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湄和蕭靖承上了畫舫。
畫舫內艙果然有幾名樂師。待他們倆上來,悠長清雅的笛聲便慢慢飄蕩出來。
河風帶著水氣,沁人心脾。
蕭靖承拿了河燈,他們倆下到畫舫的底層,從底層窗口可以直接夠到水麵。
薛湄拿了盞普通的蓮花燈。
蕭靖承替她點燃,問她:“你想帶話給誰?”
薛湄被他問得一愣:“帶給誰?”
蕭靖承:“你母親呢?”
潘氏嗎?
還不知道潘氏到底是什麽情況,倒也沒必要帶話給她。
薛湄發現自己從前無牽無掛的,現在身邊有一幫忠仆,有個傻弟弟,有個神秘但感情真摯的大哥;有損友安誠郡王、聽話跟班溫釗,還有親兒子蕭靖承。
她無比滿足。
“不帶話給母親了,免得她在那邊不安寧。希望她早日投胎吧。”薛湄笑了笑,“你要帶話給誰?”
蕭靖承有很多下屬戰死了。
“很多人,你都不認識。”蕭靖承道。
薛湄:“你可以告訴我,我會記住的。”
蕭靖承點了十幾盞河燈,都是給他從前的下屬們。
他跟薛湄講述他們的戰績、他們的妻兒,以及他們的糗事。
“這十年,最開始陪我去白崖鎮的那十名親衛,已經全戰死了。每年都要損失不少大將。”蕭靖承道,“匈奴不除,國無寧日。”
他曾經給戚太後說,匈奴不除,他絕不成家。
當然那隻是借口。
蕭靖承說起這些,越說越傷感。
十幾盞河燈放了,上麵還傳來幽幽笛聲,似嗚咽,更添淒涼。
薛湄覺得這種氣氛不太對。
她轉移話題,對蕭靖承道:“我給你唱個歌。”
“什麽歌?”
“《滿江紅》。”薛湄笑道,“嶽飛作的詞。嶽飛是宋代人,你要是再活幾百年,也許能見到他,他是非常厲害的武將。”
蕭靖承:“多厲害?”
薛湄對嶽飛的事跡還是挺了解。
她娓娓道來,跟蕭靖承講述了他的種種,說起來真不是一兩句能講完的。
蕭靖承情緒更低落了。
薛湄:“……”
瞧瞧我這嘴。
“不是說唱歌嗎?”薛湄笑起來,“怎麽說起了故事?”
“你唱,我聽著。”蕭靖承道。
薛湄唱歌不算特別好聽,勝在她音質清亮,唱起來倒也娓娓動聽。
蕭靖承聽罷,哭笑不得:“這詞大氣磅礴,你怎麽唱出了靡靡之音?”
“看在你心情不佳的份上,我不跟你一般見識。像你這麽說話,是要挨揍的——你小時候挨過揍嗎?”薛湄問他。
蕭靖承搖搖頭:“沒有。”
“因為你是皇子?”
“我力氣大。”蕭靖承道,“從小就能打。”
他是有股子天生的強悍,從小就比同齡孩子力氣大很多。
“力大無窮”是個誇張說法,不過他負重比較厲害就是了。
薛湄好奇心起來了,問他:“你能把我舉起來嗎?”
蕭靖承站起身。
薛湄還沒反應過來,已經被他握住了腰,輕而易舉的舉過了頭頂。
薛湄:“……”
後來她迴想了下,這天她跟蕭靖承可以發展很多的浪漫。
比如說蕭靖承放河燈時心情低落,薛湄可以安慰他,甚至可以投懷送抱,給他擁抱的溫暖。
也比如說,蕭靖承將她舉起來的時候,她可以扶住他的肩膀,造成一個曖昧的姿勢,甚至還可以吃點豆腐,親吻他一下。
但事實是,底層船艙沒那麽高,蕭靖承一把將薛湄舉起來,她的頭重重撞到了頂板上。
她腦殼差點碎了,頭暈目眩想:“這個不孝子!”
兩個人從底艙上來,蕭靖承心虛氣短,不停問她:“頭還疼嗎?”
薛湄:“……”
旁邊有艘船過去,船上的人不停叫嚷:“這是不是瑞王的畫舫?應該是吧?大姐姐,大姐姐你在不在?”
