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章討楚檄文!
這是一個很俗的番號,也很普通,但卻很有蘊意。
起義,是王康給楚民灌輸的一種思想。
在嚴格的層層分封製度之下,楚民逆來順受,從來沒有想過敢於反抗。
現在王康就給他們帶這個頭,改變他們的思想。
該站起來了,該反抗了!
激發人心!
而這個番號也會給他們帶來最大的激勵,並且王康有意讓這支起義軍成為表率。
將來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
這就是目的!
很明顯,項泰就成為了表率人物,在起義的最前列。
他雖然被廢了,但這並不妨礙他的影響力,將來會起到極大的作用。
重新整編的起義軍,整體的氣勢更以前完全不同,因為他們已經有了目標!
推翻大楚,建立新朝,解救更多受苦難的民眾!
這就是大義!
項泰沒有多耽擱,立即對其展開嚴格的訓練,通過選拔考核,設立將官。
這些事情王康都沒有插手,沒有派人過去,全權交給了項泰。
正像他說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這支起義軍,正在快速的改變風貌,相信他們將成為一支具備完整戰鬥力的正規軍。
同一時間。
王康也在香河城進行著相關整合。
最關鍵的當然是糧倉。
這給了王康驚喜。
平國是一個老牌諸侯國,前任平王項福,輩分高,資曆老,平國雖不是一個強國,但也在中遊位置,積累深厚。
尤其在戰時,項之榮不但把各地守軍抽調到香河,同時也到處納糧。
糧倉堆積,有不少陳年積穀都發黴了!
這給王康也帶來了及時的補充。
隨著戰線的不斷深入,補給線漫長,而且還是冬季,後勤補給困難。
戰爭進行多年,後勤壓力很大。
這也是趙皇薑承離坐鎮後方,王康才無後顧之憂。
如今又擴軍了,又增添了不知多少嘴。
愁啊!
兵少愁,兵多還愁。
這些糟心事都堆在了王康的身上。
不過還好,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困境。
香河城安定了。
收刮了一波富家大族,王康也算是吃飽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隻能以戰養戰。
兵與匪,有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界限!
占據了香河城,王康正式對整個平國各城各地下達最後嚴令,及時投降,不然等大軍壓境,就沒有什麽好下場!
同時,王康也正式發布討楚檄文,公告天下!
這篇檄文是王康親自執筆所作,曆數大楚體製弊病,對民強權壓迫,揭露其深惡痛絕一麵,公布與眾!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國有至尊,是曰人權,平等自由,樂天歸命,以生為體,以法為界,以和為德,以眾為量!
全篇以民為本,洋洋灑灑數千字!
這篇檄文,絕對會成為後世檄文模板,一經發布,很快遍傳於人口,傳遍諸地!
這是王康第一次光明正大的表露自己的意圖!
此戰,不求勝負,隻求楚朝覆滅!
而發布檄文,也是正常的流程,其實就是找一個正當的理由,占據大義!
現在時機到了!
五路大軍齊攻壽春,而今各路皆取得不菲戰果。
此時發檄文,增士氣,壯聲威,滅敵風,意義非凡!
檄文是從香河流出,立即引起廣泛討論,並得到認可,並且立即傳向周邊。
如今王康大軍氣勢正盛。
他又發出嚴令,要求平國各城各地域主動投降,貴族士卿若是表現好,可網開一麵,抓住這最後的機會。
在這種情勢之下,效果顯著。
各城各地域政務軍事主官相繼表態投降,接受戰王統轄。
王康並沒有派兵。
他就坐鎮香河,等著這些人主動過來。
連日來,香河城外人前來,絡繹不絕,更有不少慕名而來,想要參軍的。
他們都因一篇檄文而改變思想,有了起義之意。
起義!
這兩個字,是最近所傳最廣的。
同時伴隨著還有王康的仁義之名,以前稱他為戰王,現在有人稱其為義王,逐漸取代戰王這個稱唿。
王康知曉後,也是苦笑不得。
他的稱唿真的是太多了!
自從檄文發布之後,作用非常,這更是代表了一種大勢!
大勢所趨!
