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九王爺一旦這麽做的話,即使是後來當上了皇帝,那麽也是他人生之中的一個汙點。
但是由崆峒派老祖動手就不同了,在後來的史書當中,就會被記錄成九王爺不忍對其兄長下手,由忠心於他的手下為九王爺甘心冒這個天下之大不諱。
對於勝利者來說,後來的史書都是由他們書寫的,隻要對今天的事情作些潤色和修改,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今天所發生的一切。
這時,老叫花子正站在大殿之巔,下麵的那些人似乎又看不到他的身影。
不僅僅是大殿下麵的人,就是九王爺的那些死士,似乎也同看不到他。
但是老叫花子卻可以將下麵的情況看的清清楚楚,不過他並沒有任何的表示 。
對於興帝和九王爺之間的帝位之爭,丐幫並沒有摻和其中的打算。
哪怕就是老叫花子曾經為了保護住朝廷的江山,在北方浴血奮戰了好多年。但是對於老叫花子來說,他保護的並不是這個趙氏皇族,而是大夏山河。
老叫花子和很多人的看法不同,他對於趙氏皇族沒有多少好感。畢竟趙氏皇族將北方的土地丟給了民族,更是讓多少遺民淚盡胡塵裏。
戰敗的原因固然有很多種,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朝廷的態度。如果朝廷,特別是帝王,能夠勵精圖治,親賢臣遠小人,也至於落到如今這般田地。
當年的丐幫一腔熱血,組織了大量的底層百姓,自發的抵抗異族入侵。可是他們浴血奮戰的時候,朝廷之中還充斥了大量的營營苟苟,甚至還將他們當成拖延異族入侵的炮灰。
在沒有後方援助的情況下,別說是他們這些民間組織了,就是正規的朝廷軍隊,也隻有以失敗收場。
後來隨著丐幫人員的損失慘重,再加上當時身為丐幫之主的老叫花也看不什麽希望,於是這才撤到了南方。
但是丐幫的主力,當時依然還是留在了北方和金人戰鬥。
直到後來發生了嶽帥的事情之後,丐幫這才將大量人員從北方撤了迴來。不過那個時候,丐幫的很多弟子都已經永遠的留在了北方的土地上。
朝廷的不作為,或者說,朝廷之中懼戰的風氣,讓老叫花子對朝廷極為的不滿。
所以對於皇家之間的帝位之爭,對於老叫花子來說,他就是一個看客的身份。
不過老叫花的目光一直有意無意的掃過那間古老的廟宇,對於廟宇之中的那兩位老者,老叫花子也是心存忌憚之意。
以他現在的境界,也隻有水鏡先生這種人,才能夠對他造成威脅。
然麵雙方之間保持著難得的默契,他們都能夠感覺到,對方並沒有要參與此次事變的意思。
至於原因,對於他們這種人來說,原因還重要嗎!
他們在乎的是順心意,隻要念頭通達就行了。
不過他們三人都沒有表現出對興帝安危的擔憂,這不是說他們不在意興帝的生死。
就在九王爺點頭後退,崆峒派老祖接替九王爺準備動手之時。
意外,又雙叕發生了!
看來,興帝還是命不該絕。
就在崆峒派老祖撲向興帝,準備使出必殺一擊的時候。皇宮外麵突然傳來了雷鳴般的馬蹄之聲,大街上一眼看不到盡頭的都是密密麻麻的騎兵。
普通人也許感覺不到這股氣勢,但是作為超級高手中的巔峰強者,崆峒派老祖還是在第一時間就感覺到了。
不僅僅是他,就是其他的一些沒有達到超級高手之境的人,也同樣感覺到。
崆峒派老祖出手的速度,在感覺到這股氣勢的同時,下意識的停頓了一下。
就在這一停頓的功夫,十幾道飛針悄無聲息的向著崆峒派老祖周身的幾處要害射來。
正常情況下,這種飛針對於崆峒派老祖根本沒有威脅。
但是崆峒派老祖卻是臉色大變,身軀猛然向一邊閃去。在避開這些飛針的同時,他也失去對興帝動手的機會。
“臣等救駕來遲!”
