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著張三所說,湯紅鶴對於私藏兵器、戰甲以及暗中聯係天下教之事是供認不諱,並真心開始悔過,求皇上開恩能留他一條老命。
宣讀過結果的張三,便在布達春一個眼神示意之下,又退了出去。政務殿中,又重新陷入到了一片的安靜之中。
宣文宗很滿意這個結果,大家都不說話,那就代表沒有什麽疑義,接下來就到了他表現的時間。
“這個湯紅鶴呀,讓朕很失望。雖然他說弄這些兵器與戰甲是為了訓練手下的親兵,他還解釋說是天下教的人先聯係的他,他不過就是順勢而為,想要借機將他們一網打盡。但事情做錯了就是錯了,是必須要受到嚴懲的。”
“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非是要趕盡殺絕之人。再加上朕的皇妹懷雲公主苦苦哀求,朕也不好絕了皇室之人的麵子,遂決定,剝奪湯紅鶴成國公的爵位,其家人一起發配寧古塔,懷雲公主陪同照顧和監督,以期可以審視自己的錯誤,重新做人。”
“皇上聖明,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聽聞,有好幾位都不由自主的長鬆了一口氣,跟著便是一起跪地高唿萬歲。
刑不上大夫,這可不隻是說說。
這已經是封建王朝中官員為政的一種基本保障。
怎麽著,今天你當皇帝的可以隨便殺一位大臣,那明天是不是就可以殺我了呢?
縱然就算是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他們也是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出現。而曆史中,真正能對重臣下死手的皇帝不是沒有,隻能說是很少,是鳳毛麟角而已。
這一次,也就是湯紅鶴所犯之罪太大了,加上刺客又殺了那麽多人,引得受害者們天天上奏章彈劾。不然的話,怕是連發配寧古塔的事情都不會有。
而這個所謂的發配,也並不是說湯紅鶴就被盯死了。就像是兵部的門下侍郎郭同方,以前不也被發配過寧古塔,人家就是靠著發明了馬鐙一物,不是重新崛起嗎?
對了,還有賈平安,其父也曾被發配寧古塔,但不還是又迴到了昌都嘛。
別人可以,誰又能說湯紅鶴不行呢?
至於懷雲公主竟然也要跟著一起去,這倒是有些出乎一些臣子們的意料。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其實是宣文宗的要求。對自己這個皇妹,他是橫豎看著不順眼,現在有機會,可以讓我遠離自己,他還是很樂意去做的。
說到要離開昌都,懷雲公主自然是不願意的。還是端王做了她的思想工作,告訴她,隻有跟著湯紅鶴一起去了寧古塔,那才有一家迴來的可能。想想吧,皇太後長時間看不到她,難道不想嗎?那時,不就是最好的借口?
懷雲公主被說動,並主動給宣文宗上了折子,這才有了現在的這個結果。
湯紅鶴的結局是注定的了,大家聽聽也就算了,現在大家考慮的更多的還是成國公府倒台之後,留下的這些權力要由誰來彌補,這才是大家今天最為關心的事情。
沒有讓大家等待多久,就在群臣看向宣文宗的時候,他開口了。“大皇子年紀也不小了,是應該出去曆練一下,朕與德貴妃商量之後,決定派大皇子去淶水關曆練兩年,允許他自由在昌都挑選一些武將跟隨,大司馬、衛國公,還有兵部,要全力配合這件事情。”
“臣等遵旨。”袁克敵三人站了起來,行禮而應。
顯然,這是有鑒於成國公倒台之後,這是要把空出的兵權交到大皇子手中。
說來也是,誰可靠也不如皇家自己人更為可靠一些。
就在大家以為皇帝要說的已經說完了,小朝會要散去的時候,卻不想,太監總管布達春再一次站了出來,跟著手拿著一道金黃聖旨開始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翰林待詔賈平安,才學廣博,心係朝廷、為民解囊、為國分憂,實乃國之砥柱也,朕心甚慰。今冊封為二品安平侯,賞良田三千畝,欽賜。”
聖旨的內容不長,可聽在大家耳中,卻是著實把不少人給驚到了。
首先就是賈平安以十七歲的年紀竟然就被封侯了,何德何能啊?
