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國防軍想要統治印東四邦,所要麵對的困境,作為對手的印度高層同樣非常清楚。
因此在戰後分析會上,以辛巴為代表的印度高層正在深深剖析第二次印緬戰爭為什麽印軍會發動成這個樣子。
“各位,盡管我們很不情願,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相對於我們印度軍隊,不管是東北國防軍還是緬甸方麵軍其戰鬥力數倍於我們。
我們印軍,就算不是新兵的那一部分,相對於我們的對手,那都是新兵蛋子一般的角色。
不管是東北國防軍還是緬甸方麵軍,他們都是長期處在作戰的狀態下,可以說是相當都精銳。
尤其是東北國防軍,其普通陸軍部隊士兵都能夠熟練操作陸軍的幾乎所有裝備,也就是說盡管東北國防軍派出的是六百個輕裝營,到了這裏,他們現在幾乎都成六百重裝營。
現在的那六百個營長,幾乎都是炮兵營長,坦克營,機械化步兵營。
需要強調的是東北國防軍的特種作戰部隊,他們才是更加恐怖的存在,除了精通陸軍的幾乎所有裝備使用,甚至還能勝任飛機的駕駛。
這六百派遣營每個營裏麵的都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特戰隊員。
這些特戰隊員雖然都是空戰方麵的菜鳥,但是他們駕駛的戰機同樣能對我們的地麵部隊造成巨大的殺傷。
可以說,在短期內,我們如果還要與之作戰,戰敗還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總理閣下,那我們難道就這麽認了?”
當即就有人表情不樂意了。
華夏人在他們的控製區實行的新政直接否定了他們這些婆羅門的特權。
沒有意外,在這裏參與討論的全部都是印度的婆羅門。
尤其是在印東四邦,那裏可以說是印度教的傳統地區了。
種姓製度實行了上千年,早已深入人心,華夏人想要推倒我們的種姓製度,那純粹就是找死的節奏。
看到在座的諸位印度高層不少人都麵露沮喪。
辛巴不得不給他們打氣。
“一個人不可能一直走運,一個民族同樣不可能一直走運。
當華夏人再度走黴運的時候,就是我們複仇的時候。
北方人不僅得罪了我們印度人,他們得罪了更北的蘇俄人,得罪了西方最強的兩個大國米國和英國。
等到北方國家衰弱的時候,就是我們幾方將其拆解的時候。”
突然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總理閣下,如今的北方大國還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他們很快就要統一了,如今的狀態就已經讓我們感到不可抗拒,一旦他們實現了真正的統一,他們的實力隻會更加強大,我們什麽時候能夠等到他們衰落的時候?”
辛巴卻冷哼一聲。
“北方人如果能夠真正的實現統一,那他們真的要令這個世界顫抖了。
但是他們想要實現真正的統一,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如今北方東北國防軍的實力有多強大。
可以說,他們僅僅憑借北方大國的一隅之地,就獨自對抗了蘇俄,米國以及英國等西方列強。
然而,他卻沒有入主中原,而是要等到國共雙方決出真正的勝利者,才宣布歸附。
那個東北國防軍的締造者周浩把自己粉飾成一個愛國者,一個不願意參與國內戰爭的清高者。
然而,他卻忘了什麽叫做尾大不掉。
不管北方是誰統一了關內地區,都不會真正地信任周浩,畢竟周浩的實力太強大了。
而周浩也不可能把他的東北國防軍徹底並入國家軍隊。
手裏失去軍權,他周浩也就失去了所有。
而且周浩在東北國防軍內的聲望太高,東北國防軍的實力又太大,以至於關內的力量全部加起來甚至都不是東北國防軍的對手。
北方大國說不一定還會爆發更為浩大的戰爭。
一旦東北國防軍和那個時候的關內主人發生大戰,那北方大國也就不足為慮了。”
辛巴的分析很到位,讓在座的印度高層暫時都放下了恐懼的心理。
“總理閣下,那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麽做?”
有一個部長問了起來。
“通過對周浩這個人的研究,我發現,這個人還是相當的中庸。”
辛巴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
“雖然周浩手裏的實力非常強大,他卻很少主動發起進攻。
而周浩在南亞的布局,其實也就是要和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國等國一起對抗抑製我們。
那我們就和他們就這麽耗下去。
同時全力增強我們的國力。
當我們的國力增強的時候,我們的軍力同樣也會得到增強。
大家要相信我們國家的潛力。
在我們同仇敵愾之下,定能發揮出超強的力量,說不定到時候我們的國力超過北方大國。
真到那個時候,說不定僅僅憑借我們自己的實力就能一舉擊敗北方大國。
當然,就算我們真的有那個實力單獨擊敗北方大國,我也不會也不能那麽做。
我們可以聯合西方諸國一起討伐北方大國。
隻不過我們要出大力而已,畢竟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就要付出更多。
辛格部長,你們國防部都有什麽計劃?”