四道身影幾乎隨著飛針一同進入了金鑾殿之中,逼退崆峒派老祖的飛針,正是其中一人發射出來的。此人一身白衣,手握折扇,正是六扇門四大統領之一的林白衣。
林白衣最厲害的功夫就是暗器,而且他的暗器出神入化,讓人防不勝防。
在關鍵時刻,六扇門的四大統領終於現身,解了興帝的殺身之禍。
見到四人到來,興帝的精神不由的一振,他又看到了生的希望。畢竟之前他已經在等死了,自己這邊的人都被拖住了,而九王爺這邊不僅僅多出一位崆峒派老祖,就連九王爺自己也暴露出實力。
不過誰能想到,事情不到最後一步,誰都不知道花落誰家。
從九王爺帶人攻入皇宮之後,興帝有很多次被殺掉的機會,可是每次都在關鍵時刻,總會有意外發生。
什麽叫意外,就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哪怕就是九王爺,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位皇兄命竟然這麽大。
如果從一開始,九王爺就直接下手,那麽興帝就是有九條命,可能都丟了。
時機,就是被這樣錯過的。果然無論是在什麽時候,都是言多必失。
要是九王爺不和興帝說那麽多話,也不會錯失掉一個個機會。
也許,這就是興帝命不該絕。
九王爺的臉色終於變了,不再像之前那樣一副風輕雲淡。畢竟他對於自己的安排是很熟悉,其中的每一個細節他都掌握的清清楚楚。
現在突然間出現在皇宮外的大批軍隊,這意味著什麽,他再清楚不過了。
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快速進入京城的軍隊,除了皇帝的禁衛軍之外,就是城外大營的士兵。
按照九王爺的計劃,無論是禁衛軍,還是城外大營的士兵,此時都不應該出現在這裏。
不過九王爺也非凡人,他心思電轉之間,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看著攔在興帝前麵的六扇門四大統領,他知道這種可以影響到結局的變故,就是出自於六扇門。
但是由崆峒派老祖動手就不同了,在後來的史書當中,就會被記錄成九王爺不忍對其兄長下手,由忠心於他的手下為九王爺甘心冒這個天下之大不諱。
對於勝利者來說,後來的史書都是由他們書寫的,隻要對今天的事情作些潤色和修改,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今天所發生的一切。
這時,老叫花子正站在大殿之巔,下麵的那些人似乎又看不到他的身影。
不僅僅是大殿下麵的人,就是九王爺的那些死士,似乎也同看不到他。
但是老叫花子卻可以將下麵的情況看的清清楚楚,不過他並沒有任何的表示 。
對於興帝和九王爺之間的帝位之爭,丐幫並沒有摻和其中的打算。
哪怕就是老叫花子曾經為了保護住朝廷的江山,在北方浴血奮戰了好多年。但是對於老叫花子來說,他保護的並不是這個趙氏皇族,而是大夏山河。
老叫花子和很多人的看法不同,他對於趙氏皇族沒有多少好感。畢竟趙氏皇族將北方的土地丟給了民族,更是讓多少遺民淚盡胡塵裏。
戰敗的原因固然有很多種,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朝廷的態度。如果朝廷,特別是帝王,能夠勵精圖治,親賢臣遠小人,也至於落到如今這般田地。
當年的丐幫一腔熱血,組織了大量的底層百姓,自發的抵抗異族入侵。可是他們浴血奮戰的時候,朝廷之中還充斥了大量的營營苟苟,甚至還將他們當成拖延異族入侵的炮灰。
在沒有後方援助的情況下,別說是他們這些民間組織了,就是正規的朝廷軍隊,也隻有以失敗收場。
後來隨著丐幫人員的損失慘重,再加上當時身為丐幫之主的老叫花也看不什麽希望,於是這才撤到了南方。
但是丐幫的主力,當時依然還是留在了北方和金人戰鬥。
直到後來發生了嶽帥的事情之後,丐幫這才將大量人員從北方撤了迴來。不過那個時候,丐幫的很多弟子都已經永遠的留在了北方的土地上。
朝廷的不作為,或者說,朝廷之中懼戰的風氣,讓老叫花子對朝廷極為的不滿。
所以對於皇家之間的帝位之爭,對於老叫花子來說,他就是一個看客的身份。
不過老叫花的目光一直有意無意的掃過那間古老的廟宇,對於廟宇之中的那兩位老者,老叫花子也是心存忌憚之意。
以他現在的境界,也隻有水鏡先生這種人,才能夠對他造成威脅。
然麵雙方之間保持著難得的默契,他們都能夠感覺到,對方並沒有要參與此次事變的意思。
至於原因,對於他們這種人來說,原因還重要嗎!
