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都不用賈平安出手,世家與大族之間自己就會狗咬狗,變得混亂起來。結果就是弱者被淘汰,贏家實力更進一步的壯大,如此循環反複而已。
這個道理,賈平安能夠看明白,其它人自然也可以看明白。
然後,就沒有人在與賈平安唱對台戲。但凡是他拿出了證據,找人開始要錢的時候,那不管他是什麽樣的背景,都隻能乖乖的拿錢出來,不然的話,就等著被那些環伺的其它勢力給吞並了吧。
什麽?你錢不夠,之前從國庫中拿到的好處被你給花了。
那好,沒銀子就賣產業吧。
什麽祖宅、田地、糧食、店鋪、實在不行,家中的丫鬟和奴仆都是可以拿出來賣的,湊一湊就有了嘛。
對這些東西,就算是其它勢力不要,賈平安自己就可以吃下,且還是白菜價,何樂而不為?
不要說什麽以權謀私,在這個時代,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況且,賈平安要了這些東西的時候,拿出來的可是真金白銀,誰也說不出什麽來。
如此,隻是六天時間而已,賈平安又為國庫進賬了四百多萬兩銀子,可是把在皇宮中的宣文宗給樂壞了。
之前任命賈平安為戶部尚書的時候,宣文宗承認,自己是有些衝動了。
誰讓當時的杜老摳步步逼迫自己呢?
平時,你就算做得過分一些,他能忍也忍了,誰讓杜明慶的確是有能力,同時還是昌都第一世家杜氏之人呢。
可外麵都已經打起來了,兩個上國的使者都已經來到了昌都,要逼著他們做選擇,這種時候,說是國家危難吧,是有些嚴重,但仔細想想相差不遠矣。
如此關鍵的時候,你們眼中有的還是世家的利益,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中,那不辦你辦誰。
而這個差事,當時別人還接不了,隻有賈平安這個愣頭青,似乎不清楚其中的複雜性,加上他的確有一點的能力,那便讓他暫任這個尚書來看看吧。
當時,宣文宗已經做好了賈平安能力不足,還要把杜明慶請迴來的準備。
到時候,自己給對方一個台階,然後對方稍微收斂一些,兼顧著各勢力得到好處的同時,也讓國庫變得更充盈一些,也就算麵子裏子都有了。
萬沒有想到,一時衝動下,任命的賈平安竟然如此的有能力,這才上任十天時間而已,硬是往國庫裏送了一千多萬兩銀子。
整個國庫才三千多萬銀子而已,十天,人家又弄來了這麽多,這不是有能力是什麽?
這是有大能力呀。
此時的宣文宗對於賈平安是滿意的不能再滿意。如果所有的臣子都是這般的話,還何愁宣國不興,不強大呢?
假以時日,做好了準備之後,與上兩國扳扳手腕子,也不是沒有可能。
因為國庫中銀子變多了,糧食也以抵銀的方式,變得多了起來,宣文宗這幾天那是睡覺都可以笑醒。但在今天一早,他照例來到政務殿辦差的時候,看著堆在他麵前的那足有半人多高的奏折時,好心情就被破壞了。
“這都是彈劾莊首輔的奏章嗎?”指了指這些奏折,宣文宗冷臉問著。
以往也不是沒有人彈劾過莊周放。
做為百官之首,一舉一動牽扯的利益都太大了,是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那些既得利益者不會說些什麽,但那些沒有得到好處的人呢?
他們就會認為莊周放這是有在意針對他們,是在偏向於別人,那時彈劾奏章就會遞到他的麵前。
那句話怎麽說的,誰人背後不彈劾,誰人又不彈劾人呢。
可像是眼前這般,突然一下子這麽多全是彈劾莊周放的奏章,這還是第一次。
宣文宗心中很清楚,這是很多勢力聯合起來所做的,為的就是要扳倒莊周放。
身為皇帝,他現在需要衡量的是,是不是要同意這件事情。
同意了與自己有什麽好處?
如果不同意,這些勢力會不會善罷甘休,局麵會不會失控。
“皇上,太子一早就在外麵求見了。”就在宣文宗沉思的時候,布達春又填補了這麽一句。
“哦?他自己一人來得嗎?來了多久了。”
“不是...不是一個人,而是帶著很多東宮的屬官,還有其它各衙門的一些官員都有。”布達春越說頭放得越低,他知道,太子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對皇帝,隻能以利益和親情說服,除此之外,任何的舉動都可以視為威脅。
對於權力極為看重的宣文宗,是不可能受別人威脅的。沒有看到,杜明慶就是在朝堂之上擺出辭官的樣子,最後就真的被罷了官嗎?
