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赴任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剛冊封代王的李簡,其實就是李二近親生下的兒子,乃李二的十二子,比李治小幾個月,從未在人前現身。
至於李簡是哪位嬪妃的兒子,史書並未記載。
對於王遠提出的近親生育的言論,李二已經信了八成。
退朝之後,李二迴宮,叫上老皇帝和長孫皇後,再帶上長樂、豫章兩位公主,同百官一起來到昆明池。
昆明池上聳立著兩艘大船,旁邊停靠著數艘原來的船,這一對比就能看出兩艘船比原來的足足大上兩倍有餘,眾人站在船下猶如螞蟻之於大象一般。
馮智戴將眾人迎到一艘大船上,眾人在船上參觀起來,重點看了下船上的火炮。
兩邊船舷各十門火炮,船艏和船艉各一門大口徑火炮,這兩門炮隻是立在那裏就能讓人感覺威力無比。
李二看的龍顏大悅,大手一揮:“都水監上下統統有賞!”
馮智戴拱手說道:“多謝陛下!這兩艘寶船還沒有稱號,還請陛下賜名!”
李二沉吟了下,看到長孫皇後牽著兩個小蘿莉在甲板上玩耍,開口說道:“一艘叫長樂號,一艘叫豫章號,如何?”
王遠立即喊道:“陛下聖明!”
眾人白眼一翻,心中吐槽,起個名字哪裏聖明了,果然很王遠,但不得不跟著喊道:“陛下聖明!”
一直參觀到傍晚,眾人才返迴長安。
接下來十天,大船招募船工水手,由右武衛海軍補充士兵至五千人,並在昆明池上進行適應訓練。
同時半數士兵更換了火繩槍,王遠沒事的時候就到昆明池上指導他們訓練。
至於為什麽隻有半數士兵換槍了,當然是因為先緊著李二的禁衛,這還是王遠以他們要出海為由,死皮賴臉要來的,其他諸衛也隻能眼巴巴地等著。
十日之後,兩千五百名持火繩槍的士兵乘長樂號和十艘原來的船出海,皇商與各家的商船緊跟其後,滎陽鄭氏終於得以跟隨船隊出海。
餘下兩千五百名官兵留在昆明池,在豫章號上訓練,今後豫章號就成了大唐的訓練船。
王遠辭別李二和眾大佬,一大家子啟程趕往戴州赴任,同時帶著特種兵四中隊。
到灞遠鎮拉上二十多車的物資,再到藍田縣叫上施萬慶、渭南基地帶上楊老四和十幾名工匠。
數日之後,到了桐柏縣,在當地官員的陪同下,去視察了下堿礦。
由於剛勘探出來,一共就三四十人在挖礦,王遠也看出來了,當地這些官員並沒有盡力。
估計這些官員都是鄭家之人,所以王遠也就沒有多說什麽。
到了開封縣,王遠受到了鄭家的款待,宴席之後王遠和鄭家各房家主進行了友好的協商。
王遠代表的是皇商和太原王氏,王家雖然沒落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庶出,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王遠是名義上的王氏家主,這兩年王家跟著皇商漸漸崛起,實力已經今非昔比。
最後,雙方達成共識,鄭家將與皇家和王家合作開發堿礦,收益李二分六成,鄭家和王家各分二成。
另外鄭家和王家在畜牧養殖上也展開合作,王家在北麵與突厥人交易,鄭家與在黃河流域的突厥人交易,再與皇商一同建造工廠,製作肥皂、雪花膏等。
住了一夜,第二天王遠帶上鄭家送的十車糧食繼續趕路,王遠問了下鄭麗琬姐弟倆,得知鄭家對他們已經另眼相待,還送了他們一些禮物。
