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次看下來,他總覺得有些東西好像陰魂不散的跟著自己。
原先他以為是因為過去的懸案,母親那個時候牽扯到的敵人。
可是,等到朝堂穩定,有些對手直接在京城的動亂中被消除了,他還是沒有能夠徹底安下心來。
比如苗人的大長老,連談都不跟自己談,直接下死手,這個是不可思議的。
他都沒有聽自己的條件,也沒有想得到自己帶去的任何利益,那隻有一種可能。
別人根本不關注利益,想得就是要自己的命,自己才來,哪裏會惹到這樣的敵人!
袁睿一個下午都在推敲這個事,他不斷的勾畫著相互關係,總感覺在父母和自己之間有條看不見的繩索在牽扯著,看不清,摸不著。
正在他困惑的時候,阿牛來了,說有一個百姓偷偷到了後門,說是有要事稟告。
袁睿很是奇怪,一個平頭老百姓想見自己很難。
一般來說,不管是案子還是其他什麽事,他們能找的要不是書吏,要不是捕快,最多就是主簿,巡檢,直接找自己,不方便啊!
“公子,那個人說是羅家村的老丈羅春指點他來的!”
袁睿這下明白了,阿牛也算穩重的一個人,不會平白無故的拿小事麻煩自己。
“你帶他悄悄的進來,不要驚動任何人。”
袁睿從羅家村走的時候,跟老丈說了一點,要是有什麽事,可以到縣裏找他。
別的不敢說,跟知縣說上幾句話還是可以的,給他的地址就是縣衙後門的一個小院子。
沒一會,阿牛帶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壯漢走了進來,但是阿牛讓他在稍遠一點的地方站著,沒敢讓他近前。
要是這個人有什麽企圖,阿牛自認為至少可以擋一擋。
“羅三穗給相公磕頭!”說完這個人直接跪下來砰砰砰磕了三個頭。
“快起來吧,不用行此大禮的,”雖說袁睿不是看人下菜的那種人,但是這個人還是給袁睿留下了好印象,了現在的老百姓大部分是淳樸實在的。
“羅老丈有什麽事啊,讓你連夜趕過來。”
“相公,叔叔說,你能見到縣老爺,這才讓我來找你的,你能帶我去見縣老爺嗎?”
“三穗啊,我帶你去見縣老爺可以,但是你還是要先告訴我什麽事,我要先去稟告他,不然,縣老爺問我我都不知什麽事,怎麽帶你見他。”
“相公,我著急了,叔叔也說,讓我先跟你說的!”羅三穗撓了撓頭。
“三穗,不急,不急,阿牛,去多拿點東西來,我看他應該還沒吃飯,多拿點,吃不完帶迴去,再給羅老丈準備一點。”
阿牛隻是稍微側了一下身,自己卻沒有除去,對著外麵喊了一句,讓人準備去了。
“相公,我不餓,我聽到一個信,實在擔心,去問了叔叔,才來找相公的。”
三穗種田是一把好手,身體強壯,幹活也利索,家裏的幾畝水田被他打理的很好,收成也不錯,一家老小吃飯也還湊合。
三穗呢,忙完農活,就經常到山裏,砍點柴,打點小動物,兔子,鹿麂一類的。
前幾天,他去山上打柴,不敢走的太遠,跟苗人的關係還沒完全緩和呢。
在他打柴完了準備迴家的時候,一個受傷的麂子突然從身邊跳了過去,把他嚇了一跳。
剛剛反應過來,不遠的地方就有喊叫聲,他趕緊放好柴躲在了一棵大樹底下。
沒多久,幾個苗人就說說笑笑的從邊上走了過去,他經常跟苗人打交道,苗人的一些話,他也能聽得懂,隱隱的,他就聽到了苗人之間的對話。
苗人的大巫已經發出了召集令,要求各部落苗人做好準備,如果漢人強行征召苗人,那就跟漢人正麵對戰!