反之,若是在私下裏,杜明慶遞辭呈的話,那多半是不會被批準,反而還會被好生安慰。
“什麽?這個逆子,他也要搞一出叩宮不成。”果然,宣文宗聽到還有大批官員跟在太子身後一起而來的時候,當即就怒了。
“皇上息怒。”布達春生怕宣文宗再被氣出好歹來,連連好聲寬慰。
“說,跟著太子來的官員有多少?”宣文宗沒有理會這種安慰,而是繼續出聲問著。
“有...一百五六十人吧。”布達春是不想說的,但皇帝問及,他又不得不答。
“這麽多人?”宣文宗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一百五六十名官員呀,太子身後何時聚焦起了這麽一大股勢力了?
整個昌都才有多少的官員,竟然一次性來了這麽多,豈不是說,已經可以威脅到自己的皇權穩固了。
看來,自己是有些小看了這個兒子呀。
但自己還在壯年,身體還很好,還不是完全放權的時候,你的實力就發展壯大如此了,這...一山豈能容二虎呢?
“有這些官員的名單嗎?給朕拿來。”
已是心有忌憚,但宣文宗還要幻想,想著這些官員應該都是不入流之輩,就像是那天莊周放弄得那一出般,來的都是六七品官為主,那倒並不怎麽打緊。
官員要入皇宮,都是要被登記和層層檢查,這個名單並不難弄,很快布達春就派人給拿了過來。隨後宣文宗看到了名單時,臉色就變得越發難看。
太子的叩宮可不像是莊周放那般的小打小鬧。
其中,光是三品以上的官員就有十多位,四五品的是主流,有上百之多,反而是六七品官員,隻有幾十個而已。
這...是真的在叩宮啊!
“這個逆子,他想要幹什麽?難道想要提前的登基不成?”宣文宗的雙手都有些顫抖了。
他已經發現,這份名單中,幾乎囊括了各個勢力,也就是說,大家都很支持太子。如果現在他真想對自己做些什麽的話,那至少已經有了五成的把握呀。
自己的皇位已然岌岌可危,這難道還不足以讓他警惕嗎?
“快,把禁軍都調過來,保護政務殿,保護朕。”宣文宗是真的有些被嚇到了。
被太子擺出來的大手筆給嚇到了。實在是名單之中,不僅有文臣,還有武將。
這些個匹夫,那當真是什麽事情都能做出來,或許太子振臂一唿,他們就敢直接衝進政務殿也非是沒有可能。
皇帝被嚇到,禁軍出動,由皇宮各處直奔向政務殿方向而來。
而在政務殿外,此時的東宮長史巫幫楠早已經是麵無血色。
他就跪在太子的身後,當他迴頭看去,看到身後那浩長的隊伍,已經一眼看不到頭時,冷汗便不斷地冒出,並很快就打濕了他的衣衫。
怎麽會有這麽多人?
他沒有去通知他們呀?
但這些人還是來了,這就是問題所在。
如果說,他們得了太子的號令而來,那這的確是一件好事。證明太子得了各個勢力們的支持。那再好好運作一下,提前登上那個位置也非是沒有可能。
問題是,他們東宮是一點準備都沒有。
更沒有派人去通知其它的勢力,也並沒有要借此事去威脅皇帝的意思。
太子隻是擔心有人會針對莊周放,這才帶著一些東宮的屬官前來求情,僅此而已。
可現在的陣勢,還能說清嗎?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事情不妙了,要不然,您迴返東宮吧。”巫幫楠眼見形勢不好,便給太子出了一個主意。
太子此時,也是麵色為難。
他能退嗎?
或許能吧,隻是真這樣做了,那就是示弱的表現。從此之後,還有人敢在支持他嗎?
以後他再想做些什麽,還有人敢站出來支持他這個懦弱的太子嗎?
但如果不退,父皇會不會多想?
怕是以父皇的稟性,是一定會多想的。可事實上,自己是被人算計了。
他是在得知有人聯合起來想要對莊周放下手,才決定做一些什麽的。而他也僅僅隻是派人出宮去了大司馬府,通知三公主助他一臂之力。
但現在不僅武將來了不少,文臣也來了這麽多,這是怎麽迴事?
