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 管好自己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做小官,依舊是被地方上這些上官唿來喝去,就算是想要為百姓做點好事兒,恐怕也不容易。
而如今雖然是商人,可是地方上的官員,哪一個見了他不是客客氣氣。
不管是做商人,還是做官,都是為人辦事。
本質上,他現在這個位置,沒有什麽不同的地方。
茶葉的買賣,是涇陽王府的買賣,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宮中的買賣。
看看走南闖北的運輸隊伍就知道了。
那都是軍中退下來的,一般人可組建不起來這樣一支隊伍。
畢竟還沒有等著組建起來,一旦私自養兵的帽子扣下來,那就是造反被朝廷發現的待遇。
“看著如今家大業大,人員興旺,我心裏也高興啊。”李複笑道:“王府的產業,也是你們費心了。”
“如今過年,聚在這裏,吃好喝好。”
這兩句話,李複說的大聲,也是肯定了這些掌櫃們的付出。
“馬十三,作坊的好酒,盡管往上拿,今日既然坐下了,那就不醉不歸了。”
“是,聽郎君的,都準備著呢。”馬十三笑道:“與同僚們一年到頭大家夥各自忙各自的,如今湊到一塊去了,豈能放過他們?”
馬十三的話也說的豪爽,這意思就是,今天你們敞開了喝,咱掌管的釀酒作坊,可不小氣,能喝多少,那就得看你們的本事。
都別小氣吧啦的,在喝酒上藏著掖著。
“郎君放心,就怕今天,馬掌櫃他心疼啊。”
“哈哈哈哈哈。”
眾人聞言,紛紛哈哈大笑。
馬十三一聽。
“讓我心疼?哈哈哈哈,那就看看,是你們酒量大,還是作坊更大方!郎君下命令,都敞開了喝。”
眾人紛紛又是一陣起哄。
到了中午飯點,後廚的夥計們,好酒好菜的開始往桌子上端。
有了酒菜,大廳裏更是熱鬧了。
在座的掌櫃的,原先也都是走南闖北的,後來來莊子上,來鋪子裏,受王府的邀約,為王府做事,眼光見識,自然不一般,坐在一起,都算是自家人,天南海北的暢所欲言,一點都沒有什麽氣氛尷尬之說。
都是做買賣的,管鋪子的,相互之間,互通有無,說的認真,聽的也認真。
待到酒過三巡,話匣子更是打開,這時候就不是要談論正經買賣的時候了,基本上就要開始開啟吹牛逼的話題了。
在什麽地方見識過什麽,外麵有什麽好東西。
什麽揚州,什麽大同,什麽泰山,什麽西湖。
李複聽著不遠處一桌開始談論這些,心中無奈一笑。
這些在外做買賣的。
走到地兒了,還去量黃米了。
這得虧來的都是家中男眷,沒有帶自家夫人來,不然這些話題,聽著就讓夫人心中不舒坦。
不過,這樣的場合,注定了就不適合女眷來。
老趙也聽到了不遠處那一桌談論的話題,小心翼翼的看向自家郎君。
“郎君,要不.......”
“無妨,都是在外行走的男人,大過年的,隨他們去吧。”
這種事,他們喝酒吹牛逼,有什麽不讓說的?
酒桌上還不讓人暢所欲言了?
這些人,無非就是該說說,該做做。
不讓人說,還能不讓人做了?
存天理滅人欲,本就是反人性的玩意兒。
更別說這年頭,沒有那麽封建。
“莫要說他們,便是長安城內,見的還少了?”李複笑了笑:“旁人如何說,如何做,與自己無關,自己怎麽說,怎麽做,才是重要的。”
就說平康坊,有的人喜歡去,甚至住在那裏了。
李複也去,場麵上的東西,沒法扔了,扔了,說不定能辦成的事兒就辦不成了。
但是心裏的底線可是在呢。
家裏有老婆,今年還會有孩子。
所以李複不在意,管好自己就足夠了,別人的事,管這麽多幹什麽?