苗人內爭
苗人不但分為白苗、黑苗,還有就是內部的鬆散性,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估計苗人早就在貴州這個中原腹地成了氣候。
這一方麵是因為苗人所占區域的地形原因,另一方麵還是因為苗人之間鬆散的村寨完全過著自己封閉的小日子。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樣,苗人幾千年來與漢人之間的關係才會這麽親密,雖說爭鬥不斷。
但是總的來說,兩個民族相處的還算融洽,沒有行程那種非死即活的局麵,才形成了熟苗幾乎被漢化的事實。
但是,人多了,紛爭就有了,就有了不同的需求,也不是所有的苗人都想著過自己的小日子。
苗人中有個苗王,是被朝堂聖上正式冊封在靖州的一位苗人大頭領,也是跟朝堂關係非常親密的一位,承擔著朝堂對苗人管理的中間樞紐。
在祁陽西邊,從北到南上千裏,東西幾百裏的龐大範圍內,幾百萬苗人生活在眾多的苗人部落中。
武岡寨往西二百多裏就是靖州苗王所在,而靖州再往西北方向大概五百裏,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大山-武陵山,也是苗人武陵蠻的聚居之地。
近幾十年來,武陵蠻出了一個號稱傳承了苗人祖神之一的牛祖的大巫祭。
他很有本領,在族內做了好多有利於種族發展的大事,還把周邊方圓百裏的苗人頭領都折服了,形成了生苗最大的一個族群。
還有一點,他對於苗王依附漢人非常不滿,一直認為這方圓千裏的神山都是祖神給與苗人的財富,不能讓漢人進入。
這段時間大巫祭不知從哪裏得到消息,聽說朝堂裏的漢人又要對苗人下手了,而苗王不但不反抗,還幫著漢人對付苗人。
大巫祭馬上不幹了,直接召集了好多附近的部落首領,開始商討怎麽對付漢人。
這中間就有人提到了雞婆寨的一位大長老前段時間被漢人官員逼迫,不但自己身受重傷,還迫於官府的欺壓,封了寨子,不敢跟漢人正麵爭鬥。
大巫祭馬上安排人員對這事進行了解,又對附近的漢人軍隊進行探查,了解怎麽才能快速的拿下軍寨,再又要求周邊的苗人部落頭領召集人手,抓緊準備各種物資。
形勢變化的要比袁睿預計的快多了,最主要的原因是誰也沒有想到的,雞婆寨大長老在寨中死了。
真正意義上的死了,不是苗人所設想的那樣去見祖神求援了,而是整個身體都變硬了,沒有任何的活著的特征了!
雞婆寨的老老少少都慌了,現在是封寨的狀態呢,還是大長老親口下的指示,龍清長老都不知怎麽辦才好了。他隻能把寨子裏的幾個族老全部召集了起來,商量應該怎麽辦。
龍清長老威望還是不足,鎮不住場子,現在雞婆寨的三千苗人也不是一個族群,幾個族老更不是一條心,大長老的突然離世讓寨子裏的人心散了。
龍清長老隻能堅持一點,就是大長老的封寨是不能隨意撤銷了,必須按照規矩封到年底才可以,否則就是對祖神不敬,這一點龍清長老做對了!
但龍清長老沒有想到,寨子裏的人雖然不敢違反大長老的封寨規定,但是卻把大長老身亡的消息通過信鷹傳了出去,隨即,周邊苗寨的苗人都知道大長老死了!
遠在幾百裏之外的大巫祭幾乎跟邊上的苗王同時接到了報信,整個苗人部落很快就傳遍了。
大部分苗人也經常在一塊討論,有很多激進的青壯叫囂著要把漢人趕出深山,給大長老報仇,漢苗的矛盾有一次激發出來,處於爆發的邊緣。
袁睿這幾天非常高興,京城裏的好消息終於傳來了,袁睿也放心了!
郡主給他生了兩個寶貝女兒,這正是袁睿期望的,不單純因為女兒,而是袁睿的另外一種擔心。
他對於相關的醫學雖然不懂,但是看過太多的網文,多少知道一點生孩子的知識,雙胞胎要是兒子,可能會因胎兒過大造成母親受累。
而女孩子相對男孩子,會稍微弱小一點,在母體內給母親造成的困難就少一點,生產起來也會順利很多。
他接到郡主的信,就聞到了一點濃濃的酸味,自家的這個婆娘還是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想著頭胎生個兒子。
袁睿真是無所謂,他連小河生的的兒子都能姓孟,還有什麽想不通的。
但是郡主的心情他能理解,上千年了,都是這樣,誰也沒資格說什麽!
安慰還是要的,從現在開始,自己的信估計又要加碼了,往常十天一封,現在看來五六天就要一封,不然迴去了,還不知被郡主說成什麽樣。
當然小河那邊也一樣,幸好自己沒什麽公務纏身,要不然這些信寫下來也不輕鬆。
袁睿又接到了客人,這次還是從幾千裏外的揚州來的,師父朱夫子的孫子,剛滿二十的朱崇賢隨著徐家的商船到了祁陽。
袁睿都不知說什麽,看著朱夫子大兒子朱信中的來信,他稍微有點明白了。
朱崇賢原來一直跟在爺爺身邊,一邊學習一邊準備考學,平時還算用功,縣試府試院試也都沒問題,當然這中間也有爺爺的麵子在。
今年的鄉試也過了,算是正經的舉人身份,按說接下來就要準備會試、殿試了。
可是朱信中找了一個機會跟兒子談了,他這個年紀,考過了又能怎樣,直接去下麵縣裏做官嗎?還是待在京城裏混資曆!
