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城內一座寺院被騰了出來。
這間寺院是益州本地一個權貴家的家廟,沒有修士,沒有過於出名的高僧,但勝在占地不小而且很奢華。
非常適合用來招待來自吐蕃的上師。
喇嘛們在益州城外待了足足三天才進城,明麵上的理由就是在等這個寺廟清出來。
吐蕃上師很有誠意,為了表示尊重,坦言同屬佛門當以佛法和道理來一較長短而非武力,所以來的修為最高的也不過是個外景大圓滿,而且還是以護法的身份,領頭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普通人,也是當代的吐蕃佛教教義領袖,被稱為班智達(學識最為淵博的大學者的意思。)
班智達一心向佛,對世俗的權勢不感興趣,一切都由他的同門師弟負責,他這次來的主要目的,甚至也是唯一目的,就是將天下佛門領袖衍悔的屍骨迎迴吐蕃。
“我佛慈悲,雖然衍悔大師是中原人,雖然衍悔大師修的是禪宗,但隻是理念不同,向佛之心,都是一樣的。”
班智達對著同行的弟子們諄諄教導,這些弟子心性未夠,有些人甚至還認為衍悔大師是敵人,這不好,很不好。
“師父,若是大悲寺的人,不肯相讓,我等該當如何?”
護法金剛跪在班智達身前,神情嚴肅。
“中原佛宗,說佛性本有,見性成佛,聽聞這次來的,乃是衍悔大師的入室弟子,已經修到了身放光明相(佛門三十二相之十六相),若有機會,你要好好向他討教佛法。”
金剛猶豫了一下:“師父,其實弟子這次,還······”
“我知道,唉,去做你的事吧。”
金剛叩了叩首:“唐人必不敢對師父不利,但聽聞苯教的神女也已經到了劍門關。”
班智達笑了笑:“且去吧,眾生皆有緣法,不必強求,不必恐懼。”
“師父保重。”
金剛再次叩首,然後站起身,轉身就要離開廂房。
“孩子!”
班智達突然開口,金剛渾身一震,急忙轉身跪下。
班智達蒼老的手掌緩緩撫摸在金剛堅毅又嚴肅的臉上,眼中有痛苦和不舍。
“師父,您預感到了什麽?”
“莫強求。”
“弟子知道。”
門輕輕關上,班智達長歎一聲,看向北方。
“我佛,慈悲。”
吐蕃是個純粹的宗教國家,在佛教傳入吐蕃之前,苯教是吐蕃本土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宗教,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和吐蕃世俗統治者有意的推波助瀾,佛教勢力迅速擴張,當七戶養僧製政策頒布後,佛教的勢力達到了巔峰,對苯教的壓製也達到了頂點,苯教一路潰退之下在某些勢力的支持下決定絕地反擊,兩教的矛盾達到了最大化。
而這個時期持續了數十年,不巧,現在就是最為關鍵的時刻。
作為宗教國家,兩教並立意味著世俗權力也被分化,同時也意味著,大唐勢弱之後,新興的強大的西域之主吐蕃,距離分裂也已經不遠了。
而劍南道,作為兩國門戶,作為天府之地,誰能吃下這塊肥肉,誰就能在亂世的起點抓住最大的一張籌碼,退可割據一方,進,可逐鹿天下。
衍悔這個老和尚,他每次下山都會引發一場腥風血雨,連死後都能繼續當混亂的導火索。
趙玉書吐掉嘴裏的青草葉,咬牙切齒的罵了衍悔幾句。
其實他內心知道不是衍悔引發的混亂,隻是這老東西目光實在是敏銳,總能早早看到禍亂的根源,然後總想摻一腳,然而禍亂爆發的更快了而已。
這麽說的話,這貨從自己剛剛有點名氣就開始死咬著自己不放,就是他認為自己也是禍亂的根源之一咯?
甚至還是最大的那種。
我隻是個弱小可憐又無助的穿越者,一穿過來就差點被郡主幹掉那種,要主角光環沒有,要金手指也沒有,我能有什麽危險?
