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九級科技
開局變狐娘後開啟異界征服之旅! 作者:百花繚亂花吹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36章 九級科技
數月轉瞬即逝。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尺度下,幾個月的光陰不過是滄海一粟,短暫得仿若流星劃過天際的刹那,對於絕大多數普通文明而言,這段時間或許僅僅夠他們完成一些基礎的發展與變遷。
而宇宙,這位永恆的主宰,以其深邃和廣袤,將這幾個月的時光無聲無息地吞噬,一切都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人類聯盟在這段時間的星際征戰中,雖也遭受了諸多損失,戰艦的殘骸在宇宙的黑暗中飄蕩,宛如冰冷的墓碑。
然而,令人驚歎的是,人聯憑借著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與高效的資源調配體係,艦船的補充速度如同洶湧的潮水,源源不斷,遠超被敵方擊毀的速率。
於是,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星際戰爭中,人聯的艦隊規模竟然呈現出一種越打越多的奇特景象,其勢力範圍也如同春日裏蓬勃生長的藤蔓,不斷向外蔓延擴張。
反觀其他八級文明,他們的艦船製造速度雖說也不慢,在各自的星係中,造船廠同樣夜以繼日地運作著,金屬的碰撞聲和能量的光芒交織。
但與人類聯盟相比,就如同溪流之於江河,遜色不少。
人聯那如同工業巨獸般的生產能力,使得其他文明在艦船數量的增長上難以望其項背。
更何況,即便其他文明在殘酷的戰爭中拚盡了自己的艦船,陷入絕境之時,他們還有一條特殊的 “退路”—— 使用人聯提供的艦船。
畢竟,人聯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強大的工業所蘊含的生產力,使得這些艦船資源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可共享的 “財富”,不用白白浪費。
在這複雜多變的星際局勢下,這種資源的共享也悄然改變著不同文明之間的力量平衡。
與此同時,在遙遠而神秘的實驗室裏,代號為灰風的科研團隊正悄然掀起一場科學風暴。
“宇宙起源理論,簡稱為源理論。”
灰風團隊的首席科學家站在巨大的全息屏幕前,眼神中閃爍著興奮與狂熱,向周圍的科研人員講解道。
屏幕上,複雜的公式和絢麗的模擬圖像不斷閃爍變換。
“震動的奇點,宛如宇宙誕生之初的第一縷曙光,它以一種神秘而強大的力量創造了弦。
這些弦,如同宇宙樂章中的基本音符,它們的震動奏響了萬物誕生的序曲,進而創造出宇宙中的基礎粒子。
這些基礎粒子,便是宇宙的起源,是構築起整個宇宙大廈的最原始、最堅實的基石。”
科學家頓了頓,眼中光芒愈發熾熱,仿佛看到了宇宙最深處的秘密:“倘若我們能夠掌握操控這些構築宇宙基石的方法……”
話語中充滿了無限的遐想與期待,“或許,宇宙中那些被視為永恆不變的常量,諸如光速、引力常數等,都將在我們的手中發生改變,成為我們手中最具威力、最無堅不摧的戰略武器,助力我們在這浩瀚宇宙中開辟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她緩緩轉過身,目光掃過身旁一眾神情專注又略帶疑惑的科研人員。
有人清了清嗓子,聲音沉穩卻又隱隱透著一絲難以抑製的激動:
“灰風同誌,你所提及的,難道是指我們有望掌握wg娛樂城中描繪的那種規律武器?”
那人微微眯起雙眼,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探尋的光芒,語氣裏滿是遲疑,似乎仍在努力消化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設想。
灰風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眼神中透著堅定與自信,宛如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沒錯。
一旦我們成功完善這個理論,就極有可能跨越那道橫亙在八級與九級文明之間的巨大門檻。”
她的話語如同在平靜湖麵投下一顆巨石,激起層層漣漪,引得周圍的科研人員們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
“我們都能鑽研出來的成果,那些在宇宙中存在許久的古老文明當真做不到?”