原先他以為是因為過去的懸案,母親那個時候牽扯到的敵人。
可是,等到朝堂穩定,有些對手直接在京城的動亂中被消除了,他還是沒有能夠徹底安下心來。
比如苗人的大長老,連談都不跟自己談,直接下死手,這個是不可思議的。
他都沒有聽自己的條件,也沒有想得到自己帶去的任何利益,那隻有一種可能。
別人根本不關注利益,想得就是要自己的命,自己才來,哪裏會惹到這樣的敵人!
袁睿一個下午都在推敲這個事,他不斷的勾畫著相互關係,總感覺在父母和自己之間有條看不見的繩索在牽扯著,看不清,摸不著。
正在他困惑的時候,阿牛來了,說有一個百姓偷偷到了後門,說是有要事稟告。
袁睿很是奇怪,一個平頭老百姓想見自己很難。
一般來說,不管是案子還是其他什麽事,他們能找的要不是書吏,要不是捕快,最多就是主簿,巡檢,直接找自己,不方便啊!
“公子,那個人說是羅家村的老丈羅春指點他來的!”
袁睿這下明白了,阿牛也算穩重的一個人,不會平白無故的拿小事麻煩自己。
“你帶他悄悄的進來,不要驚動任何人。”
袁睿從羅家村走的時候,跟老丈說了一點,要是有什麽事,可以到縣裏找他。
別的不敢說,跟知縣說上幾句話還是可以的,給他的地址就是縣衙後門的一個小院子。
沒一會,阿牛帶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壯漢走了進來,但是阿牛讓他在稍遠一點的地方站著,沒敢讓他近前。
要是這個人有什麽企圖,阿牛自認為至少可以擋一擋。
“羅三穗給相公磕頭!”說完這個人直接跪下來砰砰砰磕了三個頭。
“快起來吧,不用行此大禮的,”雖說袁睿不是看人下菜的那種人,但是這個人還是給袁睿留下了好印象,了現在的老百姓大部分是淳樸實在的。
“羅老丈有什麽事啊,讓你連夜趕過來。”
“相公,叔叔說,你能見到縣老爺,這才讓我來找你的,你能帶我去見縣老爺嗎?”
“三穗啊,我帶你去見縣老爺可以,但是你還是要先告訴我什麽事,我要先去稟告他,不然,縣老爺問我我都不知什麽事,怎麽帶你見他。”
“相公,我著急了,叔叔也說,讓我先跟你說的!”羅三穗撓了撓頭。
“三穗,不急,不急,阿牛,去多拿點東西來,我看他應該還沒吃飯,多拿點,吃不完帶迴去,再給羅老丈準備一點。”
阿牛隻是稍微側了一下身,自己卻沒有除去,對著外麵喊了一句,讓人準備去了。
“相公,我不餓,我聽到一個信,實在擔心,去問了叔叔,才來找相公的。”
三穗種田是一把好手,身體強壯,幹活也利索,家裏的幾畝水田被他打理的很好,收成也不錯,一家老小吃飯也還湊合。
三穗呢,忙完農活,就經常到山裏,砍點柴,打點小動物,兔子,鹿麂一類的。
前幾天,他去山上打柴,不敢走的太遠,跟苗人的關係還沒完全緩和呢。
在他打柴完了準備迴家的時候,一個受傷的麂子突然從身邊跳了過去,把他嚇了一跳。
剛剛反應過來,不遠的地方就有喊叫聲,他趕緊放好柴躲在了一棵大樹底下。
沒多久,幾個苗人就說說笑笑的從邊上走了過去,他經常跟苗人打交道,苗人的一些話,他也能聽得懂,隱隱的,他就聽到了苗人之間的對話。
苗人的大巫已經發出了召集令,要求各部落苗人做好準備,如果漢人強行征召苗人,那就跟漢人正麵對戰!
