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易珩結奇緣18
推衍娘子:狀元相公不信邪 作者:裴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574章 易珩結奇緣18
“拜見皇上。”有人玩笑道。
易珩:“……沒讓你們這樣入戲,我的意思是你們之間的屏障不要打破。就像去劇院看戲,台下不會跟台上搭茬聊天一樣。”
“噢,老板你這樣說我們就明白了。就是他們過他們的,我們過我們的,互不相幹。”工作人員道。
“對。”易珩打了個響指,“就是這個意思。你們忙好了就下班吧,我帶他們去工作的地方。”
看著這六千人浩浩湯湯地入城,眾人感慨道:“也不知道老板上哪淘換來的這麽多群演,還別說,一個個演得真像模像樣的,真有古人那範兒。”
“可不麽?你瞧那一千‘禁衛軍’,真是活脫脫的古代軍人啊。”
易珩帶人入城,正好撞上專家團。
“哎喲,這是上哪找來的寶藏演員啊!像,太像了!”考古係的盛教授對著皇帝一陣細打量,“就跟畫中走出來似的。”
盛教授說的畫是指用ai技術複原後的人像,不是那種抽象畫像。
易珩道:“這些是我聘請來演古人的演員,之前一直在排練。以後他們就在城中生活了,負責給遊客們展現唐代的人文風俗。”
“也是你們公司的係統模擬好的麽?”盛教授問道。
“是啊。”易珩毫無負擔地推給係統。
“好啊!”專家們紛紛大讚道,“小易啊,你真是給我們這些研究曆史的人幫了大忙了。”
雖然對他的那個係統很感興趣,但沒人會不識趣地開口。這些展示出來的東西,已經足夠他們好好研究了。
易珩道:“不如我讓他們各自歸位,您各位再看看?”
“好。”專家們都應道。
於是易珩把這六千人帶到他們該去的地方,讓他們按照古人的痕跡生活。
專家們先在市井看了一番,很快就沉迷進去了。
大學生們比他們先迴神,忙催促他們:“老師們,咱們再去看看皇宮吧。”
“好。”專家們迴神道。
另一邊,係統問易珩道:“你什麽時候開建外郭城?聲望值已經足夠了。”
易珩道:“建外郭城最大的難處在地,我們目前的地根本不夠造啊。再往外擴張就到農田和村子了,村子可以拆遷,可農田怎麽辦?”
“農田可以繼續種啊,你死腦筋了吧?古人更注重農耕,農為國之根本啊。”係統教訓道。
易珩:“……”
嗐,還真一下鑽進思維誤區去了。就算是城池中,也是有村子有農田的。
“不過這事還得相關部門批文才行,咱可沒有權力拆遷。”易珩道。
“現在不管是縣裏還是市裏亦或是省裏,對你的項目都是大力支持的,批文肯定下得來。”係統道。
的確如係統所說,有關部門聽說易珩要擴建城池建成真正的唐朝古都,在經過一番討論和上報之後,上下都一致通過了他的申請,唯一的要求是賠償款要到位,且不得破壞農田。
另外,有關部門也派了人來幫助易珩完成拆遷。
原本賠償方式是按每戶房子的麵積和樓層數賠房子一套,並按照每戶人頭數賠償每人二十萬元。
房子縣裏會另批一塊地出來,讓易珩統一建造。每人二十萬元則在同意拆遷後,立即打款入賬。
但是有人提出來道:“珩珩,我們能不能搬進你的景區的房子住啊?”
易珩一愣:“讓我想想。”
隨即立馬喊係統:“統子,這個怎麽算?”
係統道:“可以啊,有什麽不可以的。連商家都能入駐,村民為什麽不能?”
“你說得對。”易珩道。
他其實有什麽所謂呢?還不是顧及係統嘛!
“有多少人是這麽個想法?”易珩問道。
村民們頓時議論紛紛起來。
“住洋樓有什麽稀奇的?這年頭誰家還不是洋樓了?還是住咱們老祖宗的房子有派頭!”
“對對對,洋樓又不是沒住過,可這古城古宅我們是真沒住過,這住進去,以後到哪都有排麵。”
“何止啊!珩珩這景區每天有多少萬人來旅遊?以後哪個看見我們不得羨慕?”
有人本來還隻是一點點心動,聽大家這麽一議論,三分心動也給攛掇成十分了。
於是全票通過,現場無一人反對。
易珩道:“還是那句話,咱們先公後私。要是住城中,那這賠償方式得做點調整了。”
“啊?”村民們愣了,“珩珩,咱可是鄉裏鄉親的,你不能坑我們呐。”
易珩笑道:“哎呀,瞧你們說的,我能坑你們嗎?”
“那不能!”村民們笑笑。
“但有一點得說明,中式建築建造成本比農村小洋樓要大,這一點各位承認吧?”易珩問道。
“這,我們也不懂啊。”村民們茫然道。
易珩道:“就拿一棟每層八十平,共三層半的農村小洋樓來說,造價在四十萬左右,加上精裝修七十萬到八十萬之間。對不對?”