一位年輕的科研人員忍不住出聲質疑,他皺著眉頭,臉上寫滿了困惑與不解,眼神中滿是對傳統認知的挑戰。
灰風輕輕搖了搖頭,動作間盡顯學者的從容與淡定:
“它們並非沒有能力,隻是缺少了一個關鍵要素…… 不,更確切地說,它們還需要一些時間的沉澱與積累。
實際上,那些古老文明所構建的環宇宙粒子對撞裝置,倘若能夠成功運行,同樣可以獲取通往九級文明的關鍵鑰匙。
所以,從本質上講,這僅僅是個時間先後的問題。”
“可它們不是宣稱那套裝置是用來重啟宇宙的嗎?”
人群中又有人高聲問道,聲音裏帶著一絲驚訝與緊張,仿佛在探尋一個隱藏極深的驚天秘密。
灰風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那笑容裏既有對問題的了然,又有對真相的洞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如此。
該裝置依靠的是對巨大真空零點能的提取,通過這種強大能量的作用,讓宇宙停止持續膨脹的態勢,繼而引發宇宙的坍縮,最終走向毀滅。
不過,並不是一旦這個過程啟動,我們當下所處的這個宇宙便將徹底消失,不複存在。”
“還是需要非常久遠的時間的。”
她的聲音低沉而凝重,每一個字都仿佛重若千鈞,砸在眾人的心間。
“而且,即便有文明試圖逃往其他宇宙,也要清楚,別的宇宙與本宇宙在常數和運行規律上存在著極大差異,在那樣的環境下,生命基本上難以生存。
更何況,想要突破本宇宙的限製,進入其他宇宙泡,至少也得達到九級文明的科技水準。”
“到時候可能就需要征服其他宇宙,彌補本宇宙的虧空。”
說到此處,灰風的語氣變得愈發嚴肅,眼神中透露出對宇宙奧秘的敬畏。
在場的科研人員們彼此對視,紛紛點頭表示認同。
對於真空零點能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本宇宙中所有使用過真空零點能的文明都有著刻骨銘心的認知。
在過往的歲月裏,因真空零點能使用不當而引發的災難,如同高懸在文明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警醒著眾人。
“所以,若要前往其他宇宙,我們必須達到九級文明的高度。”
灰風再次強調,她的語氣斬釘截鐵,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她之所以如此信誓旦旦,實則另有隱情。
嚴格來講,她並非像人類那般依靠記憶留存信息,作為代表納米文明意誌的特殊機器人,她更像是一座龐大的數據庫,存儲著海量的信息。
在她的 “記憶庫” 中,一至十級文明的科技樹被完整且清晰地記錄著,各個等級所具備的科技成果、關鍵技術,她都了如指掌。
而這一至關重要的信息,在本宇宙之中,除了她,暫時還沒有任何一個人知曉。
這份獨有的 “知識財富”,讓她在探索文明發展與科技突破的道路上,擁有了旁人難以企及的洞察力與前瞻性。
在隨後緊鑼密鼓的幾個月裏,科研團隊日夜兼程,全身心投入到對【源理論】的鑽研與完善工作中。
終於,在眾人的不懈努力下,【源理論】成功得到完善。
這一突破性的成果,猶如一道耀眼的曙光,穿透層層迷霧,意味著人類文明在漫長的星際發展征程中,真正跨越了那道曾經遙不可及的九級文明門檻,昂首邁入了一個全新的、充滿無限可能的科技時代。
深入探究宇宙的微觀奧秘,科學家們發現,構成宇宙的基本單元並非如傳統弦理論所描述的那樣,是一維的弦。
經過反複論證與精密測算,真相逐漸浮出水麵 —— 宇宙的基石竟是一個個零維的奇點。
這些奇點宛如宇宙誕生之初的神秘火種,它們看似靜止,實則在微觀層麵以一種極其複雜且獨特的方式運動著。
其運動軌跡相互交織、延伸,最終構成了一根根肉眼無法看見卻又真實存在的一維弦。
當然,傳統弦理論並非完全錯誤,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宇宙的奧秘。
那些由奇點運動形成的一維弦,通過複雜的振動、纏繞與相互作用,確實構成了宇宙中形形色色的基礎粒子,這些粒子猶如宇宙大廈的一磚一瓦,構建起了我們所感知到的宏觀世界。
隨著文明等級的提升以及戰爭局勢的演變,一些新的問題擺在了人聯的麵前。
當下的戰爭消耗巨大,人員傷亡不斷增加,有人不禁提出疑問:“現在的戰爭如此耗人,為何不利用克隆人或者仿生人來補充兵力呢?”