是薛湄的五弟。
薛湄頭更疼了。
她看了眼,發現那艘船上好些人,都是她家兄弟姊妹:大哥薛池端坐,有二房的薛清兩口子、四弟薛淮;三房的薛汐和薛沁姊妹倆,還有上蹦下躥的五弟。
薛湄假裝不認識他,把頭壓低了下去。
船從他們身邊過去了。
後來,他們在一處碼頭停靠了,因為二嫂暈船,吐得昏天黑地。
“二嫂,若不是你暈船,我還以為你有了身孕呢。”五弟薛潤說。
二嫂:“……”
薛清心中一喜,急忙去看妻子。
二嫂趙氏很不想當著兄弟和堂妹們的麵說這個,況且前三個月最好別聲張,誰知道薛潤就這麽直嚷嚷出來了。
薛清再也沒有了遊玩的心思,小心翼翼攙扶著趙氏:“你感覺如何?”
“我隻是暈船。”趙氏掙紮了下。
那邊又有賣藝的,薛淮和薛潤要去看,薛沁非常好奇:“我也去,我也要去!”
但是三小姐薛汐想要放河燈。
她的生母已經過世了,她想把一些話帶給她。
“那邊就可以放河燈,我自己去放。”薛汐道。
大哥薛池還坐在船上,似在沉思。
大家都各自跑開了。
到處都是人,哪怕薛汐落單了也不怕,她就在這附近,薛池能瞧見她。
薛汐拿著一盞河燈,想要尋個僻靜處,把一些話說給她去世的姨娘聽。
然而,處處都有人說笑、打鬧。
薛汐不知不覺往遠處走了點,隻是她迴頭一瞧,還是能瞧見自家停泊在碼頭的船,大哥還在那裏。
她心中稍安。
河道有個拐角,正好此處有四五名少女剛剛放了河燈離開,還沒有新的人過來,薛汐拿出火折子,點燃了她手裏那盞。
她拿著河燈,默默念叨著什麽。
想說的話太多,薛汐一直沉默著,細細說來。
她對生母的印象比較清晰,因為生母去世的時候,她已經六歲了,能記住不少事。不過,她弟弟應該不太記得了。
她自己快要成親了,也許她明年就能做母親了。
“我終於不怕了。”她不知是對去世的母親說,還是對自己說。
就在她拿著河燈,訴說心事的時候,身後突然有人,用很輕的聲音問她:“你、不放這河燈嗎?拿了很久了。”
他似乎是怕驚嚇到她。
然而,薛汐還是嚇一跳。
迴眸時,身材頎長的年輕男子立在不遠處,靜靜看著她,臉上帶幾分按捺不住的喜悅。
月華明亮,薛汐認得出這張英俊的麵孔,是王鴻閣。她一瞬間白了臉。
畫舫內艙果然有幾名樂師。待他們倆上來,悠長清雅的笛聲便慢慢飄蕩出來。
河風帶著水氣,沁人心脾。
蕭靖承拿了河燈,他們倆下到畫舫的底層,從底層窗口可以直接夠到水麵。
薛湄拿了盞普通的蓮花燈。
蕭靖承替她點燃,問她:“你想帶話給誰?”
薛湄被他問得一愣:“帶給誰?”
蕭靖承:“你母親呢?”
潘氏嗎?
還不知道潘氏到底是什麽情況,倒也沒必要帶話給她。
薛湄發現自己從前無牽無掛的,現在身邊有一幫忠仆,有個傻弟弟,有個神秘但感情真摯的大哥;有損友安誠郡王、聽話跟班溫釗,還有親兒子蕭靖承。
她無比滿足。
“不帶話給母親了,免得她在那邊不安寧。希望她早日投胎吧。”薛湄笑了笑,“你要帶話給誰?”
蕭靖承有很多下屬戰死了。
“很多人,你都不認識。”蕭靖承道。
薛湄:“你可以告訴我,我會記住的。”
蕭靖承點了十幾盞河燈,都是給他從前的下屬們。
他跟薛湄講述他們的戰績、他們的妻兒,以及他們的糗事。
“這十年,最開始陪我去白崖鎮的那十名親衛,已經全戰死了。每年都要損失不少大將。”蕭靖承道,“匈奴不除,國無寧日。”
他曾經給戚太後說,匈奴不除,他絕不成家。
當然那隻是借口。
蕭靖承說起這些,越說越傷感。
十幾盞河燈放了,上麵還傳來幽幽笛聲,似嗚咽,更添淒涼。
薛湄覺得這種氣氛不太對。
她轉移話題,對蕭靖承道:“我給你唱個歌。”
“什麽歌?”
“《滿江紅》。”薛湄笑道,“嶽飛作的詞。嶽飛是宋代人,你要是再活幾百年,也許能見到他,他是非常厲害的武將。”
蕭靖承:“多厲害?”
薛湄對嶽飛的事跡還是挺了解。
她娓娓道來,跟蕭靖承講述了他的種種,說起來真不是一兩句能講完的。
蕭靖承情緒更低落了。
薛湄:“……”
瞧瞧我這嘴。
“不是說唱歌嗎?”薛湄笑起來,“怎麽說起了故事?”