村民們點點頭:“差不多是這個價。”
“好,但是我這城中最普通的一進院落的民宅,造價也要三百萬上下。”易珩道,“我這還是保守了說的,因為用石質材料代替木質還要完成卯榫結構,成本又增加了不少。”
這說得村民們都有點退縮了。
也有不甘心的:“那你說要怎麽調整?”
易珩道:“如果是要古宅的話,那一進的院子就按價值兩百萬來算,抵掉你們原本住宅的價值後,剩下的若是超過賠償款則不付賠償款;若是比賠償款少,則隻付差額。另外,住宅統一安排在一個民坊中,住宅不會超過二進。”
要是不加個二進的限定,大家都去選五進了,他不得虧死?畢竟超出賠償款的部分是不讓村民們補差價的,缺少的部分易珩反而要給他們補差價。村民們隻要不傻,肯定是選價值最高的。
眾人想了想,一套一進的院子造價三百萬,易珩卻隻給他們算兩百萬,這波賺了啊!
於是眾人心中的天平再次朝古宅傾斜:“那就這麽定了。”
易珩遂重新擬定了合同,雙方確認無誤後,便開始簽署。
有人選了一進的院子,這樣還能得點賠償款,家裏的現金也會富裕點。
有人則直接選了二進的院子,賠償款不要了。家裏不缺那點錢,住的舒心才重要。
等合同簽完,村民們直接就能搬過去了。
“這個好,要是重建安置房,我們得等好久,最後還不是跟原來的差不多?”
“你還能差不多,我家那破房子能換一座這麽漂亮的古宅,倒是真賺了。”
等村民們散了,易父對易珩道:“你這先例一開,以後有人瞧上你的古宅,都想來買,你怎麽辦?”
易珩道:“這是安置房,另當別論。至於有人想買,看情況吧。”
“什麽叫,看情況吧?”易父不解道。
“總有沒法迴絕的情況嘛。”易珩道。
易父一愣,隨即笑道:“你小子從哪學得這些圓滑手段,跟你老子真是一點不像。”
易母道:“所以你一輩子就是個職工,珩珩卻有大出息。”
易父:“……你現在眼裏是隻有兒子了。”
易母不僅不反駁,還刺激他道:“什麽叫現在啊?”
易父氣得甩袖轉身走了。
易珩道:“媽,您這麽氣爸幹什麽。”
“別理他。”易母不在意道,“晚飯前就好了。”
易珩心想他還是別摻和老兩口的事吧。
安頓好相關部門的人,易珩迴辦公室的路上接到了一通電話。
“喂,易老板啊,我是劉秘書。”那邊道。
易珩道:“您好您好,劉秘書電話一來,肯定有喜訊。”
“拜見皇上。”有人玩笑道。
易珩:“……沒讓你們這樣入戲,我的意思是你們之間的屏障不要打破。就像去劇院看戲,台下不會跟台上搭茬聊天一樣。”
“噢,老板你這樣說我們就明白了。就是他們過他們的,我們過我們的,互不相幹。”工作人員道。
“對。”易珩打了個響指,“就是這個意思。你們忙好了就下班吧,我帶他們去工作的地方。”
看著這六千人浩浩湯湯地入城,眾人感慨道:“也不知道老板上哪淘換來的這麽多群演,還別說,一個個演得真像模像樣的,真有古人那範兒。”
“可不麽?你瞧那一千‘禁衛軍’,真是活脫脫的古代軍人啊。”
易珩帶人入城,正好撞上專家團。
“哎喲,這是上哪找來的寶藏演員啊!像,太像了!”考古係的盛教授對著皇帝一陣細打量,“就跟畫中走出來似的。”
盛教授說的畫是指用ai技術複原後的人像,不是那種抽象畫像。
易珩道:“這些是我聘請來演古人的演員,之前一直在排練。以後他們就在城中生活了,負責給遊客們展現唐代的人文風俗。”
“也是你們公司的係統模擬好的麽?”盛教授問道。
“是啊。”易珩毫無負擔地推給係統。
“好啊!”專家們紛紛大讚道,“小易啊,你真是給我們這些研究曆史的人幫了大忙了。”
雖然對他的那個係統很感興趣,但沒人會不識趣地開口。這些展示出來的東西,已經足夠他們好好研究了。
易珩道:“不如我讓他們各自歸位,您各位再看看?”
“好。”專家們都應道。
於是易珩把這六千人帶到他們該去的地方,讓他們按照古人的痕跡生活。
專家們先在市井看了一番,很快就沉迷進去了。
大學生們比他們先迴神,忙催促他們:“老師們,咱們再去看看皇宮吧。”
“好。”專家們迴神道。
另一邊,係統問易珩道:“你什麽時候開建外郭城?聲望值已經足夠了。”
易珩道:“建外郭城最大的難處在地,我們目前的地根本不夠造啊。再往外擴張就到農田和村子了,村子可以拆遷,可農田怎麽辦?”
