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分道揚鑣
整個劍南道亂成一團。
益州向劍門關送了一道急報,原本用來馳援劍門關的各地援軍被迫返迴,因為紅蓮教和嶺南突然開始向劍南道施壓,擺出進攻姿態。
紅蓮教也就罷了,本就是對手,可嶺南一直屬於半獨立狀態,雖然從未公開支持哪位皇帝,但也從未明確表達過反對長安,這猝然出手委實將了劍南道一軍,逼得他們不得不迴防。
到底是誰能說動他們出兵?
李琦將奏報碾碎,隨手揚上了天。
劍門關已經沒有援兵了。
不過沒關係,鬆州退迴來的老卒在趙玉書的幫襯下足足有四千平安到達劍門關,有這股兵力在,莫說城下區區一萬五的先鋒,便是再來三五萬也攻不破劍門關。
因為失去了情報來源,李琦根本不知道鬆州已經大亂,下意識還以為這些隻是先鋒,殊不知這已經是吐蕃幹布最後的生死一搏了。
原本二師姐讓趙玉書幫忙守一守劍門關,守到後手到了為止,按照原計劃,若沒有多吉這個催化劑,布諾的大軍會全部壓在劍門關下,直到楊和到來,從後方讓其內亂,而現在似乎不用守了。
但趙玉書依然迴了一次劍門關。
他給李琦帶過去一個消息,和海晟的屍身。
海晟自盡了,盡了他作為大唐臣子的義務,李桓對不起他,但他沒有對不起大唐。
而消息,則是告訴李琦,劍門關下隻有一萬五千吐蕃兵,不會有更多的部隊,不要再從益州調派民夫和物資了。
同時,長安已經岌岌可危,他該現在迴長安。
“我不信你。”
李琦直接了當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聽過你很多的傳言,你很擅長把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達到完全相反的效果,所以,我不信你說的,長安不會失守,吐蕃拿不下,偽帝也拿不下,他連潼關都過不去。”
趙玉書長歎一口氣:“或許你該好好在情報上多花點心思,但你不一定有這個機會了,我來是來拿班智達的骨灰和金剛的屍身。”
“金剛的屍身可以給你。”
趙玉書眉頭一皺:“什麽意思?”
“骨灰我要用來退敵。”
李琦沒有商量的意思。
趙玉書也沒有跟他在這上麵討價還價,李琦已經是個政治人物,跟一個滿腦子是王權的人談,除非你打算直接弄死他。
“你最好趕緊溜迴長安,陪著你的皇帝守在那把椅子旁邊吧,別再禍害益州百姓了。”
趙玉書轉過身看向在一旁有點不知所措的小薛將軍:“帶我去拿金剛的屍身吧。”
金剛的屍體被保存的很好,薛大少看著默默背起屍體的趙玉書,有些感慨,他似乎一直在背負著不屬於他的東西。
“所以,你算是跟李琦鬧翻了?”
“大家從認識到現在,基本都是敵人,談不上鬧翻。”
趙玉書用一根繩子將金剛高大的屍身綁好:“我跟李琦說的都是實話,你算我朋友,孫將軍我也熟,你們找個機會碰個頭,好好商議一下怎麽辦吧。”
薛顯一聲苦笑:“總不能投靠紅蓮教吧。”
趙玉書攤了攤手:“為什麽不能呢?”
吐蕃的兩個內景都跟幹布去了長安,現在守在劍門關下的隻有一個八重天和一個七重天修士,趙玉書大搖大擺從一旁繞過,氣息全開,卻也無人敢攔。
一路疾馳,待趙玉書再次趕到鬆州時,城牆上的旗幟已經易主。
楊和的兵法跟他的刀法一樣淩厲。
“幹布會迴師嗎?”
趙玉書站在鬆州城頭,看著正在加緊修複城防的紅蓮教徒和西域武士,有些擔憂。
“後路被斷,他肯定要迴師的,至少迴師一部分,一些留在高原的吐蕃大軍也會來,不可能真的坐視他們的幹布被堵死在中原,哪怕做做樣子也得做,我們馬上要麵臨兩麵夾擊了,這將是一場惡戰。”
“扛得住?”
