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上文書咱們說道,東京城內皇宮院,這一日適逢朝會,滿朝文武都得前往垂拱殿內,共商國是。
要說這古人,可真比咱當代人要勤奮不少,有句話說朝臣帶漏五更寒,也就是說五更天的功夫,用現在鍾表話講,就是清晨五點左右,就得在宮門前候著,等候皇帝陛下升坐金殿,而後群臣入內參拜。
因為時候太早,文武大臣們都得提個燈籠,排成兩列,在皇宮院內緩慢前行。
且說包大人跟顏查散並列而行,一邊走著,包大人就壓低了聲音小聲嘀咕,說的什麽呢,包大人就交代顏查散,就說眼下形勢不明,因此不管今後朝堂之上發生何事,由我包拯出麵一力承擔,那麽你顏查散,就得壓住陣腳,靠著樞密院掌院一職,在關鍵時候,底定大局。
顏查散聞聽,微微一點頭,老人家,學生記下了。
書說簡短,到了早朝之時,四帝趙禎升坐垂拱殿,文官在左,武將在右,分列兩廂,眾人唿啦超跪倒一片,山唿萬歲。
仁宗天子微微一抬頭,眾卿家,免禮平身。
謝陛下。
眾人各自起身,手持笏板,一個個表情嚴肅,神色凝重。
這時候,就聽當值宦官出列宣旨,陛下口諭,今有禦前帶刀護衛徐良、蔣平和房書安三人,私闖帝陵,毀壞太後遺像,究竟如何論罪,請眾位大臣當庭議論,以彰大宋刑律。
包大人、顏查散等人一聽,都是一驚,心說如何處置一個小小的帶刀護衛,竟然要在朝堂之上當堂議論,這在之前可從未有過,陛下這是什麽意思呢?按照朝廷規製,不是理應由大理寺按律審斷嗎?
可正想著,就見文官之中有一人出班拱手,陛下,臣有奏。
包大人一看,說話的不是旁人,正是大理寺正卿孫立,這也難怪,這案子雖說由刑部著手調查,但是最終還得大理寺定案判刑。
再說皇上一看是大理寺正卿,微微一點頭,嗯,卿家有話,當堂奏來。
是,陛下,蒙陛下提拔,微臣執掌大理寺,依據大宋刑律,徐良蔣平等人私闖帝陵,毀壞遺像,乃是十惡不赦之罪,理應斬首棄市,以儆效尤。
此話一出,金殿之內就是一陣騷動,人們雖不敢交頭接耳,卻是左瞧瞧,右看看,可大部分的目光就落在了包大人身上,沒別的,包大人是這幾個人的直屬上司啊。
包大人雖說早知道事情不妙,可當堂聽到孫立這一奏本,仍然是心下一驚。
再說這邊孫立話音剛落,又有一人出班拱手,陛下,臣有奏。微臣以為,孫立所請,實為欺人之談。據臣所知,那徐良蔣平雖是進入帝陵,卻非私闖而入,乃是為了查明陛下遇刺一案,故而其行雖有不妥,但是,陛下,情有可原呐,願吾皇三思。
眾人一瞧說話這位,噢,正是當朝國丈,兼領中書令文彥博,文大人。
可這文彥博也是話剛出口,又見一人手持笏板,從文官隊列之中赳赳而出,衝著禦階之上的四帝趙禎一拱手,陛下,臣有奏。這人兒說話的聲音是又尖又利,還帶著一絲兒顫音,聽著似乎是充滿恨意。
文彥博一瞧,來人卻是戶部尚書,李天翔。
就見李天翔瞪圓了兩隻狼眼,擰著眉,噘著嘴,是唾沫星子四濺:陛下,昔年漢朝文帝年間,有一小賊,盜取高祖劉邦陵前的一隻玉環,文帝大怒,命廷尉將此賊滿門抄斬,滅其三族。陛下請想,那漢文帝以寬仁待民而天下皆知,似此等仁德之君,猶不能免盜陵之罪。何況今日,徐良人等毀壞故太後遺像,更是罪惡彌天,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微臣鬥膽進言,非但應該將此三人棄市斬首,更應該追究開封府之責,若要據實而論,恐怕包相爺,也難辭其咎。
說到最後,這李天翔咬牙切齒,把每個字兒都咬得清清楚楚,看這樣兒,是想借此機會,一舉鏟除包大人這個多年來的政敵。
您看這李天翔,兩榜進士出身,說起話來引經據典,頭頭是道,嘴岔子那可不饒人。
包大人聽到這兒,心下頓時就是一陣不祥之感,心說啊呀,我包拯年老昏聵,如今禦階之前,龍椅之上的這位天子,多半有假,前者他對我百般恩待,莫不是穩君之計?乃是為了讓我放鬆警惕,而後在這朝堂之上,利用徐良等人的無心之失,再對我突然一擊,令我猝不及防?