初時,看到有文臣到來,他還挺高興。以為是嶽丈安排的。
但當來的人越來越多,直至在走廊中一眼都看不到頭的時候,他就知道,這不可能是莊周放的手筆。
這個道理,賈平安能夠看明白,其它人自然也可以看明白。
然後,就沒有人在與賈平安唱對台戲。但凡是他拿出了證據,找人開始要錢的時候,那不管他是什麽樣的背景,都隻能乖乖的拿錢出來,不然的話,就等著被那些環伺的其它勢力給吞並了吧。
什麽?你錢不夠,之前從國庫中拿到的好處被你給花了。
那好,沒銀子就賣產業吧。
什麽祖宅、田地、糧食、店鋪、實在不行,家中的丫鬟和奴仆都是可以拿出來賣的,湊一湊就有了嘛。
對這些東西,就算是其它勢力不要,賈平安自己就可以吃下,且還是白菜價,何樂而不為?
不要說什麽以權謀私,在這個時代,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況且,賈平安要了這些東西的時候,拿出來的可是真金白銀,誰也說不出什麽來。
如此,隻是六天時間而已,賈平安又為國庫進賬了四百多萬兩銀子,可是把在皇宮中的宣文宗給樂壞了。
之前任命賈平安為戶部尚書的時候,宣文宗承認,自己是有些衝動了。
誰讓當時的杜老摳步步逼迫自己呢?
平時,你就算做得過分一些,他能忍也忍了,誰讓杜明慶的確是有能力,同時還是昌都第一世家杜氏之人呢。
可外麵都已經打起來了,兩個上國的使者都已經來到了昌都,要逼著他們做選擇,這種時候,說是國家危難吧,是有些嚴重,但仔細想想相差不遠矣。
如此關鍵的時候,你們眼中有的還是世家的利益,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中,那不辦你辦誰。
而這個差事,當時別人還接不了,隻有賈平安這個愣頭青,似乎不清楚其中的複雜性,加上他的確有一點的能力,那便讓他暫任這個尚書來看看吧。
當時,宣文宗已經做好了賈平安能力不足,還要把杜明慶請迴來的準備。
到時候,自己給對方一個台階,然後對方稍微收斂一些,兼顧著各勢力得到好處的同時,也讓國庫變得更充盈一些,也就算麵子裏子都有了。
萬沒有想到,一時衝動下,任命的賈平安竟然如此的有能力,這才上任十天時間而已,硬是往國庫裏送了一千多萬兩銀子。
整個國庫才三千多萬銀子而已,十天,人家又弄來了這麽多,這不是有能力是什麽?
這是有大能力呀。
此時的宣文宗對於賈平安是滿意的不能再滿意。如果所有的臣子都是這般的話,還何愁宣國不興,不強大呢?
假以時日,做好了準備之後,與上兩國扳扳手腕子,也不是沒有可能。
因為國庫中銀子變多了,糧食也以抵銀的方式,變得多了起來,宣文宗這幾天那是睡覺都可以笑醒。但在今天一早,他照例來到政務殿辦差的時候,看著堆在他麵前的那足有半人多高的奏折時,好心情就被破壞了。
“這都是彈劾莊首輔的奏章嗎?”指了指這些奏折,宣文宗冷臉問著。
以往也不是沒有人彈劾過莊周放。
做為百官之首,一舉一動牽扯的利益都太大了,是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那些既得利益者不會說些什麽,但那些沒有得到好處的人呢?
他們就會認為莊周放這是有在意針對他們,是在偏向於別人,那時彈劾奏章就會遞到他的麵前。
那句話怎麽說的,誰人背後不彈劾,誰人又不彈劾人呢。
可像是眼前這般,突然一下子這麽多全是彈劾莊周放的奏章,這還是第一次。
宣文宗心中很清楚,這是很多勢力聯合起來所做的,為的就是要扳倒莊周放。
身為皇帝,他現在需要衡量的是,是不是要同意這件事情。
同意了與自己有什麽好處?
如果不同意,這些勢力會不會善罷甘休,局麵會不會失控。
“皇上,太子一早就在外麵求見了。”就在宣文宗沉思的時候,布達春又填補了這麽一句。
“哦?他自己一人來得嗎?來了多久了。”
“不是...不是一個人,而是帶著很多東宮的屬官,還有其它各衙門的一些官員都有。”布達春越說頭放得越低,他知道,太子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對皇帝,隻能以利益和親情說服,除此之外,任何的舉動都可以視為威脅。
對於權力極為看重的宣文宗,是不可能受別人威脅的。沒有看到,杜明慶就是在朝堂之上擺出辭官的樣子,最後就真的被罷了官嗎?
