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殺一半、留一半,或者殺掉兩成,留下八成。
區區別對待。
比較靠近政府、靠近皇族的,那就給予優厚一些。
那些既不靠近皇族、也不與其他世家同流合汙,隻想著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為所欲為的。
那就讓他們正常的生活。
那些比較不靠近皇族,但又罪不至死。
也就是滅了他們,可能會承擔不少反向後果的。
那就讓他們將家中的嫡長子、或重要人物全部接到長安來好好生活。
反正我大唐現在有的銀錢、在這長安城外、或者長安城內給他們修築些房舍。
這,倒也不是不行。”
聽了未央殿下的計策後,長孫無忌抬眸盯著他,果真是李未央、果真是殺人不見血。
畢竟國家才是最大的戰爭機器,也可以宣布一切,江南那邊的百姓,他們都是依附國家而存在。
這樣一來,該殺的、殺了,不該殺的、也留著,且對於後人的警示作用也肯定不少。
於是,此時他才開口。
“未央殿下的這個計策不錯,不過還得仔細的商議商議。”
李世民聽了李未央的話後,就一直在垂眸沉思,直到丞相開口,此時他才做出決斷。
“既然如此,那未央你與丞相好好的商討商討。
今日的這件事情,朕不希望辦砸了,丈量田地,是整個朝廷如今而言,最重要的一步棋。
可萬萬不要讓朕失望,不要讓某些該滅亡之人繼續存在於這世界之上。”
“是,陛下。
不知您還有什麽吩咐沒有?”
此時,李世民才露出了一臉釋然的神色。
“沒有,隻是最近未央行為舉止想要離開長安城,所以特意想要問一下,真的決定了嗎?”
李未央聽了,卻並未正麵迴答,不過也表露出了他最基本的意思。
“陛下,至少在長安城在許多事情安定下來之前,我是絕對不可能離開長安城的。”
李世民點點頭,臉上也是露出了一絲笑意。
倒也不是說長安城離不開李未央,而是等著外甥離開之後,李世民多多少少會有些感到慚愧。
他為什麽在這長安城待不久,無疑就是朝堂上的某些家夥,想要借力打力。
而時時刻刻刻又朝著未央與丞相兩人故意找麻煩、故意搞事兒,在這種情況下,唉,想到這兒,李未央都隻能暗自歎息一聲,就包括李世民現在自己想的也是這樣。
片刻過後,皇帝的聲音才再一次響起。
“這就有些苦了你了,未央。”
“陛下,可萬萬不可這麽說。”
來自皇帝的勸慰,這誰敢接下?誰能接下?
“您是天子,您是當今一切的君主,有什麽苦不苦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唐的繁榮穩定。
臣不苦,真正辛苦的應該是陛下。”
聽了皇帝的話後,長孫無忌就徹底閉上了嘴,因為擔心在無形之中又惹來些許禍事。
而聽了李未央剛才這勉強可以算是解釋的解釋後,他自己都察覺自己應該沒有那麽大的臉,可又能怎麽做呢?還不是得接受現狀。
杜如晦一人站在局外,看著這三人演戲,誠然他也可以承認在這其中肯定有真實的情況,但真實的情況也不是這樣表露的吧?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後,李世民十分滿意的站起身來,朝著三人點了點頭。
離開,甚至沒有要求幾人去相送,所以倒是免了李未央好大一個麻煩,雖這長安城比較危險,但危險也是分等級的。
時時刻刻與最高掌權者在一起,那才是最大的危險,最可能觸犯危險的時候。
三人在陛下在的時候,自然不敢暢所欲言,直到皇帝的身影消失在大殿之中,門口的侍從前來匯報說。
陛下走了,長孫無忌才如釋重負地坐了迴去,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諸位,也不再仔細商議商議?”
“有什麽好商議的?”