且說包大人正然驚愕,當朝國丈文彥博又發話了,文大人呢,聽了李天翔這番話,那肺管子都要氣炸了,他看得明白,這李天翔分明意在包大人拖包大人下水。
就見文彥博橫眉怒目:陛下,李天翔分明信口雌黃,那漢文帝雖然下令夷人三族,然則廷尉依法辦案,最終僅是將那盜取玉環的小賊處死而已,並不曾牽連他人。
可這話一出口,文彥博頓時心下就是一驚,他就知道,自己失言了。為了說明真相,結果反而弄巧成拙,自個兒方才說什麽漢文帝處死盜取高祖陵墓的小賊,那不就是說,到了眼下,也應該將毀壞帝陵的徐良等人給處死嗎?哎呀呀,這可真是......文彥博好一陣自責。
可李天翔卻是嘿嘿冷笑,他早就等著文彥博說話呢,方才李天翔有意說什麽漢文帝要滅人三族,就是為了引誘文彥博來反駁自己,讓文彥博自己說出那個案件的最終結果。
結果,文彥博果然上當。
但是李天翔那可不傻,他就知道無論怎樣,要扳倒包黑子,那可不是鬧著玩的,那麽倘若先把開封府的爪牙徐良蔣平等人給除去,豈不也是美事一段嗎?
因此他就以欲擒故縱,以退為進之法,激著文彥博說出這麽一段話,結果這一來,朝堂之內的局麵,就成了好像中書令文彥博也讚成處死徐良等人。
哎吆,把個堂堂國丈給急的吭哧癟肚,說不出話來。
那麽,到了現在,包大人作為關鍵人物,他能說個什麽?出麵給徐良等人說情,那包大人是一萬個做不出來,因為未經請示,擅自毀壞帝陵這證據確鑿。可眼瞅著徐良等人掉腦袋,也不是那麽迴事。
包大人這心中就犯了愁了,現如今這個事兒很微妙,是說大它就大,說小它就小,一切都取決於四帝仁宗怎麽想這個事兒。
包大人微微抬頭,用眼角的餘光打量著這位皇上,心說話了,看來辨明皇上真假,眼下倒是個機會,倘若你當真是以前那位四帝趙禎,那麽無論如何,你不會讓徐良蔣平他們掉腦袋,最多是個流刑發配。可你要痛下殺手,那甭問,你這本來麵目也就露出來了。
誒,這麽一想啊,包大人這心裏還平靜下來了,就這麽眼瞅著龍椅上的皇上,等著看他怎生發落?
就見這位皇上微微一皺眉,麵色有些凝重,哎,眾卿所言,各有其理。依朕之意,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徐良等人雖有功於國,但是法不容情,孫卿家,本案就交由大理寺按律審斷。
孫立聞聽,欻拉一拱手,臣,領旨。
包大人就這麽眼瞅著眾人議論紛紛,而後皇上拍板,整個過程是一言未發。
到了現在,包大人心下雪亮,這哪還是那位寬柔仁德的四帝趙禎?分明是一個外表寬宏,內藏奸詐的賊匪啊?可眼下還得不動聲色。
文彥博等人在一旁看得著急,心說包相爺,你,你怎麽杵在那兒,絲毫沒有動靜呢?
可顏查散對此卻是深以為然,他知道,眼下還不是包大人發話的時候,就徐良蔣平這件事兒而言,皇上既然親自傳下口諭,那麽必然是有備而來,今日朝堂廷議,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至於包大人說與不說,並沒有多大作用。
這時候,就聽皇上又說話了,各位卿家,昨日接獲邊關來報,說是那秦州城外,自立為王的趙一統,有心痛改前非,接受朝廷的招安,眾卿對此有何看法,盡可講來。
群臣一聽,又是一陣的騷動。什麽什麽,趙一統願意接受招安,啊呀,天佑我大宋啊。
包大人聽完了,卻是心中冷笑,噢,你們這不是裏勾外聯,想要圖謀大宋國朝的江山社稷嗎?我包拯在邊關剿賊一年有餘,豈能不知那幫賊匪,兇殘成性,如今官兵已撤,又豈能主動投誠,這不是笑話一樣嗎?