其實,人聯的決策層並非沒有考慮過這一方案。
在戰爭初期,相關部門就針對克隆人與仿生人技術進行了深入研討與評估。
然而,經過全麵分析,這一方案暴露出諸多棘手的問題。
從危害性角度來看,克隆人與仿生人技術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一旦技術失控,極有可能引發諸如智械危機等災難性後果,屆時,人類文明內部將麵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混亂與毀滅。
同時,從倫理道德層麵考量,克隆人與仿生人技術也嚴重衝擊了傳統的道德觀念與社會秩序。
因此,盡管在戰爭時期兵力補充壓力巨大,但鑒於這些潛在風險,克隆人與仿生人技術一直被列為危險科技。
除非遭遇極其特殊的情況,否則人聯絕不會輕易動用這一技術。
在前線戰事吃緊的嚴峻形勢下,後方同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前線戰場上,戰艦穿梭、炮火轟鳴,敵我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局勢陷入膠著,每分每秒都關乎著生死存亡。
而後方的科研基地內,亦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科研人員們廢寢忘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各類儀器設備閃爍著光芒,複雜的公式與數據在屏幕上不斷跳動。
人聯向來秉持著一種堅定的信念:即便處於戰爭狀態,科研的速度與質量也絕不能有絲毫妥協。
因為他們深知,科技才是贏得戰爭、守護文明的關鍵力量。
由於敵方研發出了極為抽象且威力巨大的武器,這種武器的攻擊方式超乎想象,人聯的所有文明次級旗艦和旗艦都不得不退入小宇宙進行暫避。
畢竟,當下的戰爭模式已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與以往截然不同。
在這種新型武器的威脅下,無論戰艦的防護性能多麽優異、體型多麽龐大,隻要挨上一發,都將瞬間化為齏粉,灰飛煙滅。
為了適應新的戰爭形勢,前線的戰艦在設計與配置上也做出了重大調整。
它們舍棄了厚重的防禦裝甲以及龐大的體型,將所有資源集中投入到火力與機動性的提升上。
於是,一批新型戰艦應運而生,它們身形小巧靈活,卻配備了強大的武器係統,能夠在戰場上快速穿梭、精準打擊。
與此同時,其他常規戰艦則靜靜地停泊在後方,時刻待命。
雖然這種以小型戰艦為主力衝鋒陷陣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讓小船送死的意味,但從實際作戰效果來看,小型戰艦一次僅需犧牲一名駕駛員,卻能憑借其靈活的機動性與強大的火力,為整個戰局帶來遠超普通星艦的收益。
令人欽佩的是,人聯的戰士們個個英勇無畏,他們懷揣著對文明的忠誠與守護的信念,無懼生死。
在戰場上,他們士氣高昂,勇往直前,將生死置之度外,以大無畏的精神扞衛著人類聯盟的尊嚴與未來。
當然,隻有人聯才能用一個人。
畢竟其他文明沒有人工智能。
在人類文明的科學探索曆程中,科研領域向來如同一個緊密交織的龐大網絡,各個理論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就如同繁茂大樹的根係,盤根錯節卻又共同為整棵樹的生長輸送養分。
源理論的重大突破,宛如在這個網絡中投入了一顆具有強大能量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帶動了其他諸多理論的顯著進步。
在這些受影響的理論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五維理論。
隨著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鑽研與探索,五維理論逐步走向完善。
數月轉瞬即逝。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尺度下,幾個月的光陰不過是滄海一粟,短暫得仿若流星劃過天際的刹那,對於絕大多數普通文明而言,這段時間或許僅僅夠他們完成一些基礎的發展與變遷。