辛巴成功地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將火力都轉向可憐的國防部長。
一看這架勢,辛格就知道他們的辛巴總理的壞心思。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辛格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了。
“眾所周知,我們拚盡全力準備了半年,我們將我們幾乎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都砸在訓練新兵上。
我們的總兵力一度達到了六百多萬,這讓我們不僅產生了錯覺,那就是僅僅憑借我們的力量,我們就能掃平南亞那些雜音,然而結果大家都是很清楚的,我們再次失敗了。
而且,為了能夠減少我們的損失,為了能夠盡快平息戰火,我們再度失去的東部四邦。
同時失去的還有幾千萬的人口。
這次戰爭讓我們徹底頭腦清醒了過來。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就目前的狀況,我們是打不過四方聯軍的。
而讓我們恐懼的,沒錯就是恐懼些個詞,是東北國防軍的三十萬人和緬甸方麵軍的五十萬人。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一百五十萬大軍,在我們看來,其實也就那樣。
在西線,我們之所以跟幹脆地放棄了克什米爾地區,主要原因並不是巴基斯坦的百萬大軍,而僅僅是在巴基斯坦充當教官的一百個營的東北國防軍。
如今東北國防軍那一百個營已經撤走了,西部我們已經不用擔心了。
現在我們擔心的僅僅是東部的情況。
然而鳩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們再擔心也是白搭。
我們隻能指望東北國防軍不會繼續擴大他們的占領區。
當然,我們也不能再給他們擴大的借口。
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將我們如今的這三百萬大軍訓練得盡可能精銳。
讓他們在你今後的戰鬥中至少能夠和東北國防軍士兵做到極限一換一。
還有一點,東北國防軍和緬甸方麵軍他們的士兵之所以實力強大,那是因為他們在最近的十年裏,幾乎都是在戰鬥中渡過的。
而我們的士兵卻是幾乎沒有什麽實戰經驗。
今後的戰事會越來越漂亮。
幾年後,東北國防軍和緬甸方麵軍如今實力強大的這些士兵都需要退役,等到他們換了幾波人,我不信他們還有這麽強大的戰鬥力。
等到我們的對手實力降到和我們差不多的水平,那個時候,我們還有什麽好怕的。
到時候我們聯合西方幾個大國一起發起對北方大國的征服之戰。
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北方大國的強大,會影響到整個西方世界的利益。
對於他們來說,四分五裂的華夏最符合他們的利益。
所以說各位,讓我們慢慢等待吧,天神都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的。”
到了最後,辛格甚至連印度教的天神都會被她請了出來。
今天的會議,其主要目的就是辛巴和辛格聯合忽悠整個印度高層,讓他們同意二人製訂的戰後發展綱要。
因為辛巴和辛格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武力對抗,尤其是現階段那武力對抗,印度完全就是處於劣勢。
而印度想要翻身唯一的機會就是大力發展自身,讓自己的國力徹底發展起來。
至少印度的國防工業能夠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
享受西方國家的武器支援,感覺雖然非常爽,卻也在無形之中失去了自我。
如果印度完全能夠盡快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辛巴是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發起對緬甸軍和東北國防軍的進攻。
如果再等一個一年半載,印度軍隊的實力再度達到幾個新台階,尤其是空軍的實力能夠再度翻番。
在戰鬥中,印軍不要說獲得製空權,隻要不失去製空權,印軍就不會輸得這麽慘。
甚至,如果印軍能夠獲得戰場製空權,那依靠自身的兵力優勢,橫推四方聯軍,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情。
這也是辛巴和辛格二人閉門討論講究,得出來的結論。
同時,二人也得出了東北國防軍不會主動發起對印度的戰事。
畢竟,東北國防軍在印東西邦實行的政策已經和婆羅門成了死敵。
印度的婆羅門雖然是少數人口,但是其基數還是很大的。
幾千萬的人口還是有的。
辛巴已經決定在波羅門裏麵招募士兵。
