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戶部右侍郎
推衍娘子:狀元相公不信邪 作者:裴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55章 戶部右侍郎
次相緊隨其後出列道:“安國公少安毋躁,邊關有董太師鎮守固若金湯,依老夫之見暫時無需興師動眾。當務之急是速速籌備糧草送往邊關。”
“次相所言有理,董太師用兵穩重,最擅守城,隻消糧草充足,區區西燕不足為慮。”燕國公附和道。
安國公脾氣爆不代表人傻,一眼就看出這裏麵有問題:“如今時值五月,正是青黃不接之時,西燕此時犯邊必有蹊蹺,不可不防。董太師固然德高望重,但涼州兵馬不過二十萬,旁的不說,單說若突厥與西燕勾結,即便董太師用兵如神也至多守三個月。”
這二十萬還要守衛整個涼州,不可能全都調到一處去,那麽可供董太師調度的最多可能隻有三分之一。
“安國公所言甚是,正所謂有備而無患。”首相支持道,“正好由安國公順路押送糧草,可保萬無一失。”
安國公的人品可以確保中飽私囊之事不會發生,多一分糧草就多一分勝算啊。
皇帝顯然也想到這點了,於是大筆一揮:“著安國公為西征大元帥,領十萬兵馬、二十萬石糧草馳援邊關,十日後出征。”
“臣領旨!”安國公中氣十足地跪下領命。
戶部尚書臉色一苦,合著把他叫來就是掏錢的,連個商量都沒有。二十萬石糧草這一下子讓他上哪籌備去?
真是個勞碌命。
但皇帝的旨意都下了,戶部尚書也隻能跟著一起領命。
散會之後,眾人便忙碌開來,籌備糧草的籌備糧草,調度大軍的調度大軍。整個朝廷都飛快地運轉起來,且屬兵部與戶部最忙。
“西燕寇邊?”易玹眉頭一皺。
“怎麽?”淩相若一眼便看出他神情不對,“是有什麽蹊蹺麽?”
易玹微微搖頭,但眉頭一直沒有鬆開:“涼州刺史楊朝是昭慧長公主之子。”
巧的是這次援邊的還是安國公。
不怪他敏感,但這幾件事擺在一起,他就是想不多疑也做不到。
“難不成是他裏通外敵挑起兩國戰事?”淩相若驚訝道,“就為了一己之私?”
“沒有證據,便隻是捕風捉影,不足與外人道。但不論如何,還是要提醒爹小心為上。”易玹警惕道。
安國公聽了他們的提醒,目光深沉了幾分:“知道了。”
他雖忠心,卻不愚忠。故而聽了易玹毫無證據僅靠臆測的猜疑也沒有動怒,更沒有不屑一顧,反而記在了心裏。他並不會因為自己忠心,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其他人也必然忠心,哪怕對方是皇室宗親。
戶部司儲,劉冰正在核算糧草賬目。司儲主事不止他一個,可這次上官卻突然對他一個新人委以重任,竟將籌備糧草這麽重要的任務交給他負責。劉冰誠惶誠恐,兢兢業業,已經三天沒睡個好覺了,黑眼圈都重了幾分。
好在他身上還有不少從淩相若那買來的符籙,護身符、清心符來一打,精神倒也爽朗。
劉冰耳尖一動,聽見有腳步聲靠近,便抬頭看去,隻見正是他的上官戶部右侍郎呂行。
“下官見過呂大人。”劉冰忙起身行禮。
呂行笑著虛扶一把:“不必多禮,劉大人賬目核算得如何了?可有為難之處?”
“多謝大人關心,下官已將賬目核算大半,不出兩日即可交差。”劉冰慎重道。
“劉大人不愧是新科進士,這份能力便無人能及。”呂行給他戴了個高帽。
“大人折煞下官了,下官萬萬不敢當。”劉冰大驚,“下官不過是三甲同進士出身,哪敢與諸位大人、同僚相提並論。也就仗著商賈出身,略通俗務而已。”
“劉大人不必妄自菲薄。”呂行笑著安撫一句,忽的話鋒一轉,“如此說來,劉大人對賬目必是極為精通的。”
“不敢當,不敢當。”劉冰連連擺手。
“謙虛,謙虛了。”呂行意味深長道,“以劉大人之才,以假亂真想必不難。”
劉冰麵色大變,不敢置信:“大,大人說什麽?”
