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是一支騎兵隊伍作為探路先鋒,不過這支騎兵隊伍的行軍速度也不快,有後麵的大部隊保持著一二十來裏的距離。而且這支騎兵部隊的人數也不算多,大約五千來人的樣子。
這對於任何一支軍隊來說,他們都是將騎兵當作寶貝一樣對待,隻有在關鍵時刻,才會將騎兵安排上去。
但是像冷鋒這樣,不把騎兵當盤菜看待的,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不過這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自從冷鋒將這支騎兵暴露在外界之後,似乎一直都是在幹著類似的事情。
這一次冷鋒再次揮師南下,也同樣將這支五千來人的騎兵作為開路先鋒,倒是符合他的一貫作風。
在這支騎兵的後麵,是十幾萬的主力部隊。從表麵上看,倒是看不出來什麽異常,這支軍隊的裝備和之前所見到的差不多。
而冷鋒等人也混在這支主力部隊之中,與其一同前進,而且冷鋒的行軍大帳目標不是很明顯。
由於有拖拉機這種運輸工具,所以冷鋒這邊行軍途中所攜帶的裝備相當齊全。
除了正常的軍需糧草之外,還有很多生活輔助物品。甚至包括了簡易的戰地醫院和補給站,在這時代的戰場上簡直是前所未有的奢侈。
不這其他勢力能否製造出來這些東西,就是他們也有這些設備,但是依靠牛馬等運輸工具,根本無法做著與軍隊同行。
這個時代的軍隊也是隨軍醫生,但是隻能夠朝廷一些簡單的包紮和傷口處理。大多數的普通士兵在受傷之後,都得不到有效的救治,能否活下來,全靠的是運氣。
冷鋒深知,後勤保障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他利用一切可用資源,力求讓自己的軍隊在任何條件下都能保持最強的戰鬥力。
雖然冷鋒的軍隊裝備了遙遙領先於這個世界的武器,但是僅僅有武器還是不行的,其他方麵的保障也要跟得上。
畢竟這是在打仗,誰也不敢保證手握槍支就是無敵的。
後世之中的有太多的冷兵器屠殺熱武器的案例,還有那些抗日神劇之中,不是經常有手握槍支的鬼子被襲殺的畫麵嗎!
這些都是需要防備的,而且這個時代的武力值遠超冷鋒生活的那個時代,一不小心的話,還真的有可能發生那種事情。
在前進的途中,倒是沒有發生什麽意外。
反而是沿途所過之處,百姓們紛紛側目,對這支裝備新奇、紀律嚴明的軍隊充滿了好奇與敬畏。
冷鋒的軍隊不僅未擾民,反而沿途幫助百姓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贏得了沿途百姓的口碑與擁戴。
在行軍的途中,由於經過的都是被蒙古人占領的地區,當地的百姓已經遭受過蒙古人的踐踏,他們見到經過是一支打著朝廷旗號的軍隊。雖然這支軍隊的裝備和以往的朝廷士兵不同,但是他們不僅僅趕跑了蒙古人,還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之的解救了出來。
軍民魚水一家親,打土豪分田地,翻身農奴當家作主,等一係列的口號宣傳之下,這些信息,如同春風一般,悄然在一路之上迅速的傳開。
冷鋒等人的行軍速度依然保持著原先的節奏,不過卻沒有再如同之前那般停留下來整治這些地區。隻是將原先統治這裏的地方勢力清掃一遍之後,留下一些人手之後,就立刻離開了這裏。
至於留下來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之前諸葛隆中組建的預備役軍隊。
這支軍隊裝備的都是洪山莊之前鍛造的刀劍鎧甲,最先進的裝備也就是特種連弩。不過即使是這些裝備,也能夠有效的鎮守一方城池了。
畢竟在蒙古人撤退之後,原先那些甘心為蒙古人作走狗的人,也被冷鋒的大軍清除幹淨了,剩下的也就是維持這裏的秩序。
冷鋒現在已經明顯加快了行軍的速度,對於所占領的地方,自然也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樣仔細經營。不過冷鋒也不會放任這裏不管,先讓人維持好這些地盤,然後再從後方派人過來。