反之,若是在私下裏,杜明慶遞辭呈的話,那多半是不會被批準,反而還會被好生安慰。
“什麽?這個逆子,他也要搞一出叩宮不成。”果然,宣文宗聽到還有大批官員跟在太子身後一起而來的時候,當即就怒了。
“皇上息怒。”布達春生怕宣文宗再被氣出好歹來,連連好聲寬慰。
“說,跟著太子來的官員有多少?”宣文宗沒有理會這種安慰,而是繼續出聲問著。
“有...一百五六十人吧。”布達春是不想說的,但皇帝問及,他又不得不答。
“這麽多人?”宣文宗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一百五六十名官員呀,太子身後何時聚焦起了這麽一大股勢力了?
整個昌都才有多少的官員,竟然一次性來了這麽多,豈不是說,已經可以威脅到自己的皇權穩固了。
看來,自己是有些小看了這個兒子呀。
但自己還在壯年,身體還很好,還不是完全放權的時候,你的實力就發展壯大如此了,這...一山豈能容二虎呢?
“有這些官員的名單嗎?給朕拿來。”
已是心有忌憚,但宣文宗還要幻想,想著這些官員應該都是不入流之輩,就像是那天莊周放弄得那一出般,來的都是六七品官為主,那倒並不怎麽打緊。
官員要入皇宮,都是要被登記和層層檢查,這個名單並不難弄,很快布達春就派人給拿了過來。隨後宣文宗看到了名單時,臉色就變得越發難看。
太子的叩宮可不像是莊周放那般的小打小鬧。
其中,光是三品以上的官員就有十多位,四五品的是主流,有上百之多,反而是六七品官員,隻有幾十個而已。
這...是真的在叩宮啊!
“這個逆子,他想要幹什麽?難道想要提前的登基不成?”宣文宗的雙手都有些顫抖了。
他已經發現,這份名單中,幾乎囊括了各個勢力,也就是說,大家都很支持太子。如果現在他真想對自己做些什麽的話,那至少已經有了五成的把握呀。
自己的皇位已然岌岌可危,這難道還不足以讓他警惕嗎?
“快,把禁軍都調過來,保護政務殿,保護朕。”宣文宗是真的有些被嚇到了。
被太子擺出來的大手筆給嚇到了。實在是名單之中,不僅有文臣,還有武將。
這些個匹夫,那當真是什麽事情都能做出來,或許太子振臂一唿,他們就敢直接衝進政務殿也非是沒有可能。
皇帝被嚇到,禁軍出動,由皇宮各處直奔向政務殿方向而來。
而在政務殿外,此時的東宮長史巫幫楠早已經是麵無血色。
他就跪在太子的身後,當他迴頭看去,看到身後那浩長的隊伍,已經一眼看不到頭時,冷汗便不斷地冒出,並很快就打濕了他的衣衫。
怎麽會有這麽多人?
他沒有去通知他們呀?
但這些人還是來了,這就是問題所在。
如果說,他們得了太子的號令而來,那這的確是一件好事。證明太子得了各個勢力們的支持。那再好好運作一下,提前登上那個位置也非是沒有可能。
問題是,他們東宮是一點準備都沒有。
更沒有派人去通知其它的勢力,也並沒有要借此事去威脅皇帝的意思。
太子隻是擔心有人會針對莊周放,這才帶著一些東宮的屬官前來求情,僅此而已。
可現在的陣勢,還能說清嗎?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事情不妙了,要不然,您迴返東宮吧。”巫幫楠眼見形勢不好,便給太子出了一個主意。
太子此時,也是麵色為難。
他能退嗎?
或許能吧,隻是真這樣做了,那就是示弱的表現。從此之後,還有人敢在支持他嗎?
以後他再想做些什麽,還有人敢站出來支持他這個懦弱的太子嗎?
但如果不退,父皇會不會多想?
怕是以父皇的稟性,是一定會多想的。可事實上,自己是被人算計了。
他是在得知有人聯合起來想要對莊周放下手,才決定做一些什麽的。而他也僅僅隻是派人出宮去了大司馬府,通知三公主助他一臂之力。
但現在不僅武將來了不少,文臣也來了這麽多,這是怎麽迴事?
初時,看到有文臣到來,他還挺高興。以為是嶽丈安排的。
但當來的人越來越多,直至在走廊中一眼都看不到頭的時候,他就知道,這不可能是莊周放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