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結果,自然也是無法形成結果。
畢竟在杜西川的問題上,季禮明顯說謊,這導致他的證據出現了大問題,也就是說季禮所說的,通過杜西川把銀子送給許嵩的成了一個大笑話。
既然沒有輸送銀子,那麽其他的一切自然都不再存在。
但是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因為指證許嵩的人並不隻有季禮一人,從三司目前審判的官員中,至少已經有四名官員都自承是受到了許嵩的指使,參與了涼州貪墨案,其收到的贓款都通過中間人交給了許嵩。
而這四個人或多或少都與許嵩有些關係,或者因為曾經在國子監中學習過,得到過許嵩的教育,或者因為參加過科考,而許嵩是主考官,都稱許嵩為恩師。
而在其工作過程,也都受到過許嵩的表彰,其中兩個人現有的職位都是由許嵩舉薦的,與許嵩的關係不可謂不親。
而且,這六個人又一致把矛頭對準了許伯達,認定許伯達才是他們與許嵩之間的中間人,他們的錢財都是通過許伯達轉交給了許嵩。
甚至他們還提供的詳細的行賄時間,說許伯達表麵上愛好瀏覽大淵的大好河山,實際上卻是在到處收黑錢,他們提供的時間都與許伯達到他們駐地的時間相符。
如果說這些銀錢的行賄隻是口供,屬於一麵之辭,難以成為鐵證的話,其中一個官員提供了更為確鑿的證據。
其曾在神京的城郊有一塊土地,而這塊土地已經賣給許家,成了許家專用的菜園子,雖然雙方有交割的文書,但是這名官員卻舉告說,許家根本沒有給他銀子,這個菜園子實際是送給了許家。
在聽完所以這些指證後,許伯達卻選擇了沉默,沒有作任何的解釋。
因為現在遠遠還沒有到需要解釋的時機。
對於涼州貪墨案來說,現在還隻是一個開端,再將來的一段很長的時間中,還會有大量的涉案官員被押送到涼州,接受三司的審查,而這其中,一定還會有更多的官員指證許嵩。
所有人現在都在猜測,許家應該是早已經猜測到了這個局麵,所以才會讓許伯達不遠萬裏來到涼州,其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許伯達掌握現場情況,以便能猜測出這一切的幕後黑手是誰,才能讓許嵩在朝中作出應對。
但是也有一條據猜測可能自於那個主動辭官的刑部小吏的小道消息傳出來。
他是當初江瑞在江南當縣令的時候,就跟著江瑞的,原來想著可以跟著江瑞平步青雲,最後卻發現江瑞已經走上了一條真正的不歸路。
為了明哲保身,這個小吏選擇了辭職,而在辭職之前,他透露了一件事。
當年江瑞在江南當縣官的時候,曾經認識許伯達。
那個時候的許伯達剛剛成為探花郎,帶著一群同年在江南遊山玩水,而江瑞作為青年才俊,也跟著一起去湊熱鬧。
在遊曆一處風景極佳的村落時,許伯達忍不住歎息了一聲,如此良辰美景,卻少了點雞犬相聞之聲,真是太過可惜。
而他的話音剛落,雜草叢中,卻突然傳來的犬吠之聲,隻是吠得有些奇怪!
眾人正在嘖嘖稱奇,感歎這柴犬居然如此應景之時,卻發現在那兒吠的根本不是犬,而是趴在地上扮犬的江瑞。
這樣的操作,當時就讓一眾才子傻了眼!