其次,封的還是二品安平侯。
要知道,侯爵一般都是以三品為主,就像是之前的武安侯,還有如今在昌都的文信侯,都隻是三品侯爵而已。
二品曆史中不是沒有,但都是一些立下了大功,說封公爵吧,還差一點意思,貢獻又比侯爵高,才會封其二品。
而賈平安,得了的就是這麽一個二品安平侯的職務。
眾臣驚詫之餘,跟著想到了什麽,麵色又重新的平靜了下去。最近這些天,有關賈平安弄出了兩種高產糧食的消息可早就傳開了,這應該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吧。
再考慮到成國公剛倒台,給賈平安封侯也有補位的意思。
但怎麽看,這都是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隻是因為聖旨中沒有寫世襲罔替四字。也就是說,賈平安身上的這個侯爵,也隻有他才有此殊榮,一旦他不在了,他的子孫是不能享有這份榮光。
太醫那邊可是說了,賈平安的身體是活不過三年的。現在已經過去了大半年,這個侯爺能勝任的也不過隻有兩年多而已。嗯,這般一想,有些臣子原本還存著嫉妒心理,這一會也就平衡了許多。
龍椅上的宣文宗高高在上,將群臣們的變化都看了在眼中,在看到大家都重新安靜下來之後,這才笑嗬嗬的問著,“諸位愛卿,這道旨意還沒有下,現在隻是我們內部討論一下而已,誰若是有意見,大可以提嘛。”
把大家叫過來,提前說一下這件事情,就是和在他們通氣。以前這樣的事情是常有發生的,甚至很多旨意,就在大臣們的極力反對之下,最終夭折。
可顯然,給賈平安封侯的旨意是不會有什麽問題的。無它,人家現在手中可是掌握著高產的糧種,誰若是把他給惹急了,那迴頭誰的家族和身後的勢力就別想得到這樣的好處。
再說了,一個兩年多的短命侯而已,還真就不放在大臣們的眼中。
“皇上聖明。”大家想明白之後,便齊齊拱手行禮表達著自己的意見。
便是一向看賈平安不順眼的大皇子,此刻也沒有多說什麽,而是和大家保持著一致的態度。他就要離開昌都了,這也是母親德貴妃給他出的主意。
聽說,還提前問詢了端王的態度,對方是支持自己的。
既是現在太子勢大,大皇子根本就撼動不了,那不如先離開這裏,從其它方麵著手破局。而如果可以去往邊關,把原本湯紅鶴的那些手下收為己用的話,那當然是再好不過。
如此手中有了兵權,以後說話聲音都可以大一點。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之前被關在死牢的武安侯姚飛揚可以被放出來,跟著大皇子一起去往淶水關。
這是德貴妃向宣文宗求來的恩典。
姚飛揚可是大皇子的舅哥,那是絕對可以信任的。有他在,幫著歸攏一下邊關將軍之心,還是有著不小的把握。
總之一句話,成國公府倒了,但大皇子和賈平安站了起來,分享著這真空之下的權力,這就是宣文宗的應對之策。所不同的是,大皇子是真可以掌握兵權,賈平安這個二品安平侯,不過就是一個吉祥物罷了。
眼見群臣沒有意見,小朝會就此散去,跟著崔狗兒便帶著一群太監和禁軍前往賈府宣讀聖旨。
東關街三十六號。
崔狗兒的出現,並宣讀了聖旨上的內容時,實話說,賈平安是有些懵的。
看八賢王與端王的意思,這一次他是要升官無疑了,可怎麽樣也沒有想到,竟然會封自己一個侯爵。
當跪拜接旨之後,崔狗兒笑著上前來恭喜,一遝足有千兩的銀票很自然的就送到了崔狗兒的手中,隨後賈平安還借機問著,“不是說無軍功不能封爵嗎?”
“嗯,這是誰和安平侯說的?”崔狗兒的臉上露出了疑惑,雖然他隻是一個太監,但有布達春這麽厲害的幹爹在,他可不是吃幹飯的,朝廷的一些律法,他也是學過一些,卻是沒有聽說過這一點。
看著崔狗兒那疑惑的樣子,賈平安就知曉,是自己想多了。曆史中,大部分的朝代是有這樣的規定,但並非是全部如此。而宣國原本就不存於他所知的曆史之中,那沒有這種規定也就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
“哈哈,我應該是被人誤導了。”賈平安打了一個哈哈,將此事就此揭了過去。“對了,這三千畝良田是怎麽迴事?”
