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昆明池閱兵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轉眼間,貞觀四年進入了十二月,長安城幹冷的都沒有多少行人。
各地的刺史、都督等做為朝集使陸續進京述職,酒樓、茶樓、酒吧等地也成了這些老熟人聚會敘舊的好地方。
這天王遠在酒樓擺了一桌,為高士廉和尉遲恭接風洗塵。
赴宴的除了李二、長孫無忌、李靖、秦瓊、程知節、戴胄、魏征等人外,與尉遲恭不和的杜如晦、房玄齡也來了。
當然他們也隻是表麵上不和而已,他們可都是跟隨李二從玄武門殺出來的,甚至當初李二下令讓尉遲恭殺了二人,但尉遲恭沒有動手,可以說他們都是過命的交情。
席間,王遠問李二:“陛下可知道一個叫玄奘的和尚?”
李二點頭說道:“聽說過此人。”
房玄齡說道:“此人從小遊曆各地,拜訪明師,研習佛法,因為感到各師所說不一,各種經典也不盡相同,於是決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陳表朝廷奏請去西方求法,未被允準。貞觀三年朝廷因饑荒允許百姓自行求生,即從長安出發,如今已有一年多了。”
王遠笑道:“此人倒是有些毅力。陛下,微臣知道西方教派和種族林立,大多是一個種族或一個宗教就建立一個小國,不似我大唐有強大的文化基礎,外來種族進來,用不了幾年就會被中原文化給同化了,像倭國、高句麗、新羅等都在學我中原文化。”
“西方此時各個國家因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衝突,都處在一種混亂時期,戰爭不斷,恐怕已經出現了幾個強大的國家。”
“陛下,可不能讓他們逐漸合並了,微臣擔心一旦有國家強盛了,就會來我大唐掠奪財富。”
李二皺眉道:“西方距我大唐路途遙遠,愛卿有些危言聳聽了。”
“陛下還記得微臣去年說的那幾座島嶼嗎?應該早做打算了,即使西方不打過來,那些島嶼也能作為我大唐遠洋的補給之處。”
李二自然是記得王遠說起過,開口問道:“你的意思是?”
“西方不是在打仗嗎?咱們可以向他們賣武器啊。你們看,咱們士兵如今已經開始逐漸更換火繩槍了,以前使用的橫刀、弓弩就可以賣給他們。”
程知節問道:“將來若是他們拿著咱們提供的武器來打咱們,該如何應對?”
王遠笑道:“到時咱們有火炮、火繩槍、手雷,還怕他們那些破弓爛刀??我大唐隻要秉持著兵器淘汰一代,更換一代,製造一代,研發一代,始終領先別國兩代兵器的優勢,還怕他們來打我們嗎?”
李靖忽然意識到什麽,眼睛一亮,問道:“賢侄,你是說,軍器監已經在研發下一代兵器了?”
“不錯,火繩槍如果算第一代熱武器,第二代就是燧發槍。”
“燧發槍?”
“嗯,就是用燧石來點火擊發。”
李二喝了口酒,問道:“左輪手槍算是第幾代。”
王遠語氣一滯,說道:“這種小的兵器不算在內,若是硬加上的話,算是第四代吧。”
“也就是說,你完全可以做出第四代兵器?”
王遠想不到還是被李二給繞進去了,無奈點頭說道:“是的,陛下。關鍵還是缺原材料,所以微臣才提議向西方賣武器,除了讓他們以金銀交換外,最重要的是用銅、硝石、硫磺、石油交換,礦石、煤礦次之。”
“石油為何物?”
“就是石漆,也叫猛火油。這也是一種戰略物資,我大唐雖然儲量不低,但是咱們先用別處的,咱自己的留給後代用。”
對於王遠所說的戰略物資,這些人都深有體會,於是紛紛附議。
王遠吃了口菜,繼續說道:“據跟船遠洋的不良人傳迴的消息,西方一個叫穆罕默德的率軍占領一處叫麥加的地方,建立一個國家,在這處地方別的東西不多,就是石油多,他們守著寶藏卻不知用途,若是有機會,咱將那裏納為大唐版圖,將來全天下的財富盡在我大唐掌握。”
魏征說道:“麥加遙遠,儻有急難,不得不救,師行萬裏,豈不疲勞,與我大唐何益之有?”