隻要手底下的人能給他把事情辦好了,別惹麻煩,別去仗勢欺人,魚肉他人,那就足夠了。
這種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皇帝還拿著宮裏的年輕宮人,賞賜給大臣呢。
不然也不至於折騰的房夫人喝醋。
“趙福,明年茶莊有什麽打算?”李複看向趙福。
所有的產業,茶葉這一塊,依舊是重點項目。
“如今草原安定,明年打算,重點做一做草原上的生意。”趙福說道。
“茶葉長途運輸不容易,尤其是品質越好的茶葉,運輸的過程中,就更是要注意。”趙福解釋:“原先隻是在大唐境內售賣,在一些繁華的地方有鋪子,運輸方麵,有困難,也能克服,畢竟還是在大唐境內。”
“但是往草原上去........以前不行,現在,倒是可以考慮了,現在,草原上也是大唐境內。”趙福笑道:“他們,比中原人更需要茶葉,這買賣,得做。”
“往後不僅僅是草原,還有西域。”
“原先郎君說的什麽茶磚,茶莊裏已經有工匠製作成了。”趙福拱手笑道:“多虧郎君提點,不然這買賣,還沒有那麽容易做。”
成了?
李複詫異了一下。
“茶磚有帶來嗎?我看看。”
趙福連忙點頭,著人去拿。
一塊粗紙包裹著的茶磚,交到了李複的手上。
李複看看外包裝。
“馬十三。”
“屬下在。”馬十三趕忙應聲。
“跟造紙作坊打個招唿,茶磚的包裝紙,讓他們好好琢磨琢磨,就隻有一個要求,看上去,要貴。”
“西域的有錢人,大多做的都是無本的買賣。”
“再往西,商人帶過去,這東西,就更值錢了。”
壓茶磚,用的材料可以次一些,但是想要賣出好價錢,一眼看上去,包裝就不能湊合。
“是。”馬十三應聲:“殿下,今年的話,屬下想要把紙作坊重新整合一下,在別的地方,也開設兩處,但是新開的紙作坊,離著咱們的莊子,不能太遠了。”
“現在紙作坊產出的紙張,供應了書院,供應家中還有宮中,產量已經有些捉襟見肘了。”
趁著這個機會,馬十三也向李複稟明了情況。
“一下子擴張兩處,也是為了應對往後的不時之需。”
而如今雖然是商人,可是地方上的官員,哪一個見了他不是客客氣氣。
不管是做商人,還是做官,都是為人辦事。
本質上,他現在這個位置,沒有什麽不同的地方。
茶葉的買賣,是涇陽王府的買賣,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宮中的買賣。
看看走南闖北的運輸隊伍就知道了。
那都是軍中退下來的,一般人可組建不起來這樣一支隊伍。
畢竟還沒有等著組建起來,一旦私自養兵的帽子扣下來,那就是造反被朝廷發現的待遇。
“看著如今家大業大,人員興旺,我心裏也高興啊。”李複笑道:“王府的產業,也是你們費心了。”
“如今過年,聚在這裏,吃好喝好。”
這兩句話,李複說的大聲,也是肯定了這些掌櫃們的付出。
“馬十三,作坊的好酒,盡管往上拿,今日既然坐下了,那就不醉不歸了。”
“是,聽郎君的,都準備著呢。”馬十三笑道:“與同僚們一年到頭大家夥各自忙各自的,如今湊到一塊去了,豈能放過他們?”