一路上的水泥路斷斷續續的,估計用不了兩年從長安到海邊就能貫通。
逐漸接近戴州,並沒有遇災民,看來杜構做的確實不錯。
戴州治所在城武縣(今山東成武縣成武鎮),領單父、城武、楚丘、高鄉、鑿城五縣。
水災之時,整個戴州三個縣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災害,唯有成武縣和楚丘縣沒有受災,這也有地理因素,兩縣在黃河北麵,地勢較高,決堤之處在黃河南岸。
一路之上,王遠多次觀察了黃河的情況,此時的河水比後世湍急多了,水流量也大多了,這還是多地常年幹旱,若是平常,水位還要高上兩三成。
戴州大部分在今荷澤地區,此時的黃河從戴州橫穿而過,不是後世經過改道,避開了戴州。
進入戴州境內,最先到的是鑿城,見到大批的災民正在修建河堤,用的都是混凝土和磚石。
有杜構帶來的工匠指導,河堤建的非常穩固。
幾個維持秩序的官吏見到來了一群人馬,連忙上前詢問。
得知這是新任的戴州刺史,連忙喊來縣令和縣丞等一眾縣裏的官員,原來這些官員都在工地附近視察。
見禮之後,王遠詢問了下情況,得知這裏屬於鑿城縣,最初河堤決口便是從這裏開始。
縣裏官員紛紛請罪,王遠看了眼這些官員,誰知道他們是不是真心的,但是水災過去了幾個月,他們還在工地上,應該不會是不作為的官員。
王遠說道:“現在不是治罪的時候,修建河堤急需用人,隻要你們將此事辦好,本官還要向聖人給你們請功。”
眾官員聞言大喜,紛紛說道:“多謝王太守,下官一定盡職盡責。”
“你們可知杜司馬現在何處?”
“迴王太守,杜司馬正在楚丘縣,那裏建了幾個大作坊,杜司馬來了之後,除了安排救災事宜,一直住在那裏,督促作坊趕工。”
王遠讓施萬慶和鄭敝去看了下工地上的夥食情況,自己則到河堤上在鑿城縣官員的陪同下視察了一下河堤和民夫的勞作。
見那些民夫都很賣力,得知他們都能吃飽飯,王遠對那些官員說道:“不能因為修建河堤而誤了春耕,三日之後你們帶人到成武縣治上去領高產糧種。”
“多謝王太守!”
送走了王遠一行,這幾個縣裏官員頓時鬆了一口氣,這才感覺出了一身冷汗。
王遠騎馬走了一會兒,開口問道:“鄭敞,你看出什麽了嗎?”
鄭敞說道:“米飯是幹的,還有燴湯,至少對於災民來說已經不錯了。”
至於李簡是哪位嬪妃的兒子,史書並未記載。
對於王遠提出的近親生育的言論,李二已經信了八成。
退朝之後,李二迴宮,叫上老皇帝和長孫皇後,再帶上長樂、豫章兩位公主,同百官一起來到昆明池。
昆明池上聳立著兩艘大船,旁邊停靠著數艘原來的船,這一對比就能看出兩艘船比原來的足足大上兩倍有餘,眾人站在船下猶如螞蟻之於大象一般。
馮智戴將眾人迎到一艘大船上,眾人在船上參觀起來,重點看了下船上的火炮。
兩邊船舷各十門火炮,船艏和船艉各一門大口徑火炮,這兩門炮隻是立在那裏就能讓人感覺威力無比。
李二看的龍顏大悅,大手一揮:“都水監上下統統有賞!”
馮智戴拱手說道:“多謝陛下!這兩艘寶船還沒有稱號,還請陛下賜名!”
李二沉吟了下,看到長孫皇後牽著兩個小蘿莉在甲板上玩耍,開口說道:“一艘叫長樂號,一艘叫豫章號,如何?”
王遠立即喊道:“陛下聖明!”
眾人白眼一翻,心中吐槽,起個名字哪裏聖明了,果然很王遠,但不得不跟著喊道:“陛下聖明!”
