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麵粉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遠也不叫老李頭老丈了,越看他,越覺的他煩人。
老李頭立即跟上王遠,點頭哈腰地問道:“小郎君想去哪裏看看?”
王遠瞥了他一眼,這老頭兒本來就佝僂的身子,變得更加的彎曲。
扭頭看了看村裏的茅草房子,說道:“先去看看這些房屋。”
“是是。”
老李頭應著,帶著王遠一間間的房屋進去查看。
房屋基本都差不多,四處透風,房頂上壓著積雪,承重的隻是幾根手臂粗細的木頭,有的快腐朽了,這雪要是再大些,真不知道會不會將房屋壓塌。
一些比較結實的,裏麵淩亂不堪,應該是先前那些人住過的。
王遠忽然想到,薛寶離開時並未吃飯,而且帶走一半的糧草,那麽先前那些人的補給並未帶走。
“我說老頭兒,知不知道原先那幫人的糧食放在哪裏?”
老李頭咧嘴一笑:“迴小郎君,小老兒還真知道,莊裏的人幫他們搬過糧食。”
“帶路!”
“是是是!”
王遠跟著老李頭,走到村中那處大宅院的旁邊,找到一間草房子,輕輕推開房門。
老李頭說道:“就是這裏。”
王遠跨門而入,四處打量了一番,地上零零散散的撒落了一些米粒穀粒,一處牆角堆放著十幾個裝滿的麻袋,麻袋四周蓋著獸皮防潮。
走過去揭開一角獸皮,一眼就看出,麻袋裏裝的全是麵粉!
王遠心中吐槽,細麻的,麵粉裝麻袋,這要浪費多少啊!
好在這些麻袋用的材料不錯,編織的也比較精細,甚至比一些人穿的衣服的材料都好。
另外一邊地上放了一堆亂七八糟的空麻袋,上前抖了抖,根據抖落的糧食便知裏麵裝的是什麽,大米、粟米、麵粉等,而且品相都屬上乘,看來那些人的生活還算不錯。
這些麵粉看著一大堆,似乎挺多,大約五百多斤,省著點吃,也不夠一百多人吃上十天。
看來,薛寶是正常來接那些人的,而自己湊巧來接手這裏。
好在李元吉藏私送來上百匹馬和二十頭牛,雖然負擔加重了,但來年春天可以開出不少土地。
以史書上記載,未來半年所發生的事件,李元吉頂多會取走戰馬,若是來不及取走,這些可都成自己的了,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忽然看到身旁的老李頭正雙眼盯著那些麻袋,唿吸急促,兩眼放光。
王遠頓時明白了,這是想要那些麻袋啊,看他們身上有正常衣服的都沒有一半,條件好的還能有張獸皮裹身,恐怕夜裏睡覺都是鋪著茅草。
“老頭兒,看上這些袋子了?”
老李頭不好意思地撓撓頭,不敢說話,生怕王遠罵他一頓。
王遠粗略地看了下,大約五六十條麻袋,開口說道:“那行吧,我做主了,這些麻袋都送給你們,但有一條你必須做到,先緊著困難的人發。”
李老頭一聽,撲通一聲,又跪下了,張嘴嚎啕大哭,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王遠心中那個膈應,一把將老李頭拉了起來,怒道:“你個死老頭兒,和你說了多少次了,不準下跪!要不是看你年紀大了,定打的你生活不能自理!”
老李頭雖然聽不懂王遠說的什麽,但也知道是在罵自己,漸漸收了哭聲,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道:“是是是!小郎君有所不知,莊子裏雖然比外麵暖和一點,但每年冬天都會凍死幾人。”
“由於莊裏大多是前朝府兵,我朝初立,官府就將所有刀劍收繳,僅留下幾件農具,上山拾柴也隻能撿些細樹枝,根本不經燒,冬天未過半就燒完了。”
王遠知道他並未胡說,但一見他滿手的鼻涕,還不時地何牆上的茅草抹著,頓時惡心的不行。
“你個死老頭兒,忒大個歲數,哭個啥?跟哭喪似的!讓別人聽到還以為本公子欺負老人呢!”
王遠罵罵咧咧地,將那些麻袋一把一把地丟出門外。
一把將老李頭拉了出去,怒道:“去去去!趕緊拿走!記住了,這些糧食誰也不許動!特釀的,看著你就煩!”
