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專項資金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說,可不敢讓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一點點都不行。”
說這話的時候,李複的神色十分嚴肅認真。
這也是從書院創立之初,他就一直強調的。
省得有的學生以為,進了書院,這輩子就前途無憂了。
書院又不是許願池裏的王八。
茶盞中的熱氣氤氳上升,在李複眼前織成一片薄霧。
放下茶盞,指尖在案幾上輕輕叩擊。
“懷仁說得對。“陸德明放下手上的棋子,目光透過窗欞望向遠處的校舍的方向。
“這台階,有些人踏得上去,有些人卻隻能望而卻步,有的人,坐在台階上,往上看,就認為自己已經在上頭了,這樣的想法.......”
陸德明搖了搖頭。
“不能有。”
“但是那些有天分,想要努力攀登,但是外界條件不允許的,也著實令人惋惜。”顏思魯說道。
書院的先生,也不能過多插手,尤其是他和陸德明,也不能幫襯什麽。
書院的存在,很多事情,他們兩人心裏都清楚。
一旦像他們兩人這樣身份的人出手幫襯學生了,那書院的性質,就變了。
宮中不會允許這樣的。
能幫他們的,除了以書院的名義之外,就隻能是宮中的名義。
其他人,萬萬不能插手。
一旦插手,書院裏,就會跟個小朝廷一樣。
並非說有多大的事情,多複雜的事務。
而是人際關係,人脈圈子。
書院不可有所謂的“圈子”、“關係”。
“有的孩子在讀書方麵,有這個天賦的。”陸德明說道:“天資聰穎,但是家中貧寒,就想著去木工學院,學點技術本事,將來做個木工,在莊子上也能掙到錢。”
“你說的是莊子上誰家的孩子?”李複好奇問道。
“王鐵山,家裏就在這莊子上,他爹在工地上幹活兒,母親也隨著他爹一起,在工地上,給工匠做飯,兩口子都在莊子上掙錢。”陸德明說道:“但是家裏阿翁阿婆身體不好,長年請大夫吃藥,所以家裏就算是兩口子掙錢,除去孩子上學之外,剛好夠花銷。”
“若是我沒記錯的話,他家裏還沒有搬到新房子裏去,究其原因,還是沒錢。”
李複微微頷首。
如今莊子上沒有搬到新宅子裏的,就隻有那十多戶人家了,每一家,都有不得已的原因,就像是陸德明說的,就是因為花銷大,沒錢。
人也不懶,掙的錢,也不算少,但是必須的開支,占了很多。
能有錢供王鐵山來書院讀書,也已經是不容易了。
父母有那個想法,但是現實能力上,確實給不了孩子更多了,他們也盡力了。
“我問過書院的先生,這孩子聰明好學,讀書也勤奮,問他為什麽不繼續讀文學院,他也隻是說,他這樣的出身,讀書,不能當飯吃,家裏,也實在是供不上了。”
書房內茶香嫋嫋,窗外的樹葉在微風的吹拂下沙沙作響。
李複的手指輕輕的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
“兩位當真覺得,這個王鐵山,不繼續讀文學院,十分可惜?”
陸德明和顏思魯兩人相視一眼,同時點頭。
“這孩子天資聰穎,品性堅韌,德行優良,若能繼續讀書,將來未必不能有一番作為。隻是...家境所限,實在可惜。”陸德明撫須說著。
“是啊,書院裏這樣的學生雖不多,但每一個都是難得的苗子。若能幫上一把,也是功德一件了,這樣的孩子,隻要有一點變數,對於他的人生來說,可能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實實在在的能夠改變命運。”
李複聞言,嘴角微微揚起,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那也好辦了。說白了,無非就是錢的問題。”
王府不缺錢,但是這錢,可不能王府來掏。
李二鳳的內帑這會兒不是寬裕嗎?
他也不差這點錢。
李複起身,走到門口,看了看門外的景色,迴過身來,再次看向陸德明和顏思魯。
“這錢,有人出。”
書院,可以在合適的時機,引入獎學金製度了。
“無非書信一封,跟陛下要點錢而已,建設書院,涇陽王府掏了這麽多錢,我如今上書陛下,跟他要點錢,讓他從內帑掏些錢出來資助一下學生,不過分吧?”