現在要做的,就是做到宣傳,讓世人都知道他們這支隊伍是一心為民的,是和為了解救天下老百姓的。
相比較北方的義軍所為,冷鋒在這方麵所做的工作更加全麵具體。
少帥雖然也知道收買民心,每到一處都打出了為民作主的口號。但是相較於冷鋒來說,他的做法就過於粗糙和膚淺了。
畢竟冷鋒是有著後世的經驗,在這方麵,一代偉人已經早就給出了明確的學習樣本。
而且冷鋒一路上也喊出了奉旨進京的口號,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在這個時候主動下詔讓冷鋒進京。
這些都是輿論宣傳的手段,所謂上兵伐謀,下兵伐城,攻心為上。
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快速的將自己的名聲給打出去。同時也讓天下人都認識到,自己組建這支軍隊的目的。
關於這一點,少帥的想法倒是和他不謀而合。隻不過由於兩人的見識和知識儲備不同,所以在實行這方麵時候的決策也就不同,所收到的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樣。
在冷鋒再次向南進軍的第三天,已經前進了百裏左右的路程,期間又拿下了兩座小城池。
這種速度,哪怕相對於蒙古人的閃電戰術來說,已經不算慢了。畢竟這不是純粹的行軍,期間還摻雜著占領一些地區。
而且由於這個時代的道路問題,雖然拖拉機這種運輸工具有著巨大的優勢,不過在遇到一些險要地形的時候,反而會成為累贅。
比如說遇到巨大的溝壑或者是河流時,拖拉機這種笨重的機械,相對於牛馬來說,要想渡過去難度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不是這個時代有著眾多武者存在,僅靠普通的人力,根本就無法將拖拉機運送出去。
不過冷鋒既然采用了拖拉機這種運輸工具,那麽肯定也就做好了這方麵的準備。除了依靠武者的實力之外,還在拖拉機的上早早準備了搭建浮橋的器具和材料。
這對於任何一支軍隊來說,他們都是將騎兵當作寶貝一樣對待,隻有在關鍵時刻,才會將騎兵安排上去。
但是像冷鋒這樣,不把騎兵當盤菜看待的,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不過這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自從冷鋒將這支騎兵暴露在外界之後,似乎一直都是在幹著類似的事情。
這一次冷鋒再次揮師南下,也同樣將這支五千來人的騎兵作為開路先鋒,倒是符合他的一貫作風。
在這支騎兵的後麵,是十幾萬的主力部隊。從表麵上看,倒是看不出來什麽異常,這支軍隊的裝備和之前所見到的差不多。
而冷鋒等人也混在這支主力部隊之中,與其一同前進,而且冷鋒的行軍大帳目標不是很明顯。
由於有拖拉機這種運輸工具,所以冷鋒這邊行軍途中所攜帶的裝備相當齊全。
除了正常的軍需糧草之外,還有很多生活輔助物品。甚至包括了簡易的戰地醫院和補給站,在這時代的戰場上簡直是前所未有的奢侈。
不這其他勢力能否製造出來這些東西,就是他們也有這些設備,但是依靠牛馬等運輸工具,根本無法做著與軍隊同行。
這個時代的軍隊也是隨軍醫生,但是隻能夠朝廷一些簡單的包紮和傷口處理。大多數的普通士兵在受傷之後,都得不到有效的救治,能否活下來,全靠的是運氣。
冷鋒深知,後勤保障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他利用一切可用資源,力求讓自己的軍隊在任何條件下都能保持最強的戰鬥力。
雖然冷鋒的軍隊裝備了遙遙領先於這個世界的武器,但是僅僅有武器還是不行的,其他方麵的保障也要跟得上。
畢竟這是在打仗,誰也不敢保證手握槍支就是無敵的。
後世之中的有太多的冷兵器屠殺熱武器的案例,還有那些抗日神劇之中,不是經常有手握槍支的鬼子被襲殺的畫麵嗎!