他這才發現堂屋裏靜悄悄的,四處竟看不見一個人影,想來都被呂行調開了。這是有備而來!
“劉大人別急嘛。”呂行一臉不讚同,“年輕人還是要沉穩一些,毛毛躁躁的如何成事?不過也難怪,本官聽說你是由祖母教養長大,劉家也隻有你這一脈單傳,嬌養些也在所難免。”
劉冰麵色慘白,仿佛先天不足之症複發:“你,你用祖母威脅我?”
“話不要說的這麽難聽。”呂行語重心長道,“這可是為貴人辦事,辦成了往後有你的富貴榮華。本官也是在提攜你啊。”
劉冰蒼白的嘴唇蠕動了一番:“這可是援邊的糧草,關乎幾十萬大軍的性命,你們,你們……”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再者隻是拖延一次,死不了幾個人的。下次盡快補上就是了。”呂行輕描淡寫道。
劉冰簡直震驚了,這是一個三品大員該說的話?這就是戶部的三把手?
“劉大人好好想想吧,兩日之後本官要看到結果。”呂行起身道,走出一半又迴過頭來提醒道,“本官知道你與安國公世子妃交好,但本官還是要提醒你一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這是告誡他別想趁機去找淩相若報信呢。
劉冰氣得牙根都顫抖了,可因為祖母的緣故卻不得不投鼠忌器。這官場的水,比他想象的深太多了。沒怎麽經事的年輕官員心中滿是彷徨。
一邊是正義,一邊是親人,該如何抉擇?
劉冰陷入痛苦的掙紮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劉冰忽然無意識地呢喃了一句:“一個戶部右侍郎真的能隻手遮天?”
他的目光漸漸恢複明亮,信念也逐漸堅定:“我好歹是朝廷命官,劉家在華亭也不是小族,豈能如此輕易受人脅迫!”
可惜他品級太低,又不在翰林院供職,不然設法見皇帝一麵將此事上報,皇帝肯定饒不了呂行。不過見不到就見不到吧,左右這個法子也不穩妥。
次相緊隨其後出列道:“安國公少安毋躁,邊關有董太師鎮守固若金湯,依老夫之見暫時無需興師動眾。當務之急是速速籌備糧草送往邊關。”
“次相所言有理,董太師用兵穩重,最擅守城,隻消糧草充足,區區西燕不足為慮。”燕國公附和道。
安國公脾氣爆不代表人傻,一眼就看出這裏麵有問題:“如今時值五月,正是青黃不接之時,西燕此時犯邊必有蹊蹺,不可不防。董太師固然德高望重,但涼州兵馬不過二十萬,旁的不說,單說若突厥與西燕勾結,即便董太師用兵如神也至多守三個月。”
這二十萬還要守衛整個涼州,不可能全都調到一處去,那麽可供董太師調度的最多可能隻有三分之一。
“安國公所言甚是,正所謂有備而無患。”首相支持道,“正好由安國公順路押送糧草,可保萬無一失。”
安國公的人品可以確保中飽私囊之事不會發生,多一分糧草就多一分勝算啊。
皇帝顯然也想到這點了,於是大筆一揮:“著安國公為西征大元帥,領十萬兵馬、二十萬石糧草馳援邊關,十日後出征。”
“臣領旨!”安國公中氣十足地跪下領命。
戶部尚書臉色一苦,合著把他叫來就是掏錢的,連個商量都沒有。二十萬石糧草這一下子讓他上哪籌備去?
真是個勞碌命。
但皇帝的旨意都下了,戶部尚書也隻能跟著一起領命。
散會之後,眾人便忙碌開來,籌備糧草的籌備糧草,調度大軍的調度大軍。整個朝廷都飛快地運轉起來,且屬兵部與戶部最忙。
“西燕寇邊?”易玹眉頭一皺。
“怎麽?”淩相若一眼便看出他神情不對,“是有什麽蹊蹺麽?”