王遠笑道:“魏相有所不知,石油加以煉製,其價值堪比黃金。咱們可以移民過去,即使將來不受我控製,也要使那裏的百姓成為我中原的後裔,學習的也是中原的文化!”
眾人麵麵相覷,這招太狠了,簡直是絕戶計。
李靖問道:“那裏士兵的戰力比之突厥如何?”
“不及突厥五成。”
李二說道:“此事容後再議!”
王遠連忙說道:“此時以為高公和尉遲伯父接風為主,不宜議政!高公、尉遲伯父,請!”
眾人打個哈哈,將此事揭過。
尉遲恭大笑道:“哈哈哈,還是長安望江樓的美食正宗,別處的味道還是差那麽一點。”
高士廉點頭說道:“確實如此!”
吃飽喝足,眾人來到王遠別墅秘謀於正月震懾一下各國使臣。
轉眼之間,到了貞觀五年,正月初一的大朝會在枯燥無味中度過。
李二下詔,讓僧、尼、道士致拜父母。
初十,李二和群臣、四夷君長在長安西的昆明池附近狩獵,李二帶著兩隻小老虎非常拉風,著實獵到不少野味。
十一日,在昆明池宴請高昌王鞠文泰和群臣。
十三日,李二趁著興頭,下令在昆明池舉行大閱兵。
各隊精兵邁著整齊的步伐從殿前走過,陌刀隊、新式複合弓弩等兵器著實將四夷君長震撼到了。
特別是幾隊特種兵,手持火繩槍,槍上裝著明晃晃的刺刀,邁著正步,從殿前經過時用出了三段式劈槍。
李二和群臣看的熱血沸騰,四夷君長被殺氣嚇得雙腿抖動,特別是頡利,直接一屁股癱坐到地上。
盡興的李二返迴宮中,到大安宮給老皇帝獻上獵物,聽聞事情經過的老皇帝對李二和王遠更是讚不絕口。
老皇帝說道:“二郎,將淮南下嫁給王小子之事你也該提了。”
李二點頭:“兒臣準備在他去戴州赴任之前賜婚。”
二十日,李孝恭等人以四夷鹹服,請李二封禪,李二不允。
各地的刺史、都督等做為朝集使陸續進京述職,酒樓、茶樓、酒吧等地也成了這些老熟人聚會敘舊的好地方。
這天王遠在酒樓擺了一桌,為高士廉和尉遲恭接風洗塵。
赴宴的除了李二、長孫無忌、李靖、秦瓊、程知節、戴胄、魏征等人外,與尉遲恭不和的杜如晦、房玄齡也來了。
當然他們也隻是表麵上不和而已,他們可都是跟隨李二從玄武門殺出來的,甚至當初李二下令讓尉遲恭殺了二人,但尉遲恭沒有動手,可以說他們都是過命的交情。
席間,王遠問李二:“陛下可知道一個叫玄奘的和尚?”
李二點頭說道:“聽說過此人。”
房玄齡說道:“此人從小遊曆各地,拜訪明師,研習佛法,因為感到各師所說不一,各種經典也不盡相同,於是決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陳表朝廷奏請去西方求法,未被允準。貞觀三年朝廷因饑荒允許百姓自行求生,即從長安出發,如今已有一年多了。”
王遠笑道:“此人倒是有些毅力。陛下,微臣知道西方教派和種族林立,大多是一個種族或一個宗教就建立一個小國,不似我大唐有強大的文化基礎,外來種族進來,用不了幾年就會被中原文化給同化了,像倭國、高句麗、新羅等都在學我中原文化。”
“西方此時各個國家因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衝突,都處在一種混亂時期,戰爭不斷,恐怕已經出現了幾個強大的國家。”
“陛下,可不能讓他們逐漸合並了,微臣擔心一旦有國家強盛了,就會來我大唐掠奪財富。”
李二皺眉道:“西方距我大唐路途遙遠,愛卿有些危言聳聽了。”
“陛下還記得微臣去年說的那幾座島嶼嗎?應該早做打算了,即使西方不打過來,那些島嶼也能作為我大唐遠洋的補給之處。”
李二自然是記得王遠說起過,開口問道:“你的意思是?”