這麽想著,包大人覺著,不行,我得再試上一試,看看這位所謂的陛下,作何反應。因此當下邁步出班,一拱手,陛下,臣,有奏。
皇上一看,麵帶微笑,顯得格外親切,噢,是包卿家,有何奏本,當麵講來。
臣啟陛下,微臣以為,那賊人來書請降,必然有詐。
噢?何以見得呢?
包大人微微冷笑:陛下,當初大兵壓境,賊人尚且死守山寨。如今又豈能無端來降?臣在那秦州府剿賊年餘,深知那賊匪野心勃勃,妄圖顛覆我大宋朝江山社稷,且多年來為此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又如何能在轉瞬間就放下刀槍,主動來降呢,因此,臣以為必然有詐。
包大人話音剛落,兵部尚書蔡齊,鐵帽子王爺嶽衡等人,也邁步出班,陛下,包大人所言極是,我等讚同。
皇上點點頭,嗯,也是一理,眾卿可還有其他不同的看法?
中書令文彥博聞言,再次出班,陛下,臣以為,無論那賊匪是否詐降,朝廷皆可好言安撫,而後以招安為名,徐徐圖之,最終將之一舉剿滅。
嗬嗬嗬,卿家所言,甚合朕意。嗯,文卿家,此事就交由你一力督辦,不得有誤。
呃,是,臣領旨。
好,諸位卿家,若還有奏本,可留於殿內,朕身體倦怠,退朝。說著起身,一抖袍袖,轉過屏風,徑自去了。
包大人和顏查散等人,是心事重重,就這麽迴在開封府內。哪知前腳剛進府衙大門,就見白雲瑞帶著一眾小弟兄匆匆趕來,躬身施禮,相爺,您可迴來了。
噢?雲瑞,發生何事?
相爺,您可還記得秦州城的定遠將軍花二郎?
當然記得,不過,此話何意?
哎呀,相爺,您上朝這段時間,花將軍來在了府衙,卑職這麽一瞧,就見花將軍渾身上下都是刀傷,於是趕忙命郎中調治,結果,同時,花將軍就說,說,這秦州城,落入了賊人之手。
啊?此話當真?包大人聞聽,大吃一驚,心說,這邊關軍情本應報至兵部,再由兵部尚書上報至樞密院,也就是說顏查散那裏。可現如今怎麽到了我這開封府,可轉念又一想,當下情勢危急,也就不顧不得常理,想著就問,雲瑞,那花將軍現在何處?
相爺,卑職請郎中給用過了藥,眼下正在西跨院一間偏房休息。
頭前帶路。
雲瑞一遲愣,呃,是。
二人一前一後來在府衙內的西跨院,到了門前,雲瑞咳嗽一聲說道,花將軍,相爺前來看你。說著一推門,請包大人進入。
這時候,沒羽神箭花二郎正躺在病榻之上,見得包大人進了屋,花二郎趕忙咬著牙,坐起身形,掙紮著要給包大人行禮。
包大人一瞧,就見這位花將軍,跟之前所見大為不同,前些日在秦州之時,這位花將軍是傲骨英風,大高個兒,往那兒一戳一站,是上杵天下杵地,威風的不得了。
可今兒再一看,臉上是青一道紫一道,腮幫子也腫了,一隻左眼也眯成了一條縫,上半身纏滿了繃帶。看這樣,顯見著是傷勢不輕,好在並無性命之憂。
因此,包大人趕忙一擺手,花將軍,休要多禮。
呃,相,相爺,請恕花某人冒昧來訪,實在是,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噢?秦州城究竟發生何事,你可據實對本閣言講。
啊呀,相爺容稟,就在你們眾人離開還沒有三兩日的功夫,秦州新任知府尚未到任,城外軍營之中便來了一隊兵部的人馬,他們手持兵部文書,說是秦州主將田況犯上作亂,罪不容誅,因此特命軍前斬首。
啊?包大人和白雲瑞驚得眼珠子都瞪圓了,包大人心說我身為一朝宰執,怎麽從來不知還有這等命令。
要說這古人,可真比咱當代人要勤奮不少,有句話說朝臣帶漏五更寒,也就是說五更天的功夫,用現在鍾表話講,就是清晨五點左右,就得在宮門前候著,等候皇帝陛下升坐金殿,而後群臣入內參拜。
