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騎馬離開後,我若有所失。夜幕已經降臨了,我轉身走進客棧門前那橘紅色的燈籠光裏,這家客棧和旁邊的幾家客棧,以及馬路對麵一排驛站,在夜色裏像是一座孤島。
我到底是真穿越來到大唐了,還是隻有意識來到大唐了?我已經對這段曆史有所了解,也知道將要發生什麽,可我在“函穀酒家客棧”209的房間裏,試圖靠冥想迴到現實時卻沒有迴到現實。
今夜是開元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夜晚,我不但身在異鄉,而且身處一千二百九十四年前的冬之夜。今天開始降溫了,我下樓向店小二要了一床厚的羊皮被子,夜裏蓋兩床被子才不太很冷了。
第二日清晨,我在客棧一樓買了三個包子吃了,喝了一碗玉米麵粘粥,就出了客棧樓,到東麵的馬棚解開馬,向東騎馬而行。
往東出了函穀關就又進入平原了,道路又寬闊平坦了一些。我到大唐東都洛陽去哪裏遊玩啊?在公元七三一年的大唐東都,我沒有什麽親友可以去拜訪。日上三竿時,我到了洛陽。紫薇城和上陽宮,我是比較熟悉的,因為我去過那裏,在那裏和李亨、小婭、李輔國等人,在紫薇城裏的皇子公主生活城裏的忠王府,一起住了兩年。
紫薇城內的乾元殿、宣政殿、五殿、廣達樓,上陽宮內的麟趾殿、仙居殿、化成院等宮殿院落,我也比較熟悉,因為我們五護衛陪著李亨,幾乎去過皇城的每一個角落。
我是從洛陽城定鼎門騎馬進城的,此門是東都洛陽的正南門,進城後就行進在南北大道“天街”上了,這條大道相當於長安城的朱雀大道。
我沿著天街向北騎馬而行,身邊不斷有騎馬的郵差或者輕騎兵超我過去,對麵也時不時有普通人或官兵快速騎馬而過。也有趕著板車的小商販,或趕著馬車的車夫,並行不悖車來車往。
兩邊的坊間,從各個胡同裏時不時地走出來穿著白色衣袍或綠色衣袍的人。我騎馬的速度比較慢,因為沒要緊事,隻是漫無目的地溜達而已。我向北望,規模宏大的紫薇城,和氣勢宏偉的上陽宮在眼前很清晰了。天街快走到頭了,過了洛水河上的三座橋,就會到皇城正南門端門了。
我沒有繼續往北走,向右看了一眼,右麵就是尚善坊了。我下了馬牽著馬從尚善坊門前經過,因為此坊間有岐王李範和薛王李業的宅子,所以外麵有較多的衛兵把守。
岐王已經去世五年了,不知道他的家人正在這裏住,還是在長安興慶宮興慶殿周圍的宅子裏住,也或許岐王和薛王等王爺的兒子們,有的人住在長安,有的人住在洛陽。
我沿著天街東側這些坊的門口,牽著馬往南走,最南端的明教坊緊靠定鼎門,是從定鼎門進入洛陽城後天街東側第一個坊。明教坊裏麵有宋璟的宅子。宋璟這時候指定在家裏。因為他在兩三個月前剛從尚書右丞相的位子上退休,迴到洛陽來養老了。
宋璟在當下的開元十九年,已經六十八歲了,是繼姚崇以後的第二任宰相,也是一位賢明宰相,深得唐宋儒士們的崇敬。宋璟從宰相位子上退下後,官拜開府儀同三司,並先後兼任西京留守,尚書右丞等職務。去年裴光庭提出官員升遷要論資曆,不應越級提拔,宋璟曾提出了不同意見,但是沒有奏效,李隆基重用誰時就信任誰,別人很難改變他的看法。
我牽著我那匹栗紅色駿馬,漫無目的地往南走著。明教坊太遠,我不想走到那裏,我走到修文坊南麵了,此坊與南麵的安業坊之間的東西路,往東經過四五個坊,就會到南市南門。我牽著馬左拐,進入了這條通往南市的東西路。看太陽的位置,現在快正午了,我肚子餓得咕咕叫了,我打算到南市裏找一家飯館吃飯。
我到了南市南門的時候,往北看,眼前的市場很大,這市場是洛陽城南、北、西三市中最大的一個市。
這個市場和長安城東市的氛圍差不多,門口兩側也是有很多馬車、板車、轎子停靠在那裏,上麵有一人看著,另外的人到市場裏麵買東西去了。在門口東麵停馬車和轎子的區域,再往東有一片區域,是無人看管的板車、馬車、和馬停靠的,市場安排了專人看管,會收取看護費。
我不能再隻考慮省錢,而把馬牽進市場了,因為馬也餓了,看管馬的人是市場的工作人員,屬於官方的人,還是比較靠譜的,並且他們會給馬草料吃,還會幫忙飲馬。
我牽著馬往東走,將馬交給了一個二十多歲,一米七二左右,穿深青色衣袍的小夥子。他說看一匹馬交四十個銅錢,幫忙給喂馬,飲馬,時間是十二個時辰。
我交了四十個開元通寶銅錢,他給了一個有鋸齒邊的銅牌子,上麵寫著一個編號,他給我那匹栗紅色馬的脖子上,也戴了一個有鋸齒邊的銅牌子。兩塊牌子上都是寫著二十。
我問這不胖不瘦的小夥子:“到我取馬時,兩塊牌子對得起來,鋸齒完全吻合,就能取馬,是嗎?”