“扛不住也得扛,我扛不住,三先生打造的局麵就會徹底崩掉。”
趙玉書歎了口氣:“我幫你扛。”
“那肯定。”
楊和笑了笑:“而且也不一定要扛太久,如果那位郡主,不,女皇手段了得,說不定事情會比我想的還好,另外,有件事你可能會很感興趣。”
趙玉書白了他一眼:“趕緊說,什麽時候學會賣關子了?”
“跟你學的,蘭姑娘迴南陽了。”
“?”
趙玉書確實感興趣,甚至沒想到。
自從自己到了益州,蘭靈的信始終是跟書院的信一起來的,多是講她在東都做了哪些事,從書院的教授們那裏學了多少東西,葛老的身體如何,弟弟妹妹們的學業如何這種家長裏短的事,然後再反複叮囑他遇事不要先上,保命為重,別總是那麽莽。
信裏從來沒提過國家大事。
現在東都被遼軍兩麵夾擊,她怎麽會突然迴南陽?
“南陽要去解東都之圍?”
趙玉書立即想到了這個可能。
楊和點了點頭:“我也這麽想,蘭姑娘親自帶著李彤的誠意去南陽,勸蘭榮倒向東都,隻要蘭榮點頭,紅蓮教就能和東都練成一線,互通有無,南陽到襄州一帶的軍隊就可以騰出手來馳援東都,這一手確實漂亮。”
趙玉書眉頭緊鎖,之前在嶽州時,朱火的老爹就想用蘭靈逼迫蘭榮倒向紅蓮教,但沒有成功,現在李彤是怎麽說服她的?
魏憂親自去勸的嗎?
蘭靈願意嗎?
她為什麽沒跟自己說?
一肚子的疑惑暫時隻能擱在心裏,現在自己首要目的是幫楊和守住鬆州。
鬆州失陷的消息很快就能傳出去,幹布走了許久,迴師至少要幾天,更可能先到的應該是高原上駐紮觀望的其他吐蕃部族。
“最好是能分開打,不然腹背受敵我們很難撐得住。”
楊和話音剛落,傳令兵一路狂奔送來了急信。
西邊已經發現了吐蕃大軍。
“看樣子運氣站在我們這邊。”
楊和的聲音帶了一點笑意:“到時候我需要坐鎮中軍,可能不方便出手。”
趙玉書點了點頭:“修士交給我,內景以下,他們上不了城。”
整個劍南道亂成一團。
益州向劍門關送了一道急報,原本用來馳援劍門關的各地援軍被迫返迴,因為紅蓮教和嶺南突然開始向劍南道施壓,擺出進攻姿態。
紅蓮教也就罷了,本就是對手,可嶺南一直屬於半獨立狀態,雖然從未公開支持哪位皇帝,但也從未明確表達過反對長安,這猝然出手委實將了劍南道一軍,逼得他們不得不迴防。
到底是誰能說動他們出兵?
李琦將奏報碾碎,隨手揚上了天。
劍門關已經沒有援兵了。
不過沒關係,鬆州退迴來的老卒在趙玉書的幫襯下足足有四千平安到達劍門關,有這股兵力在,莫說城下區區一萬五的先鋒,便是再來三五萬也攻不破劍門關。
因為失去了情報來源,李琦根本不知道鬆州已經大亂,下意識還以為這些隻是先鋒,殊不知這已經是吐蕃幹布最後的生死一搏了。
原本二師姐讓趙玉書幫忙守一守劍門關,守到後手到了為止,按照原計劃,若沒有多吉這個催化劑,布諾的大軍會全部壓在劍門關下,直到楊和到來,從後方讓其內亂,而現在似乎不用守了。
但趙玉書依然迴了一次劍門關。
他給李琦帶過去一個消息,和海晟的屍身。
海晟自盡了,盡了他作為大唐臣子的義務,李桓對不起他,但他沒有對不起大唐。
而消息,則是告訴李琦,劍門關下隻有一萬五千吐蕃兵,不會有更多的部隊,不要再從益州調派民夫和物資了。
同時,長安已經岌岌可危,他該現在迴長安。
“我不信你。”
李琦直接了當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聽過你很多的傳言,你很擅長把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達到完全相反的效果,所以,我不信你說的,長安不會失守,吐蕃拿不下,偽帝也拿不下,他連潼關都過不去。”
趙玉書長歎一口氣:“或許你該好好在情報上多花點心思,但你不一定有這個機會了,我來是來拿班智達的骨灰和金剛的屍身。”
“金剛的屍身可以給你。”
趙玉書眉頭一皺:“什麽意思?”
