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加封鎮海侯
推衍娘子:狀元相公不信邪 作者:裴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82章 加封鎮海侯
“沒事了,沒事了。”陳夫人安撫道,“這位是閩州太守易大人,這位是易世子妃,多虧了世子妃出手才驅除了那個妖孽。世子妃還治好了你的身體,真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啊。”
陳小姐懸著的心猛地一落,還有些如在夢中的恍惚:“那邪祟除了?我分明記得之前世子妃不曾看出她的破綻。”
當時被弄出頂替趙嫣的刹那,陳小姐還是依稀有些記憶的。
“呃……”陳夫人一時語塞,隻好看向淩相若求解。
淩相若沉吟少許,推測道:“應是她們使了手段,將陳小姐的魂魄暫時放出,而將她的魂魄封印,瞞過了我的眼睛。”
“她們?”陳夫人一驚,“這妖孽還有同夥?”
“不錯,她們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組織。”淩相若也沒隱瞞。
陳夫人頓時警覺:“那她們不會還要盯上我們吧?”
“難說。”淩相若也沒打包票,“不過若是遇到異常,陳夫人便及時通知於我。”
“好,好。有世子妃這句話,老身也安心了。”陳夫人放心道。
“那我們就不打擾陳小姐休息了。”淩相若和易玹告辭離開。
迴到屋中,淩相若又順手將趙嫣的魂魄送下去了,省的她繼續琢磨著害人。
而京城那邊,早在袁崇術收到淩相若的來信時,他就去了趟天師盟與一眾高層秘密開了個會,隨後天師盟便向全天下的道門發出了除魔任務。
如今全國各地都有天師在秘密行動,搜捕魔鼠和被魔鼠蠱惑的人。
與此同時,一封封密報也陸續傳迴天師盟,隨後便到了皇帝手中。皇帝被黃天教屢屢興風作浪的行徑氣得頭疼,尤其黃天教教主還是他的嫡親姐姐,這更是讓他心力交瘁。
“聖人仁善,心懷天下百姓,就不必再為這等小事憂心了。”袁崇術勸道。
皇帝聞言苦笑道:“國師你也在責怪朕優柔寡斷,害了百姓麽?”
“臣不敢。”袁崇術從容道,“聖人翻雲覆雨,北定突厥,西攝慕容,威震四海,恩澤宇內,乃一代明君。生於聖人治下,亦是萬民之福。”
皇帝不屑一哂地擺擺手:“民間多傳朕癡迷修仙,是個糊塗君主。若非文治上尚可守成,近年來武功也有建樹,怕是要被罵昏君了。”
“以訛傳訛罷了。”袁崇術不以為然道。
雖然很長一段時間裏,民間確實在傳皇帝寵幸方士,糊塗昏庸。可憑良心講,皇帝治下政治較為清明,天下大勢總體太平繁盛。百姓對現今的生活也多是滿意的。之所以會傳出汙名,起因還是在寵幸方士上,這自然引起文人的不滿。
文人筆,殺人刀。不管什麽事,在文人的春秋筆法下這麽一轉,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了。
譬如有些皇帝明明是勵精圖治的明君,但就是可能在某些事上動了文人集團的利益,那傳到後世就變成昏君暴君了。
這都不新鮮。
不過最近幾年,道門的地位其實已經在走下坡路了。轉折點就是獸潮之後,臨邛宮避世,袁崇術辭去盟主之位深居簡出。
此消彼長,文人的筆自然也就跟著“寬容”起來了。
