他太緊張,中途休息的時候還過來安慰了他一番,其他幾個同伴,跟他一樣的白衣多為羨慕嫉妒,而世家子看向他的眼神則多有幸災樂禍。
趙玉書用沉默迴應了所有的眼光,默默吃完了晚飯,默默在前軍早已搭好的營帳中入睡,什麽都沒做,什麽都沒想。
第二天天微亮,隊伍便開進了太祖皇陵,太子進行了極為隆重的拜祭,但在此處沒有進行論戰,一切要等到太宗陵寢再說。
休息一日後,次日隊伍再次開拔,用了一整天的時間馬不停蹄的趕到太宗陵,趙玉書看著那熟悉的軍鎮,長長吐出一口氣。
戰鬥要開始了。
營火點起,太子坐在大帳中,默默摩挲著手中的畫軸。
隻等明天一過,自己的皇帝之位便可定下,這幅畫到底是留是毀呢?
如果留下,他總擔心那個神仙一樣的人物有一天會突然破畫而出,或許還會帶出自己的老爹。
如果毀掉,李唐皇族就會失去一個最為強大的天階至寶,麵對其他修士,再也沒有壓倒性的優勢。
哪怕身為天下至尊的皇帝也不能事事如意啊。
太子歎了口氣,將畫軸放迴了懷裏。
李建麵無表情的坐在自己的營帳中,耶律延從那次出事之後再也沒有來找過他,那個小太監也消失了,聰明如他,立即明白了計劃失敗了。
而更為可悲的是,計劃失敗之後,甚至都沒人來告訴自己到底發生了何事。
自己的利用價值似乎隨著小太監一起消失了。
自己的營帳之側,是另外幾位王爺聚在一起議事,他們甚至都沒有避諱太子,當然也沒有帶著自己。
或許趙玉書說得對,自己不該對皇位有所念想,父皇當初那句話或許真的隻是說說而已,甚至都不止對自己一個人說過。
李建低下頭,突然有點想再見趙玉書一麵,跟他喝喝酒,聊聊天,然後告訴他,自己打算明天祭典之後,便向新皇請一封旨,去江南看看。
可他已經逃迴書院了吧。
最後一晚,怎麽都不該再有任何意外了。
趙玉書突然睜開眼睛。
馬蹄轟隆,驚醒了整個營盤。
左右龍武軍如臨大敵,用最快的速度列好陣型。
這裏是長安郊外,這裏是皇陵重地,什麽人敢在半夜造出如此聲勢?
十多名修士當先撲出營盤,向著遠處疾掠而去。
太子臉色鐵青的走出大帳,看著山腳下那條快速逼近的火龍。
“福王李繼隆,求見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