“西方不是在打仗嗎?咱們可以向他們賣武器啊。你們看,咱們士兵如今已經開始逐漸更換火繩槍了,以前使用的橫刀、弓弩就可以賣給他們。”
程知節問道:“將來若是他們拿著咱們提供的武器來打咱們,該如何應對?”
王遠笑道:“到時咱們有火炮、火繩槍、手雷,還怕他們那些破弓爛刀??我大唐隻要秉持著兵器淘汰一代,更換一代,製造一代,研發一代,始終領先別國兩代兵器的優勢,還怕他們來打我們嗎?”
李靖忽然意識到什麽,眼睛一亮,問道:“賢侄,你是說,軍器監已經在研發下一代兵器了?”
“不錯,火繩槍如果算第一代熱武器,第二代就是燧發槍。”
“燧發槍?”
“嗯,就是用燧石來點火擊發。”
李二喝了口酒,問道:“左輪手槍算是第幾代。”
王遠語氣一滯,說道:“這種小的兵器不算在內,若是硬加上的話,算是第四代吧。”
“也就是說,你完全可以做出第四代兵器?”
王遠想不到還是被李二給繞進去了,無奈點頭說道:“是的,陛下。關鍵還是缺原材料,所以微臣才提議向西方賣武器,除了讓他們以金銀交換外,最重要的是用銅、硝石、硫磺、石油交換,礦石、煤礦次之。”
“石油為何物?”
“就是石漆,也叫猛火油。這也是一種戰略物資,我大唐雖然儲量不低,但是咱們先用別處的,咱自己的留給後代用。”
對於王遠所說的戰略物資,這些人都深有體會,於是紛紛附議。
王遠吃了口菜,繼續說道:“據跟船遠洋的不良人傳迴的消息,西方一個叫穆罕默德的率軍占領一處叫麥加的地方,建立一個國家,在這處地方別的東西不多,就是石油多,他們守著寶藏卻不知用途,若是有機會,咱將那裏納為大唐版圖,將來全天下的財富盡在我大唐掌握。”
魏征說道:“麥加遙遠,儻有急難,不得不救,師行萬裏,豈不疲勞,與我大唐何益之有?”
王遠笑道:“魏相有所不知,石油加以煉製,其價值堪比黃金。咱們可以移民過去,即使將來不受我控製,也要使那裏的百姓成為我中原的後裔,學習的也是中原的文化!”
眾人麵麵相覷,這招太狠了,簡直是絕戶計。
李靖問道:“那裏士兵的戰力比之突厥如何?”
“不及突厥五成。”
李二說道:“此事容後再議!”
王遠連忙說道:“此時以為高公和尉遲伯父接風為主,不宜議政!高公、尉遲伯父,請!”
眾人打個哈哈,將此事揭過。
尉遲恭大笑道:“哈哈哈,還是長安望江樓的美食正宗,別處的味道還是差那麽一點。”
高士廉點頭說道:“確實如此!”
吃飽喝足,眾人來到王遠別墅秘謀於正月震懾一下各國使臣。
轉眼之間,到了貞觀五年,正月初一的大朝會在枯燥無味中度過。
李二下詔,讓僧、尼、道士致拜父母。
初十,李二和群臣、四夷君長在長安西的昆明池附近狩獵,李二帶著兩隻小老虎非常拉風,著實獵到不少野味。
十一日,在昆明池宴請高昌王鞠文泰和群臣。
十三日,李二趁著興頭,下令在昆明池舉行大閱兵。
各隊精兵邁著整齊的步伐從殿前走過,陌刀隊、新式複合弓弩等兵器著實將四夷君長震撼到了。
特別是幾隊特種兵,手持火繩槍,槍上裝著明晃晃的刺刀,邁著正步,從殿前經過時用出了三段式劈槍。
李二和群臣看的熱血沸騰,四夷君長被殺氣嚇得雙腿抖動,特別是頡利,直接一屁股癱坐到地上。
盡興的李二返迴宮中,到大安宮給老皇帝獻上獵物,聽聞事情經過的老皇帝對李二和王遠更是讚不絕口。
老皇帝說道:“二郎,將淮南下嫁給王小子之事你也該提了。”
李二點頭:“兒臣準備在他去戴州赴任之前賜婚。”
二十日,李孝恭等人以四夷鹹服,請李二封禪,李二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