“書院的學生,也是天子的臣民,君父幫一幫自己的子民,理所應當,對不對?”
李複說的輕鬆自在。
話鋒一轉,直接將主意打到了皇帝的身上。
陸德明和顏思魯聞言,皆是一愣。顏思魯忍不住問道:“懷仁的意思是...?”
這事兒,還能這麽辦?
不過,也就是涇陽王敢這麽做了。
“陛下向來重視人才培養,一點錢的事情,陛下不會拒絕的,書院也是應該在合適的時候,引入獎學金製度了。”
“獎學金製度?”陸德明疑惑了。
“就是給各項成績優異的孩子,發放獎學金。”李複說道:“除此之外,還可以施行貧困生補助金製度。”
“這兩項製度,隻是針對極少部分學生,而不是像書院前三年那樣,普及到所有的學生身上。”
“而這兩項資金,書院不掏錢,涇陽王府也不掏錢,因為不管是書院還是涇陽王府,都沒有這個資格掏錢。”
“有這個資格掏錢的,隻有宮中,隻有陛下有資格批準。”
“那這兩項製度.......”
“我親自來擬定,而後送入宮中給陛下過目。”
李複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轉身迴到屋子裏,坐在椅子上。
“兩位老先生放心,這件事,包在我身上,離著放假分院的事,還有一段時間,完全來得及。”
內帑的錢,花在天子門生的身上,總比花在別的地方強。
將來,說不定諸多學生當中,就真能出那麽一兩個皇帝的左膀右臂呢?
做成優秀校友的簡介給他們掛在書院的牆上,也不是不可以嘛。
這樣甚至還能掏他們的兜。
“如此,能解決問題,那就太好了。”陸德明感慨著:“書院這樣的孩子,到底還是在少數的。”
“是啊,一撥學生,能有兩三個得到如此待遇,就很不錯了。”
說這話的時候,李複的神色十分嚴肅認真。
這也是從書院創立之初,他就一直強調的。
省得有的學生以為,進了書院,這輩子就前途無憂了。
書院又不是許願池裏的王八。
茶盞中的熱氣氤氳上升,在李複眼前織成一片薄霧。
放下茶盞,指尖在案幾上輕輕叩擊。
“懷仁說得對。“陸德明放下手上的棋子,目光透過窗欞望向遠處的校舍的方向。
“這台階,有些人踏得上去,有些人卻隻能望而卻步,有的人,坐在台階上,往上看,就認為自己已經在上頭了,這樣的想法.......”
陸德明搖了搖頭。
“不能有。”
“但是那些有天分,想要努力攀登,但是外界條件不允許的,也著實令人惋惜。”顏思魯說道。
書院的先生,也不能過多插手,尤其是他和陸德明,也不能幫襯什麽。
書院的存在,很多事情,他們兩人心裏都清楚。
一旦像他們兩人這樣身份的人出手幫襯學生了,那書院的性質,就變了。
宮中不會允許這樣的。
能幫他們的,除了以書院的名義之外,就隻能是宮中的名義。
其他人,萬萬不能插手。
一旦插手,書院裏,就會跟個小朝廷一樣。
並非說有多大的事情,多複雜的事務。
而是人際關係,人脈圈子。
書院不可有所謂的“圈子”、“關係”。
“有的孩子在讀書方麵,有這個天賦的。”陸德明說道:“天資聰穎,但是家中貧寒,就想著去木工學院,學點技術本事,將來做個木工,在莊子上也能掙到錢。”
“你說的是莊子上誰家的孩子?”李複好奇問道。
“王鐵山,家裏就在這莊子上,他爹在工地上幹活兒,母親也隨著他爹一起,在工地上,給工匠做飯,兩口子都在莊子上掙錢。”陸德明說道:“但是家裏阿翁阿婆身體不好,長年請大夫吃藥,所以家裏就算是兩口子掙錢,除去孩子上學之外,剛好夠花銷。”
“若是我沒記錯的話,他家裏還沒有搬到新房子裏去,究其原因,還是沒錢。”
李複微微頷首。
如今莊子上沒有搬到新宅子裏的,就隻有那十多戶人家了,每一家,都有不得已的原因,就像是陸德明說的,就是因為花銷大,沒錢。
人也不懶,掙的錢,也不算少,但是必須的開支,占了很多。
能有錢供王鐵山來書院讀書,也已經是不容易了。
父母有那個想法,但是現實能力上,確實給不了孩子更多了,他們也盡力了。
“我問過書院的先生,這孩子聰明好學,讀書也勤奮,問他為什麽不繼續讀文學院,他也隻是說,他這樣的出身,讀書,不能當飯吃,家裏,也實在是供不上了。”
書房內茶香嫋嫋,窗外的樹葉在微風的吹拂下沙沙作響。
李複的手指輕輕的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
“兩位當真覺得,這個王鐵山,不繼續讀文學院,十分可惜?”