杜如晦毫不客氣地瞪了一眼,無所謂的丞相。
“在這個時候,嗯,還是快點先迴去準備吧。”
“是的、是的,你們一定要仔細仔細再仔細,一定要將大唐的長安、乃至其他的城市都給建設好。
本王在離開的時候,會再請爾等吃一頓飯,以便拉近拉近感情,也順便讓手底下的某些人看著。
更要讓這長安城中,還對皇族、還對朝堂不滿意的那些二五仔,好好清楚清楚。”
聽了李未央這麽說後,杜如晦滿意的點點頭,並且還隨口說道。
“理應如此、理應如此。
殿下,這可就說說好了。
到時候,可別直接丟下爛攤子就跑。”
長孫無忌此時也是連連點頭,又再次囑咐。
“的確是這樣,殿下您可不要再次撂挑子。”
撂挑子?李未央都不知道到底是誰在撂挑子,可還是耐著心的解釋。
“本王自然不會出乎意料的撂挑子,之前自動手做的哪一件事,可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隻是丞相與杜尚書你們兩人,最近這段時間家中應該很熱鬧,上班的地方更熱鬧吧!”
長孫無忌與杜如晦對視,像是撐吃飽了撐了似的,超級的難受。
可這是虛假的嗎?他們的家中、與他們辦公的地方,難道不熱鬧?自然不是這樣的。
熱鬧,很熱鬧,甚至可以引起許多無端的猜測,但他倆是誰?
他倆都相當於是這長安城中掌權最高等級的存在,自然不會、也不可能接受對方的賄賂,以及孝敬。
之前陛下還在秦王府的時候,當時由於種種原因,自然而然就沒有怎麽嚴格的要求自己。
但現在。現在他倆可是這朝堂上,數一數二的官員,難道還怕缺一些錢財、一些財寶?
李未央見兩人難看的臉色,總算滿意的笑了笑,隻要他們不舒服,那舒服的就是自己。
就包括這個消息傳出去後,長安城的某些人也想必會放心吧。
畢竟文武兩方,本就當是水火不容,雖然在當今陛下的引領下,還沒有撕破臉的趨勢。
可他知道,若文官與武將都和睦如初、都如同幾十年不見的老友一樣和和美美。
那這個王朝,也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是的,文官與武官本就不可有很好的關係。
此時,杜如晦有些遲疑的站起身來。
區區別對待。
比較靠近政府、靠近皇族的,那就給予優厚一些。
那些既不靠近皇族、也不與其他世家同流合汙,隻想著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為所欲為的。
那就讓他們正常的生活。
那些比較不靠近皇族,但又罪不至死。
也就是滅了他們,可能會承擔不少反向後果的。
那就讓他們將家中的嫡長子、或重要人物全部接到長安來好好生活。
反正我大唐現在有的銀錢、在這長安城外、或者長安城內給他們修築些房舍。
這,倒也不是不行。”
聽了未央殿下的計策後,長孫無忌抬眸盯著他,果真是李未央、果真是殺人不見血。
畢竟國家才是最大的戰爭機器,也可以宣布一切,江南那邊的百姓,他們都是依附國家而存在。
這樣一來,該殺的、殺了,不該殺的、也留著,且對於後人的警示作用也肯定不少。
於是,此時他才開口。
“未央殿下的這個計策不錯,不過還得仔細的商議商議。”
李世民聽了李未央的話後,就一直在垂眸沉思,直到丞相開口,此時他才做出決斷。
“既然如此,那未央你與丞相好好的商討商討。
今日的這件事情,朕不希望辦砸了,丈量田地,是整個朝廷如今而言,最重要的一步棋。
可萬萬不要讓朕失望,不要讓某些該滅亡之人繼續存在於這世界之上。”
“是,陛下。
不知您還有什麽吩咐沒有?”
此時,李世民才露出了一臉釋然的神色。
“沒有,隻是最近未央行為舉止想要離開長安城,所以特意想要問一下,真的決定了嗎?”
