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聽了自己兒子的介紹後,赫斯微微的點了點頭,“你分析的不錯,我想應該就是這樣。那麽你將怎麽辦呢?”
“既然事情總會發生,所以我想該幹什麽就幹什麽!”季明笑了笑然後對赫斯說道,“那麽,父親,我們去吃飯吧!”
“好!”赫斯笑著站了起來,“走,去吃飯!”
第四篇 第一百三十四章 希特勒的外交遊戲
更新時間:2010-7-10 13:02:23 本章字數:4135
在得到了自己便宜老爸的一番提醒後,季明感覺自己的腦子一下子清爽了許多。既然希特勒還是想對付羅姆,那麽自己又何必這麽著急的現在就跳出來當英雄呢?搞得不好還會讓希特勒認為自己想奪權。於是,第二天,他便對海德裏希下達了如下的命令,全麵停止對衝鋒隊的挑釁行為,對衝鋒隊在帝國內部的活動隻需要監視以及報告即可,不需要採取特別的過激的行動;當然,高級管理人員的安保措施全部要加強,免得發生類似上次的遇襲事件。
季明的這個動作讓海德裏希和繆勒很難理解。他們不明白究竟是什麽東西讓自己的老大產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老大是一個幹什麽事情都要完成到底的人,這麽快就放棄實在是不符合他的性格。不過,他們看季明非常自信的樣子,也就沒有多說什麽,畢竟現在說了也沒用。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老大正在等待一個新的機會。
果然不出所料,到了7月中旬,希特勒忽然在國際政策中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在7月14日,他迴應三天前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唿籲他維持世界和平的講話中就可以看的出來。
在新聞發布會中,希特勒侃侃而談,他用非常平和的語氣對記者迴答說:“既然羅斯福總統建議讓美國介入歐洲關係以作為和平的保證,那麽作為歐洲大國之一的德國應該對此種可能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們德國政府希望與其它所有的國家都達成永久的不變的和平協議。雖然我知道這是很困難的,但是我相信隻要各個國家的領導人都一起努力,歐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不是夢想。因為我們經過了上次大戰的洗禮都知道,在歐洲的任何軍事行動,即使能夠完全的成功,但是和他可能得到的東西相比,所有的犧牲都是不能成比例的。我希望以後大家應該以和平和博愛為前提下,提供平等的談判……”
兩天後,希特勒在接受《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的採訪時還重申了這一點,“歐洲的和平必須依靠美國的支持。”接著,他還對羅斯福總統在危機的時刻果斷地推行新政的作法提出了他自己的意見。“我對羅斯福總統能夠做出這個決定是真心欽佩的,而且我還同情羅斯福先生,因為他敢於超越國會走廊和國家機構,直接朝自己的目標挺進,這種膽量我沒有,”希特勒接著說道,“對於這種動機和方法我對你們的總統表示諒解和支持。”這是目前為止,歐洲唯一敢於表示“諒解羅斯福總統的動機和方法”的國家領袖。
而希特勒這一係列對美國的示好換來了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理解,畢竟和平是每個人都嚮往的東西。希特勒的這個舉動也得到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支持,他在給希特勒的迴信中親切的說,“希特勒是世界和平的最後保障!”(有點誇張是不是?可是當時人家就是這麽說的!)
希特勒的這番話讓所有人都驚訝不已,因為在他上台最初的日子裏所信誓旦旦提出的所有好戰的要求全部都消失了。
不過僅僅三天後也就是1933年8月4日,阿道夫·希特勒的真實的外交政策終於露出了本來麵目。在一次內閣常務會議上,他首次對內閣成員提出德國要退出國聯。“從該組織對1931年的中國滿洲事件所表現出來的軟弱性,和該組織對自己重新武裝所採取的極其混亂和自相矛盾的政策所表明。如果要想重新使德國強大和不受任何約束,我們必須退出國聯!”希特勒忽然大聲的叫囂道。接著他頓了頓,看了看台下驚異的反應,然後接著說道:“至於其它考慮,我認為完全無關緊要!”
接著,在9月13日,希特勒通過柏林國家電台正式向世界宣布:“德國不參加由國聯舉行的會議並且要退出國聯。因為,在一個沒有像樣的平等權利的組織內寫下自己的名字,作為這樣一個組織的成員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而對一個有著6500萬人民,並且熱愛榮譽的國家和熱愛榮譽的政府來說,是個不能容忍的恥辱。”
而這個攻擊在外界來看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之所以選擇退出一個歧視戰敗國的組織,是拒絕凡爾賽條約的一種象徵,但是希特勒很聰明,從他的談話中不斷的重申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是向西方的挑戰。為此,在此之後,他還破例向法國人重申其非常願意與之和平共處的願望,並且用非常誠懇的語氣希望德國與法國達成和解。
這話一出口立刻引起了法國的不滿。法國的外交發言人,斯坦德·克雷諾在記者招待會上用威脅的語氣警告希特勒和他的德國政府,德國退出一個重要的國際組織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德國這麽作是在玩火自焚,是想為挑起第二次大戰掃清障礙。
</br>
“既然事情總會發生,所以我想該幹什麽就幹什麽!”季明笑了笑然後對赫斯說道,“那麽,父親,我們去吃飯吧!”