他們一個一個驚呆了,第一次體會到原來所謂的“雞鳴狗盜”居然還可以這樣操作。
隻可惜,江瑞沒有研究透許伯達,選錯了時機也選錯了拍馬屁的方向。
當時的許伯達沒有對這件事發表任何自己看法,但是江瑞從此再沒有升過官,甚至在吏部的考核中,再也沒有得到過甲等。
如果沒有後來他上書承德帝的事,江瑞這一輩子可能隻能當個縣令,永遠得不到翻身之日。
關於這個流言,柳涼涼專門去詢問了江瑞,江瑞沒有承認,說他雖然愛跟那群青年書生一起遊山玩水,卻從來不跟地方官員打交道,而江瑞作為地方官,就算是他混進那群青年才俊之中秀下限,跟他也沒有什麽關係。
雖然許嵩是吏部尚書,但這跟許伯達無關,許伯達隻是國子監的博士。
柳涼涼聽得出來,江瑞實際上並沒有否認這件事,所以他跟杜西川分析說,江瑞不是真的愣,而因為他是一個賭徒,他在以身入局,進行一場豪賭,贏了可以青史留名,加官進爵,而輸了同樣會是青史留名,但卻要接受身首異處的下場。
但杜西川卻不信這個傳言。
他覺得,這個傳言本身,邏輯上講不通。
如果按照這個故事的時間,當時的許伯達還隻是剛剛取得功名,根據大淵的規矩,從取得功名到實放,還有一個過程,而江瑞當時已經是縣令,是父母官。
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如果那些青年才子經過江瑞的縣城,江瑞本身又是進士出身,這些人多少應該要給江瑞一些麵子,不至於要讓他當狗這麽誇張。
但不管傳言怎麽說,許伯達與江瑞之間的不融洽已經顯而易見,其矛盾已經無可轉寰。
許伯達雖然沒有被關押,但是也被臨時限製離開境,江瑞還專門派了幾名士兵,讓他們跟著許伯達,名為保護,實為監視。
當然也僅僅是如此,再要過分的動作,江瑞就是想做,左史兩人也不會同意。
此後一段時間,隨著審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涼州貪墨開始迅速擴大,涉案官員也越來越多。
幾乎每隔數日,便會有新的犯官進入涼入州,三司也被迫擴大縣衙的範圍,興建監獄,關押更多的犯人。
眼見前往涼州的官員越來越多,級別也越來越高,青州衛也感到的沉重的壓力。
畢竟涼州的地理位置太過特殊,孤懸於西夏國境之內,附近沒有什麽天險關隘,西夏軍隊一個衝鋒,就可能徹底斷了涼州的後路,把整個涼州都包了餃子。
畢竟在杜西川的問題上,季禮明顯說謊,這導致他的證據出現了大問題,也就是說季禮所說的,通過杜西川把銀子送給許嵩的成了一個大笑話。
既然沒有輸送銀子,那麽其他的一切自然都不再存在。
但是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因為指證許嵩的人並不隻有季禮一人,從三司目前審判的官員中,至少已經有四名官員都自承是受到了許嵩的指使,參與了涼州貪墨案,其收到的贓款都通過中間人交給了許嵩。
而這四個人或多或少都與許嵩有些關係,或者因為曾經在國子監中學習過,得到過許嵩的教育,或者因為參加過科考,而許嵩是主考官,都稱許嵩為恩師。
而在其工作過程,也都受到過許嵩的表彰,其中兩個人現有的職位都是由許嵩舉薦的,與許嵩的關係不可謂不親。
而且,這六個人又一致把矛頭對準了許伯達,認定許伯達才是他們與許嵩之間的中間人,他們的錢財都是通過許伯達轉交給了許嵩。
甚至他們還提供的詳細的行賄時間,說許伯達表麵上愛好瀏覽大淵的大好河山,實際上卻是在到處收黑錢,他們提供的時間都與許伯達到他們駐地的時間相符。
如果說這些銀錢的行賄隻是口供,屬於一麵之辭,難以成為鐵證的話,其中一個官員提供了更為確鑿的證據。
其曾在神京的城郊有一塊土地,而這塊土地已經賣給許家,成了許家專用的菜園子,雖然雙方有交割的文書,但是這名官員卻舉告說,許家根本沒有給他銀子,這個菜園子實際是送給了許家。
在聽完所以這些指證後,許伯達卻選擇了沉默,沒有作任何的解釋。
因為現在遠遠還沒有到需要解釋的時機。
對於涼州貪墨案來說,現在還隻是一個開端,再將來的一段很長的時間中,還會有大量的涉案官員被押送到涼州,接受三司的審查,而這其中,一定還會有更多的官員指證許嵩。
所有人現在都在猜測,許家應該是早已經猜測到了這個局麵,所以才會讓許伯達不遠萬裏來到涼州,其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許伯達掌握現場情況,以便能猜測出這一切的幕後黑手是誰,才能讓許嵩在朝中作出應對。
但是也有一條據猜測可能自於那個主動辭官的刑部小吏的小道消息傳出來。
他是當初江瑞在江南當縣令的時候,就跟著江瑞的,原來想著可以跟著江瑞平步青雲,最後卻發現江瑞已經走上了一條真正的不歸路。
為了明哲保身,這個小吏選擇了辭職,而在辭職之前,他透露了一件事。
當年江瑞在江南當縣官的時候,曾經認識許伯達。
那個時候的許伯達剛剛成為探花郎,帶著一群同年在江南遊山玩水,而江瑞作為青年才俊,也跟著一起去湊熱鬧。
在遊曆一處風景極佳的村落時,許伯達忍不住歎息了一聲,如此良辰美景,卻少了點雞犬相聞之聲,真是太過可惜。
而他的話音剛落,雜草叢中,卻突然傳來的犬吠之聲,隻是吠得有些奇怪!