加上皇帝好似突然轉了性似的,不僅逐漸強硬殺伐果斷起來,還接連以雷霆手段攘外安內,聲望遂空前高漲。
但看著眼前這一堆糟心事,皇帝的心情卻是無法明媚。
昭慧長公主的地位已經夠超然的了,怎麽還這麽想不開呢?皇帝對此真是頭疼得很。
袁崇術點到即止,也不再繼續深勸。畢竟昭慧長公主謀逆的根源還是在臨邛宮身上,他勸多了怕是皇帝更頭疼。
“報,閩州加急。”太監捧著一物通報道。
皇帝額頭青筋一跳,以為又出什麽事了,忙抬手道:“呈上來。”
太監將手中之物呈到禦前,隻見是一隻盒子和一份奏疏。
皇帝拿起奏疏瀏覽一遍,不禁眼神一怔,不敢置信道:“朕沒眼花吧?國師,你來看看。”
袁崇術掃了一眼,也一愣,隨即露出笑意:“易世子向來穩妥,必不是信口開河,想來這盒中便是稻穗了。”
皇帝放下奏疏,慎重地將盒子挪至跟前,便要親手打開。
“臣來吧。”沈君邈攔了一下。
皇帝一頓,隨即抬手擺了擺:“不必,阿玹總不會害朕。”
說著便將盒子打開露出了裏麵之物,隻見一綹顆粒飽滿的稻穗躺在其中。
皇帝滿眼新奇地伸手將稻穗取出,一邊摸著一邊歎道:“若阿玹不說這是海水稻,朕還以為他拿了尋常稻子來糊弄朕呢。不過阿玹在奏疏中提到,阿若說過這海水稻味道會有微澀,來啊,將它剝了煮些粥來。”
“是。”立即有太監接了稻穗去了禦膳房。
等粥呈上來時,皇帝迫不及待地拿起調羹舀了一勺放入口中品嚐。嚐過之後,他一邊頷首一邊開懷笑道:“果然是海水稻,阿玹和阿若真是朕的福星啊!大齊東鏡自北以南,俱都臨海,塗灘占地以千萬畝計,若能種上海水稻……”
說到這裏,即便是皇帝也忍不住濕了眼眶。但想到易玹奏疏中提到如今隻是初步種成,稻種稀少,想要徹底推廣沒個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是不現實的。
畢竟增加產量需要時間,且誰也不能保證這一代活了下一代就能活,或者能每一代都保持優良的性征。
但萬事開頭難,如今有了個好的開頭,那就足夠令人驚喜。
皇帝心情一直激動不已,在嚐過一口後,便立即下令將太子和三品以上的重臣都召進了宮中。
“太子、崔卿、程卿,你們也來嚐嚐這碗粥。”皇帝示意道。
一綹稻穗剝不了多少穀子,自然無法分給所有人,皇帝便隻讓太子和兩位正宰相代表群臣嚐一嚐。
三人不明所以,但都按捺住心中疑惑,遵照皇帝的命令分別嚐了一口粥。
喝下後,三人俱都微微瞪大了雙眼。
太子新奇道:“這粥味道倒是獨特。”
這還是往好聽了說的,實際上味道帶著一點苦澀,並不好吃。尤其是品嚐的三人都是位高權重身份尊貴之人,平日裏不說頓頓山珍海味,至少也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首相倒還好,不動聲色地咽了下去。次相卻是要咽不咽,如鯁在喉,當著皇帝和群臣的麵也不好吐,隻能低著頭強迫自己咽了,表情跟上刑似的。
皇帝心情好,也沒多作計較,見他們嚐過了這才拿出易玹的奏疏發下去:“眾卿看看。”
群臣傳閱一番,都被其上所述的內容驚到了。
“原來我們方才所食的就是海水稻?”太子驚喜道,“阿玹真是立下大功了!不,是曠世之功啊!天佑我大齊!”
群臣也紛紛反應過來,忙道:“天佑大齊,天佑聖人!”
“哈哈哈哈。”皇帝暢懷道,“該賞,該賞啊。眾位卿家,你們說朕該如何獎賞閩州太守夫婦和種出了海水稻的農戶們?”
