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講究人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上皇再怎麽說也是他的長輩,家中喪事處理妥當之後,入宮麵見陛下和太上皇也是理所應當,太上皇心裏惦記著他,他也要領這份情誼。”李韶笑道:“更別說,竇家酂國公這一脈,往後與長安城裏諸多勳貴交往,免不得有一部分人,人走茶涼。”
“竇奉節要經營家中人際關係的,長安城裏,最大的關係是哪裏?無非還是宮中,不管從哪方麵來說,跟上皇家的腳步,對酂國公一脈是有好處的。”
“是啊,甭管怎麽說,他得領太上皇的情,那是將來的老丈人。”李複笑道。
對於別的世家大族來說,娶一位公主迴家,或許他們覺得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有些眼高於頂的人家,還看不上他們李唐皇室的公主殿下。
但是對於竇奉節來說。
永嘉公主,可算得上是酂國公一房的救命稻草了。
酂國公一脈,需要這麽個人。
衝著永嘉公主的名頭,衝著陛下妹夫的名頭,衝著太上皇女婿的名頭,旁人也要給酂國公一脈三分薄麵。
將來竇奉節襲爵,這都是麵子,也是實打實的地位。
大唐的駙馬都尉,除卻是一個頭銜之外,還是能夠另外封實權官職的。
竇奉節的決定,比李複想象中來的更快,傍晚的時候,酂國公宅邸的人就來了。
馬車停在涇陽王府門口。
先是門房通報,老周將消息告知李複。
李複在前廳接見。
來的是酂國公宅邸的管家。
竇奉節有孝在身,這會兒不適合拜訪別人家,帶孝登門去旁人家,不禮貌了。
高門大戶之間,還是比較忌諱這些事情的。
管家在前廳見到了李複,恭敬行禮。
“拜見涇陽王殿下。”
李複微微頷首,也沒多廢話。
“你家郎君讓你來王府,可是已經有了決定?”李複問道。
“是,承蒙殿下看重,郎君說,今日殿下與他說的,他答應了,多謝涇陽王殿下提攜。”
管家說著,再次躬身行禮。
“好,有個信就好,讓你家郎君放心,這幾天且安心在家操持好家中事務。”李複說道:“便是有動靜,也要等明年了,此事,還要過陛下那邊,不過,那裏我去說就是了。”
“是。”管家應聲。
說完了事,天色也不早了,管家也未在這裏多留,酂國公宅邸當中每日都還有許多事務需要他來安排。
酂國公宅邸的管家走後,李複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明日離開長安之前,還要進宮一趟。
想想這會兒,每天早朝開始之前,群臣在殿外等候,天都還沒亮,李複就一陣打腦殼。
算了,反正下午啟程往莊子上,傍晚之前也能到。
次日,李複掐算著時間,帶上伍良業等幾個護衛,奔著宮中去了。
進宮直奔兩儀殿。
今天的兩儀殿,倒是熱鬧。
畢竟離著年底越來越近,朝廷的很多事情也進入了結算周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找李世民匯報的,看看今年一年,朝廷做了什麽,有什麽長進之類的。
人多,人多也正好,是個說事的場合。
內侍到李世民跟前稟報。
“他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讓他進來,倒要看看,這都臨走要迴莊子上去了,還能有什麽事情來找我。”李世民說道。
“是。”內侍應聲。
坐在殿中的幾個臣子麵麵相覷。
涇陽王殿下?
但凡這位殿下進宮,嘖.......
李複闊步走進兩儀殿內,對著李世民拱手行禮。
“臣弟拜見陛下。”
“免禮。”李世民抬頭看著李複。
李世民坐著,李複站著,他抬頭去看李複,怎麽看心裏都覺得不爽快。
“來人,給他一個座位。”
李複一聽,擺了擺手。
“不用不用,臣弟就是來說件事兒,陛下應允了,臣弟這就走,不耽誤陛下和諸位相公們談論國家大事。”李複麵帶微笑。
李世民眉毛一挑。
“什麽事?”