馬十三的話也說的豪爽,這意思就是,今天你們敞開了喝,咱掌管的釀酒作坊,可不小氣,能喝多少,那就得看你們的本事。
都別小氣吧啦的,在喝酒上藏著掖著。
“郎君放心,就怕今天,馬掌櫃他心疼啊。”
“哈哈哈哈哈。”
眾人聞言,紛紛哈哈大笑。
馬十三一聽。
“讓我心疼?哈哈哈哈,那就看看,是你們酒量大,還是作坊更大方!郎君下命令,都敞開了喝。”
眾人紛紛又是一陣起哄。
到了中午飯點,後廚的夥計們,好酒好菜的開始往桌子上端。
有了酒菜,大廳裏更是熱鬧了。
在座的掌櫃的,原先也都是走南闖北的,後來來莊子上,來鋪子裏,受王府的邀約,為王府做事,眼光見識,自然不一般,坐在一起,都算是自家人,天南海北的暢所欲言,一點都沒有什麽氣氛尷尬之說。
都是做買賣的,管鋪子的,相互之間,互通有無,說的認真,聽的也認真。
待到酒過三巡,話匣子更是打開,這時候就不是要談論正經買賣的時候了,基本上就要開始開啟吹牛逼的話題了。
在什麽地方見識過什麽,外麵有什麽好東西。
什麽揚州,什麽大同,什麽泰山,什麽西湖。
李複聽著不遠處一桌開始談論這些,心中無奈一笑。
這些在外做買賣的。
走到地兒了,還去量黃米了。
這得虧來的都是家中男眷,沒有帶自家夫人來,不然這些話題,聽著就讓夫人心中不舒坦。
不過,這樣的場合,注定了就不適合女眷來。
老趙也聽到了不遠處那一桌談論的話題,小心翼翼的看向自家郎君。
“郎君,要不.......”
“無妨,都是在外行走的男人,大過年的,隨他們去吧。”
這種事,他們喝酒吹牛逼,有什麽不讓說的?
酒桌上還不讓人暢所欲言了?
這些人,無非就是該說說,該做做。
不讓人說,還能不讓人做了?
存天理滅人欲,本就是反人性的玩意兒。
更別說這年頭,沒有那麽封建。
“莫要說他們,便是長安城內,見的還少了?”李複笑了笑:“旁人如何說,如何做,與自己無關,自己怎麽說,怎麽做,才是重要的。”
就說平康坊,有的人喜歡去,甚至住在那裏了。
李複也去,場麵上的東西,沒法扔了,扔了,說不定能辦成的事兒就辦不成了。
但是心裏的底線可是在呢。
家裏有老婆,今年還會有孩子。
所以李複不在意,管好自己就足夠了,別人的事,管這麽多幹什麽?
隻要手底下的人能給他把事情辦好了,別惹麻煩,別去仗勢欺人,魚肉他人,那就足夠了。
這種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皇帝還拿著宮裏的年輕宮人,賞賜給大臣呢。
不然也不至於折騰的房夫人喝醋。
“趙福,明年茶莊有什麽打算?”李複看向趙福。
所有的產業,茶葉這一塊,依舊是重點項目。
“如今草原安定,明年打算,重點做一做草原上的生意。”趙福說道。
“茶葉長途運輸不容易,尤其是品質越好的茶葉,運輸的過程中,就更是要注意。”趙福解釋:“原先隻是在大唐境內售賣,在一些繁華的地方有鋪子,運輸方麵,有困難,也能克服,畢竟還是在大唐境內。”
“但是往草原上去........以前不行,現在,倒是可以考慮了,現在,草原上也是大唐境內。”趙福笑道:“他們,比中原人更需要茶葉,這買賣,得做。”
“往後不僅僅是草原,還有西域。”
“原先郎君說的什麽茶磚,茶莊裏已經有工匠製作成了。”趙福拱手笑道:“多虧郎君提點,不然這買賣,還沒有那麽容易做。”
成了?
李複詫異了一下。
“茶磚有帶來嗎?我看看。”
趙福連忙點頭,著人去拿。
一塊粗紙包裹著的茶磚,交到了李複的手上。
李複看看外包裝。
“馬十三。”
“屬下在。”馬十三趕忙應聲。
“跟造紙作坊打個招唿,茶磚的包裝紙,讓他們好好琢磨琢磨,就隻有一個要求,看上去,要貴。”
“西域的有錢人,大多做的都是無本的買賣。”
“再往西,商人帶過去,這東西,就更值錢了。”
壓茶磚,用的材料可以次一些,但是想要賣出好價錢,一眼看上去,包裝就不能湊合。
“是。”馬十三應聲:“殿下,今年的話,屬下想要把紙作坊重新整合一下,在別的地方,也開設兩處,但是新開的紙作坊,離著咱們的莊子,不能太遠了。”
“現在紙作坊產出的紙張,供應了書院,供應家中還有宮中,產量已經有些捉襟見肘了。”
趁著這個機會,馬十三也向李複稟明了情況。
“一下子擴張兩處,也是為了應對往後的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