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和約終敲定
推衍娘子:狀元相公不信邪 作者:裴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06章 和約終敲定
“朕沒那麽多耐心跟你們扯皮,若想談,那便拿出誠意。”皇帝強硬道。
“是啊,睦親王,你隻肯割三城,莫非是戲耍大齊不成?”首相也開口道。
慕容遠深吸一口氣:“五城,西燕不比大齊國土廣袤,五城已然傷筋動骨。此外,再附每年朝貢三萬兩銀、三萬匹絹。”
易玹冷不丁地開口,角度十分刁鑽:“你們去年打一場仗就花了上百萬兩銀子,怎麽?有錢打仗沒錢賠款?要我說,十萬兩都要少了。”
慕容遠:“……”閉嘴,你給我閉嘴!怎麽哪都有你!你怎麽沒死在突厥?
“那就比照這個數字來吧。”皇帝順水推舟道,“糧草加軍餉,朕姑且算你們花了一百萬兩。”
“不不不,這賬不能這麽算!”慕容遠坐不住了,“打仗也就一次,可朝貢卻是年年如此,怎可一概而論?若按打仗軍需計算,每年朝貢十萬兩銀、十萬匹絹,那豈不是隻需朝貢七八年即可?”
“打仗隻需一次?”易玹像是聽到什麽笑話一般,“要我幫你們算算,這五年間西燕和大齊打了幾仗嗎?”
慕容遠一噎,這個人怎麽如此煩人?
有易玹這根攪屎棍在,慕容遠想壓價的算盤徹底落空,不過大齊這邊最後還是退了一步,朝貢的數額不變,但割讓的城池由皇帝提出的十五座減為了五座。
但慕容遠又趁機舊事重提,想讓皇帝答應送董昭之女去和親。
皇帝還沒開口,次相便道:“西燕求和誠意十足,兩國結為姻親,更有利於邊關太平,董家世代戍邊,想來比任何人都希望邊關再無戰事。董將軍之女董宣乃將門虎女,風姿綽約,不輸男兒,定然也是願意為國效力,為君分憂。”
“次相可真會慷他人之慨,你怎麽不把自己女兒嫁給殺祖父的仇人?”易玹今天宛如一個噴子,見水噴誰,“和親之說簡直就是個笑話,哪有戰勝國還要送女兒和親的道理?我大齊男兒的骨頭都軟了斷了不成?就是戰敗了,隻要還沒戰死至最後一個人,也沒有拿女兒和親的道理。”
“說得好!”武將們紛紛讚同道。
拿女人和親換太平,簡直就是一個國家的恥辱。
“西燕若想和親,倒不如讓你們太子入贅吧。如此大齊尚能考慮一二。”易玹這張嘴簡直氣死人。
讓太子入贅也就算了,還隻考慮一二。
“一派胡言!”慕容遠氣得拂袖道。
“那就當我沒說。”易玹幽幽道。
慕容遠怒目以對,恨不得生吞了他。
皇帝擺擺手道:“既然如此,此事作罷,今日便到這裏吧。”
“是。”眾人起身告退。
“當初本王怎麽就信了他的邪,沒直接在金州城把他弄死!”慕容遠心裏那叫一個後悔。
要是當初易玹假意投誠時,他信了袁道奇的話將易玹除了,哪還有之後的事?
突厥不滅,西燕也不至於孤立無援,被齊朝這麽騎在頭上拉屎。
不過和談的事先告一段落,畢竟和約都簽了,還能怎麽的?如今他要做的是把董昭的女兒一並帶迴去。
可董昭在聽了淩相若的警示後,便向皇帝申請迴邊關,提前離開了京城。
慕容遠傻眼了,這人都走了,他還怎麽操作?
“我覺得王爺與其操心這些,倒不如想想等董昭迴了邊關後會有什麽等著王爺。”魔教教主提醒道。
慕容遠心中一凜,對啊,以董昭那廝對他的恨意肯定不會讓他輕易迴去。不行,得趕在董昭抵達邊關之前離開齊朝。
於是他也不在京城瞎晃蕩了,趕忙跟皇帝請了辭,然後飛速往西燕趕。不趕不行啊,萬一慕容遠先到了,在那裏設下殺機,他不是坐了蠟了?