各地都有民眾自發組織響應。
這證明王康走的路線是正確的,軍隊可能無法擊敗這個龐大的國家!
但民心民意卻能夠將其摧毀!
這個曾經大陸上第一大國,而今如同一個敗壞的茅屋,四麵露風,風雨飄搖……
平國就這樣被拿下了!
而這帶來的影響還在不斷的擴大,傳至周邊其他諸侯國,越來越遠……
火燒鎮。
隸屬於平國與元國交界處的一個小鎮,獨孤信就在這裏,準確的說是他逃亡到了這裏。
那日,情勢危機,他果斷決定,抓住機會從南邊突圍而出,很順利,沒有遇到敵軍的圍堵攔截,還沒有遇到追擊。
這很奇怪。
如果他是王康,他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可卻反常的,連象征性的追擊都沒有。
這就很明顯的看出,敵軍是故意的。
王康為什麽會這樣?
思來想去,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項泰求情了,他肯定向王康提出了條件,要求放過自己!
這讓獨孤信有種極強的挫敗感!
一路逃亡,不敢停歇,終於曆來平國境內,而逃到了元國,暫窩在這個小鎮休整。
這已經是他逃離到的第三個諸侯國了。
可就算到了元國又能怎樣?
像在平國那樣,重新建立防線嗎?
元王項起必然是死了!
元國已經大亂,還能如何?
一種無力感彌漫心頭!
他越發的感覺到了,這個國家已經到了最後關頭,而他卻什麽都做不了!
他是大楚的上柱國,卻如同一個喪家之犬般四處逃亡,需要敵軍的放過,他才能逃走……
這難道不是最可悲的嗎?
“柱國大人,剛探得情報,敵軍主帥王康,發布檄文,我們該怎麽辦?”
“檄文?”
“對!”
獨孤信麵色大變,他知道王康這是要下定決心,不滅楚不罷休!
“我們應當去往元都,重整兵力,重新……”
“不!”
獨孤信直接打斷副將的話,開口道:“哪也不去,我們直接迴壽春,現在隻能死守壽春了……”
這是一個很俗的番號,也很普通,但卻很有蘊意。
起義,是王康給楚民灌輸的一種思想。
在嚴格的層層分封製度之下,楚民逆來順受,從來沒有想過敢於反抗。
現在王康就給他們帶這個頭,改變他們的思想。
該站起來了,該反抗了!
激發人心!
而這個番號也會給他們帶來最大的激勵,並且王康有意讓這支起義軍成為表率。
將來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
這就是目的!
很明顯,項泰就成為了表率人物,在起義的最前列。
他雖然被廢了,但這並不妨礙他的影響力,將來會起到極大的作用。
重新整編的起義軍,整體的氣勢更以前完全不同,因為他們已經有了目標!
推翻大楚,建立新朝,解救更多受苦難的民眾!
這就是大義!
項泰沒有多耽擱,立即對其展開嚴格的訓練,通過選拔考核,設立將官。
這些事情王康都沒有插手,沒有派人過去,全權交給了項泰。
正像他說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這支起義軍,正在快速的改變風貌,相信他們將成為一支具備完整戰鬥力的正規軍。
同一時間。
王康也在香河城進行著相關整合。
最關鍵的當然是糧倉。
這給了王康驚喜。
平國是一個老牌諸侯國,前任平王項福,輩分高,資曆老,平國雖不是一個強國,但也在中遊位置,積累深厚。
尤其在戰時,項之榮不但把各地守軍抽調到香河,同時也到處納糧。
糧倉堆積,有不少陳年積穀都發黴了!
這給王康也帶來了及時的補充。
隨著戰線的不斷深入,補給線漫長,而且還是冬季,後勤補給困難。
戰爭進行多年,後勤壓力很大。
這也是趙皇薑承離坐鎮後方,王康才無後顧之憂。
如今又擴軍了,又增添了不知多少嘴。
愁啊!
兵少愁,兵多還愁。
這些糟心事都堆在了王康的身上。
不過還好,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困境。
香河城安定了。
收刮了一波富家大族,王康也算是吃飽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隻能以戰養戰。
兵與匪,有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界限!