因為時候太早,文武大臣們都得提個燈籠,排成兩列,在皇宮院內緩慢前行。
且說包大人跟顏查散並列而行,一邊走著,包大人就壓低了聲音小聲嘀咕,說的什麽呢,包大人就交代顏查散,就說眼下形勢不明,因此不管今後朝堂之上發生何事,由我包拯出麵一力承擔,那麽你顏查散,就得壓住陣腳,靠著樞密院掌院一職,在關鍵時候,底定大局。
顏查散聞聽,微微一點頭,老人家,學生記下了。
書說簡短,到了早朝之時,四帝趙禎升坐垂拱殿,文官在左,武將在右,分列兩廂,眾人唿啦超跪倒一片,山唿萬歲。
仁宗天子微微一抬頭,眾卿家,免禮平身。
謝陛下。
眾人各自起身,手持笏板,一個個表情嚴肅,神色凝重。
這時候,就聽當值宦官出列宣旨,陛下口諭,今有禦前帶刀護衛徐良、蔣平和房書安三人,私闖帝陵,毀壞太後遺像,究竟如何論罪,請眾位大臣當庭議論,以彰大宋刑律。
包大人、顏查散等人一聽,都是一驚,心說如何處置一個小小的帶刀護衛,竟然要在朝堂之上當堂議論,這在之前可從未有過,陛下這是什麽意思呢?按照朝廷規製,不是理應由大理寺按律審斷嗎?
可正想著,就見文官之中有一人出班拱手,陛下,臣有奏。
包大人一看,說話的不是旁人,正是大理寺正卿孫立,這也難怪,這案子雖說由刑部著手調查,但是最終還得大理寺定案判刑。
再說皇上一看是大理寺正卿,微微一點頭,嗯,卿家有話,當堂奏來。
是,陛下,蒙陛下提拔,微臣執掌大理寺,依據大宋刑律,徐良蔣平等人私闖帝陵,毀壞遺像,乃是十惡不赦之罪,理應斬首棄市,以儆效尤。
此話一出,金殿之內就是一陣騷動,人們雖不敢交頭接耳,卻是左瞧瞧,右看看,可大部分的目光就落在了包大人身上,沒別的,包大人是這幾個人的直屬上司啊。
包大人雖說早知道事情不妙,可當堂聽到孫立這一奏本,仍然是心下一驚。
再說這邊孫立話音剛落,又有一人出班拱手,陛下,臣有奏。微臣以為,孫立所請,實為欺人之談。據臣所知,那徐良蔣平雖是進入帝陵,卻非私闖而入,乃是為了查明陛下遇刺一案,故而其行雖有不妥,但是,陛下,情有可原呐,願吾皇三思。
眾人一瞧說話這位,噢,正是當朝國丈,兼領中書令文彥博,文大人。
可這文彥博也是話剛出口,又見一人手持笏板,從文官隊列之中赳赳而出,衝著禦階之上的四帝趙禎一拱手,陛下,臣有奏。這人兒說話的聲音是又尖又利,還帶著一絲兒顫音,聽著似乎是充滿恨意。
文彥博一瞧,來人卻是戶部尚書,李天翔。
就見李天翔瞪圓了兩隻狼眼,擰著眉,噘著嘴,是唾沫星子四濺:陛下,昔年漢朝文帝年間,有一小賊,盜取高祖劉邦陵前的一隻玉環,文帝大怒,命廷尉將此賊滿門抄斬,滅其三族。陛下請想,那漢文帝以寬仁待民而天下皆知,似此等仁德之君,猶不能免盜陵之罪。何況今日,徐良人等毀壞故太後遺像,更是罪惡彌天,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微臣鬥膽進言,非但應該將此三人棄市斬首,更應該追究開封府之責,若要據實而論,恐怕包相爺,也難辭其咎。
說到最後,這李天翔咬牙切齒,把每個字兒都咬得清清楚楚,看這樣兒,是想借此機會,一舉鏟除包大人這個多年來的政敵。
您看這李天翔,兩榜進士出身,說起話來引經據典,頭頭是道,嘴岔子那可不饒人。
包大人聽到這兒,心下頓時就是一陣不祥之感,心說啊呀,我包拯年老昏聵,如今禦階之前,龍椅之上的這位天子,多半有假,前者他對我百般恩待,莫不是穩君之計?乃是為了讓我放鬆警惕,而後在這朝堂之上,利用徐良等人的無心之失,再對我突然一擊,令我猝不及防?