“就是來年臣弟莊子上有個活兒,您也是知道的,那活兒不小,得用人。”李複說道:“臣弟想跟二哥要個人。”
“要人?閻立德和薑確都在長安,他倆幫著你做事都兩三年了,還不夠?還需要人手?”李世民疑惑:“你又看上匠作監的哪個人了?”
李複搖頭。
“不是匠作監的,是.......竇奉節。”
“竇奉節?”李世民一臉疑惑。
怎麽又扯到他身上了。
竇奉節還要在家守孝呢。
“對,反正來年他閑著也是閑著,作為太上皇未來的女婿,給老丈人幹點活兒,這不過分吧?”
聽到李複提起這個,李世民心中了然,想明白了李複為什麽提出要竇奉節去莊子上辦事了。
原來是衝著這個。
還有提攜竇奉節的意思在裏頭。
李世民頭一歪,用一種很新的目光來打量殿中站著的李複李懷仁。
這家夥什麽時候這麽講究了?
還給竇軌的兒子安排上了。
難不成是前天太上皇去他府上,提起了這事兒?
要是太上皇心裏記掛著竇奉節的話,倒也說的過去,一來是未來的女婿,二來,太上皇與竇家,有割舍不開的感情。
竇家,也是他的外祖家。
如此安排竇奉節,倒也合適,正好也算是解決了他的一個難題。
他這個皇帝,也不可能放著竇奉節不管的,隻是這個節骨眼上,不能給他封官而已。
竇軌,當年也是秦王府這邊的人。
如今竇軌去世,留下這一個兒子,於情於理,於公於私,他都要安排,都要保酂國公一脈的富貴。
不能讓當年跟著他的那些人寒了心,萬不能讓人覺得,他這個皇帝還在位呢,老一輩的人,就人走茶涼了。
李複疑惑,這是咋啦?
“陛下,這事兒,可是有什麽難處?難不成朝廷對於竇奉節,還另有安排?”
李複不解了。
朝廷怎麽會這個時候給竇奉節封官呢?
守孝期間,出仕就更不可能出仕了。
就算是朝廷給官職,按照禮製規矩,竇奉節也是要拒絕的。
以表孝心。
這年頭,規矩還真就是這麽個規矩。
“竇奉節要經營家中人際關係的,長安城裏,最大的關係是哪裏?無非還是宮中,不管從哪方麵來說,跟上皇家的腳步,對酂國公一脈是有好處的。”
“是啊,甭管怎麽說,他得領太上皇的情,那是將來的老丈人。”李複笑道。
對於別的世家大族來說,娶一位公主迴家,或許他們覺得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有些眼高於頂的人家,還看不上他們李唐皇室的公主殿下。
但是對於竇奉節來說。
永嘉公主,可算得上是酂國公一房的救命稻草了。
酂國公一脈,需要這麽個人。
衝著永嘉公主的名頭,衝著陛下妹夫的名頭,衝著太上皇女婿的名頭,旁人也要給酂國公一脈三分薄麵。
將來竇奉節襲爵,這都是麵子,也是實打實的地位。
大唐的駙馬都尉,除卻是一個頭銜之外,還是能夠另外封實權官職的。
竇奉節的決定,比李複想象中來的更快,傍晚的時候,酂國公宅邸的人就來了。
馬車停在涇陽王府門口。
先是門房通報,老周將消息告知李複。
李複在前廳接見。
來的是酂國公宅邸的管家。
竇奉節有孝在身,這會兒不適合拜訪別人家,帶孝登門去旁人家,不禮貌了。
高門大戶之間,還是比較忌諱這些事情的。
管家在前廳見到了李複,恭敬行禮。
“拜見涇陽王殿下。”
李複微微頷首,也沒多廢話。
“你家郎君讓你來王府,可是已經有了決定?”李複問道。
“是,承蒙殿下看重,郎君說,今日殿下與他說的,他答應了,多謝涇陽王殿下提攜。”
管家說著,再次躬身行禮。
“好,有個信就好,讓你家郎君放心,這幾天且安心在家操持好家中事務。”李複說道:“便是有動靜,也要等明年了,此事,還要過陛下那邊,不過,那裏我去說就是了。”
“是。”管家應聲。