易玹微微搖頭,但眉頭一直沒有鬆開:“涼州刺史楊朝是昭慧長公主之子。”
巧的是這次援邊的還是安國公。
不怪他敏感,但這幾件事擺在一起,他就是想不多疑也做不到。
“難不成是他裏通外敵挑起兩國戰事?”淩相若驚訝道,“就為了一己之私?”
“沒有證據,便隻是捕風捉影,不足與外人道。但不論如何,還是要提醒爹小心為上。”易玹警惕道。
安國公聽了他們的提醒,目光深沉了幾分:“知道了。”
他雖忠心,卻不愚忠。故而聽了易玹毫無證據僅靠臆測的猜疑也沒有動怒,更沒有不屑一顧,反而記在了心裏。他並不會因為自己忠心,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其他人也必然忠心,哪怕對方是皇室宗親。
戶部司儲,劉冰正在核算糧草賬目。司儲主事不止他一個,可這次上官卻突然對他一個新人委以重任,竟將籌備糧草這麽重要的任務交給他負責。劉冰誠惶誠恐,兢兢業業,已經三天沒睡個好覺了,黑眼圈都重了幾分。
好在他身上還有不少從淩相若那買來的符籙,護身符、清心符來一打,精神倒也爽朗。
劉冰耳尖一動,聽見有腳步聲靠近,便抬頭看去,隻見正是他的上官戶部右侍郎呂行。
“下官見過呂大人。”劉冰忙起身行禮。
呂行笑著虛扶一把:“不必多禮,劉大人賬目核算得如何了?可有為難之處?”
“多謝大人關心,下官已將賬目核算大半,不出兩日即可交差。”劉冰慎重道。
“劉大人不愧是新科進士,這份能力便無人能及。”呂行給他戴了個高帽。
“大人折煞下官了,下官萬萬不敢當。”劉冰大驚,“下官不過是三甲同進士出身,哪敢與諸位大人、同僚相提並論。也就仗著商賈出身,略通俗務而已。”
“劉大人不必妄自菲薄。”呂行笑著安撫一句,忽的話鋒一轉,“如此說來,劉大人對賬目必是極為精通的。”
“不敢當,不敢當。”劉冰連連擺手。
“謙虛,謙虛了。”呂行意味深長道,“以劉大人之才,以假亂真想必不難。”
劉冰麵色大變,不敢置信:“大,大人說什麽?”
他這才發現堂屋裏靜悄悄的,四處竟看不見一個人影,想來都被呂行調開了。這是有備而來!
“劉大人別急嘛。”呂行一臉不讚同,“年輕人還是要沉穩一些,毛毛躁躁的如何成事?不過也難怪,本官聽說你是由祖母教養長大,劉家也隻有你這一脈單傳,嬌養些也在所難免。”
劉冰麵色慘白,仿佛先天不足之症複發:“你,你用祖母威脅我?”
“話不要說的這麽難聽。”呂行語重心長道,“這可是為貴人辦事,辦成了往後有你的富貴榮華。本官也是在提攜你啊。”
劉冰蒼白的嘴唇蠕動了一番:“這可是援邊的糧草,關乎幾十萬大軍的性命,你們,你們……”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再者隻是拖延一次,死不了幾個人的。下次盡快補上就是了。”呂行輕描淡寫道。
劉冰簡直震驚了,這是一個三品大員該說的話?這就是戶部的三把手?
“劉大人好好想想吧,兩日之後本官要看到結果。”呂行起身道,走出一半又迴過頭來提醒道,“本官知道你與安國公世子妃交好,但本官還是要提醒你一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這是告誡他別想趁機去找淩相若報信呢。
劉冰氣得牙根都顫抖了,可因為祖母的緣故卻不得不投鼠忌器。這官場的水,比他想象的深太多了。沒怎麽經事的年輕官員心中滿是彷徨。
一邊是正義,一邊是親人,該如何抉擇?
劉冰陷入痛苦的掙紮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劉冰忽然無意識地呢喃了一句:“一個戶部右侍郎真的能隻手遮天?”
他的目光漸漸恢複明亮,信念也逐漸堅定:“我好歹是朝廷命官,劉家在華亭也不是小族,豈能如此輕易受人脅迫!”
可惜他品級太低,又不在翰林院供職,不然設法見皇帝一麵將此事上報,皇帝肯定饒不了呂行。不過見不到就見不到吧,左右這個法子也不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