而宇宙,這位永恆的主宰,以其深邃和廣袤,將這幾個月的時光無聲無息地吞噬,一切都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人類聯盟在這段時間的星際征戰中,雖也遭受了諸多損失,戰艦的殘骸在宇宙的黑暗中飄蕩,宛如冰冷的墓碑。
然而,令人驚歎的是,人聯憑借著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與高效的資源調配體係,艦船的補充速度如同洶湧的潮水,源源不斷,遠超被敵方擊毀的速率。
於是,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星際戰爭中,人聯的艦隊規模竟然呈現出一種越打越多的奇特景象,其勢力範圍也如同春日裏蓬勃生長的藤蔓,不斷向外蔓延擴張。
反觀其他八級文明,他們的艦船製造速度雖說也不慢,在各自的星係中,造船廠同樣夜以繼日地運作著,金屬的碰撞聲和能量的光芒交織。
但與人類聯盟相比,就如同溪流之於江河,遜色不少。
人聯那如同工業巨獸般的生產能力,使得其他文明在艦船數量的增長上難以望其項背。
更何況,即便其他文明在殘酷的戰爭中拚盡了自己的艦船,陷入絕境之時,他們還有一條特殊的 “退路”—— 使用人聯提供的艦船。
畢竟,人聯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強大的工業所蘊含的生產力,使得這些艦船資源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可共享的 “財富”,不用白白浪費。
在這複雜多變的星際局勢下,這種資源的共享也悄然改變著不同文明之間的力量平衡。
與此同時,在遙遠而神秘的實驗室裏,代號為灰風的科研團隊正悄然掀起一場科學風暴。
“宇宙起源理論,簡稱為源理論。”
灰風團隊的首席科學家站在巨大的全息屏幕前,眼神中閃爍著興奮與狂熱,向周圍的科研人員講解道。
屏幕上,複雜的公式和絢麗的模擬圖像不斷閃爍變換。
“震動的奇點,宛如宇宙誕生之初的第一縷曙光,它以一種神秘而強大的力量創造了弦。
這些弦,如同宇宙樂章中的基本音符,它們的震動奏響了萬物誕生的序曲,進而創造出宇宙中的基礎粒子。
這些基礎粒子,便是宇宙的起源,是構築起整個宇宙大廈的最原始、最堅實的基石。”
科學家頓了頓,眼中光芒愈發熾熱,仿佛看到了宇宙最深處的秘密:“倘若我們能夠掌握操控這些構築宇宙基石的方法……”
話語中充滿了無限的遐想與期待,“或許,宇宙中那些被視為永恆不變的常量,諸如光速、引力常數等,都將在我們的手中發生改變,成為我們手中最具威力、最無堅不摧的戰略武器,助力我們在這浩瀚宇宙中開辟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她緩緩轉過身,目光掃過身旁一眾神情專注又略帶疑惑的科研人員。
有人清了清嗓子,聲音沉穩卻又隱隱透著一絲難以抑製的激動:
“灰風同誌,你所提及的,難道是指我們有望掌握wg娛樂城中描繪的那種規律武器?”
那人微微眯起雙眼,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探尋的光芒,語氣裏滿是遲疑,似乎仍在努力消化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設想。
灰風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眼神中透著堅定與自信,宛如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沒錯。
一旦我們成功完善這個理論,就極有可能跨越那道橫亙在八級與九級文明之間的巨大門檻。”
她的話語如同在平靜湖麵投下一顆巨石,激起層層漣漪,引得周圍的科研人員們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
“我們都能鑽研出來的成果,那些在宇宙中存在許久的古老文明當真做不到?”