陸德明和顏思魯兩人相視一眼,同時點頭。
“這孩子天資聰穎,品性堅韌,德行優良,若能繼續讀書,將來未必不能有一番作為。隻是...家境所限,實在可惜。”陸德明撫須說著。
“是啊,書院裏這樣的學生雖不多,但每一個都是難得的苗子。若能幫上一把,也是功德一件了,這樣的孩子,隻要有一點變數,對於他的人生來說,可能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實實在在的能夠改變命運。”
李複聞言,嘴角微微揚起,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那也好辦了。說白了,無非就是錢的問題。”
王府不缺錢,但是這錢,可不能王府來掏。
李二鳳的內帑這會兒不是寬裕嗎?
他也不差這點錢。
李複起身,走到門口,看了看門外的景色,迴過身來,再次看向陸德明和顏思魯。
“這錢,有人出。”
書院,可以在合適的時機,引入獎學金製度了。
“無非書信一封,跟陛下要點錢而已,建設書院,涇陽王府掏了這麽多錢,我如今上書陛下,跟他要點錢,讓他從內帑掏些錢出來資助一下學生,不過分吧?”
“書院的學生,也是天子的臣民,君父幫一幫自己的子民,理所應當,對不對?”
李複說的輕鬆自在。
話鋒一轉,直接將主意打到了皇帝的身上。
陸德明和顏思魯聞言,皆是一愣。顏思魯忍不住問道:“懷仁的意思是...?”
這事兒,還能這麽辦?
不過,也就是涇陽王敢這麽做了。
“陛下向來重視人才培養,一點錢的事情,陛下不會拒絕的,書院也是應該在合適的時候,引入獎學金製度了。”
“獎學金製度?”陸德明疑惑了。
“就是給各項成績優異的孩子,發放獎學金。”李複說道:“除此之外,還可以施行貧困生補助金製度。”
“這兩項製度,隻是針對極少部分學生,而不是像書院前三年那樣,普及到所有的學生身上。”
“而這兩項資金,書院不掏錢,涇陽王府也不掏錢,因為不管是書院還是涇陽王府,都沒有這個資格掏錢。”
“有這個資格掏錢的,隻有宮中,隻有陛下有資格批準。”
“那這兩項製度.......”
“我親自來擬定,而後送入宮中給陛下過目。”
李複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轉身迴到屋子裏,坐在椅子上。
“兩位老先生放心,這件事,包在我身上,離著放假分院的事,還有一段時間,完全來得及。”
內帑的錢,花在天子門生的身上,總比花在別的地方強。
將來,說不定諸多學生當中,就真能出那麽一兩個皇帝的左膀右臂呢?
做成優秀校友的簡介給他們掛在書院的牆上,也不是不可以嘛。
這樣甚至還能掏他們的兜。
“如此,能解決問題,那就太好了。”陸德明感慨著:“書院這樣的孩子,到底還是在少數的。”
“是啊,一撥學生,能有兩三個得到如此待遇,就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