慕容遠灰溜溜地走了,高句麗使團也早就被皇帝趕出去了,其他國家的使團見狀,也紛紛告辭離去。連以為皇帝賀壽借口留下的東瀛使團都不再待下去了,簡直玩得好一手“吃了吐”。
延續了將近一年的西燕犯邊之事至此算是告了一個段落。
這日早朝,皇帝順勢以易玹屢立奇功為由,擢升他為閩州太守,即日啟程赴任。
若是之前易玹直接從正七品的縣令升任至正四品的太守,定然有一大堆人出言反對。可如今易玹身上的功勞數都數不過來,且不管哪一件都分量極重,不帶灌水的。這個時候站出來反對,隻能自取其辱。
有了皇帝“即日赴任”的詔令,吏部根本不敢拖延,不到半個時辰就辦好了所有的手續,官憑、路引等一應俱全地交到了易玹手中。
行李什麽的早就收拾好了,該道別的也都提早道了別,故而此時易玹便直接啟程了。
“奶奶不必出門相送,等辦完了事,孫兒立即就迴京來。”易玹站在門外對依依不舍易老太君安撫道。
易老太君推開他,上前摸了摸小果凍的腦袋:“乖曾孫兒,記得想太奶奶啊。”
“嗯,小果凍會想太奶奶噠!”小果凍認真地點點頭,“也會想爺爺、奶奶和叔叔。等小果凍學會了寫字,就給你們寫信!”
“好,好,那太奶奶就等著小果凍的信了。”易老太君欣慰不已道。
“時辰不早了,讓他們出發吧,不然趕不到下一個驛館了。”裴氏笑道,“咱們就先迴去吧。”
易老太君點點頭:“好,迴去。”也免得看著他們離開忍不住落淚,一大把年紀了忒丟人。
等府上的大門緩緩關上,易玹才讓易安駕車啟程。
此行輕裝簡從,兩輛馬車,一輛坐人一輛裝行李。仆從隻帶了易安和小饅頭,此外便是易玹的暗衛和部分紅領巾了。
南下的途中,他們迴了華亭縣一趟。因易玹要去閩州赴任,華亭縣這邊便另派了縣令過來接手。新縣令是跟劉冰一科的進士,年輕有朝氣,且還未站隊,是個純臣,隻效命皇帝。
得知易玹到了淩家村,還特意上門拜訪了一下。
“朕沒那麽多耐心跟你們扯皮,若想談,那便拿出誠意。”皇帝強硬道。
“是啊,睦親王,你隻肯割三城,莫非是戲耍大齊不成?”首相也開口道。
慕容遠深吸一口氣:“五城,西燕不比大齊國土廣袤,五城已然傷筋動骨。此外,再附每年朝貢三萬兩銀、三萬匹絹。”
易玹冷不丁地開口,角度十分刁鑽:“你們去年打一場仗就花了上百萬兩銀子,怎麽?有錢打仗沒錢賠款?要我說,十萬兩都要少了。”
慕容遠:“……”閉嘴,你給我閉嘴!怎麽哪都有你!你怎麽沒死在突厥?
“那就比照這個數字來吧。”皇帝順水推舟道,“糧草加軍餉,朕姑且算你們花了一百萬兩。”
“不不不,這賬不能這麽算!”慕容遠坐不住了,“打仗也就一次,可朝貢卻是年年如此,怎可一概而論?若按打仗軍需計算,每年朝貢十萬兩銀、十萬匹絹,那豈不是隻需朝貢七八年即可?”
“打仗隻需一次?”易玹像是聽到什麽笑話一般,“要我幫你們算算,這五年間西燕和大齊打了幾仗嗎?”
慕容遠一噎,這個人怎麽如此煩人?