一直參觀到傍晚,眾人才返迴長安。
接下來十天,大船招募船工水手,由右武衛海軍補充士兵至五千人,並在昆明池上進行適應訓練。
同時半數士兵更換了火繩槍,王遠沒事的時候就到昆明池上指導他們訓練。
至於為什麽隻有半數士兵換槍了,當然是因為先緊著李二的禁衛,這還是王遠以他們要出海為由,死皮賴臉要來的,其他諸衛也隻能眼巴巴地等著。
十日之後,兩千五百名持火繩槍的士兵乘長樂號和十艘原來的船出海,皇商與各家的商船緊跟其後,滎陽鄭氏終於得以跟隨船隊出海。
餘下兩千五百名官兵留在昆明池,在豫章號上訓練,今後豫章號就成了大唐的訓練船。
王遠辭別李二和眾大佬,一大家子啟程趕往戴州赴任,同時帶著特種兵四中隊。
到灞遠鎮拉上二十多車的物資,再到藍田縣叫上施萬慶、渭南基地帶上楊老四和十幾名工匠。
數日之後,到了桐柏縣,在當地官員的陪同下,去視察了下堿礦。
由於剛勘探出來,一共就三四十人在挖礦,王遠也看出來了,當地這些官員並沒有盡力。
估計這些官員都是鄭家之人,所以王遠也就沒有多說什麽。
到了開封縣,王遠受到了鄭家的款待,宴席之後王遠和鄭家各房家主進行了友好的協商。
王遠代表的是皇商和太原王氏,王家雖然沒落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庶出,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王遠是名義上的王氏家主,這兩年王家跟著皇商漸漸崛起,實力已經今非昔比。
最後,雙方達成共識,鄭家將與皇家和王家合作開發堿礦,收益李二分六成,鄭家和王家各分二成。
另外鄭家和王家在畜牧養殖上也展開合作,王家在北麵與突厥人交易,鄭家與在黃河流域的突厥人交易,再與皇商一同建造工廠,製作肥皂、雪花膏等。
住了一夜,第二天王遠帶上鄭家送的十車糧食繼續趕路,王遠問了下鄭麗琬姐弟倆,得知鄭家對他們已經另眼相待,還送了他們一些禮物。
一路上的水泥路斷斷續續的,估計用不了兩年從長安到海邊就能貫通。
逐漸接近戴州,並沒有遇災民,看來杜構做的確實不錯。
戴州治所在城武縣(今山東成武縣成武鎮),領單父、城武、楚丘、高鄉、鑿城五縣。
水災之時,整個戴州三個縣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災害,唯有成武縣和楚丘縣沒有受災,這也有地理因素,兩縣在黃河北麵,地勢較高,決堤之處在黃河南岸。
一路之上,王遠多次觀察了黃河的情況,此時的河水比後世湍急多了,水流量也大多了,這還是多地常年幹旱,若是平常,水位還要高上兩三成。
戴州大部分在今荷澤地區,此時的黃河從戴州橫穿而過,不是後世經過改道,避開了戴州。
進入戴州境內,最先到的是鑿城,見到大批的災民正在修建河堤,用的都是混凝土和磚石。
有杜構帶來的工匠指導,河堤建的非常穩固。
幾個維持秩序的官吏見到來了一群人馬,連忙上前詢問。
得知這是新任的戴州刺史,連忙喊來縣令和縣丞等一眾縣裏的官員,原來這些官員都在工地附近視察。
見禮之後,王遠詢問了下情況,得知這裏屬於鑿城縣,最初河堤決口便是從這裏開始。
縣裏官員紛紛請罪,王遠看了眼這些官員,誰知道他們是不是真心的,但是水災過去了幾個月,他們還在工地上,應該不會是不作為的官員。
王遠說道:“現在不是治罪的時候,修建河堤急需用人,隻要你們將此事辦好,本官還要向聖人給你們請功。”
眾官員聞言大喜,紛紛說道:“多謝王太守,下官一定盡職盡責。”
“你們可知杜司馬現在何處?”
“迴王太守,杜司馬正在楚丘縣,那裏建了幾個大作坊,杜司馬來了之後,除了安排救災事宜,一直住在那裏,督促作坊趕工。”
王遠讓施萬慶和鄭敝去看了下工地上的夥食情況,自己則到河堤上在鑿城縣官員的陪同下視察了一下河堤和民夫的勞作。
見那些民夫都很賣力,得知他們都能吃飽飯,王遠對那些官員說道:“不能因為修建河堤而誤了春耕,三日之後你們帶人到成武縣治上去領高產糧種。”
“多謝王太守!”
送走了王遠一行,這幾個縣裏官員頓時鬆了一口氣,這才感覺出了一身冷汗。
王遠騎馬走了一會兒,開口問道:“鄭敞,你看出什麽了嗎?”
鄭敞說道:“米飯是幹的,還有燴湯,至少對於災民來說已經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