“成國公府原本的土地,一共一萬畝,皇爺那裏留下了四千畝,戶部拿走了三千畝,還有三千畝就歸安平侯了。”
“原來如此。”看著手中的地契,賈平安臉上帶著笑,心中卻在想著,怪不得百姓生活貧苦,原來土地都在權貴的手中。而這還算是少的,有的大世家,土地多達幾萬甚至是十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畝。這就是他們的底氣所在,即便是什麽生意都不做,光靠著這些土地,便可以保證財源不斷、糧食不缺,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
宣讀過結果的張三,便在布達春一個眼神示意之下,又退了出去。政務殿中,又重新陷入到了一片的安靜之中。
宣文宗很滿意這個結果,大家都不說話,那就代表沒有什麽疑義,接下來就到了他表現的時間。
“這個湯紅鶴呀,讓朕很失望。雖然他說弄這些兵器與戰甲是為了訓練手下的親兵,他還解釋說是天下教的人先聯係的他,他不過就是順勢而為,想要借機將他們一網打盡。但事情做錯了就是錯了,是必須要受到嚴懲的。”
“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非是要趕盡殺絕之人。再加上朕的皇妹懷雲公主苦苦哀求,朕也不好絕了皇室之人的麵子,遂決定,剝奪湯紅鶴成國公的爵位,其家人一起發配寧古塔,懷雲公主陪同照顧和監督,以期可以審視自己的錯誤,重新做人。”
“皇上聖明,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聽聞,有好幾位都不由自主的長鬆了一口氣,跟著便是一起跪地高唿萬歲。
刑不上大夫,這可不隻是說說。
這已經是封建王朝中官員為政的一種基本保障。
怎麽著,今天你當皇帝的可以隨便殺一位大臣,那明天是不是就可以殺我了呢?
縱然就算是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他們也是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出現。而曆史中,真正能對重臣下死手的皇帝不是沒有,隻能說是很少,是鳳毛麟角而已。
這一次,也就是湯紅鶴所犯之罪太大了,加上刺客又殺了那麽多人,引得受害者們天天上奏章彈劾。不然的話,怕是連發配寧古塔的事情都不會有。
而這個所謂的發配,也並不是說湯紅鶴就被盯死了。就像是兵部的門下侍郎郭同方,以前不也被發配過寧古塔,人家就是靠著發明了馬鐙一物,不是重新崛起嗎?
對了,還有賈平安,其父也曾被發配寧古塔,但不還是又迴到了昌都嘛。
別人可以,誰又能說湯紅鶴不行呢?
至於懷雲公主竟然也要跟著一起去,這倒是有些出乎一些臣子們的意料。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其實是宣文宗的要求。對自己這個皇妹,他是橫豎看著不順眼,現在有機會,可以讓我遠離自己,他還是很樂意去做的。
說到要離開昌都,懷雲公主自然是不願意的。還是端王做了她的思想工作,告訴她,隻有跟著湯紅鶴一起去了寧古塔,那才有一家迴來的可能。想想吧,皇太後長時間看不到她,難道不想嗎?那時,不就是最好的借口?
懷雲公主被說動,並主動給宣文宗上了折子,這才有了現在的這個結果。
湯紅鶴的結局是注定的了,大家聽聽也就算了,現在大家考慮的更多的還是成國公府倒台之後,留下的這些權力要由誰來彌補,這才是大家今天最為關心的事情。
沒有讓大家等待多久,就在群臣看向宣文宗的時候,他開口了。“大皇子年紀也不小了,是應該出去曆練一下,朕與德貴妃商量之後,決定派大皇子去淶水關曆練兩年,允許他自由在昌都挑選一些武將跟隨,大司馬、衛國公,還有兵部,要全力配合這件事情。”
“臣等遵旨。”袁克敵三人站了起來,行禮而應。
顯然,這是有鑒於成國公倒台之後,這是要把空出的兵權交到大皇子手中。
說來也是,誰可靠也不如皇家自己人更為可靠一些。
就在大家以為皇帝要說的已經說完了,小朝會要散去的時候,卻不想,太監總管布達春再一次站了出來,跟著手拿著一道金黃聖旨開始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翰林待詔賈平安,才學廣博,心係朝廷、為民解囊、為國分憂,實乃國之砥柱也,朕心甚慰。今冊封為二品安平侯,賞良田三千畝,欽賜。”
聖旨的內容不長,可聽在大家耳中,卻是著實把不少人給驚到了。
首先就是賈平安以十七歲的年紀竟然就被封侯了,何德何能啊?