為了自己家族利益,這些婆羅門會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如果,開戰前印度的六百萬大軍都是由婆羅門組成,辛巴敢肯定,如今的局勢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說是和四方聯軍同歸於盡都是很有可能的。
可惜的是,那個時候辛巴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或許在東北國防軍沒有公布徹底廢除種姓製度之前,那些婆羅門會認為東北國防軍那些華夏人會在和之前曆次征服印度的外來勢力一樣,在見識了種姓製度在統治方麵的優越性後,都會繼續繼承並發揚種姓製度。
因為,在四方聯軍的戰俘營裏麵,婆羅門戰俘也是不少的。
這次會議開辦得很成功。
在任上發起兩次對外戰爭,都把侵略戰爭打成了印度保衛戰,為了平息戰火,又同樣采取各地的方式實現了和平。
就這麽一個印度總理,按理說怎麽都應該被彈劾,迴家種地去。
然而,辛巴總理卻仍然牢牢的坐在總理的位置上。
而在這次會議後,印度各部都很高效地配合國防部和總理為這次戰爭善後。
印東四邦的新政,把無數大地主高種姓逼地攜帶他們的金銀細軟前往西部的印度,同時帶去的還有華夏人對高種姓整個階層的迫害。
這也讓印度的高種姓居然生出了同仇敵愾的想法。
在接下來印度要在高種姓的婆羅門和刹帝利裏麵招募將來的核心精銳部隊,居然得到了整個高種姓階層大力的支持。
短短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一百萬的高種姓軍隊就招募到位。
至此,印度就開始了下一階段準備。
大力發展經濟,重點訓練高種姓軍隊。
高種姓軍隊對於印度的國家認同感較高。
因為在印東四邦,高種姓幾乎都離開了那裏,來到西方的印度,這些被沒收土地的高種姓,可沒有說那些占領者一句好話。
盡管對於他們的財物,那些占領者幾乎是秋毫不犯的。
如果如同他們說的那樣,那些占領者都是貪得無厭的惡魔,那他們離開印東四邦的時候就不是大車小車地拉著他們的財物,而且赤手空拳身無分文的樣子。
這些高種姓即使到達新的地方,依然過著衣食無憂,仆役成群的人上人生活。
如果周浩看到這一場景,不知會不會後悔他的那一決定。
或許是周浩根本不清楚這些印度高種姓到底有多麽的富裕。
無論如何,在失去土地之後,這些高種姓就低價處理他們的房產和城市裏的產業,以最快那速度帶著他們的家人,攜帶著能夠帶走的金銀細軟,離開了印東四邦。
而沒有了那些高種姓,印東四邦的土地改革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全部完成了。
因此在戰後分析會上,以辛巴為代表的印度高層正在深深剖析第二次印緬戰爭為什麽印軍會發動成這個樣子。
“各位,盡管我們很不情願,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相對於我們印度軍隊,不管是東北國防軍還是緬甸方麵軍其戰鬥力數倍於我們。
我們印軍,就算不是新兵的那一部分,相對於我們的對手,那都是新兵蛋子一般的角色。
不管是東北國防軍還是緬甸方麵軍,他們都是長期處在作戰的狀態下,可以說是相當都精銳。
尤其是東北國防軍,其普通陸軍部隊士兵都能夠熟練操作陸軍的幾乎所有裝備,也就是說盡管東北國防軍派出的是六百個輕裝營,到了這裏,他們現在幾乎都成六百重裝營。
現在的那六百個營長,幾乎都是炮兵營長,坦克營,機械化步兵營。
需要強調的是東北國防軍的特種作戰部隊,他們才是更加恐怖的存在,除了精通陸軍的幾乎所有裝備使用,甚至還能勝任飛機的駕駛。
這六百派遣營每個營裏麵的都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特戰隊員。
這些特戰隊員雖然都是空戰方麵的菜鳥,但是他們駕駛的戰機同樣能對我們的地麵部隊造成巨大的殺傷。
可以說,在短期內,我們如果還要與之作戰,戰敗還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總理閣下,那我們難道就這麽認了?”
當即就有人表情不樂意了。
華夏人在他們的控製區實行的新政直接否定了他們這些婆羅門的特權。
沒有意外,在這裏參與討論的全部都是印度的婆羅門。
尤其是在印東四邦,那裏可以說是印度教的傳統地區了。
種姓製度實行了上千年,早已深入人心,華夏人想要推倒我們的種姓製度,那純粹就是找死的節奏。
看到在座的諸位印度高層不少人都麵露沮喪。
辛巴不得不給他們打氣。
“一個人不可能一直走運,一個民族同樣不可能一直走運。
當華夏人再度走黴運的時候,就是我們複仇的時候。
北方人不僅得罪了我們印度人,他們得罪了更北的蘇俄人,得罪了西方最強的兩個大國米國和英國。
等到北方國家衰弱的時候,就是我們幾方將其拆解的時候。”
突然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總理閣下,如今的北方大國還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他們很快就要統一了,如今的狀態就已經讓我們感到不可抗拒,一旦他們實現了真正的統一,他們的實力隻會更加強大,我們什麽時候能夠等到他們衰落的時候?”
