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一庫一庫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牛見寅笑道:“小將軍放心,若是毫無難度的軍隊,咱牛家子弟不去也罷!”
王遠點頭說道:“牛伯父當年在瓦崗軍中可是統領內軍驃騎,牛兄之雄心壯誌小弟佩服,可千萬別墮了伯父的威名!”
牛進達豹眼圓睜,說道:“這小子若是考核不上,灰溜溜的就這樣迴來,看我不打斷他的腿!”
王遠心想,以後牛見寅的腿斷了該不會是你打斷的吧?
“寶琪、處亮,你兩個先帶著他,到了長安給他加訓!”
“好嘞!”
牛進達知道王遠的意思,這是讓尉遲寶琪和程處亮提前訓練自己的兒子,也就提高了考核成功的機率,感激地深施一禮,說道:“小將軍,末將在城中酒樓準備了酒席,雖然味道不比望江樓,卻也別具一番風味,還請小將軍飲杯水酒解解困乏,聊表末將一番心意!”
“牛將軍客氣了,請!”
王遠知道望江樓已經開到了揚州,但下麵的縣裏還未普及,吃著雖有些寡淡,卻也別具一些當地的風味。
吃飽喝足出了酒樓,當地縣令攜縣裏一眾官員聽到消息都來了,王遠以急著迴去複命為由,與眾人辭別。
到了岸邊,王遠以私人名義,贈送給牛進達百斤稻種,並和他說了種植月期,雖然不比南方一年三熟,在場州一年兩熟也是可以的。
牛進達知道這些稻種是不經過皇帝和朝廷的,這完全是給自己的政績,並且憑借占城稻,自己在揚州絕對能在官場唿風喚雨,頓時對王遠感激不盡,其他官員也隻有羨慕的份兒。
船隊繼續啟航,數日到達洛陽,在都水監停船,打聽了下才知道長孫無忌和馮智戴已經返迴長安。
視察了下船塢,已經有四艘大船建造成功,另外還有兩艘很快也要造完。
讓許家兄弟快馬迴長安報信,船隊繼續啟航向長安駛去。
進入渭河,水流湍急之處隻能讓士兵和各家船夫上岸拉纖,並在附近村莊雇傭纖夫,有時航速都不如走路快。
抵達長安北麵的渭水碼頭已經是七日之後。
渭水碼頭已經建成,同時停靠二十幾艘這種大船不成問題,將來若是大船多了還可以擴建。
此時已是十二月中旬,長安寒風刺骨,可不比南方溫暖如春。
天色剛亮,船隊才漸漸靠岸,在船上就看到李二和眾官員等在岸邊。
還不等放下跳板,王遠一個箭步就跳上岸來,深深一禮,說道:“陛下,微臣想你想的好苦哇!”
李二扶著王遠,眼眶微紅,說道:“朕也想你啊!看你都黑了,也瘦了許多。”
“嘿嘿,陛下,在海上風吹日曬的能不黑嗎?微臣幸不辱命,稻種和蛤蚧都拿迴來了,迴來之時,嶺南已經在插秧,估計再過兩個月就能見到收成了!”
“好好好!”李二猛拍王遠的肩膀,甚是激動。
王遠又與眾官員一一見禮,常何等船上官員也都上岸拜見李二。
一些官員有子嗣在特種兵中的,都望向船上的隊例。
王遠笑道:“各位叔伯放心,咱們無一傷亡,全都迴來了!”
眾人這才放下心來,李二說道:“諸位愛卿,隨朕上船看看!”
來到武德號上,尉遲寶琳喊道:“敬禮!”
士兵們向李二敬了舉手禮。
“禮畢!”
李二上前拍了拍尉遲寶琳三人的肩膀,不住點頭,表示讚賞,開口說道:“將士們辛苦了!”
士兵們大喊:“盡忠報國,萬死不辭!”
“所有將士皆有重賞!”
“陛下萬歲!大唐萬歲!”
李二心中那個開心,但必須端著,不形於色。
隨後在船上查看了一下從林邑帶迴來的大米和稻種,眾人來到船尾,看著後麵的商船。
李二心中更加的開心,開口問道:“王愛卿,這次帶迴來多少好東西?”
王遠神秘一笑,問道:“嘿嘿嘿,陛下,咱們國庫一年稅收有多少?”
