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晴天萬裏。
明明沒有一朵雲彩,人們卻仿佛聽見了滾滾的雷聲。
洛陽城內,讀書人是最快有所預感的,一身平靜的修為,全都如同蕩起了漣漪,心有所感,齊齊抬頭看天。
一道平靜的聲音,帶著濃濃的墨香,如勁風升起,隨後朝著四麵八方傳蕩。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
一整個洛陽城的人,都聽到了這神異的聲音。
大街小巷,不計其數的人推開家門,帶著茫然走出。
沒人知道這聲音從何而來,但卻並不妨礙眾人迅速沉浸在文章的意境當中。
“微言大義,聲傳萬裏!”海先生低聲說道,帶著驚駭。
他並非是讀書人,但卻並不代表,他不了解文道。
像李講這種,從第二段開始,文章便已經直通聖道,精練而又深刻的文章,引動天道,發生共鳴的。
少之又少,一百年都不一定會出現一篇,代表著絕高的質量。
楊亂看到,心都亂了,險些將自己的舌頭咬出血來,根本就沒想到,李講居然能做到這一步。
“這是早就準備好的?這是在暗算我?”
楊亂臉色難看無比,哪裏還不知道,自己一腳踩入了李講的陷阱。
可事已至此,哪裏還有迴頭路。
他隻能在心中不停地祈禱,李講後繼乏力,完成不了這篇文章。
縹緲的靈氣,如同雲煙般環繞著李講。
此刻的他,就好像進入了一種玄而又玄,空明剔透的狀態。
李講完全失去了自我的意識,完全是憑照著一種本能在寫這篇文章,不由自主的感悟裏麵的每一字,每一句。
“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嚐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一朵朵飽滿的墨蓮,在李講的字裏行間中綻放。
聲音傳蕩出去的同時,洛陽城的天空,居然有一朵朵金黃色的大道之花,如水晶般凝結,飄然下落。
沐浴在花雨之下,每一位讀書人都感到福靈心至,平日裏許多困擾多時的問題,瞬息間便迎刃而解。
空氣前所未有的芳甜,每一位讀書人,甚至是普通人,都仿佛陷入了一種悟道的狀態之中。
洛陽城內,一道道氣息衝天彌散。
這才多久?
便有上百個人因緣際會的突破了,皆因為讀了這篇文章,有所感悟!
“字字生蓮,天花亂墜!”
朝堂之上,十幾位讀書人臉色大變,幾乎同時開口。
這可是鎮國級別以上的作品,才有可能誕生的異象。
而現在,李講甚至連一半的內容還沒寫完!
一群人心驚肉跳,麵麵相覷之下,每一個人的神情都是那麽的震撼。
心底都跳出了一個想法。
難道,李講這是要寫出天下知了?
所有大儒皆感到眼暈,這算個什麽事?
距離李講上次在大唐,寫出的天下知《水調歌頭》才過去多久啊?
剛迴來就要寫天下知?
濃濃的苦澀,如同江濤將他們淹沒。
要知道,就算是聖人,一輩子過去,都不一定能寫出一首天下知的代表作呢。
那太難了,不光光講究才華,還需要天時與地利的配合。
三者合一,才有可能在機緣巧合之下寫出來。
而李講,簡直生猛得如同一頭怪物,洪水猛獸中的洪水猛獸。
二話不說就是寫,這把他們這些老東西置於何地?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李講埋頭書寫,字字遒勁,如同蒼龍匍匐,又如同白鶴展翅。
柔和潔白的微光,在字裏行間中流轉,大道的神音,響徹天地間,將一切異動,一切煩躁,統統壓了下去。
這種聲音,貫穿了一切的介質,無法阻攔,直通心靈。
就連山林間追逐廝殺的獵物與獵殺者,都心平氣和的坐了下來。
世間一片安寧,皆在聆聽這種玄妙至極的道音。
七彩的神光,流光溢彩,如同一團煙花般,在天空中綻放,徐徐搖曳,迅速擴散。
難以言喻的神韻,擊中每一個人,如高山仰止,如望洋興歎,奧妙而又無窮,高遠而又浩大。
洛陽學宮,傳來一些學子崩潰哭泣的聲音。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文學之道,永無止境,我以為路斷了,但其實路一直在那,隻是我頹廢了,放棄了!我傻啊!”