“好!”赫斯笑著站了起來,“走,去吃飯!”
第四篇 第一百三十四章 希特勒的外交遊戲
更新時間:2010-7-10 13:02:23 本章字數:4135
在得到了自己便宜老爸的一番提醒後,季明感覺自己的腦子一下子清爽了許多。既然希特勒還是想對付羅姆,那麽自己又何必這麽著急的現在就跳出來當英雄呢?搞得不好還會讓希特勒認為自己想奪權。於是,第二天,他便對海德裏希下達了如下的命令,全麵停止對衝鋒隊的挑釁行為,對衝鋒隊在帝國內部的活動隻需要監視以及報告即可,不需要採取特別的過激的行動;當然,高級管理人員的安保措施全部要加強,免得發生類似上次的遇襲事件。
季明的這個動作讓海德裏希和繆勒很難理解。他們不明白究竟是什麽東西讓自己的老大產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老大是一個幹什麽事情都要完成到底的人,這麽快就放棄實在是不符合他的性格。不過,他們看季明非常自信的樣子,也就沒有多說什麽,畢竟現在說了也沒用。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老大正在等待一個新的機會。
果然不出所料,到了7月中旬,希特勒忽然在國際政策中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在7月14日,他迴應三天前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唿籲他維持世界和平的講話中就可以看的出來。
在新聞發布會中,希特勒侃侃而談,他用非常平和的語氣對記者迴答說:“既然羅斯福總統建議讓美國介入歐洲關係以作為和平的保證,那麽作為歐洲大國之一的德國應該對此種可能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們德國政府希望與其它所有的國家都達成永久的不變的和平協議。雖然我知道這是很困難的,但是我相信隻要各個國家的領導人都一起努力,歐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不是夢想。因為我們經過了上次大戰的洗禮都知道,在歐洲的任何軍事行動,即使能夠完全的成功,但是和他可能得到的東西相比,所有的犧牲都是不能成比例的。我希望以後大家應該以和平和博愛為前提下,提供平等的談判……”
兩天後,希特勒在接受《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的採訪時還重申了這一點,“歐洲的和平必須依靠美國的支持。”接著,他還對羅斯福總統在危機的時刻果斷地推行新政的作法提出了他自己的意見。“我對羅斯福總統能夠做出這個決定是真心欽佩的,而且我還同情羅斯福先生,因為他敢於超越國會走廊和國家機構,直接朝自己的目標挺進,這種膽量我沒有,”希特勒接著說道,“對於這種動機和方法我對你們的總統表示諒解和支持。”這是目前為止,歐洲唯一敢於表示“諒解羅斯福總統的動機和方法”的國家領袖。
而希特勒這一係列對美國的示好換來了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理解,畢竟和平是每個人都嚮往的東西。希特勒的這個舉動也得到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支持,他在給希特勒的迴信中親切的說,“希特勒是世界和平的最後保障!”(有點誇張是不是?可是當時人家就是這麽說的!)
希特勒的這番話讓所有人都驚訝不已,因為在他上台最初的日子裏所信誓旦旦提出的所有好戰的要求全部都消失了。
不過僅僅三天後也就是1933年8月4日,阿道夫·希特勒的真實的外交政策終於露出了本來麵目。在一次內閣常務會議上,他首次對內閣成員提出德國要退出國聯。“從該組織對1931年的中國滿洲事件所表現出來的軟弱性,和該組織對自己重新武裝所採取的極其混亂和自相矛盾的政策所表明。如果要想重新使德國強大和不受任何約束,我們必須退出國聯!”希特勒忽然大聲的叫囂道。接著他頓了頓,看了看台下驚異的反應,然後接著說道:“至於其它考慮,我認為完全無關緊要!”
接著,在9月13日,希特勒通過柏林國家電台正式向世界宣布:“德國不參加由國聯舉行的會議並且要退出國聯。因為,在一個沒有像樣的平等權利的組織內寫下自己的名字,作為這樣一個組織的成員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而對一個有著6500萬人民,並且熱愛榮譽的國家和熱愛榮譽的政府來說,是個不能容忍的恥辱。”
而這個攻擊在外界來看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之所以選擇退出一個歧視戰敗國的組織,是拒絕凡爾賽條約的一種象徵,但是希特勒很聰明,從他的談話中不斷的重申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是向西方的挑戰。為此,在此之後,他還破例向法國人重申其非常願意與之和平共處的願望,並且用非常誠懇的語氣希望德國與法國達成和解。
這話一出口立刻引起了法國的不滿。法國的外交發言人,斯坦德·克雷諾在記者招待會上用威脅的語氣警告希特勒和他的德國政府,德國退出一個重要的國際組織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德國這麽作是在玩火自焚,是想為挑起第二次大戰掃清障礙。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