唐初稅收是租庸調製,規定每年輸粟二斛,稻三斛,為租;輸絹二匹,綾、絞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為調;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免役者每免一天,輸絹三匹,為庸。將賦稅征收對象定為二十一至五十九歲的成年男子,除租、調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
租庸調製建立在均田製的基礎上,是向人丁征派的田租、力庸、戶調三種賦役的合稱,是唐初的主要稅源。
李二說道:“大約二百多萬貫。”
唐初總人口才一千多萬,經過長年戰亂男丁估計都不足五百萬,二十一至五十九歲的更少,再有些地區免除賦稅等,能有二百多萬貫的稅收已經不少了。
有的人說一年一千二百萬,甚至三千多萬貫,聽著就可笑。
王遠伸出雙手,對那些商船比劃著,說道:“這幾艘能頂一國庫,這些是一庫,一庫、一庫!”
眾人震驚的嘴巴張的老大,李二更是麵色潮紅,雙手都微微顫抖,難掩心中的激動。
又不由自主地瞪了王遠一眼,還一庫一庫的,拿國庫來做計錢單位,你這是嘲諷大唐國庫貧窮嗎?
這時,有侍衛跑來和張阿難說了句,張阿難說道:“啟奏陛下,林邑使者求見!”
“傳!”
幾個林邑使者走來,行了一禮,一人說道:“嘰裏呱啦,吧嘰吧唧,唧唧複唧唧!”
跟來的通譯說道:“外臣攜林邑使節拜見唐皇陛下!”
眾人看向那些使臣,身上衣服套了好幾件,依然凍的瑟瑟發抖。
李二說道:“免禮!”
“陛下,新任林邑王令外臣攜帶禮物前來進貢,還請陛下笑納。”
“明日早朝再送進宮中吧。天氣寒冷,你們先下去,稍後有馬車,你們隨車去長安。”
“謝唐皇陛下!”
鴻臚寺的官員下去準備接待。
林邑使者退下之後,李二說道:“傳旨卸船!”
各家商船立即卸船,看到那些香料、珠寶一箱箱的裝進馬車,沒有人不心動。
眾人就在大船上看著馬車一趟趟地運往長安,都興奮地看著,沒有一個人感覺到寒冷。
王遠點頭說道:“牛伯父當年在瓦崗軍中可是統領內軍驃騎,牛兄之雄心壯誌小弟佩服,可千萬別墮了伯父的威名!”
牛進達豹眼圓睜,說道:“這小子若是考核不上,灰溜溜的就這樣迴來,看我不打斷他的腿!”
王遠心想,以後牛見寅的腿斷了該不會是你打斷的吧?
“寶琪、處亮,你兩個先帶著他,到了長安給他加訓!”
“好嘞!”
牛進達知道王遠的意思,這是讓尉遲寶琪和程處亮提前訓練自己的兒子,也就提高了考核成功的機率,感激地深施一禮,說道:“小將軍,末將在城中酒樓準備了酒席,雖然味道不比望江樓,卻也別具一番風味,還請小將軍飲杯水酒解解困乏,聊表末將一番心意!”
“牛將軍客氣了,請!”
王遠知道望江樓已經開到了揚州,但下麵的縣裏還未普及,吃著雖有些寡淡,卻也別具一些當地的風味。
吃飽喝足出了酒樓,當地縣令攜縣裏一眾官員聽到消息都來了,王遠以急著迴去複命為由,與眾人辭別。
到了岸邊,王遠以私人名義,贈送給牛進達百斤稻種,並和他說了種植月期,雖然不比南方一年三熟,在場州一年兩熟也是可以的。
牛進達知道這些稻種是不經過皇帝和朝廷的,這完全是給自己的政績,並且憑借占城稻,自己在揚州絕對能在官場唿風喚雨,頓時對王遠感激不盡,其他官員也隻有羨慕的份兒。
船隊繼續啟航,數日到達洛陽,在都水監停船,打聽了下才知道長孫無忌和馮智戴已經返迴長安。
視察了下船塢,已經有四艘大船建造成功,另外還有兩艘很快也要造完。
讓許家兄弟快馬迴長安報信,船隊繼續啟航向長安駛去。
進入渭河,水流湍急之處隻能讓士兵和各家船夫上岸拉纖,並在附近村莊雇傭纖夫,有時航速都不如走路快。
抵達長安北麵的渭水碼頭已經是七日之後。
渭水碼頭已經建成,同時停靠二十幾艘這種大船不成問題,將來若是大船多了還可以擴建。
此時已是十二月中旬,長安寒風刺骨,可不比南方溫暖如春。
天色剛亮,船隊才漸漸靠岸,在船上就看到李二和眾官員等在岸邊。
還不等放下跳板,王遠一個箭步就跳上岸來,深深一禮,說道:“陛下,微臣想你想的好苦哇!”