且說包大人正然驚愕,當朝國丈文彥博又發話了,文大人呢,聽了李天翔這番話,那肺管子都要氣炸了,他看得明白,這李天翔分明意在包大人拖包大人下水。
就見文彥博橫眉怒目:陛下,李天翔分明信口雌黃,那漢文帝雖然下令夷人三族,然則廷尉依法辦案,最終僅是將那盜取玉環的小賊處死而已,並不曾牽連他人。
可這話一出口,文彥博頓時心下就是一驚,他就知道,自己失言了。為了說明真相,結果反而弄巧成拙,自個兒方才說什麽漢文帝處死盜取高祖陵墓的小賊,那不就是說,到了眼下,也應該將毀壞帝陵的徐良等人給處死嗎?哎呀呀,這可真是......文彥博好一陣自責。
可李天翔卻是嘿嘿冷笑,他早就等著文彥博說話呢,方才李天翔有意說什麽漢文帝要滅人三族,就是為了引誘文彥博來反駁自己,讓文彥博自己說出那個案件的最終結果。
結果,文彥博果然上當。
但是李天翔那可不傻,他就知道無論怎樣,要扳倒包黑子,那可不是鬧著玩的,那麽倘若先把開封府的爪牙徐良蔣平等人給除去,豈不也是美事一段嗎?
因此他就以欲擒故縱,以退為進之法,激著文彥博說出這麽一段話,結果這一來,朝堂之內的局麵,就成了好像中書令文彥博也讚成處死徐良等人。
哎吆,把個堂堂國丈給急的吭哧癟肚,說不出話來。
那麽,到了現在,包大人作為關鍵人物,他能說個什麽?出麵給徐良等人說情,那包大人是一萬個做不出來,因為未經請示,擅自毀壞帝陵這證據確鑿。可眼瞅著徐良等人掉腦袋,也不是那麽迴事。
包大人這心中就犯了愁了,現如今這個事兒很微妙,是說大它就大,說小它就小,一切都取決於四帝仁宗怎麽想這個事兒。
包大人微微抬頭,用眼角的餘光打量著這位皇上,心說話了,看來辨明皇上真假,眼下倒是個機會,倘若你當真是以前那位四帝趙禎,那麽無論如何,你不會讓徐良蔣平他們掉腦袋,最多是個流刑發配。可你要痛下殺手,那甭問,你這本來麵目也就露出來了。
誒,這麽一想啊,包大人這心裏還平靜下來了,就這麽眼瞅著龍椅上的皇上,等著看他怎生發落?
就見這位皇上微微一皺眉,麵色有些凝重,哎,眾卿所言,各有其理。依朕之意,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徐良等人雖有功於國,但是法不容情,孫卿家,本案就交由大理寺按律審斷。
孫立聞聽,欻拉一拱手,臣,領旨。
包大人就這麽眼瞅著眾人議論紛紛,而後皇上拍板,整個過程是一言未發。
到了現在,包大人心下雪亮,這哪還是那位寬柔仁德的四帝趙禎?分明是一個外表寬宏,內藏奸詐的賊匪啊?可眼下還得不動聲色。
文彥博等人在一旁看得著急,心說包相爺,你,你怎麽杵在那兒,絲毫沒有動靜呢?
可顏查散對此卻是深以為然,他知道,眼下還不是包大人發話的時候,就徐良蔣平這件事兒而言,皇上既然親自傳下口諭,那麽必然是有備而來,今日朝堂廷議,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至於包大人說與不說,並沒有多大作用。
這時候,就聽皇上又說話了,各位卿家,昨日接獲邊關來報,說是那秦州城外,自立為王的趙一統,有心痛改前非,接受朝廷的招安,眾卿對此有何看法,盡可講來。
群臣一聽,又是一陣的騷動。什麽什麽,趙一統願意接受招安,啊呀,天佑我大宋啊。
包大人聽完了,卻是心中冷笑,噢,你們這不是裏勾外聯,想要圖謀大宋國朝的江山社稷嗎?我包拯在邊關剿賊一年有餘,豈能不知那幫賊匪,兇殘成性,如今官兵已撤,又豈能主動投誠,這不是笑話一樣嗎?