辛巴卻冷哼一聲。
“北方人如果能夠真正的實現統一,那他們真的要令這個世界顫抖了。
但是他們想要實現真正的統一,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如今北方東北國防軍的實力有多強大。
可以說,他們僅僅憑借北方大國的一隅之地,就獨自對抗了蘇俄,米國以及英國等西方列強。
然而,他卻沒有入主中原,而是要等到國共雙方決出真正的勝利者,才宣布歸附。
那個東北國防軍的締造者周浩把自己粉飾成一個愛國者,一個不願意參與國內戰爭的清高者。
然而,他卻忘了什麽叫做尾大不掉。
不管北方是誰統一了關內地區,都不會真正地信任周浩,畢竟周浩的實力太強大了。
而周浩也不可能把他的東北國防軍徹底並入國家軍隊。
手裏失去軍權,他周浩也就失去了所有。
而且周浩在東北國防軍內的聲望太高,東北國防軍的實力又太大,以至於關內的力量全部加起來甚至都不是東北國防軍的對手。
北方大國說不一定還會爆發更為浩大的戰爭。
一旦東北國防軍和那個時候的關內主人發生大戰,那北方大國也就不足為慮了。”
辛巴的分析很到位,讓在座的印度高層暫時都放下了恐懼的心理。
“總理閣下,那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麽做?”
有一個部長問了起來。
“通過對周浩這個人的研究,我發現,這個人還是相當的中庸。”
辛巴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
“雖然周浩手裏的實力非常強大,他卻很少主動發起進攻。
而周浩在南亞的布局,其實也就是要和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國等國一起對抗抑製我們。
那我們就和他們就這麽耗下去。
同時全力增強我們的國力。
當我們的國力增強的時候,我們的軍力同樣也會得到增強。
大家要相信我們國家的潛力。
在我們同仇敵愾之下,定能發揮出超強的力量,說不定到時候我們的國力超過北方大國。
真到那個時候,說不定僅僅憑借我們自己的實力就能一舉擊敗北方大國。
當然,就算我們真的有那個實力單獨擊敗北方大國,我也不會也不能那麽做。
我們可以聯合西方諸國一起討伐北方大國。
隻不過我們要出大力而已,畢竟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就要付出更多。
辛格部長,你們國防部都有什麽計劃?”
辛巴成功地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將火力都轉向可憐的國防部長。
一看這架勢,辛格就知道他們的辛巴總理的壞心思。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辛格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了。
“眾所周知,我們拚盡全力準備了半年,我們將我們幾乎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都砸在訓練新兵上。
我們的總兵力一度達到了六百多萬,這讓我們不僅產生了錯覺,那就是僅僅憑借我們的力量,我們就能掃平南亞那些雜音,然而結果大家都是很清楚的,我們再次失敗了。
而且,為了能夠減少我們的損失,為了能夠盡快平息戰火,我們再度失去的東部四邦。
同時失去的還有幾千萬的人口。
這次戰爭讓我們徹底頭腦清醒了過來。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就目前的狀況,我們是打不過四方聯軍的。
而讓我們恐懼的,沒錯就是恐懼些個詞,是東北國防軍的三十萬人和緬甸方麵軍的五十萬人。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一百五十萬大軍,在我們看來,其實也就那樣。
在西線,我們之所以跟幹脆地放棄了克什米爾地區,主要原因並不是巴基斯坦的百萬大軍,而僅僅是在巴基斯坦充當教官的一百個營的東北國防軍。
如今東北國防軍那一百個營已經撤走了,西部我們已經不用擔心了。
現在我們擔心的僅僅是東部的情況。
然而鳩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們再擔心也是白搭。
我們隻能指望東北國防軍不會繼續擴大他們的占領區。
當然,我們也不能再給他們擴大的借口。
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將我們如今的這三百萬大軍訓練得盡可能精銳。
讓他們在你今後的戰鬥中至少能夠和東北國防軍士兵做到極限一換一。
還有一點,東北國防軍和緬甸方麵軍他們的士兵之所以實力強大,那是因為他們在最近的十年裏,幾乎都是在戰鬥中渡過的。
而我們的士兵卻是幾乎沒有什麽實戰經驗。
今後的戰事會越來越漂亮。
幾年後,東北國防軍和緬甸方麵軍如今實力強大的這些士兵都需要退役,等到他們換了幾波人,我不信他們還有這麽強大的戰鬥力。