他驚訝地望著我,沒有說話,那表情像是了解到,一個大學生不懂得乘法口訣一樣。
我說:“我以前都是做轎子的,不曉得這些事。”
他微笑著說:“原來如此啊,你剛才猜對了,就是你領取馬時,兩個銅牌子對縫吻合起來了,你就可以領走馬了。”
我到底是真穿越來到大唐了,還是隻有意識來到大唐了?我已經對這段曆史有所了解,也知道將要發生什麽,可我在“函穀酒家客棧”209的房間裏,試圖靠冥想迴到現實時卻沒有迴到現實。
今夜是開元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夜晚,我不但身在異鄉,而且身處一千二百九十四年前的冬之夜。今天開始降溫了,我下樓向店小二要了一床厚的羊皮被子,夜裏蓋兩床被子才不太很冷了。
第二日清晨,我在客棧一樓買了三個包子吃了,喝了一碗玉米麵粘粥,就出了客棧樓,到東麵的馬棚解開馬,向東騎馬而行。
往東出了函穀關就又進入平原了,道路又寬闊平坦了一些。我到大唐東都洛陽去哪裏遊玩啊?在公元七三一年的大唐東都,我沒有什麽親友可以去拜訪。日上三竿時,我到了洛陽。紫薇城和上陽宮,我是比較熟悉的,因為我去過那裏,在那裏和李亨、小婭、李輔國等人,在紫薇城裏的皇子公主生活城裏的忠王府,一起住了兩年。
紫薇城內的乾元殿、宣政殿、五殿、廣達樓,上陽宮內的麟趾殿、仙居殿、化成院等宮殿院落,我也比較熟悉,因為我們五護衛陪著李亨,幾乎去過皇城的每一個角落。
我是從洛陽城定鼎門騎馬進城的,此門是東都洛陽的正南門,進城後就行進在南北大道“天街”上了,這條大道相當於長安城的朱雀大道。
我沿著天街向北騎馬而行,身邊不斷有騎馬的郵差或者輕騎兵超我過去,對麵也時不時有普通人或官兵快速騎馬而過。也有趕著板車的小商販,或趕著馬車的車夫,並行不悖車來車往。
兩邊的坊間,從各個胡同裏時不時地走出來穿著白色衣袍或綠色衣袍的人。我騎馬的速度比較慢,因為沒要緊事,隻是漫無目的地溜達而已。我向北望,規模宏大的紫薇城,和氣勢宏偉的上陽宮在眼前很清晰了。天街快走到頭了,過了洛水河上的三座橋,就會到皇城正南門端門了。
我沒有繼續往北走,向右看了一眼,右麵就是尚善坊了。我下了馬牽著馬從尚善坊門前經過,因為此坊間有岐王李範和薛王李業的宅子,所以外麵有較多的衛兵把守。
岐王已經去世五年了,不知道他的家人正在這裏住,還是在長安興慶宮興慶殿周圍的宅子裏住,也或許岐王和薛王等王爺的兒子們,有的人住在長安,有的人住在洛陽。
我沿著天街東側這些坊的門口,牽著馬往南走,最南端的明教坊緊靠定鼎門,是從定鼎門進入洛陽城後天街東側第一個坊。明教坊裏麵有宋璟的宅子。宋璟這時候指定在家裏。因為他在兩三個月前剛從尚書右丞相的位子上退休,迴到洛陽來養老了。
宋璟在當下的開元十九年,已經六十八歲了,是繼姚崇以後的第二任宰相,也是一位賢明宰相,深得唐宋儒士們的崇敬。宋璟從宰相位子上退下後,官拜開府儀同三司,並先後兼任西京留守,尚書右丞等職務。去年裴光庭提出官員升遷要論資曆,不應越級提拔,宋璟曾提出了不同意見,但是沒有奏效,李隆基重用誰時就信任誰,別人很難改變他的看法。
我牽著我那匹栗紅色駿馬,漫無目的地往南走著。明教坊太遠,我不想走到那裏,我走到修文坊南麵了,此坊與南麵的安業坊之間的東西路,往東經過四五個坊,就會到南市南門。我牽著馬左拐,進入了這條通往南市的東西路。看太陽的位置,現在快正午了,我肚子餓得咕咕叫了,我打算到南市裏找一家飯館吃飯。
我到了南市南門的時候,往北看,眼前的市場很大,這市場是洛陽城南、北、西三市中最大的一個市。
這個市場和長安城東市的氛圍差不多,門口兩側也是有很多馬車、板車、轎子停靠在那裏,上麵有一人看著,另外的人到市場裏麵買東西去了。在門口東麵停馬車和轎子的區域,再往東有一片區域,是無人看管的板車、馬車、和馬停靠的,市場安排了專人看管,會收取看護費。
我不能再隻考慮省錢,而把馬牽進市場了,因為馬也餓了,看管馬的人是市場的工作人員,屬於官方的人,還是比較靠譜的,並且他們會給馬草料吃,還會幫忙飲馬。
我牽著馬往東走,將馬交給了一個二十多歲,一米七二左右,穿深青色衣袍的小夥子。他說看一匹馬交四十個銅錢,幫忙給喂馬,飲馬,時間是十二個時辰。
我交了四十個開元通寶銅錢,他給了一個有鋸齒邊的銅牌子,上麵寫著一個編號,他給我那匹栗紅色馬的脖子上,也戴了一個有鋸齒邊的銅牌子。兩塊牌子上都是寫著二十。
我問這不胖不瘦的小夥子:“到我取馬時,兩塊牌子對得起來,鋸齒完全吻合,就能取馬,是嗎?”
他驚訝地望著我,沒有說話,那表情像是了解到,一個大學生不懂得乘法口訣一樣。
我說:“我以前都是做轎子的,不曉得這些事。”
他微笑著說:“原來如此啊,你剛才猜對了,就是你領取馬時,兩個銅牌子對縫吻合起來了,你就可以領走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