說完了事,天色也不早了,管家也未在這裏多留,酂國公宅邸當中每日都還有許多事務需要他來安排。
酂國公宅邸的管家走後,李複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明日離開長安之前,還要進宮一趟。
想想這會兒,每天早朝開始之前,群臣在殿外等候,天都還沒亮,李複就一陣打腦殼。
算了,反正下午啟程往莊子上,傍晚之前也能到。
次日,李複掐算著時間,帶上伍良業等幾個護衛,奔著宮中去了。
進宮直奔兩儀殿。
今天的兩儀殿,倒是熱鬧。
畢竟離著年底越來越近,朝廷的很多事情也進入了結算周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找李世民匯報的,看看今年一年,朝廷做了什麽,有什麽長進之類的。
人多,人多也正好,是個說事的場合。
內侍到李世民跟前稟報。
“他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讓他進來,倒要看看,這都臨走要迴莊子上去了,還能有什麽事情來找我。”李世民說道。
“是。”內侍應聲。
坐在殿中的幾個臣子麵麵相覷。
涇陽王殿下?
但凡這位殿下進宮,嘖.......
李複闊步走進兩儀殿內,對著李世民拱手行禮。
“臣弟拜見陛下。”
“免禮。”李世民抬頭看著李複。
李世民坐著,李複站著,他抬頭去看李複,怎麽看心裏都覺得不爽快。
“來人,給他一個座位。”
李複一聽,擺了擺手。
“不用不用,臣弟就是來說件事兒,陛下應允了,臣弟這就走,不耽誤陛下和諸位相公們談論國家大事。”李複麵帶微笑。
李世民眉毛一挑。
“什麽事?”
“就是來年臣弟莊子上有個活兒,您也是知道的,那活兒不小,得用人。”李複說道:“臣弟想跟二哥要個人。”
“要人?閻立德和薑確都在長安,他倆幫著你做事都兩三年了,還不夠?還需要人手?”李世民疑惑:“你又看上匠作監的哪個人了?”
李複搖頭。
“不是匠作監的,是.......竇奉節。”
“竇奉節?”李世民一臉疑惑。
怎麽又扯到他身上了。
竇奉節還要在家守孝呢。
“對,反正來年他閑著也是閑著,作為太上皇未來的女婿,給老丈人幹點活兒,這不過分吧?”
聽到李複提起這個,李世民心中了然,想明白了李複為什麽提出要竇奉節去莊子上辦事了。
原來是衝著這個。
還有提攜竇奉節的意思在裏頭。
李世民頭一歪,用一種很新的目光來打量殿中站著的李複李懷仁。
這家夥什麽時候這麽講究了?
還給竇軌的兒子安排上了。
難不成是前天太上皇去他府上,提起了這事兒?
要是太上皇心裏記掛著竇奉節的話,倒也說的過去,一來是未來的女婿,二來,太上皇與竇家,有割舍不開的感情。
竇家,也是他的外祖家。
如此安排竇奉節,倒也合適,正好也算是解決了他的一個難題。
他這個皇帝,也不可能放著竇奉節不管的,隻是這個節骨眼上,不能給他封官而已。
竇軌,當年也是秦王府這邊的人。
如今竇軌去世,留下這一個兒子,於情於理,於公於私,他都要安排,都要保酂國公一脈的富貴。
不能讓當年跟著他的那些人寒了心,萬不能讓人覺得,他這個皇帝還在位呢,老一輩的人,就人走茶涼了。
李複疑惑,這是咋啦?
“陛下,這事兒,可是有什麽難處?難不成朝廷對於竇奉節,還另有安排?”
李複不解了。
朝廷怎麽會這個時候給竇奉節封官呢?
守孝期間,出仕就更不可能出仕了。
就算是朝廷給官職,按照禮製規矩,竇奉節也是要拒絕的。
以表孝心。
這年頭,規矩還真就是這麽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