“易世子德才兼備、居功至偉,更難得的是懷德而謙敏、居功而不傲,依臣之見,可封侯進爵。”首相提議道。
“崔卿所言極是。”皇帝十分讚同,沉吟少許,便道,“那就封易玹為鎮海侯、其夫人為華亭縣主,賞黃金千兩。另賞相關農戶白銀千兩。”
“聖人英明。”群臣眾口一詞,俱無反對。
而皇帝在賞完了之後,又想起易玹奏疏中提到的長樂縣令,略一沉思便有了決斷:“長樂縣令玩忽職守致無辜百姓罹難,原本該死,但念在其在海水稻一事上盡心盡力,免其死罪,貶為書吏。”
“沒事了,沒事了。”陳夫人安撫道,“這位是閩州太守易大人,這位是易世子妃,多虧了世子妃出手才驅除了那個妖孽。世子妃還治好了你的身體,真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啊。”
陳小姐懸著的心猛地一落,還有些如在夢中的恍惚:“那邪祟除了?我分明記得之前世子妃不曾看出她的破綻。”
當時被弄出頂替趙嫣的刹那,陳小姐還是依稀有些記憶的。
“呃……”陳夫人一時語塞,隻好看向淩相若求解。
淩相若沉吟少許,推測道:“應是她們使了手段,將陳小姐的魂魄暫時放出,而將她的魂魄封印,瞞過了我的眼睛。”
“她們?”陳夫人一驚,“這妖孽還有同夥?”
“不錯,她們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組織。”淩相若也沒隱瞞。
陳夫人頓時警覺:“那她們不會還要盯上我們吧?”
“難說。”淩相若也沒打包票,“不過若是遇到異常,陳夫人便及時通知於我。”
“好,好。有世子妃這句話,老身也安心了。”陳夫人放心道。
“那我們就不打擾陳小姐休息了。”淩相若和易玹告辭離開。
迴到屋中,淩相若又順手將趙嫣的魂魄送下去了,省的她繼續琢磨著害人。
而京城那邊,早在袁崇術收到淩相若的來信時,他就去了趟天師盟與一眾高層秘密開了個會,隨後天師盟便向全天下的道門發出了除魔任務。
如今全國各地都有天師在秘密行動,搜捕魔鼠和被魔鼠蠱惑的人。
與此同時,一封封密報也陸續傳迴天師盟,隨後便到了皇帝手中。皇帝被黃天教屢屢興風作浪的行徑氣得頭疼,尤其黃天教教主還是他的嫡親姐姐,這更是讓他心力交瘁。
“聖人仁善,心懷天下百姓,就不必再為這等小事憂心了。”袁崇術勸道。
皇帝聞言苦笑道:“國師你也在責怪朕優柔寡斷,害了百姓麽?”
“臣不敢。”袁崇術從容道,“聖人翻雲覆雨,北定突厥,西攝慕容,威震四海,恩澤宇內,乃一代明君。生於聖人治下,亦是萬民之福。”
皇帝不屑一哂地擺擺手:“民間多傳朕癡迷修仙,是個糊塗君主。若非文治上尚可守成,近年來武功也有建樹,怕是要被罵昏君了。”
“以訛傳訛罷了。”袁崇術不以為然道。
雖然很長一段時間裏,民間確實在傳皇帝寵幸方士,糊塗昏庸。可憑良心講,皇帝治下政治較為清明,天下大勢總體太平繁盛。百姓對現今的生活也多是滿意的。之所以會傳出汙名,起因還是在寵幸方士上,這自然引起文人的不滿。
文人筆,殺人刀。不管什麽事,在文人的春秋筆法下這麽一轉,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了。
譬如有些皇帝明明是勵精圖治的明君,但就是可能在某些事上動了文人集團的利益,那傳到後世就變成昏君暴君了。
這都不新鮮。
不過最近幾年,道門的地位其實已經在走下坡路了。轉折點就是獸潮之後,臨邛宮避世,袁崇術辭去盟主之位深居簡出。
此消彼長,文人的筆自然也就跟著“寬容”起來了。
加上皇帝好似突然轉了性似的,不僅逐漸強硬殺伐果斷起來,還接連以雷霆手段攘外安內,聲望遂空前高漲。
但看著眼前這一堆糟心事,皇帝的心情卻是無法明媚。
昭慧長公主的地位已經夠超然的了,怎麽還這麽想不開呢?皇帝對此真是頭疼得很。