哦不對,我有徐夫人,這應該也算金手指吧,可徐夫人又沒幹什麽壞事,甚至連刺殺狗皇帝的原始使命在自己這個廢物主人手上都沒實現。
趙玉書百無聊賴的胡思亂想,他今天一直守在北門,他在等某個人。
這個人或許還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但他布置的手段,比如追殺傅雲,已經徹底被自己破壞,隻剩一個五重天修士,對傅雲能造成的威脅十分有限。
而手下連番的失利,相信某個人已經坐不住了。
畢竟修士可不是大白菜一抓一大把,五個中階修士,對吐蕃這個人口隻有一千多萬的國度來說,已經算是中高層才能拿出來的戰力了。
這麽多中堅力量無聲無息的沒了,你換吐蕃的幹布來了都不能當無事發生。
然而等到將近關城門,一個吐蕃人也沒過來,這讓趙玉書對自己的判斷再次產生了一絲懷疑。
最近自己判斷的失誤率有點高了,總不能是缺氧了?這還沒上高原呢。
然後他看到了一個一路狂奔而來的小跑腿。
趙玉書嘴角一翹,還好,自己腦子沒生鏽,留的一手終於生效了。
劍門關不同於一般的城池,普通城市至少四個門,像長安東都這種大都市都是十幾個門起步,劍門關因為地勢問題,隻有南北兩座城門。
如果這個人不是從吐蕃方向,也就是鬆州那邊一路趕過來從北門進,那他就可能是先到了益州,緊急從南邊過來。
所以趙玉書花了一百個銅板,雇了一個跑腿的小弟,什麽事都不用做,就在南門蹲著,當看到吐蕃人打扮的人從南門進來時,過來告訴自己。
小老弟沒讓他失望。
“來的不是吐蕃人打扮,是咱唐人的裝束,但小的這些日子見了太多吐蕃人了,就那兩條小辮子,莫說隻是換了身衣裳,他化成灰咱都能認出來。”
小老弟抹了把被風凍出來的鼻涕,笑的很開心,因為眼前的公子哥又扔給了他一把銅板。
“行了,沒你事了,把這件事忘了,好好給自己添件厚衣裳去吧。”
趙玉書搖著扇子向南走去,身後傳來小老弟喜滋滋的數銅板的聲音。
正主入城了,劍門關的事也該結束了,益州的大佬們還等著自己去攪混水呢。
這間寺院是益州本地一個權貴家的家廟,沒有修士,沒有過於出名的高僧,但勝在占地不小而且很奢華。
非常適合用來招待來自吐蕃的上師。
喇嘛們在益州城外待了足足三天才進城,明麵上的理由就是在等這個寺廟清出來。
吐蕃上師很有誠意,為了表示尊重,坦言同屬佛門當以佛法和道理來一較長短而非武力,所以來的修為最高的也不過是個外景大圓滿,而且還是以護法的身份,領頭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普通人,也是當代的吐蕃佛教教義領袖,被稱為班智達(學識最為淵博的大學者的意思。)
班智達一心向佛,對世俗的權勢不感興趣,一切都由他的同門師弟負責,他這次來的主要目的,甚至也是唯一目的,就是將天下佛門領袖衍悔的屍骨迎迴吐蕃。
“我佛慈悲,雖然衍悔大師是中原人,雖然衍悔大師修的是禪宗,但隻是理念不同,向佛之心,都是一樣的。”
班智達對著同行的弟子們諄諄教導,這些弟子心性未夠,有些人甚至還認為衍悔大師是敵人,這不好,很不好。
“師父,若是大悲寺的人,不肯相讓,我等該當如何?”
護法金剛跪在班智達身前,神情嚴肅。
“中原佛宗,說佛性本有,見性成佛,聽聞這次來的,乃是衍悔大師的入室弟子,已經修到了身放光明相(佛門三十二相之十六相),若有機會,你要好好向他討教佛法。”
金剛猶豫了一下:“師父,其實弟子這次,還······”
“我知道,唉,去做你的事吧。”
金剛叩了叩首:“唐人必不敢對師父不利,但聽聞苯教的神女也已經到了劍門關。”
班智達笑了笑:“且去吧,眾生皆有緣法,不必強求,不必恐懼。”
“師父保重。”
金剛再次叩首,然後站起身,轉身就要離開廂房。
“孩子!”
班智達突然開口,金剛渾身一震,急忙轉身跪下。
班智達蒼老的手掌緩緩撫摸在金剛堅毅又嚴肅的臉上,眼中有痛苦和不舍。
“師父,您預感到了什麽?”