李未央聽了,卻並未正麵迴答,不過也表露出了他最基本的意思。
“陛下,至少在長安城在許多事情安定下來之前,我是絕對不可能離開長安城的。”
李世民點點頭,臉上也是露出了一絲笑意。
倒也不是說長安城離不開李未央,而是等著外甥離開之後,李世民多多少少會有些感到慚愧。
他為什麽在這長安城待不久,無疑就是朝堂上的某些家夥,想要借力打力。
而時時刻刻刻又朝著未央與丞相兩人故意找麻煩、故意搞事兒,在這種情況下,唉,想到這兒,李未央都隻能暗自歎息一聲,就包括李世民現在自己想的也是這樣。
片刻過後,皇帝的聲音才再一次響起。
“這就有些苦了你了,未央。”
“陛下,可萬萬不可這麽說。”
來自皇帝的勸慰,這誰敢接下?誰能接下?
“您是天子,您是當今一切的君主,有什麽苦不苦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唐的繁榮穩定。
臣不苦,真正辛苦的應該是陛下。”
聽了皇帝的話後,長孫無忌就徹底閉上了嘴,因為擔心在無形之中又惹來些許禍事。
而聽了李未央剛才這勉強可以算是解釋的解釋後,他自己都察覺自己應該沒有那麽大的臉,可又能怎麽做呢?還不是得接受現狀。
杜如晦一人站在局外,看著這三人演戲,誠然他也可以承認在這其中肯定有真實的情況,但真實的情況也不是這樣表露的吧?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後,李世民十分滿意的站起身來,朝著三人點了點頭。
離開,甚至沒有要求幾人去相送,所以倒是免了李未央好大一個麻煩,雖這長安城比較危險,但危險也是分等級的。
時時刻刻與最高掌權者在一起,那才是最大的危險,最可能觸犯危險的時候。
三人在陛下在的時候,自然不敢暢所欲言,直到皇帝的身影消失在大殿之中,門口的侍從前來匯報說。
陛下走了,長孫無忌才如釋重負地坐了迴去,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諸位,也不再仔細商議商議?”
“有什麽好商議的?”
杜如晦毫不客氣地瞪了一眼,無所謂的丞相。
“在這個時候,嗯,還是快點先迴去準備吧。”
“是的、是的,你們一定要仔細仔細再仔細,一定要將大唐的長安、乃至其他的城市都給建設好。
本王在離開的時候,會再請爾等吃一頓飯,以便拉近拉近感情,也順便讓手底下的某些人看著。
更要讓這長安城中,還對皇族、還對朝堂不滿意的那些二五仔,好好清楚清楚。”
聽了李未央這麽說後,杜如晦滿意的點點頭,並且還隨口說道。
“理應如此、理應如此。
殿下,這可就說說好了。
到時候,可別直接丟下爛攤子就跑。”
長孫無忌此時也是連連點頭,又再次囑咐。
“的確是這樣,殿下您可不要再次撂挑子。”
撂挑子?李未央都不知道到底是誰在撂挑子,可還是耐著心的解釋。
“本王自然不會出乎意料的撂挑子,之前自動手做的哪一件事,可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隻是丞相與杜尚書你們兩人,最近這段時間家中應該很熱鬧,上班的地方更熱鬧吧!”
長孫無忌與杜如晦對視,像是撐吃飽了撐了似的,超級的難受。
可這是虛假的嗎?他們的家中、與他們辦公的地方,難道不熱鬧?自然不是這樣的。
熱鬧,很熱鬧,甚至可以引起許多無端的猜測,但他倆是誰?
他倆都相當於是這長安城中掌權最高等級的存在,自然不會、也不可能接受對方的賄賂,以及孝敬。
之前陛下還在秦王府的時候,當時由於種種原因,自然而然就沒有怎麽嚴格的要求自己。
但現在。現在他倆可是這朝堂上,數一數二的官員,難道還怕缺一些錢財、一些財寶?
李未央見兩人難看的臉色,總算滿意的笑了笑,隻要他們不舒服,那舒服的就是自己。
就包括這個消息傳出去後,長安城的某些人也想必會放心吧。
畢竟文武兩方,本就當是水火不容,雖然在當今陛下的引領下,還沒有撕破臉的趨勢。
可他知道,若文官與武將都和睦如初、都如同幾十年不見的老友一樣和和美美。
那這個王朝,也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是的,文官與武官本就不可有很好的關係。
此時,杜如晦有些遲疑的站起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