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想了又想,武宗終於想出一個算是兩全其美的計劃,於是喚來必成,一一吩咐下去。
溫若錦自從得知有孕後,心情十分舒暢,她雖嫁入周國為妃,在這宮裏卻總覺得自己是個外人,也深知武宗及後宮眾人視她為異族,時時提防處處警惕。雖然她想盡辦法獲得了武宗的些許垂憐,但終究是如一葉浮萍般不牢靠現在有了腹中這個孩子,她這片飄萍才算是能落地生根,發芽結子,終於可以慢慢融入這個大家庭中去了。
太後對她態度大為轉變,不但時時噓寒問暖,還將自己的補品送給她補身子,有了太後這個強有力的靠山,宮中從上到下對她的態度也跟著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變。就連平日裏總是處處針對她刁難她的麗妃,也隻得收斂了渾身的刺,在她麵前老實了許多。
唯獨最該高興的皇上,卻不知為何總是淡淡的,甚至對她比以前還疏遠了些。武宗隻說近來朝政繁忙,因此無暇到後宮去,這倒也是實情,他並非是不來秋月殿一處,而是哪一處都不去,因此宮中倒也沒什麽非議。
溫若錦喜悅的心情無人分享,總覺得少了點什麽,寫信迴國報喜已有好幾日了,可是衛國還是沒有迴信。父皇和母妃聽到這個消息應該也很高興才對,按著衛國的風俗,出嫁的女兒懷孕,娘家須給準備小鞋子小衣裳金玉如意等等。按理,衛國應派使者入周送禮才是。可為何至今連一點消息也沒有呢?
“眉兒,前日的家書送出去了麽?”溫若錦忍不住催問貼身侍女。
“送出去了呀,奴婢親手交給嶽公公的,嶽公公不是迴來就向您稟報過了?”
“那為何父皇那兒一點消息也沒有?都好些天了,就算使團人多車多走得慢,那也該派個人先快馬入周來通報一聲啊。”溫若錦越發覺得可疑,“這裏頭該不會是出了什麽岔子了吧?”
後妃寄書信不須經過驛站投遞,宮內有專司局負責處理,她當時注明是八百裏加急,照例專司會派人立刻出發,快馬單騎趕赴衛國,怎麽會遷延數日沒有迴音呢。難道專司的人根本沒有幫她送出?還是路上出了什麽事?她正焦急萬分,武宗卻忽然駕臨秋月殿。
溫若錦大喜,當下也顧不上研究書信的事,忙出來接駕。武宗大步邁入正殿,向朝南炕上自顧坐了,問了她幾句身體狀況,溫若錦一一答了。武宗默然點頭,不置可否,溫若錦見狀心中甚是奇怪,又不敢多話,隻在一旁默默陪他默默坐著。
“若錦,聽說你前些日子寫了封家書給衛國?”武宗終於打破了沉默。
“是啊,依照我們衛國的風俗,出嫁的女兒有孕,外祖家須送上小孩的衣裳鞋子和如意等物,以示安康吉祥。因此臣妾便寫了封信迴去,一則是報喜,二則也好讓我父皇母妃準備起來。”溫若錦開口便笑,自從有了這孩子以來她的笑容比往日多了許多。
但見武宗神情不對,她忙又斂起笑容問道:“皇上,怎麽了?有何不妥嗎?”
“若錦,朕以為此事暫時還是別驚動你娘家為好。”
“這是為何?”溫若錦一呆,“我自出嫁以來,從未寫過書信迴家,父皇母妃一定甚為懸心。如今終於有了這樣的喜事,讓他們也高興一下不好麽?”
“那好,朕恰有三個問題想問問你,現在的你是衛國公主還是周國賢妃?”
“臣妾已嫁入周國,自然是皇上的賢妃了。”
武宗點點頭,又問:“那三從之中你如今該從誰?”
“出嫁以後自然是從夫。”溫若錦心內莫名地打起鼓來,今日武宗這來得突然,問得更蹊蹺。
“很好,這最後一問你要想清楚再迴答,你是想同朕做一對長久夫妻,還是露水姻緣?”