有易玹這根攪屎棍在,慕容遠想壓價的算盤徹底落空,不過大齊這邊最後還是退了一步,朝貢的數額不變,但割讓的城池由皇帝提出的十五座減為了五座。
但慕容遠又趁機舊事重提,想讓皇帝答應送董昭之女去和親。
皇帝還沒開口,次相便道:“西燕求和誠意十足,兩國結為姻親,更有利於邊關太平,董家世代戍邊,想來比任何人都希望邊關再無戰事。董將軍之女董宣乃將門虎女,風姿綽約,不輸男兒,定然也是願意為國效力,為君分憂。”
“次相可真會慷他人之慨,你怎麽不把自己女兒嫁給殺祖父的仇人?”易玹今天宛如一個噴子,見水噴誰,“和親之說簡直就是個笑話,哪有戰勝國還要送女兒和親的道理?我大齊男兒的骨頭都軟了斷了不成?就是戰敗了,隻要還沒戰死至最後一個人,也沒有拿女兒和親的道理。”
“說得好!”武將們紛紛讚同道。
拿女人和親換太平,簡直就是一個國家的恥辱。
“西燕若想和親,倒不如讓你們太子入贅吧。如此大齊尚能考慮一二。”易玹這張嘴簡直氣死人。
讓太子入贅也就算了,還隻考慮一二。
“一派胡言!”慕容遠氣得拂袖道。
“那就當我沒說。”易玹幽幽道。
慕容遠怒目以對,恨不得生吞了他。
皇帝擺擺手道:“既然如此,此事作罷,今日便到這裏吧。”
“是。”眾人起身告退。
“當初本王怎麽就信了他的邪,沒直接在金州城把他弄死!”慕容遠心裏那叫一個後悔。
要是當初易玹假意投誠時,他信了袁道奇的話將易玹除了,哪還有之後的事?
突厥不滅,西燕也不至於孤立無援,被齊朝這麽騎在頭上拉屎。
不過和談的事先告一段落,畢竟和約都簽了,還能怎麽的?如今他要做的是把董昭的女兒一並帶迴去。
可董昭在聽了淩相若的警示後,便向皇帝申請迴邊關,提前離開了京城。
慕容遠傻眼了,這人都走了,他還怎麽操作?
“我覺得王爺與其操心這些,倒不如想想等董昭迴了邊關後會有什麽等著王爺。”魔教教主提醒道。
慕容遠心中一凜,對啊,以董昭那廝對他的恨意肯定不會讓他輕易迴去。不行,得趕在董昭抵達邊關之前離開齊朝。
於是他也不在京城瞎晃蕩了,趕忙跟皇帝請了辭,然後飛速往西燕趕。不趕不行啊,萬一慕容遠先到了,在那裏設下殺機,他不是坐了蠟了?
慕容遠灰溜溜地走了,高句麗使團也早就被皇帝趕出去了,其他國家的使團見狀,也紛紛告辭離去。連以為皇帝賀壽借口留下的東瀛使團都不再待下去了,簡直玩得好一手“吃了吐”。
延續了將近一年的西燕犯邊之事至此算是告了一個段落。
這日早朝,皇帝順勢以易玹屢立奇功為由,擢升他為閩州太守,即日啟程赴任。
若是之前易玹直接從正七品的縣令升任至正四品的太守,定然有一大堆人出言反對。可如今易玹身上的功勞數都數不過來,且不管哪一件都分量極重,不帶灌水的。這個時候站出來反對,隻能自取其辱。
有了皇帝“即日赴任”的詔令,吏部根本不敢拖延,不到半個時辰就辦好了所有的手續,官憑、路引等一應俱全地交到了易玹手中。
行李什麽的早就收拾好了,該道別的也都提早道了別,故而此時易玹便直接啟程了。
“奶奶不必出門相送,等辦完了事,孫兒立即就迴京來。”易玹站在門外對依依不舍易老太君安撫道。
易老太君推開他,上前摸了摸小果凍的腦袋:“乖曾孫兒,記得想太奶奶啊。”
“嗯,小果凍會想太奶奶噠!”小果凍認真地點點頭,“也會想爺爺、奶奶和叔叔。等小果凍學會了寫字,就給你們寫信!”
“好,好,那太奶奶就等著小果凍的信了。”易老太君欣慰不已道。
“時辰不早了,讓他們出發吧,不然趕不到下一個驛館了。”裴氏笑道,“咱們就先迴去吧。”
易老太君點點頭:“好,迴去。”也免得看著他們離開忍不住落淚,一大把年紀了忒丟人。
等府上的大門緩緩關上,易玹才讓易安駕車啟程。
此行輕裝簡從,兩輛馬車,一輛坐人一輛裝行李。仆從隻帶了易安和小饅頭,此外便是易玹的暗衛和部分紅領巾了。
南下的途中,他們迴了華亭縣一趟。因易玹要去閩州赴任,華亭縣這邊便另派了縣令過來接手。新縣令是跟劉冰一科的進士,年輕有朝氣,且還未站隊,是個純臣,隻效命皇帝。
得知易玹到了淩家村,還特意上門拜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