這麽想著,包大人覺著,不行,我得再試上一試,看看這位所謂的陛下,作何反應。因此當下邁步出班,一拱手,陛下,臣,有奏。
皇上一看,麵帶微笑,顯得格外親切,噢,是包卿家,有何奏本,當麵講來。
臣啟陛下,微臣以為,那賊人來書請降,必然有詐。
噢?何以見得呢?
包大人微微冷笑:陛下,當初大兵壓境,賊人尚且死守山寨。如今又豈能無端來降?臣在那秦州府剿賊年餘,深知那賊匪野心勃勃,妄圖顛覆我大宋朝江山社稷,且多年來為此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又如何能在轉瞬間就放下刀槍,主動來降呢,因此,臣以為必然有詐。
包大人話音剛落,兵部尚書蔡齊,鐵帽子王爺嶽衡等人,也邁步出班,陛下,包大人所言極是,我等讚同。
皇上點點頭,嗯,也是一理,眾卿可還有其他不同的看法?
中書令文彥博聞言,再次出班,陛下,臣以為,無論那賊匪是否詐降,朝廷皆可好言安撫,而後以招安為名,徐徐圖之,最終將之一舉剿滅。
嗬嗬嗬,卿家所言,甚合朕意。嗯,文卿家,此事就交由你一力督辦,不得有誤。
呃,是,臣領旨。
好,諸位卿家,若還有奏本,可留於殿內,朕身體倦怠,退朝。說著起身,一抖袍袖,轉過屏風,徑自去了。
包大人和顏查散等人,是心事重重,就這麽迴在開封府內。哪知前腳剛進府衙大門,就見白雲瑞帶著一眾小弟兄匆匆趕來,躬身施禮,相爺,您可迴來了。
噢?雲瑞,發生何事?
相爺,您可還記得秦州城的定遠將軍花二郎?
當然記得,不過,此話何意?
哎呀,相爺,您上朝這段時間,花將軍來在了府衙,卑職這麽一瞧,就見花將軍渾身上下都是刀傷,於是趕忙命郎中調治,結果,同時,花將軍就說,說,這秦州城,落入了賊人之手。
啊?此話當真?包大人聞聽,大吃一驚,心說,這邊關軍情本應報至兵部,再由兵部尚書上報至樞密院,也就是說顏查散那裏。可現如今怎麽到了我這開封府,可轉念又一想,當下情勢危急,也就不顧不得常理,想著就問,雲瑞,那花將軍現在何處?
相爺,卑職請郎中給用過了藥,眼下正在西跨院一間偏房休息。
頭前帶路。
雲瑞一遲愣,呃,是。
二人一前一後來在府衙內的西跨院,到了門前,雲瑞咳嗽一聲說道,花將軍,相爺前來看你。說著一推門,請包大人進入。
這時候,沒羽神箭花二郎正躺在病榻之上,見得包大人進了屋,花二郎趕忙咬著牙,坐起身形,掙紮著要給包大人行禮。
包大人一瞧,就見這位花將軍,跟之前所見大為不同,前些日在秦州之時,這位花將軍是傲骨英風,大高個兒,往那兒一戳一站,是上杵天下杵地,威風的不得了。
可今兒再一看,臉上是青一道紫一道,腮幫子也腫了,一隻左眼也眯成了一條縫,上半身纏滿了繃帶。看這樣,顯見著是傷勢不輕,好在並無性命之憂。
因此,包大人趕忙一擺手,花將軍,休要多禮。
呃,相,相爺,請恕花某人冒昧來訪,實在是,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噢?秦州城究竟發生何事,你可據實對本閣言講。
啊呀,相爺容稟,就在你們眾人離開還沒有三兩日的功夫,秦州新任知府尚未到任,城外軍營之中便來了一隊兵部的人馬,他們手持兵部文書,說是秦州主將田況犯上作亂,罪不容誅,因此特命軍前斬首。
啊?包大人和白雲瑞驚得眼珠子都瞪圓了,包大人心說我身為一朝宰執,怎麽從來不知還有這等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