“皇上!您,您這是何意?莫非若錦犯了什麽錯,闖下大禍了麽?”溫若錦聽完這一問已是惶恐地跪倒在地,禁不住哭了起來。民間女子出嫁都是要白頭偕老老死夫家的,哪有說露水二字?更何況她貴為一國公主,武宗說出露水姻緣這四個字究竟什麽意思?她越想越委屈,越想越害怕,哭得越發淒慘起來。
武宗歎了口氣,命她起來。
“朕並無他意,如果你真心實意地想跟著朕,想當好這個賢妃,以後凡事就得聽朕的。你懷孕這件事,僅限於宮裏頭知道即可,朕不想傳出去,以免前朝生出什麽風波來。”
“臣妾懷孕與前朝有何相幹?為何會有風波?難道就因為臣妾是衛人?”
“朝政大事你婦道人家毋須理會,也不用弄懂,朕怎麽說,你怎麽做就是了。你若想寫家書迴去也無妨,反正必成也識字,以後你就告訴他,讓他記下來替你寄出去就是了,你豈不更省心些?”
溫若錦含淚看著武宗,這迴她終於是聽懂了,皇上不希望她懷孕的事公諸天下,也就是說她這個孩子將來恐怕要身份不明。
“你不願意?”武宗麵無表情地看著她,心內卻盤算起他的第二套方案來了。
“臣妾願意,不論皇上做什麽,一定都是為了臣妾好,臣妾豈能辜負您的心意呢?”溫若錦鼓起勇氣道,“隻是,隻是這孩子生下來,總是要讓人知道的,堂堂的皇子總不能不入玉碟吧……”
武宗笑了笑:“那是自然,朕的親骨肉豈能不明不白的呢?如今隻是權宜之計,為的是保護你們母子免遭奸人算計暗害,一旦生下來便不須顧忌了。你放心,等生下來朕一定會昭告天下的,讓咱們的孩子有個堂堂正正的身份。”
溫若錦聽他這樣鄭重承諾,心裏稍稍安定了些,眼下當務之急是平安度過孕期,把孩子好好地生下來,至於其他都不重要。
武宗拉著她的手笑道:“你這一有身孕,宮中定然忙不過來,那日朕在這裏見你統共三四個宮女,哪裏夠使呢?因此特地命殿中省選了十來個人來,你先將就使著,等過些日子有好的再挑些給你。”
溫若錦自從得知有孕後,心情十分舒暢,她雖嫁入周國為妃,在這宮裏卻總覺得自己是個外人,也深知武宗及後宮眾人視她為異族,時時提防處處警惕。雖然她想盡辦法獲得了武宗的些許垂憐,但終究是如一葉浮萍般不牢靠現在有了腹中這個孩子,她這片飄萍才算是能落地生根,發芽結子,終於可以慢慢融入這個大家庭中去了。
太後對她態度大為轉變,不但時時噓寒問暖,還將自己的補品送給她補身子,有了太後這個強有力的靠山,宮中從上到下對她的態度也跟著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變。就連平日裏總是處處針對她刁難她的麗妃,也隻得收斂了渾身的刺,在她麵前老實了許多。
唯獨最該高興的皇上,卻不知為何總是淡淡的,甚至對她比以前還疏遠了些。武宗隻說近來朝政繁忙,因此無暇到後宮去,這倒也是實情,他並非是不來秋月殿一處,而是哪一處都不去,因此宮中倒也沒什麽非議。
溫若錦喜悅的心情無人分享,總覺得少了點什麽,寫信迴國報喜已有好幾日了,可是衛國還是沒有迴信。父皇和母妃聽到這個消息應該也很高興才對,按著衛國的風俗,出嫁的女兒懷孕,娘家須給準備小鞋子小衣裳金玉如意等等。按理,衛國應派使者入周送禮才是。可為何至今連一點消息也沒有呢?
“眉兒,前日的家書送出去了麽?”溫若錦忍不住催問貼身侍女。
“送出去了呀,奴婢親手交給嶽公公的,嶽公公不是迴來就向您稟報過了?”
“那為何父皇那兒一點消息也沒有?都好些天了,就算使團人多車多走得慢,那也該派個人先快馬入周來通報一聲啊。”溫若錦越發覺得可疑,“這裏頭該不會是出了什麽岔子了吧?”