“莫強求。”
“弟子知道。”
門輕輕關上,班智達長歎一聲,看向北方。
“我佛,慈悲。”
吐蕃是個純粹的宗教國家,在佛教傳入吐蕃之前,苯教是吐蕃本土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宗教,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和吐蕃世俗統治者有意的推波助瀾,佛教勢力迅速擴張,當七戶養僧製政策頒布後,佛教的勢力達到了巔峰,對苯教的壓製也達到了頂點,苯教一路潰退之下在某些勢力的支持下決定絕地反擊,兩教的矛盾達到了最大化。
而這個時期持續了數十年,不巧,現在就是最為關鍵的時刻。
作為宗教國家,兩教並立意味著世俗權力也被分化,同時也意味著,大唐勢弱之後,新興的強大的西域之主吐蕃,距離分裂也已經不遠了。
而劍南道,作為兩國門戶,作為天府之地,誰能吃下這塊肥肉,誰就能在亂世的起點抓住最大的一張籌碼,退可割據一方,進,可逐鹿天下。
衍悔這個老和尚,他每次下山都會引發一場腥風血雨,連死後都能繼續當混亂的導火索。
趙玉書吐掉嘴裏的青草葉,咬牙切齒的罵了衍悔幾句。
其實他內心知道不是衍悔引發的混亂,隻是這老東西目光實在是敏銳,總能早早看到禍亂的根源,然後總想摻一腳,然而禍亂爆發的更快了而已。
這麽說的話,這貨從自己剛剛有點名氣就開始死咬著自己不放,就是他認為自己也是禍亂的根源之一咯?
甚至還是最大的那種。
我隻是個弱小可憐又無助的穿越者,一穿過來就差點被郡主幹掉那種,要主角光環沒有,要金手指也沒有,我能有什麽危險?
哦不對,我有徐夫人,這應該也算金手指吧,可徐夫人又沒幹什麽壞事,甚至連刺殺狗皇帝的原始使命在自己這個廢物主人手上都沒實現。
趙玉書百無聊賴的胡思亂想,他今天一直守在北門,他在等某個人。
這個人或許還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但他布置的手段,比如追殺傅雲,已經徹底被自己破壞,隻剩一個五重天修士,對傅雲能造成的威脅十分有限。
而手下連番的失利,相信某個人已經坐不住了。
畢竟修士可不是大白菜一抓一大把,五個中階修士,對吐蕃這個人口隻有一千多萬的國度來說,已經算是中高層才能拿出來的戰力了。
這麽多中堅力量無聲無息的沒了,你換吐蕃的幹布來了都不能當無事發生。
然而等到將近關城門,一個吐蕃人也沒過來,這讓趙玉書對自己的判斷再次產生了一絲懷疑。
最近自己判斷的失誤率有點高了,總不能是缺氧了?這還沒上高原呢。
然後他看到了一個一路狂奔而來的小跑腿。
趙玉書嘴角一翹,還好,自己腦子沒生鏽,留的一手終於生效了。
劍門關不同於一般的城池,普通城市至少四個門,像長安東都這種大都市都是十幾個門起步,劍門關因為地勢問題,隻有南北兩座城門。
如果這個人不是從吐蕃方向,也就是鬆州那邊一路趕過來從北門進,那他就可能是先到了益州,緊急從南邊過來。
所以趙玉書花了一百個銅板,雇了一個跑腿的小弟,什麽事都不用做,就在南門蹲著,當看到吐蕃人打扮的人從南門進來時,過來告訴自己。
小老弟沒讓他失望。
“來的不是吐蕃人打扮,是咱唐人的裝束,但小的這些日子見了太多吐蕃人了,就那兩條小辮子,莫說隻是換了身衣裳,他化成灰咱都能認出來。”
小老弟抹了把被風凍出來的鼻涕,笑的很開心,因為眼前的公子哥又扔給了他一把銅板。
“行了,沒你事了,把這件事忘了,好好給自己添件厚衣裳去吧。”
趙玉書搖著扇子向南走去,身後傳來小老弟喜滋滋的數銅板的聲音。
正主入城了,劍門關的事也該結束了,益州的大佬們還等著自己去攪混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