李二扶著王遠,眼眶微紅,說道:“朕也想你啊!看你都黑了,也瘦了許多。”
“嘿嘿,陛下,在海上風吹日曬的能不黑嗎?微臣幸不辱命,稻種和蛤蚧都拿迴來了,迴來之時,嶺南已經在插秧,估計再過兩個月就能見到收成了!”
“好好好!”李二猛拍王遠的肩膀,甚是激動。
王遠又與眾官員一一見禮,常何等船上官員也都上岸拜見李二。
一些官員有子嗣在特種兵中的,都望向船上的隊例。
王遠笑道:“各位叔伯放心,咱們無一傷亡,全都迴來了!”
眾人這才放下心來,李二說道:“諸位愛卿,隨朕上船看看!”
來到武德號上,尉遲寶琳喊道:“敬禮!”
士兵們向李二敬了舉手禮。
“禮畢!”
李二上前拍了拍尉遲寶琳三人的肩膀,不住點頭,表示讚賞,開口說道:“將士們辛苦了!”
士兵們大喊:“盡忠報國,萬死不辭!”
“所有將士皆有重賞!”
“陛下萬歲!大唐萬歲!”
李二心中那個開心,但必須端著,不形於色。
隨後在船上查看了一下從林邑帶迴來的大米和稻種,眾人來到船尾,看著後麵的商船。
李二心中更加的開心,開口問道:“王愛卿,這次帶迴來多少好東西?”
王遠神秘一笑,問道:“嘿嘿嘿,陛下,咱們國庫一年稅收有多少?”
唐初稅收是租庸調製,規定每年輸粟二斛,稻三斛,為租;輸絹二匹,綾、絞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為調;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免役者每免一天,輸絹三匹,為庸。將賦稅征收對象定為二十一至五十九歲的成年男子,除租、調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
租庸調製建立在均田製的基礎上,是向人丁征派的田租、力庸、戶調三種賦役的合稱,是唐初的主要稅源。
李二說道:“大約二百多萬貫。”
唐初總人口才一千多萬,經過長年戰亂男丁估計都不足五百萬,二十一至五十九歲的更少,再有些地區免除賦稅等,能有二百多萬貫的稅收已經不少了。
有的人說一年一千二百萬,甚至三千多萬貫,聽著就可笑。
王遠伸出雙手,對那些商船比劃著,說道:“這幾艘能頂一國庫,這些是一庫,一庫、一庫!”
眾人震驚的嘴巴張的老大,李二更是麵色潮紅,雙手都微微顫抖,難掩心中的激動。
又不由自主地瞪了王遠一眼,還一庫一庫的,拿國庫來做計錢單位,你這是嘲諷大唐國庫貧窮嗎?
這時,有侍衛跑來和張阿難說了句,張阿難說道:“啟奏陛下,林邑使者求見!”
“傳!”
幾個林邑使者走來,行了一禮,一人說道:“嘰裏呱啦,吧嘰吧唧,唧唧複唧唧!”
跟來的通譯說道:“外臣攜林邑使節拜見唐皇陛下!”
眾人看向那些使臣,身上衣服套了好幾件,依然凍的瑟瑟發抖。
李二說道:“免禮!”
“陛下,新任林邑王令外臣攜帶禮物前來進貢,還請陛下笑納。”
“明日早朝再送進宮中吧。天氣寒冷,你們先下去,稍後有馬車,你們隨車去長安。”
“謝唐皇陛下!”
鴻臚寺的官員下去準備接待。
林邑使者退下之後,李二說道:“傳旨卸船!”
各家商船立即卸船,看到那些香料、珠寶一箱箱的裝進馬車,沒有人不心動。
眾人就在大船上看著馬車一趟趟地運往長安,都興奮地看著,沒有一個人感覺到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