他們在乎的是順心意,隻要念頭通達就行了。
不過他們三人都沒有表現出對興帝安危的擔憂,這不是說他們不在意興帝的生死。
就在九王爺點頭後退,崆峒派老祖接替九王爺準備動手之時。
意外,又雙叕發生了!
看來,興帝還是命不該絕。
就在崆峒派老祖撲向興帝,準備使出必殺一擊的時候。皇宮外麵突然傳來了雷鳴般的馬蹄之聲,大街上一眼看不到盡頭的都是密密麻麻的騎兵。
普通人也許感覺不到這股氣勢,但是作為超級高手中的巔峰強者,崆峒派老祖還是在第一時間就感覺到了。
不僅僅是他,就是其他的一些沒有達到超級高手之境的人,也同樣感覺到。
崆峒派老祖出手的速度,在感覺到這股氣勢的同時,下意識的停頓了一下。
就在這一停頓的功夫,十幾道飛針悄無聲息的向著崆峒派老祖周身的幾處要害射來。
正常情況下,這種飛針對於崆峒派老祖根本沒有威脅。
但是崆峒派老祖卻是臉色大變,身軀猛然向一邊閃去。在避開這些飛針的同時,他也失去對興帝動手的機會。
“臣等救駕來遲!”
四道身影幾乎隨著飛針一同進入了金鑾殿之中,逼退崆峒派老祖的飛針,正是其中一人發射出來的。此人一身白衣,手握折扇,正是六扇門四大統領之一的林白衣。
林白衣最厲害的功夫就是暗器,而且他的暗器出神入化,讓人防不勝防。
在關鍵時刻,六扇門的四大統領終於現身,解了興帝的殺身之禍。
見到四人到來,興帝的精神不由的一振,他又看到了生的希望。畢竟之前他已經在等死了,自己這邊的人都被拖住了,而九王爺這邊不僅僅多出一位崆峒派老祖,就連九王爺自己也暴露出實力。
不過誰能想到,事情不到最後一步,誰都不知道花落誰家。
從九王爺帶人攻入皇宮之後,興帝有很多次被殺掉的機會,可是每次都在關鍵時刻,總會有意外發生。
什麽叫意外,就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哪怕就是九王爺,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位皇兄命竟然這麽大。
如果從一開始,九王爺就直接下手,那麽興帝就是有九條命,可能都丟了。
時機,就是被這樣錯過的。果然無論是在什麽時候,都是言多必失。
要是九王爺不和興帝說那麽多話,也不會錯失掉一個個機會。
也許,這就是興帝命不該絕。
九王爺的臉色終於變了,不再像之前那樣一副風輕雲淡。畢竟他對於自己的安排是很熟悉,其中的每一個細節他都掌握的清清楚楚。
現在突然間出現在皇宮外的大批軍隊,這意味著什麽,他再清楚不過了。
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快速進入京城的軍隊,除了皇帝的禁衛軍之外,就是城外大營的士兵。
按照九王爺的計劃,無論是禁衛軍,還是城外大營的士兵,此時都不應該出現在這裏。
不過九王爺也非凡人,他心思電轉之間,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看著攔在興帝前麵的六扇門四大統領,他知道這種可以影響到結局的變故,就是出自於六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