一位年輕的科研人員忍不住出聲質疑,他皺著眉頭,臉上寫滿了困惑與不解,眼神中滿是對傳統認知的挑戰。
灰風輕輕搖了搖頭,動作間盡顯學者的從容與淡定:
“它們並非沒有能力,隻是缺少了一個關鍵要素…… 不,更確切地說,它們還需要一些時間的沉澱與積累。
實際上,那些古老文明所構建的環宇宙粒子對撞裝置,倘若能夠成功運行,同樣可以獲取通往九級文明的關鍵鑰匙。
所以,從本質上講,這僅僅是個時間先後的問題。”
“可它們不是宣稱那套裝置是用來重啟宇宙的嗎?”
人群中又有人高聲問道,聲音裏帶著一絲驚訝與緊張,仿佛在探尋一個隱藏極深的驚天秘密。
灰風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那笑容裏既有對問題的了然,又有對真相的洞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如此。
該裝置依靠的是對巨大真空零點能的提取,通過這種強大能量的作用,讓宇宙停止持續膨脹的態勢,繼而引發宇宙的坍縮,最終走向毀滅。
不過,並不是一旦這個過程啟動,我們當下所處的這個宇宙便將徹底消失,不複存在。”
“還是需要非常久遠的時間的。”
她的聲音低沉而凝重,每一個字都仿佛重若千鈞,砸在眾人的心間。
“而且,即便有文明試圖逃往其他宇宙,也要清楚,別的宇宙與本宇宙在常數和運行規律上存在著極大差異,在那樣的環境下,生命基本上難以生存。
更何況,想要突破本宇宙的限製,進入其他宇宙泡,至少也得達到九級文明的科技水準。”
“到時候可能就需要征服其他宇宙,彌補本宇宙的虧空。”
說到此處,灰風的語氣變得愈發嚴肅,眼神中透露出對宇宙奧秘的敬畏。
在場的科研人員們彼此對視,紛紛點頭表示認同。
對於真空零點能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本宇宙中所有使用過真空零點能的文明都有著刻骨銘心的認知。
在過往的歲月裏,因真空零點能使用不當而引發的災難,如同高懸在文明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警醒著眾人。
“所以,若要前往其他宇宙,我們必須達到九級文明的高度。”
灰風再次強調,她的語氣斬釘截鐵,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她之所以如此信誓旦旦,實則另有隱情。
嚴格來講,她並非像人類那般依靠記憶留存信息,作為代表納米文明意誌的特殊機器人,她更像是一座龐大的數據庫,存儲著海量的信息。
在她的 “記憶庫” 中,一至十級文明的科技樹被完整且清晰地記錄著,各個等級所具備的科技成果、關鍵技術,她都了如指掌。
而這一至關重要的信息,在本宇宙之中,除了她,暫時還沒有任何一個人知曉。
這份獨有的 “知識財富”,讓她在探索文明發展與科技突破的道路上,擁有了旁人難以企及的洞察力與前瞻性。
在隨後緊鑼密鼓的幾個月裏,科研團隊日夜兼程,全身心投入到對【源理論】的鑽研與完善工作中。
終於,在眾人的不懈努力下,【源理論】成功得到完善。
這一突破性的成果,猶如一道耀眼的曙光,穿透層層迷霧,意味著人類文明在漫長的星際發展征程中,真正跨越了那道曾經遙不可及的九級文明門檻,昂首邁入了一個全新的、充滿無限可能的科技時代。
深入探究宇宙的微觀奧秘,科學家們發現,構成宇宙的基本單元並非如傳統弦理論所描述的那樣,是一維的弦。
經過反複論證與精密測算,真相逐漸浮出水麵 —— 宇宙的基石竟是一個個零維的奇點。
這些奇點宛如宇宙誕生之初的神秘火種,它們看似靜止,實則在微觀層麵以一種極其複雜且獨特的方式運動著。
其運動軌跡相互交織、延伸,最終構成了一根根肉眼無法看見卻又真實存在的一維弦。
當然,傳統弦理論並非完全錯誤,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宇宙的奧秘。
那些由奇點運動形成的一維弦,通過複雜的振動、纏繞與相互作用,確實構成了宇宙中形形色色的基礎粒子,這些粒子猶如宇宙大廈的一磚一瓦,構建起了我們所感知到的宏觀世界。
隨著文明等級的提升以及戰爭局勢的演變,一些新的問題擺在了人聯的麵前。
當下的戰爭消耗巨大,人員傷亡不斷增加,有人不禁提出疑問:“現在的戰爭如此耗人,為何不利用克隆人或者仿生人來補充兵力呢?”