其次,封的還是二品安平侯。
要知道,侯爵一般都是以三品為主,就像是之前的武安侯,還有如今在昌都的文信侯,都隻是三品侯爵而已。
二品曆史中不是沒有,但都是一些立下了大功,說封公爵吧,還差一點意思,貢獻又比侯爵高,才會封其二品。
而賈平安,得了的就是這麽一個二品安平侯的職務。
眾臣驚詫之餘,跟著想到了什麽,麵色又重新的平靜了下去。最近這些天,有關賈平安弄出了兩種高產糧食的消息可早就傳開了,這應該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吧。
再考慮到成國公剛倒台,給賈平安封侯也有補位的意思。
但怎麽看,這都是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隻是因為聖旨中沒有寫世襲罔替四字。也就是說,賈平安身上的這個侯爵,也隻有他才有此殊榮,一旦他不在了,他的子孫是不能享有這份榮光。
太醫那邊可是說了,賈平安的身體是活不過三年的。現在已經過去了大半年,這個侯爺能勝任的也不過隻有兩年多而已。嗯,這般一想,有些臣子原本還存著嫉妒心理,這一會也就平衡了許多。
龍椅上的宣文宗高高在上,將群臣們的變化都看了在眼中,在看到大家都重新安靜下來之後,這才笑嗬嗬的問著,“諸位愛卿,這道旨意還沒有下,現在隻是我們內部討論一下而已,誰若是有意見,大可以提嘛。”
把大家叫過來,提前說一下這件事情,就是和在他們通氣。以前這樣的事情是常有發生的,甚至很多旨意,就在大臣們的極力反對之下,最終夭折。
可顯然,給賈平安封侯的旨意是不會有什麽問題的。無它,人家現在手中可是掌握著高產的糧種,誰若是把他給惹急了,那迴頭誰的家族和身後的勢力就別想得到這樣的好處。
再說了,一個兩年多的短命侯而已,還真就不放在大臣們的眼中。
“皇上聖明。”大家想明白之後,便齊齊拱手行禮表達著自己的意見。
便是一向看賈平安不順眼的大皇子,此刻也沒有多說什麽,而是和大家保持著一致的態度。他就要離開昌都了,這也是母親德貴妃給他出的主意。
聽說,還提前問詢了端王的態度,對方是支持自己的。
既是現在太子勢大,大皇子根本就撼動不了,那不如先離開這裏,從其它方麵著手破局。而如果可以去往邊關,把原本湯紅鶴的那些手下收為己用的話,那當然是再好不過。
如此手中有了兵權,以後說話聲音都可以大一點。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之前被關在死牢的武安侯姚飛揚可以被放出來,跟著大皇子一起去往淶水關。
這是德貴妃向宣文宗求來的恩典。
姚飛揚可是大皇子的舅哥,那是絕對可以信任的。有他在,幫著歸攏一下邊關將軍之心,還是有著不小的把握。
總之一句話,成國公府倒了,但大皇子和賈平安站了起來,分享著這真空之下的權力,這就是宣文宗的應對之策。所不同的是,大皇子是真可以掌握兵權,賈平安這個二品安平侯,不過就是一個吉祥物罷了。
眼見群臣沒有意見,小朝會就此散去,跟著崔狗兒便帶著一群太監和禁軍前往賈府宣讀聖旨。
東關街三十六號。
崔狗兒的出現,並宣讀了聖旨上的內容時,實話說,賈平安是有些懵的。
看八賢王與端王的意思,這一次他是要升官無疑了,可怎麽樣也沒有想到,竟然會封自己一個侯爵。
當跪拜接旨之後,崔狗兒笑著上前來恭喜,一遝足有千兩的銀票很自然的就送到了崔狗兒的手中,隨後賈平安還借機問著,“不是說無軍功不能封爵嗎?”
“嗯,這是誰和安平侯說的?”崔狗兒的臉上露出了疑惑,雖然他隻是一個太監,但有布達春這麽厲害的幹爹在,他可不是吃幹飯的,朝廷的一些律法,他也是學過一些,卻是沒有聽說過這一點。
看著崔狗兒那疑惑的樣子,賈平安就知曉,是自己想多了。曆史中,大部分的朝代是有這樣的規定,但並非是全部如此。而宣國原本就不存於他所知的曆史之中,那沒有這種規定也就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
“哈哈,我應該是被人誤導了。”賈平安打了一個哈哈,將此事就此揭了過去。“對了,這三千畝良田是怎麽迴事?”
“成國公府原本的土地,一共一萬畝,皇爺那裏留下了四千畝,戶部拿走了三千畝,還有三千畝就歸安平侯了。”
“原來如此。”看著手中的地契,賈平安臉上帶著笑,心中卻在想著,怪不得百姓生活貧苦,原來土地都在權貴的手中。而這還算是少的,有的大世家,土地多達幾萬甚至是十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畝。這就是他們的底氣所在,即便是什麽生意都不做,光靠著這些土地,便可以保證財源不斷、糧食不缺,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