袁崇術點到即止,也不再繼續深勸。畢竟昭慧長公主謀逆的根源還是在臨邛宮身上,他勸多了怕是皇帝更頭疼。
“報,閩州加急。”太監捧著一物通報道。
皇帝額頭青筋一跳,以為又出什麽事了,忙抬手道:“呈上來。”
太監將手中之物呈到禦前,隻見是一隻盒子和一份奏疏。
皇帝拿起奏疏瀏覽一遍,不禁眼神一怔,不敢置信道:“朕沒眼花吧?國師,你來看看。”
袁崇術掃了一眼,也一愣,隨即露出笑意:“易世子向來穩妥,必不是信口開河,想來這盒中便是稻穗了。”
皇帝放下奏疏,慎重地將盒子挪至跟前,便要親手打開。
“臣來吧。”沈君邈攔了一下。
皇帝一頓,隨即抬手擺了擺:“不必,阿玹總不會害朕。”
說著便將盒子打開露出了裏麵之物,隻見一綹顆粒飽滿的稻穗躺在其中。
皇帝滿眼新奇地伸手將稻穗取出,一邊摸著一邊歎道:“若阿玹不說這是海水稻,朕還以為他拿了尋常稻子來糊弄朕呢。不過阿玹在奏疏中提到,阿若說過這海水稻味道會有微澀,來啊,將它剝了煮些粥來。”
“是。”立即有太監接了稻穗去了禦膳房。
等粥呈上來時,皇帝迫不及待地拿起調羹舀了一勺放入口中品嚐。嚐過之後,他一邊頷首一邊開懷笑道:“果然是海水稻,阿玹和阿若真是朕的福星啊!大齊東鏡自北以南,俱都臨海,塗灘占地以千萬畝計,若能種上海水稻……”
說到這裏,即便是皇帝也忍不住濕了眼眶。但想到易玹奏疏中提到如今隻是初步種成,稻種稀少,想要徹底推廣沒個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是不現實的。
畢竟增加產量需要時間,且誰也不能保證這一代活了下一代就能活,或者能每一代都保持優良的性征。
但萬事開頭難,如今有了個好的開頭,那就足夠令人驚喜。
皇帝心情一直激動不已,在嚐過一口後,便立即下令將太子和三品以上的重臣都召進了宮中。
“太子、崔卿、程卿,你們也來嚐嚐這碗粥。”皇帝示意道。
一綹稻穗剝不了多少穀子,自然無法分給所有人,皇帝便隻讓太子和兩位正宰相代表群臣嚐一嚐。
三人不明所以,但都按捺住心中疑惑,遵照皇帝的命令分別嚐了一口粥。
喝下後,三人俱都微微瞪大了雙眼。
太子新奇道:“這粥味道倒是獨特。”
這還是往好聽了說的,實際上味道帶著一點苦澀,並不好吃。尤其是品嚐的三人都是位高權重身份尊貴之人,平日裏不說頓頓山珍海味,至少也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首相倒還好,不動聲色地咽了下去。次相卻是要咽不咽,如鯁在喉,當著皇帝和群臣的麵也不好吐,隻能低著頭強迫自己咽了,表情跟上刑似的。
皇帝心情好,也沒多作計較,見他們嚐過了這才拿出易玹的奏疏發下去:“眾卿看看。”
群臣傳閱一番,都被其上所述的內容驚到了。
“原來我們方才所食的就是海水稻?”太子驚喜道,“阿玹真是立下大功了!不,是曠世之功啊!天佑我大齊!”
群臣也紛紛反應過來,忙道:“天佑大齊,天佑聖人!”
“哈哈哈哈。”皇帝暢懷道,“該賞,該賞啊。眾位卿家,你們說朕該如何獎賞閩州太守夫婦和種出了海水稻的農戶們?”
“易世子德才兼備、居功至偉,更難得的是懷德而謙敏、居功而不傲,依臣之見,可封侯進爵。”首相提議道。
“崔卿所言極是。”皇帝十分讚同,沉吟少許,便道,“那就封易玹為鎮海侯、其夫人為華亭縣主,賞黃金千兩。另賞相關農戶白銀千兩。”
“聖人英明。”群臣眾口一詞,俱無反對。
而皇帝在賞完了之後,又想起易玹奏疏中提到的長樂縣令,略一沉思便有了決斷:“長樂縣令玩忽職守致無辜百姓罹難,原本該死,但念在其在海水稻一事上盡心盡力,免其死罪,貶為書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