“骨灰我要用來退敵。”
李琦沒有商量的意思。
趙玉書也沒有跟他在這上麵討價還價,李琦已經是個政治人物,跟一個滿腦子是王權的人談,除非你打算直接弄死他。
“你最好趕緊溜迴長安,陪著你的皇帝守在那把椅子旁邊吧,別再禍害益州百姓了。”
趙玉書轉過身看向在一旁有點不知所措的小薛將軍:“帶我去拿金剛的屍身吧。”
金剛的屍體被保存的很好,薛大少看著默默背起屍體的趙玉書,有些感慨,他似乎一直在背負著不屬於他的東西。
“所以,你算是跟李琦鬧翻了?”
“大家從認識到現在,基本都是敵人,談不上鬧翻。”
趙玉書用一根繩子將金剛高大的屍身綁好:“我跟李琦說的都是實話,你算我朋友,孫將軍我也熟,你們找個機會碰個頭,好好商議一下怎麽辦吧。”
薛顯一聲苦笑:“總不能投靠紅蓮教吧。”
趙玉書攤了攤手:“為什麽不能呢?”
吐蕃的兩個內景都跟幹布去了長安,現在守在劍門關下的隻有一個八重天和一個七重天修士,趙玉書大搖大擺從一旁繞過,氣息全開,卻也無人敢攔。
一路疾馳,待趙玉書再次趕到鬆州時,城牆上的旗幟已經易主。
楊和的兵法跟他的刀法一樣淩厲。
“幹布會迴師嗎?”
趙玉書站在鬆州城頭,看著正在加緊修複城防的紅蓮教徒和西域武士,有些擔憂。
“後路被斷,他肯定要迴師的,至少迴師一部分,一些留在高原的吐蕃大軍也會來,不可能真的坐視他們的幹布被堵死在中原,哪怕做做樣子也得做,我們馬上要麵臨兩麵夾擊了,這將是一場惡戰。”
“扛得住?”
“扛不住也得扛,我扛不住,三先生打造的局麵就會徹底崩掉。”
趙玉書歎了口氣:“我幫你扛。”
“那肯定。”
楊和笑了笑:“而且也不一定要扛太久,如果那位郡主,不,女皇手段了得,說不定事情會比我想的還好,另外,有件事你可能會很感興趣。”
趙玉書白了他一眼:“趕緊說,什麽時候學會賣關子了?”
“跟你學的,蘭姑娘迴南陽了。”
“?”
趙玉書確實感興趣,甚至沒想到。
自從自己到了益州,蘭靈的信始終是跟書院的信一起來的,多是講她在東都做了哪些事,從書院的教授們那裏學了多少東西,葛老的身體如何,弟弟妹妹們的學業如何這種家長裏短的事,然後再反複叮囑他遇事不要先上,保命為重,別總是那麽莽。
信裏從來沒提過國家大事。
現在東都被遼軍兩麵夾擊,她怎麽會突然迴南陽?
“南陽要去解東都之圍?”
趙玉書立即想到了這個可能。
楊和點了點頭:“我也這麽想,蘭姑娘親自帶著李彤的誠意去南陽,勸蘭榮倒向東都,隻要蘭榮點頭,紅蓮教就能和東都練成一線,互通有無,南陽到襄州一帶的軍隊就可以騰出手來馳援東都,這一手確實漂亮。”
趙玉書眉頭緊鎖,之前在嶽州時,朱火的老爹就想用蘭靈逼迫蘭榮倒向紅蓮教,但沒有成功,現在李彤是怎麽說服她的?
魏憂親自去勸的嗎?
蘭靈願意嗎?
她為什麽沒跟自己說?
一肚子的疑惑暫時隻能擱在心裏,現在自己首要目的是幫楊和守住鬆州。
鬆州失陷的消息很快就能傳出去,幹布走了許久,迴師至少要幾天,更可能先到的應該是高原上駐紮觀望的其他吐蕃部族。
“最好是能分開打,不然腹背受敵我們很難撐得住。”
楊和話音剛落,傳令兵一路狂奔送來了急信。
西邊已經發現了吐蕃大軍。
“看樣子運氣站在我們這邊。”
楊和的聲音帶了一點笑意:“到時候我需要坐鎮中軍,可能不方便出手。”
趙玉書點了點頭:“修士交給我,內景以下,他們上不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