說完,關上門,背著手走了,留下老李頭在風中淩亂。
狗蛋帶著幾個小孩子吃著糖果,看到王遠紛紛喊著:“郎君好!”
王遠擺擺手,說道:“糖塊都發了嗎?”
狗蛋道:“每人都發了兩塊,剩下的我們分了。”
王遠點點頭:“嗯。”
手扶著刀柄,漸漸地走遠,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老李頭招唿著孩子們將麻袋拿走。
王遠眼看著就要走出村外,一個房屋的門打開,隻見許小栓走了出來,撩起衣襟就開始放水。
王遠走過去喊道:“許二哥!以後不準隨地解手,要解手就去茅房,以後我還要在這裏住呢,弄的全村臭哄哄的,怎麽住人!”
許小栓嚇的一哆嗦,一半的尿給憋了迴去,連忙賠笑道:“遵命!小郎君要休息嗎?”
“我休息過了,睡不著,出來看看。”
“哦,小郎君等我片刻,我和你一起。”
說完,許小栓迴到房屋,披了件衣服,拿上橫刀走了出來,跟著王遠向村外走去。
看了眼村外的古鬆上拴著的牛,發現竟然還有兩頭母牛。
王遠心想,不知能不能擠出牛奶來。
繞過古鬆,向山上爬去。
許小栓問道:“小郎君,我們這是要去哪裏?”
王遠說道:“你還記得嗎?我們來時,在這邊半山腰上響起鑼聲示警,我們上去查看一下。”
兩人找到一條小路,積雪上來來迴迴許多的腳印。
越往上走,山風越大,凍的王遠打了個哆嗦,早知道就將裘衣穿上了。
在峽穀上方樹林中發現了一個草屋,兩人推門而入。
裏麵堆著一些木柴,黃泥砌了一個小火爐,旁邊兩塊光滑的石頭,這是用來坐著取暖的。
一旁角落裏鋪著一些幹草,看樣子是供人躺著休息的。
房屋沒有窗戶,但四處透風,倒是不擔心煙氣散不出去,還能觀察四周的情況。
兩人四處翻找了一下,沒有什麽有用的東西,早上聽到鑼聲,但沒找到鑼,可能被帶走了。
老李頭立即跟上王遠,點頭哈腰地問道:“小郎君想去哪裏看看?”
王遠瞥了他一眼,這老頭兒本來就佝僂的身子,變得更加的彎曲。
扭頭看了看村裏的茅草房子,說道:“先去看看這些房屋。”
“是是。”
老李頭應著,帶著王遠一間間的房屋進去查看。
房屋基本都差不多,四處透風,房頂上壓著積雪,承重的隻是幾根手臂粗細的木頭,有的快腐朽了,這雪要是再大些,真不知道會不會將房屋壓塌。
一些比較結實的,裏麵淩亂不堪,應該是先前那些人住過的。
王遠忽然想到,薛寶離開時並未吃飯,而且帶走一半的糧草,那麽先前那些人的補給並未帶走。
“我說老頭兒,知不知道原先那幫人的糧食放在哪裏?”
老李頭咧嘴一笑:“迴小郎君,小老兒還真知道,莊裏的人幫他們搬過糧食。”
“帶路!”
“是是是!”
王遠跟著老李頭,走到村中那處大宅院的旁邊,找到一間草房子,輕輕推開房門。
老李頭說道:“就是這裏。”
王遠跨門而入,四處打量了一番,地上零零散散的撒落了一些米粒穀粒,一處牆角堆放著十幾個裝滿的麻袋,麻袋四周蓋著獸皮防潮。
走過去揭開一角獸皮,一眼就看出,麻袋裏裝的全是麵粉!
王遠心中吐槽,細麻的,麵粉裝麻袋,這要浪費多少啊!