朝堂之上,也有大儒淚流滿麵。
“從古至今,我文道聖人層出不窮,哪一代斷過?別說現在隻是沒有青天寶籙,以前更艱難的時期都曾有過,何曾放棄?”
“這場流言蜚語,是對我等道心的考驗啊……遺憾的是,我動搖了,但幸運的是,有世安侯在,他叫醒了我!”
“我三歲接觸詩詞,五歲嚐試文章,從小到大,學習文道,懷揣的是滿腔的熱忱,這些日子,居然因為無法封聖而頹靡,萬分不該!我丟了初心啊!”
太多人感到羞愧難當,這種心情就好像是孩童做錯了事情,正在被恩師責罰一般,充滿了自責與愧疚。
但同時,人們也很震撼。
因為,他們的境界相比於李講,太高了,在聖道上走了很遠。
遠到什麽程度?耳旁隻有風聲,聽不到後人唿喚自己的聲音。
而李講,明明隻是太初境,卻用一篇文章打動了他們的心,讓他們迴頭。
這份能量,還需要多說什麽嗎?
“天不生李講,文道萬古如長夜!”
朝堂上的讀書人熱淚盈眶,大唐能出現李講這麽一位天驕,絕對是國運的一種體現。
如此才華,有朝一日必將光耀天下。
“……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伴隨著李講最後一句話的落下,七道美輪美奐的寶光,如同真龍般在紙頁上咆哮騰飛。
整個洛陽城的人,都感受到了那種若汪洋般浩瀚的力量。
一群人抬頭看向天外,正好看到一道光團,如同被魚線拉著,從虛空的最深處,迅速甩來。
光團降臨在了李講的麵前,他一把抓住,果然又是一塊青天寶籙的殘片。
與此同時,四個大字,油然浮現在腦海。
“震古爍今!”
明明沒有一朵雲彩,人們卻仿佛聽見了滾滾的雷聲。
洛陽城內,讀書人是最快有所預感的,一身平靜的修為,全都如同蕩起了漣漪,心有所感,齊齊抬頭看天。
一道平靜的聲音,帶著濃濃的墨香,如勁風升起,隨後朝著四麵八方傳蕩。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
一整個洛陽城的人,都聽到了這神異的聲音。
大街小巷,不計其數的人推開家門,帶著茫然走出。
沒人知道這聲音從何而來,但卻並不妨礙眾人迅速沉浸在文章的意境當中。
“微言大義,聲傳萬裏!”海先生低聲說道,帶著驚駭。
他並非是讀書人,但卻並不代表,他不了解文道。
像李講這種,從第二段開始,文章便已經直通聖道,精練而又深刻的文章,引動天道,發生共鳴的。
少之又少,一百年都不一定會出現一篇,代表著絕高的質量。
楊亂看到,心都亂了,險些將自己的舌頭咬出血來,根本就沒想到,李講居然能做到這一步。
“這是早就準備好的?這是在暗算我?”
楊亂臉色難看無比,哪裏還不知道,自己一腳踩入了李講的陷阱。
可事已至此,哪裏還有迴頭路。
他隻能在心中不停地祈禱,李講後繼乏力,完成不了這篇文章。
縹緲的靈氣,如同雲煙般環繞著李講。
此刻的他,就好像進入了一種玄而又玄,空明剔透的狀態。
李講完全失去了自我的意識,完全是憑照著一種本能在寫這篇文章,不由自主的感悟裏麵的每一字,每一句。
“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嚐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一朵朵飽滿的墨蓮,在李講的字裏行間中綻放。
聲音傳蕩出去的同時,洛陽城的天空,居然有一朵朵金黃色的大道之花,如水晶般凝結,飄然下落。
沐浴在花雨之下,每一位讀書人都感到福靈心至,平日裏許多困擾多時的問題,瞬息間便迎刃而解。
空氣前所未有的芳甜,每一位讀書人,甚至是普通人,都仿佛陷入了一種悟道的狀態之中。
洛陽城內,一道道氣息衝天彌散。
這才多久?