眾人正在嘖嘖稱奇,感歎這柴犬居然如此應景之時,卻發現在那兒吠的根本不是犬,而是趴在地上扮犬的江瑞。
這樣的操作,當時就讓一眾才子傻了眼!
他們一個一個驚呆了,第一次體會到原來所謂的“雞鳴狗盜”居然還可以這樣操作。
隻可惜,江瑞沒有研究透許伯達,選錯了時機也選錯了拍馬屁的方向。
當時的許伯達沒有對這件事發表任何自己看法,但是江瑞從此再沒有升過官,甚至在吏部的考核中,再也沒有得到過甲等。
如果沒有後來他上書承德帝的事,江瑞這一輩子可能隻能當個縣令,永遠得不到翻身之日。
關於這個流言,柳涼涼專門去詢問了江瑞,江瑞沒有承認,說他雖然愛跟那群青年書生一起遊山玩水,卻從來不跟地方官員打交道,而江瑞作為地方官,就算是他混進那群青年才俊之中秀下限,跟他也沒有什麽關係。
雖然許嵩是吏部尚書,但這跟許伯達無關,許伯達隻是國子監的博士。
柳涼涼聽得出來,江瑞實際上並沒有否認這件事,所以他跟杜西川分析說,江瑞不是真的愣,而因為他是一個賭徒,他在以身入局,進行一場豪賭,贏了可以青史留名,加官進爵,而輸了同樣會是青史留名,但卻要接受身首異處的下場。
但杜西川卻不信這個傳言。
他覺得,這個傳言本身,邏輯上講不通。
如果按照這個故事的時間,當時的許伯達還隻是剛剛取得功名,根據大淵的規矩,從取得功名到實放,還有一個過程,而江瑞當時已經是縣令,是父母官。
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如果那些青年才子經過江瑞的縣城,江瑞本身又是進士出身,這些人多少應該要給江瑞一些麵子,不至於要讓他當狗這麽誇張。
但不管傳言怎麽說,許伯達與江瑞之間的不融洽已經顯而易見,其矛盾已經無可轉寰。
許伯達雖然沒有被關押,但是也被臨時限製離開境,江瑞還專門派了幾名士兵,讓他們跟著許伯達,名為保護,實為監視。
當然也僅僅是如此,再要過分的動作,江瑞就是想做,左史兩人也不會同意。
此後一段時間,隨著審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涼州貪墨開始迅速擴大,涉案官員也越來越多。
幾乎每隔數日,便會有新的犯官進入涼入州,三司也被迫擴大縣衙的範圍,興建監獄,關押更多的犯人。
眼見前往涼州的官員越來越多,級別也越來越高,青州衛也感到的沉重的壓力。
畢竟涼州的地理位置太過特殊,孤懸於西夏國境之內,附近沒有什麽天險關隘,西夏軍隊一個衝鋒,就可能徹底斷了涼州的後路,把整個涼州都包了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