等到我們的對手實力降到和我們差不多的水平,那個時候,我們還有什麽好怕的。
到時候我們聯合西方幾個大國一起發起對北方大國的征服之戰。
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北方大國的強大,會影響到整個西方世界的利益。
對於他們來說,四分五裂的華夏最符合他們的利益。
所以說各位,讓我們慢慢等待吧,天神都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的。”
到了最後,辛格甚至連印度教的天神都會被她請了出來。
今天的會議,其主要目的就是辛巴和辛格聯合忽悠整個印度高層,讓他們同意二人製訂的戰後發展綱要。
因為辛巴和辛格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武力對抗,尤其是現階段那武力對抗,印度完全就是處於劣勢。
而印度想要翻身唯一的機會就是大力發展自身,讓自己的國力徹底發展起來。
至少印度的國防工業能夠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
享受西方國家的武器支援,感覺雖然非常爽,卻也在無形之中失去了自我。
如果印度完全能夠盡快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辛巴是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發起對緬甸軍和東北國防軍的進攻。
如果再等一個一年半載,印度軍隊的實力再度達到幾個新台階,尤其是空軍的實力能夠再度翻番。
在戰鬥中,印軍不要說獲得製空權,隻要不失去製空權,印軍就不會輸得這麽慘。
甚至,如果印軍能夠獲得戰場製空權,那依靠自身的兵力優勢,橫推四方聯軍,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情。
這也是辛巴和辛格二人閉門討論講究,得出來的結論。
同時,二人也得出了東北國防軍不會主動發起對印度的戰事。
畢竟,東北國防軍在印東西邦實行的政策已經和婆羅門成了死敵。
印度的婆羅門雖然是少數人口,但是其基數還是很大的。
幾千萬的人口還是有的。
辛巴已經決定在波羅門裏麵招募士兵。
為了自己家族利益,這些婆羅門會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如果,開戰前印度的六百萬大軍都是由婆羅門組成,辛巴敢肯定,如今的局勢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說是和四方聯軍同歸於盡都是很有可能的。
可惜的是,那個時候辛巴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或許在東北國防軍沒有公布徹底廢除種姓製度之前,那些婆羅門會認為東北國防軍那些華夏人會在和之前曆次征服印度的外來勢力一樣,在見識了種姓製度在統治方麵的優越性後,都會繼續繼承並發揚種姓製度。
因為,在四方聯軍的戰俘營裏麵,婆羅門戰俘也是不少的。
這次會議開辦得很成功。
在任上發起兩次對外戰爭,都把侵略戰爭打成了印度保衛戰,為了平息戰火,又同樣采取各地的方式實現了和平。
就這麽一個印度總理,按理說怎麽都應該被彈劾,迴家種地去。
然而,辛巴總理卻仍然牢牢的坐在總理的位置上。
而在這次會議後,印度各部都很高效地配合國防部和總理為這次戰爭善後。
印東四邦的新政,把無數大地主高種姓逼地攜帶他們的金銀細軟前往西部的印度,同時帶去的還有華夏人對高種姓整個階層的迫害。
這也讓印度的高種姓居然生出了同仇敵愾的想法。
在接下來印度要在高種姓的婆羅門和刹帝利裏麵招募將來的核心精銳部隊,居然得到了整個高種姓階層大力的支持。
短短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一百萬的高種姓軍隊就招募到位。
至此,印度就開始了下一階段準備。
大力發展經濟,重點訓練高種姓軍隊。
高種姓軍隊對於印度的國家認同感較高。
因為在印東四邦,高種姓幾乎都離開了那裏,來到西方的印度,這些被沒收土地的高種姓,可沒有說那些占領者一句好話。
盡管對於他們的財物,那些占領者幾乎是秋毫不犯的。
如果如同他們說的那樣,那些占領者都是貪得無厭的惡魔,那他們離開印東四邦的時候就不是大車小車地拉著他們的財物,而且赤手空拳身無分文的樣子。
這些高種姓即使到達新的地方,依然過著衣食無憂,仆役成群的人上人生活。
如果周浩看到這一場景,不知會不會後悔他的那一決定。
或許是周浩根本不清楚這些印度高種姓到底有多麽的富裕。
無論如何,在失去土地之後,這些高種姓就低價處理他們的房產和城市裏的產業,以最快那速度帶著他們的家人,攜帶著能夠帶走的金銀細軟,離開了印東四邦。
而沒有了那些高種姓,印東四邦的土地改革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全部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