便有上百個人因緣際會的突破了,皆因為讀了這篇文章,有所感悟!
“字字生蓮,天花亂墜!”
朝堂之上,十幾位讀書人臉色大變,幾乎同時開口。
這可是鎮國級別以上的作品,才有可能誕生的異象。
而現在,李講甚至連一半的內容還沒寫完!
一群人心驚肉跳,麵麵相覷之下,每一個人的神情都是那麽的震撼。
心底都跳出了一個想法。
難道,李講這是要寫出天下知了?
所有大儒皆感到眼暈,這算個什麽事?
距離李講上次在大唐,寫出的天下知《水調歌頭》才過去多久啊?
剛迴來就要寫天下知?
濃濃的苦澀,如同江濤將他們淹沒。
要知道,就算是聖人,一輩子過去,都不一定能寫出一首天下知的代表作呢。
那太難了,不光光講究才華,還需要天時與地利的配合。
三者合一,才有可能在機緣巧合之下寫出來。
而李講,簡直生猛得如同一頭怪物,洪水猛獸中的洪水猛獸。
二話不說就是寫,這把他們這些老東西置於何地?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李講埋頭書寫,字字遒勁,如同蒼龍匍匐,又如同白鶴展翅。
柔和潔白的微光,在字裏行間中流轉,大道的神音,響徹天地間,將一切異動,一切煩躁,統統壓了下去。
這種聲音,貫穿了一切的介質,無法阻攔,直通心靈。
就連山林間追逐廝殺的獵物與獵殺者,都心平氣和的坐了下來。
世間一片安寧,皆在聆聽這種玄妙至極的道音。
七彩的神光,流光溢彩,如同一團煙花般,在天空中綻放,徐徐搖曳,迅速擴散。
難以言喻的神韻,擊中每一個人,如高山仰止,如望洋興歎,奧妙而又無窮,高遠而又浩大。
洛陽學宮,傳來一些學子崩潰哭泣的聲音。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文學之道,永無止境,我以為路斷了,但其實路一直在那,隻是我頹廢了,放棄了!我傻啊!”
朝堂之上,也有大儒淚流滿麵。
“從古至今,我文道聖人層出不窮,哪一代斷過?別說現在隻是沒有青天寶籙,以前更艱難的時期都曾有過,何曾放棄?”
“這場流言蜚語,是對我等道心的考驗啊……遺憾的是,我動搖了,但幸運的是,有世安侯在,他叫醒了我!”
“我三歲接觸詩詞,五歲嚐試文章,從小到大,學習文道,懷揣的是滿腔的熱忱,這些日子,居然因為無法封聖而頹靡,萬分不該!我丟了初心啊!”
太多人感到羞愧難當,這種心情就好像是孩童做錯了事情,正在被恩師責罰一般,充滿了自責與愧疚。
但同時,人們也很震撼。
因為,他們的境界相比於李講,太高了,在聖道上走了很遠。
遠到什麽程度?耳旁隻有風聲,聽不到後人唿喚自己的聲音。
而李講,明明隻是太初境,卻用一篇文章打動了他們的心,讓他們迴頭。
這份能量,還需要多說什麽嗎?
“天不生李講,文道萬古如長夜!”
朝堂上的讀書人熱淚盈眶,大唐能出現李講這麽一位天驕,絕對是國運的一種體現。
如此才華,有朝一日必將光耀天下。
“……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伴隨著李講最後一句話的落下,七道美輪美奐的寶光,如同真龍般在紙頁上咆哮騰飛。
整個洛陽城的人,都感受到了那種若汪洋般浩瀚的力量。
一群人抬頭看向天外,正好看到一道光團,如同被魚線拉著,從虛空的最深處,迅速甩來。
光團降臨在了李講的麵前,他一把抓住,果然又是一塊青天寶籙的殘片。
與此同時,四個大字,油然浮現在腦海。
“震古爍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