占據了香河城,王康正式對整個平國各城各地下達最後嚴令,及時投降,不然等大軍壓境,就沒有什麽好下場!
同時,王康也正式發布討楚檄文,公告天下!
這篇檄文是王康親自執筆所作,曆數大楚體製弊病,對民強權壓迫,揭露其深惡痛絕一麵,公布與眾!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國有至尊,是曰人權,平等自由,樂天歸命,以生為體,以法為界,以和為德,以眾為量!
全篇以民為本,洋洋灑灑數千字!
這篇檄文,絕對會成為後世檄文模板,一經發布,很快遍傳於人口,傳遍諸地!
這是王康第一次光明正大的表露自己的意圖!
此戰,不求勝負,隻求楚朝覆滅!
而發布檄文,也是正常的流程,其實就是找一個正當的理由,占據大義!
現在時機到了!
五路大軍齊攻壽春,而今各路皆取得不菲戰果。
此時發檄文,增士氣,壯聲威,滅敵風,意義非凡!
檄文是從香河流出,立即引起廣泛討論,並得到認可,並且立即傳向周邊。
如今王康大軍氣勢正盛。
他又發出嚴令,要求平國各城各地域主動投降,貴族士卿若是表現好,可網開一麵,抓住這最後的機會。
在這種情勢之下,效果顯著。
各城各地域政務軍事主官相繼表態投降,接受戰王統轄。
王康並沒有派兵。
他就坐鎮香河,等著這些人主動過來。
連日來,香河城外人前來,絡繹不絕,更有不少慕名而來,想要參軍的。
他們都因一篇檄文而改變思想,有了起義之意。
起義!
這兩個字,是最近所傳最廣的。
同時伴隨著還有王康的仁義之名,以前稱他為戰王,現在有人稱其為義王,逐漸取代戰王這個稱唿。
王康知曉後,也是苦笑不得。
他的稱唿真的是太多了!
自從檄文發布之後,作用非常,這更是代表了一種大勢!
大勢所趨!
各地都有民眾自發組織響應。
這證明王康走的路線是正確的,軍隊可能無法擊敗這個龐大的國家!
但民心民意卻能夠將其摧毀!
這個曾經大陸上第一大國,而今如同一個敗壞的茅屋,四麵露風,風雨飄搖……
平國就這樣被拿下了!
而這帶來的影響還在不斷的擴大,傳至周邊其他諸侯國,越來越遠……
火燒鎮。
隸屬於平國與元國交界處的一個小鎮,獨孤信就在這裏,準確的說是他逃亡到了這裏。
那日,情勢危機,他果斷決定,抓住機會從南邊突圍而出,很順利,沒有遇到敵軍的圍堵攔截,還沒有遇到追擊。
這很奇怪。
如果他是王康,他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可卻反常的,連象征性的追擊都沒有。
這就很明顯的看出,敵軍是故意的。
王康為什麽會這樣?
思來想去,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項泰求情了,他肯定向王康提出了條件,要求放過自己!
這讓獨孤信有種極強的挫敗感!
一路逃亡,不敢停歇,終於曆來平國境內,而逃到了元國,暫窩在這個小鎮休整。
這已經是他逃離到的第三個諸侯國了。
可就算到了元國又能怎樣?
像在平國那樣,重新建立防線嗎?
元王項起必然是死了!
元國已經大亂,還能如何?
一種無力感彌漫心頭!
他越發的感覺到了,這個國家已經到了最後關頭,而他卻什麽都做不了!
他是大楚的上柱國,卻如同一個喪家之犬般四處逃亡,需要敵軍的放過,他才能逃走……
這難道不是最可悲的嗎?
“柱國大人,剛探得情報,敵軍主帥王康,發布檄文,我們該怎麽辦?”
“檄文?”
“對!”
獨孤信麵色大變,他知道王康這是要下定決心,不滅楚不罷休!
“我們應當去往元都,重整兵力,重新……”
“不!”
獨孤信直接打斷副將的話,開口道:“哪也不去,我們直接迴壽春,現在隻能死守壽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