苗人內爭
苗人不但分為白苗、黑苗,還有就是內部的鬆散性,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估計苗人早就在貴州這個中原腹地成了氣候。
這一方麵是因為苗人所占區域的地形原因,另一方麵還是因為苗人之間鬆散的村寨完全過著自己封閉的小日子。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樣,苗人幾千年來與漢人之間的關係才會這麽親密,雖說爭鬥不斷。
但是總的來說,兩個民族相處的還算融洽,沒有行程那種非死即活的局麵,才形成了熟苗幾乎被漢化的事實。
但是,人多了,紛爭就有了,就有了不同的需求,也不是所有的苗人都想著過自己的小日子。
苗人中有個苗王,是被朝堂聖上正式冊封在靖州的一位苗人大頭領,也是跟朝堂關係非常親密的一位,承擔著朝堂對苗人管理的中間樞紐。
在祁陽西邊,從北到南上千裏,東西幾百裏的龐大範圍內,幾百萬苗人生活在眾多的苗人部落中。
武岡寨往西二百多裏就是靖州苗王所在,而靖州再往西北方向大概五百裏,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大山-武陵山,也是苗人武陵蠻的聚居之地。
近幾十年來,武陵蠻出了一個號稱傳承了苗人祖神之一的牛祖的大巫祭。
他很有本領,在族內做了好多有利於種族發展的大事,還把周邊方圓百裏的苗人頭領都折服了,形成了生苗最大的一個族群。
還有一點,他對於苗王依附漢人非常不滿,一直認為這方圓千裏的神山都是祖神給與苗人的財富,不能讓漢人進入。
這段時間大巫祭不知從哪裏得到消息,聽說朝堂裏的漢人又要對苗人下手了,而苗王不但不反抗,還幫著漢人對付苗人。
大巫祭馬上不幹了,直接召集了好多附近的部落首領,開始商討怎麽對付漢人。
這中間就有人提到了雞婆寨的一位大長老前段時間被漢人官員逼迫,不但自己身受重傷,還迫於官府的欺壓,封了寨子,不敢跟漢人正麵爭鬥。
大巫祭馬上安排人員對這事進行了解,又對附近的漢人軍隊進行探查,了解怎麽才能快速的拿下軍寨,再又要求周邊的苗人部落頭領召集人手,抓緊準備各種物資。
形勢變化的要比袁睿預計的快多了,最主要的原因是誰也沒有想到的,雞婆寨大長老在寨中死了。
真正意義上的死了,不是苗人所設想的那樣去見祖神求援了,而是整個身體都變硬了,沒有任何的活著的特征了!
雞婆寨的老老少少都慌了,現在是封寨的狀態呢,還是大長老親口下的指示,龍清長老都不知怎麽辦才好了。他隻能把寨子裏的幾個族老全部召集了起來,商量應該怎麽辦。
龍清長老威望還是不足,鎮不住場子,現在雞婆寨的三千苗人也不是一個族群,幾個族老更不是一條心,大長老的突然離世讓寨子裏的人心散了。
龍清長老隻能堅持一點,就是大長老的封寨是不能隨意撤銷了,必須按照規矩封到年底才可以,否則就是對祖神不敬,這一點龍清長老做對了!
但龍清長老沒有想到,寨子裏的人雖然不敢違反大長老的封寨規定,但是卻把大長老身亡的消息通過信鷹傳了出去,隨即,周邊苗寨的苗人都知道大長老死了!
遠在幾百裏之外的大巫祭幾乎跟邊上的苗王同時接到了報信,整個苗人部落很快就傳遍了。
大部分苗人也經常在一塊討論,有很多激進的青壯叫囂著要把漢人趕出深山,給大長老報仇,漢苗的矛盾有一次激發出來,處於爆發的邊緣。
袁睿這幾天非常高興,京城裏的好消息終於傳來了,袁睿也放心了!
郡主給他生了兩個寶貝女兒,這正是袁睿期望的,不單純因為女兒,而是袁睿的另外一種擔心。
他對於相關的醫學雖然不懂,但是看過太多的網文,多少知道一點生孩子的知識,雙胞胎要是兒子,可能會因胎兒過大造成母親受累。
而女孩子相對男孩子,會稍微弱小一點,在母體內給母親造成的困難就少一點,生產起來也會順利很多。
他接到郡主的信,就聞到了一點濃濃的酸味,自家的這個婆娘還是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想著頭胎生個兒子。
袁睿真是無所謂,他連小河生的的兒子都能姓孟,還有什麽想不通的。
但是郡主的心情他能理解,上千年了,都是這樣,誰也沒資格說什麽!
安慰還是要的,從現在開始,自己的信估計又要加碼了,往常十天一封,現在看來五六天就要一封,不然迴去了,還不知被郡主說成什麽樣。
當然小河那邊也一樣,幸好自己沒什麽公務纏身,要不然這些信寫下來也不輕鬆。
袁睿又接到了客人,這次還是從幾千裏外的揚州來的,師父朱夫子的孫子,剛滿二十的朱崇賢隨著徐家的商船到了祁陽。
袁睿都不知說什麽,看著朱夫子大兒子朱信中的來信,他稍微有點明白了。
朱崇賢原來一直跟在爺爺身邊,一邊學習一邊準備考學,平時還算用功,縣試府試院試也都沒問題,當然這中間也有爺爺的麵子在。
今年的鄉試也過了,算是正經的舉人身份,按說接下來就要準備會試、殿試了。
可是朱信中找了一個機會跟兒子談了,他這個年紀,考過了又能怎樣,直接去下麵縣裏做官嗎?還是待在京城裏混資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