這些都是需要防備的,而且這個時代的武力值遠超冷鋒生活的那個時代,一不小心的話,還真的有可能發生那種事情。
在前進的途中,倒是沒有發生什麽意外。
反而是沿途所過之處,百姓們紛紛側目,對這支裝備新奇、紀律嚴明的軍隊充滿了好奇與敬畏。
冷鋒的軍隊不僅未擾民,反而沿途幫助百姓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贏得了沿途百姓的口碑與擁戴。
在行軍的途中,由於經過的都是被蒙古人占領的地區,當地的百姓已經遭受過蒙古人的踐踏,他們見到經過是一支打著朝廷旗號的軍隊。雖然這支軍隊的裝備和以往的朝廷士兵不同,但是他們不僅僅趕跑了蒙古人,還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之的解救了出來。
軍民魚水一家親,打土豪分田地,翻身農奴當家作主,等一係列的口號宣傳之下,這些信息,如同春風一般,悄然在一路之上迅速的傳開。
冷鋒等人的行軍速度依然保持著原先的節奏,不過卻沒有再如同之前那般停留下來整治這些地區。隻是將原先統治這裏的地方勢力清掃一遍之後,留下一些人手之後,就立刻離開了這裏。
至於留下來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之前諸葛隆中組建的預備役軍隊。
這支軍隊裝備的都是洪山莊之前鍛造的刀劍鎧甲,最先進的裝備也就是特種連弩。不過即使是這些裝備,也能夠有效的鎮守一方城池了。
畢竟在蒙古人撤退之後,原先那些甘心為蒙古人作走狗的人,也被冷鋒的大軍清除幹淨了,剩下的也就是維持這裏的秩序。
冷鋒現在已經明顯加快了行軍的速度,對於所占領的地方,自然也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樣仔細經營。不過冷鋒也不會放任這裏不管,先讓人維持好這些地盤,然後再從後方派人過來。
現在要做的,就是做到宣傳,讓世人都知道他們這支隊伍是一心為民的,是和為了解救天下老百姓的。
相比較北方的義軍所為,冷鋒在這方麵所做的工作更加全麵具體。
少帥雖然也知道收買民心,每到一處都打出了為民作主的口號。但是相較於冷鋒來說,他的做法就過於粗糙和膚淺了。
畢竟冷鋒是有著後世的經驗,在這方麵,一代偉人已經早就給出了明確的學習樣本。
而且冷鋒一路上也喊出了奉旨進京的口號,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在這個時候主動下詔讓冷鋒進京。
這些都是輿論宣傳的手段,所謂上兵伐謀,下兵伐城,攻心為上。
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快速的將自己的名聲給打出去。同時也讓天下人都認識到,自己組建這支軍隊的目的。
關於這一點,少帥的想法倒是和他不謀而合。隻不過由於兩人的見識和知識儲備不同,所以在實行這方麵時候的決策也就不同,所收到的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樣。
在冷鋒再次向南進軍的第三天,已經前進了百裏左右的路程,期間又拿下了兩座小城池。
這種速度,哪怕相對於蒙古人的閃電戰術來說,已經不算慢了。畢竟這不是純粹的行軍,期間還摻雜著占領一些地區。
而且由於這個時代的道路問題,雖然拖拉機這種運輸工具有著巨大的優勢,不過在遇到一些險要地形的時候,反而會成為累贅。
比如說遇到巨大的溝壑或者是河流時,拖拉機這種笨重的機械,相對於牛馬來說,要想渡過去難度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不是這個時代有著眾多武者存在,僅靠普通的人力,根本就無法將拖拉機運送出去。
不過冷鋒既然采用了拖拉機這種運輸工具,那麽肯定也就做好了這方麵的準備。除了依靠武者的實力之外,還在拖拉機的上早早準備了搭建浮橋的器具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