後妃寄書信不須經過驛站投遞,宮內有專司局負責處理,她當時注明是八百裏加急,照例專司會派人立刻出發,快馬單騎趕赴衛國,怎麽會遷延數日沒有迴音呢。難道專司的人根本沒有幫她送出?還是路上出了什麽事?她正焦急萬分,武宗卻忽然駕臨秋月殿。
溫若錦大喜,當下也顧不上研究書信的事,忙出來接駕。武宗大步邁入正殿,向朝南炕上自顧坐了,問了她幾句身體狀況,溫若錦一一答了。武宗默然點頭,不置可否,溫若錦見狀心中甚是奇怪,又不敢多話,隻在一旁默默陪他默默坐著。
“若錦,聽說你前些日子寫了封家書給衛國?”武宗終於打破了沉默。
“是啊,依照我們衛國的風俗,出嫁的女兒有孕,外祖家須送上小孩的衣裳鞋子和如意等物,以示安康吉祥。因此臣妾便寫了封信迴去,一則是報喜,二則也好讓我父皇母妃準備起來。”溫若錦開口便笑,自從有了這孩子以來她的笑容比往日多了許多。
但見武宗神情不對,她忙又斂起笑容問道:“皇上,怎麽了?有何不妥嗎?”
“若錦,朕以為此事暫時還是別驚動你娘家為好。”
“這是為何?”溫若錦一呆,“我自出嫁以來,從未寫過書信迴家,父皇母妃一定甚為懸心。如今終於有了這樣的喜事,讓他們也高興一下不好麽?”
“那好,朕恰有三個問題想問問你,現在的你是衛國公主還是周國賢妃?”
“臣妾已嫁入周國,自然是皇上的賢妃了。”
武宗點點頭,又問:“那三從之中你如今該從誰?”
“出嫁以後自然是從夫。”溫若錦心內莫名地打起鼓來,今日武宗這來得突然,問得更蹊蹺。
“很好,這最後一問你要想清楚再迴答,你是想同朕做一對長久夫妻,還是露水姻緣?”
“皇上!您,您這是何意?莫非若錦犯了什麽錯,闖下大禍了麽?”溫若錦聽完這一問已是惶恐地跪倒在地,禁不住哭了起來。民間女子出嫁都是要白頭偕老老死夫家的,哪有說露水二字?更何況她貴為一國公主,武宗說出露水姻緣這四個字究竟什麽意思?她越想越委屈,越想越害怕,哭得越發淒慘起來。
武宗歎了口氣,命她起來。
“朕並無他意,如果你真心實意地想跟著朕,想當好這個賢妃,以後凡事就得聽朕的。你懷孕這件事,僅限於宮裏頭知道即可,朕不想傳出去,以免前朝生出什麽風波來。”
“臣妾懷孕與前朝有何相幹?為何會有風波?難道就因為臣妾是衛人?”
“朝政大事你婦道人家毋須理會,也不用弄懂,朕怎麽說,你怎麽做就是了。你若想寫家書迴去也無妨,反正必成也識字,以後你就告訴他,讓他記下來替你寄出去就是了,你豈不更省心些?”
溫若錦含淚看著武宗,這迴她終於是聽懂了,皇上不希望她懷孕的事公諸天下,也就是說她這個孩子將來恐怕要身份不明。
“你不願意?”武宗麵無表情地看著她,心內卻盤算起他的第二套方案來了。
“臣妾願意,不論皇上做什麽,一定都是為了臣妾好,臣妾豈能辜負您的心意呢?”溫若錦鼓起勇氣道,“隻是,隻是這孩子生下來,總是要讓人知道的,堂堂的皇子總不能不入玉碟吧……”
武宗笑了笑:“那是自然,朕的親骨肉豈能不明不白的呢?如今隻是權宜之計,為的是保護你們母子免遭奸人算計暗害,一旦生下來便不須顧忌了。你放心,等生下來朕一定會昭告天下的,讓咱們的孩子有個堂堂正正的身份。”
溫若錦聽他這樣鄭重承諾,心裏稍稍安定了些,眼下當務之急是平安度過孕期,把孩子好好地生下來,至於其他都不重要。
武宗拉著她的手笑道:“你這一有身孕,宮中定然忙不過來,那日朕在這裏見你統共三四個宮女,哪裏夠使呢?因此特地命殿中省選了十來個人來,你先將就使著,等過些日子有好的再挑些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