“農田可以繼續種啊,你死腦筋了吧?古人更注重農耕,農為國之根本啊。”係統教訓道。
易珩:“……”
嗐,還真一下鑽進思維誤區去了。就算是城池中,也是有村子有農田的。
“不過這事還得相關部門批文才行,咱可沒有權力拆遷。”易珩道。
“現在不管是縣裏還是市裏亦或是省裏,對你的項目都是大力支持的,批文肯定下得來。”係統道。
的確如係統所說,有關部門聽說易珩要擴建城池建成真正的唐朝古都,在經過一番討論和上報之後,上下都一致通過了他的申請,唯一的要求是賠償款要到位,且不得破壞農田。
另外,有關部門也派了人來幫助易珩完成拆遷。
原本賠償方式是按每戶房子的麵積和樓層數賠房子一套,並按照每戶人頭數賠償每人二十萬元。
房子縣裏會另批一塊地出來,讓易珩統一建造。每人二十萬元則在同意拆遷後,立即打款入賬。
但是有人提出來道:“珩珩,我們能不能搬進你的景區的房子住啊?”
易珩一愣:“讓我想想。”
隨即立馬喊係統:“統子,這個怎麽算?”
係統道:“可以啊,有什麽不可以的。連商家都能入駐,村民為什麽不能?”
“你說得對。”易珩道。
他其實有什麽所謂呢?還不是顧及係統嘛!
“有多少人是這麽個想法?”易珩問道。
村民們頓時議論紛紛起來。
“住洋樓有什麽稀奇的?這年頭誰家還不是洋樓了?還是住咱們老祖宗的房子有派頭!”
“對對對,洋樓又不是沒住過,可這古城古宅我們是真沒住過,這住進去,以後到哪都有排麵。”
“何止啊!珩珩這景區每天有多少萬人來旅遊?以後哪個看見我們不得羨慕?”
有人本來還隻是一點點心動,聽大家這麽一議論,三分心動也給攛掇成十分了。
於是全票通過,現場無一人反對。
易珩道:“還是那句話,咱們先公後私。要是住城中,那這賠償方式得做點調整了。”
“啊?”村民們愣了,“珩珩,咱可是鄉裏鄉親的,你不能坑我們呐。”
易珩笑道:“哎呀,瞧你們說的,我能坑你們嗎?”
“那不能!”村民們笑笑。
“但有一點得說明,中式建築建造成本比農村小洋樓要大,這一點各位承認吧?”易珩問道。
“這,我們也不懂啊。”村民們茫然道。
易珩道:“就拿一棟每層八十平,共三層半的農村小洋樓來說,造價在四十萬左右,加上精裝修七十萬到八十萬之間。對不對?”
村民們點點頭:“差不多是這個價。”
“好,但是我這城中最普通的一進院落的民宅,造價也要三百萬上下。”易珩道,“我這還是保守了說的,因為用石質材料代替木質還要完成卯榫結構,成本又增加了不少。”
這說得村民們都有點退縮了。
也有不甘心的:“那你說要怎麽調整?”
易珩道:“如果是要古宅的話,那一進的院子就按價值兩百萬來算,抵掉你們原本住宅的價值後,剩下的若是超過賠償款則不付賠償款;若是比賠償款少,則隻付差額。另外,住宅統一安排在一個民坊中,住宅不會超過二進。”
要是不加個二進的限定,大家都去選五進了,他不得虧死?畢竟超出賠償款的部分是不讓村民們補差價的,缺少的部分易珩反而要給他們補差價。村民們隻要不傻,肯定是選價值最高的。
眾人想了想,一套一進的院子造價三百萬,易珩卻隻給他們算兩百萬,這波賺了啊!
於是眾人心中的天平再次朝古宅傾斜:“那就這麽定了。”
易珩遂重新擬定了合同,雙方確認無誤後,便開始簽署。
有人選了一進的院子,這樣還能得點賠償款,家裏的現金也會富裕點。
有人則直接選了二進的院子,賠償款不要了。家裏不缺那點錢,住的舒心才重要。
等合同簽完,村民們直接就能搬過去了。
“這個好,要是重建安置房,我們得等好久,最後還不是跟原來的差不多?”
“你還能差不多,我家那破房子能換一座這麽漂亮的古宅,倒是真賺了。”
等村民們散了,易父對易珩道:“你這先例一開,以後有人瞧上你的古宅,都想來買,你怎麽辦?”
易珩道:“這是安置房,另當別論。至於有人想買,看情況吧。”
“什麽叫,看情況吧?”易父不解道。
“總有沒法迴絕的情況嘛。”易珩道。
易父一愣,隨即笑道:“你小子從哪學得這些圓滑手段,跟你老子真是一點不像。”
易母道:“所以你一輩子就是個職工,珩珩卻有大出息。”
易父:“……你現在眼裏是隻有兒子了。”
易母不僅不反駁,還刺激他道:“什麽叫現在啊?”
易父氣得甩袖轉身走了。
易珩道:“媽,您這麽氣爸幹什麽。”
“別理他。”易母不在意道,“晚飯前就好了。”
易珩心想他還是別摻和老兩口的事吧。
安頓好相關部門的人,易珩迴辦公室的路上接到了一通電話。
“喂,易老板啊,我是劉秘書。”那邊道。
易珩道:“您好您好,劉秘書電話一來,肯定有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