好在這些麻袋用的材料不錯,編織的也比較精細,甚至比一些人穿的衣服的材料都好。
另外一邊地上放了一堆亂七八糟的空麻袋,上前抖了抖,根據抖落的糧食便知裏麵裝的是什麽,大米、粟米、麵粉等,而且品相都屬上乘,看來那些人的生活還算不錯。
這些麵粉看著一大堆,似乎挺多,大約五百多斤,省著點吃,也不夠一百多人吃上十天。
看來,薛寶是正常來接那些人的,而自己湊巧來接手這裏。
好在李元吉藏私送來上百匹馬和二十頭牛,雖然負擔加重了,但來年春天可以開出不少土地。
以史書上記載,未來半年所發生的事件,李元吉頂多會取走戰馬,若是來不及取走,這些可都成自己的了,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忽然看到身旁的老李頭正雙眼盯著那些麻袋,唿吸急促,兩眼放光。
王遠頓時明白了,這是想要那些麻袋啊,看他們身上有正常衣服的都沒有一半,條件好的還能有張獸皮裹身,恐怕夜裏睡覺都是鋪著茅草。
“老頭兒,看上這些袋子了?”
老李頭不好意思地撓撓頭,不敢說話,生怕王遠罵他一頓。
王遠粗略地看了下,大約五六十條麻袋,開口說道:“那行吧,我做主了,這些麻袋都送給你們,但有一條你必須做到,先緊著困難的人發。”
李老頭一聽,撲通一聲,又跪下了,張嘴嚎啕大哭,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王遠心中那個膈應,一把將老李頭拉了起來,怒道:“你個死老頭兒,和你說了多少次了,不準下跪!要不是看你年紀大了,定打的你生活不能自理!”
老李頭雖然聽不懂王遠說的什麽,但也知道是在罵自己,漸漸收了哭聲,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道:“是是是!小郎君有所不知,莊子裏雖然比外麵暖和一點,但每年冬天都會凍死幾人。”
“由於莊裏大多是前朝府兵,我朝初立,官府就將所有刀劍收繳,僅留下幾件農具,上山拾柴也隻能撿些細樹枝,根本不經燒,冬天未過半就燒完了。”
王遠知道他並未胡說,但一見他滿手的鼻涕,還不時地何牆上的茅草抹著,頓時惡心的不行。
“你個死老頭兒,忒大個歲數,哭個啥?跟哭喪似的!讓別人聽到還以為本公子欺負老人呢!”
王遠罵罵咧咧地,將那些麻袋一把一把地丟出門外。
一把將老李頭拉了出去,怒道:“去去去!趕緊拿走!記住了,這些糧食誰也不許動!特釀的,看著你就煩!”
說完,關上門,背著手走了,留下老李頭在風中淩亂。
狗蛋帶著幾個小孩子吃著糖果,看到王遠紛紛喊著:“郎君好!”
王遠擺擺手,說道:“糖塊都發了嗎?”
狗蛋道:“每人都發了兩塊,剩下的我們分了。”
王遠點點頭:“嗯。”
手扶著刀柄,漸漸地走遠,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老李頭招唿著孩子們將麻袋拿走。
王遠眼看著就要走出村外,一個房屋的門打開,隻見許小栓走了出來,撩起衣襟就開始放水。
王遠走過去喊道:“許二哥!以後不準隨地解手,要解手就去茅房,以後我還要在這裏住呢,弄的全村臭哄哄的,怎麽住人!”
許小栓嚇的一哆嗦,一半的尿給憋了迴去,連忙賠笑道:“遵命!小郎君要休息嗎?”
“我休息過了,睡不著,出來看看。”
“哦,小郎君等我片刻,我和你一起。”
說完,許小栓迴到房屋,披了件衣服,拿上橫刀走了出來,跟著王遠向村外走去。
看了眼村外的古鬆上拴著的牛,發現竟然還有兩頭母牛。
王遠心想,不知能不能擠出牛奶來。
繞過古鬆,向山上爬去。
許小栓問道:“小郎君,我們這是要去哪裏?”
王遠說道:“你還記得嗎?我們來時,在這邊半山腰上響起鑼聲示警,我們上去查看一下。”
兩人找到一條小路,積雪上來來迴迴許多的腳印。
越往上走,山風越大,凍的王遠打了個哆嗦,早知道就將裘衣穿上了。
在峽穀上方樹林中發現了一個草屋,兩人推門而入。
裏麵堆著一些木柴,黃泥砌了一個小火爐,旁邊兩塊光滑的石頭,這是用來坐著取暖的。
一旁角落裏鋪著一些幹草,看樣子是供人躺著休息的。
房屋沒有窗戶,但四處透風,倒是不擔心煙氣散不出去,還能觀察四周的情況。
兩人四處翻找了一下,沒有什麽有用的東西,早上聽到鑼聲,但沒找到鑼,可能被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