其實,人聯的決策層並非沒有考慮過這一方案。
在戰爭初期,相關部門就針對克隆人與仿生人技術進行了深入研討與評估。
然而,經過全麵分析,這一方案暴露出諸多棘手的問題。
從危害性角度來看,克隆人與仿生人技術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一旦技術失控,極有可能引發諸如智械危機等災難性後果,屆時,人類文明內部將麵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混亂與毀滅。
同時,從倫理道德層麵考量,克隆人與仿生人技術也嚴重衝擊了傳統的道德觀念與社會秩序。
因此,盡管在戰爭時期兵力補充壓力巨大,但鑒於這些潛在風險,克隆人與仿生人技術一直被列為危險科技。
除非遭遇極其特殊的情況,否則人聯絕不會輕易動用這一技術。
在前線戰事吃緊的嚴峻形勢下,後方同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前線戰場上,戰艦穿梭、炮火轟鳴,敵我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局勢陷入膠著,每分每秒都關乎著生死存亡。
而後方的科研基地內,亦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科研人員們廢寢忘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各類儀器設備閃爍著光芒,複雜的公式與數據在屏幕上不斷跳動。
人聯向來秉持著一種堅定的信念:即便處於戰爭狀態,科研的速度與質量也絕不能有絲毫妥協。
因為他們深知,科技才是贏得戰爭、守護文明的關鍵力量。
由於敵方研發出了極為抽象且威力巨大的武器,這種武器的攻擊方式超乎想象,人聯的所有文明次級旗艦和旗艦都不得不退入小宇宙進行暫避。
畢竟,當下的戰爭模式已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與以往截然不同。
在這種新型武器的威脅下,無論戰艦的防護性能多麽優異、體型多麽龐大,隻要挨上一發,都將瞬間化為齏粉,灰飛煙滅。
為了適應新的戰爭形勢,前線的戰艦在設計與配置上也做出了重大調整。
它們舍棄了厚重的防禦裝甲以及龐大的體型,將所有資源集中投入到火力與機動性的提升上。
於是,一批新型戰艦應運而生,它們身形小巧靈活,卻配備了強大的武器係統,能夠在戰場上快速穿梭、精準打擊。
與此同時,其他常規戰艦則靜靜地停泊在後方,時刻待命。
雖然這種以小型戰艦為主力衝鋒陷陣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讓小船送死的意味,但從實際作戰效果來看,小型戰艦一次僅需犧牲一名駕駛員,卻能憑借其靈活的機動性與強大的火力,為整個戰局帶來遠超普通星艦的收益。
令人欽佩的是,人聯的戰士們個個英勇無畏,他們懷揣著對文明的忠誠與守護的信念,無懼生死。
在戰場上,他們士氣高昂,勇往直前,將生死置之度外,以大無畏的精神扞衛著人類聯盟的尊嚴與未來。
當然,隻有人聯才能用一個人。
畢竟其他文明沒有人工智能。
在人類文明的科學探索曆程中,科研領域向來如同一個緊密交織的龐大網絡,各個理論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就如同繁茂大樹的根係,盤根錯節卻又共同為整棵樹的生長輸送養分。
源理論的重大突破,宛如在這個網絡中投入了一顆具有強大能量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帶動了其他諸多理論的顯著進步。
在這些受影響的理論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五維理論。
隨著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鑽研與探索,五維理論逐步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