“你唱,我聽著。”蕭靖承道。
薛湄唱歌不算特別好聽,勝在她音質清亮,唱起來倒也娓娓動聽。
蕭靖承聽罷,哭笑不得:“這詞大氣磅礴,你怎麽唱出了靡靡之音?”
“看在你心情不佳的份上,我不跟你一般見識。像你這麽說話,是要挨揍的——你小時候挨過揍嗎?”薛湄問他。
蕭靖承搖搖頭:“沒有。”
“因為你是皇子?”
“我力氣大。”蕭靖承道,“從小就能打。”
他是有股子天生的強悍,從小就比同齡孩子力氣大很多。
“力大無窮”是個誇張說法,不過他負重比較厲害就是了。
薛湄好奇心起來了,問他:“你能把我舉起來嗎?”
蕭靖承站起身。
薛湄還沒反應過來,已經被他握住了腰,輕而易舉的舉過了頭頂。
薛湄:“……”
後來她迴想了下,這天她跟蕭靖承可以發展很多的浪漫。
比如說蕭靖承放河燈時心情低落,薛湄可以安慰他,甚至可以投懷送抱,給他擁抱的溫暖。
也比如說,蕭靖承將她舉起來的時候,她可以扶住他的肩膀,造成一個曖昧的姿勢,甚至還可以吃點豆腐,親吻他一下。
但事實是,底層船艙沒那麽高,蕭靖承一把將薛湄舉起來,她的頭重重撞到了頂板上。
她腦殼差點碎了,頭暈目眩想:“這個不孝子!”
兩個人從底艙上來,蕭靖承心虛氣短,不停問她:“頭還疼嗎?”
薛湄:“……”
旁邊有艘船過去,船上的人不停叫嚷:“這是不是瑞王的畫舫?應該是吧?大姐姐,大姐姐你在不在?”
是薛湄的五弟。
薛湄頭更疼了。
她看了眼,發現那艘船上好些人,都是她家兄弟姊妹:大哥薛池端坐,有二房的薛清兩口子、四弟薛淮;三房的薛汐和薛沁姊妹倆,還有上蹦下躥的五弟。
薛湄假裝不認識他,把頭壓低了下去。
船從他們身邊過去了。
後來,他們在一處碼頭停靠了,因為二嫂暈船,吐得昏天黑地。
“二嫂,若不是你暈船,我還以為你有了身孕呢。”五弟薛潤說。
二嫂:“……”
薛清心中一喜,急忙去看妻子。
二嫂趙氏很不想當著兄弟和堂妹們的麵說這個,況且前三個月最好別聲張,誰知道薛潤就這麽直嚷嚷出來了。
薛清再也沒有了遊玩的心思,小心翼翼攙扶著趙氏:“你感覺如何?”
“我隻是暈船。”趙氏掙紮了下。
那邊又有賣藝的,薛淮和薛潤要去看,薛沁非常好奇:“我也去,我也要去!”
但是三小姐薛汐想要放河燈。
她的生母已經過世了,她想把一些話帶給她。
“那邊就可以放河燈,我自己去放。”薛汐道。
大哥薛池還坐在船上,似在沉思。
大家都各自跑開了。
到處都是人,哪怕薛汐落單了也不怕,她就在這附近,薛池能瞧見她。
薛汐拿著一盞河燈,想要尋個僻靜處,把一些話說給她去世的姨娘聽。
然而,處處都有人說笑、打鬧。
薛汐不知不覺往遠處走了點,隻是她迴頭一瞧,還是能瞧見自家停泊在碼頭的船,大哥還在那裏。
她心中稍安。
河道有個拐角,正好此處有四五名少女剛剛放了河燈離開,還沒有新的人過來,薛汐拿出火折子,點燃了她手裏那盞。
她拿著河燈,默默念叨著什麽。
想說的話太多,薛汐一直沉默著,細細說來。
她對生母的印象比較清晰,因為生母去世的時候,她已經六歲了,能記住不少事。不過,她弟弟應該不太記得了。
她自己快要成親了,也許她明年就能做母親了。
“我終於不怕了。”她不知是對去世的母親說,還是對自己說。
就在她拿著河燈,訴說心事的時候,身後突然有人,用很輕的聲音問她:“你、不放這河燈嗎?拿了很久了。”
他似乎是怕驚嚇到她。
然而,薛汐還是嚇一跳。
迴眸時,身材頎長的年輕男子立在不遠處,靜靜看著她,臉上帶幾分按捺不住的喜悅。
月華明亮,薛汐認得出這張英俊的麵孔,是王鴻閣。她一瞬間白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