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冷鋒看來,無論對方的王牌有多大,都不可能有他的大。
這也是冷鋒敢於布下這個局的原因,如果沒有這個實力的話,冷鋒也不會同意諸葛隆中的佯攻計劃。
當然,諸葛隆中之所以製訂出佯攻計劃,也是在對自己這邊的實力有充分的信心基礎上,才會想出這個計謀。
本來冷鋒是準備對付蒙古人可能派出的騎兵部隊的,畢竟以蒙古人以前的戰例來看,他們在進行這種閃電突擊作戰的時候,都會以騎兵那速度為優勢,打的敵人措手不及。
而且冷鋒所占據的三府七城,幾乎都是那種沒有什麽天險可守的城池,而且城牆也隻是象征意義的擺放在那裏。
這種城池最適合騎兵作戰,他們隻要速度夠快,完全可以在冷鋒沒有的反應過來之前,就將他之前所占領的三府七城全方麵的洗劫一遍。
蒙古人在之前的戰略收縮之中,已經將所有的騎兵安排在後方休整。這時竟然已經休整的差不多了,完全有可能被派往冷鋒的地盤上作戰。
以蒙古人現在的兵力組成來看,他們可以拿出二十萬規模的精銳騎兵。
如果不是上次在山穀外的那一戰,他們的騎兵隊伍規模還要增加五萬人。
這並不是說蒙古人就隻有這些騎兵,嚴格算起來,真正的蒙古部族幾乎都是以騎兵為主。
不過能夠算得上是精銳的,那必須是經過多次戰場考驗的,而且還要是那種經常打勝仗,能夠以少勝多的騎兵才行。
蒙古部族的人雖然有九成以上都是天生的騎兵,畢竟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就注定了交通工具隻能騎馬。正是有這種先天的優勢,蒙古人的軍隊才能夠迅速的征服四方。
但是能夠成為騎兵,和能夠成為精銳騎兵不同,就算蒙古人個個驍勇,但是軍隊作戰和個人驍勇也不是同的。
按照比例來說,在蒙古人的騎兵之中,能夠成為真正的精銳之師的,最多也就三分之一這樣。
這主要還是由於蒙古人幾乎實現了全民皆兵,當然,這裏麵是除了老弱婦孺之外。
冷鋒雖然沒有猜對國師安排襲擊根據地的力量,但是他所布局的手段,完全可以應付任何情況。
別說對方隻有四萬名蒼狼之影的成員,就是再多出一倍來,也得交待在這裏。
如果不是為了全殲對方,他們也不會如此小心謹慎的布局等待。
之所以動用洪一軍的七個主力軍團,外加一大半的特戰隊員,就是為了給蒙古人一次重創。
雖然沒有等到他們的主力騎兵部隊,但是從這來犯的四萬名敵人來看,這些人的實力應該是蒙古人隱藏在暗處一支絕對精銳。
之前在蒙古人金人的戰鬥之中,蒼狼之影的人員雖然也出現在戰場上,隻不過他們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大規模的結合在一起行動。
更多的時候,蒼狼之影的成員是在暗處行動的,就是跟隨大部隊一起進攻,那是專門盯著對方的高手以及軍中將領而去的。
而且那個時候冷鋒這具身體的主人還是冷大少,根本就不知道在北方發生的事情。
等到冷鋒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蒼狼之影的所有成員,都已經收縮到蒙古草原中去了。國師為了給蒼狼之影補充新鮮血液,並且進一步擴大蒼狼之影的陣容,在大漠之中訓練了兩年的時間。
甚至就是在當初蒙古人對南方進行進入第一次進攻的時候,都沒有動用過蒼狼之影。
也就是在和南方進行全麵開戰的時候,為了破開長陽關,這才調集五千名蒼狼之影的成員過來。而且自從長陽關被破之後,國師依然沒有繼續調集蒼狼之影的成,隻是讓之前的那五千名蒼狼之影的成員隨同南下。
如果不是為了對付冷鋒,並且從冷鋒的手中拿到那些武器裝備,距離蒼狼之影正式出山還有一段不短的時間。
因為在國師看來,南方朝廷絕對不是他們的對手,拿下南方朝廷隻是遲早的事。
五千名蒼狼之影已經足夠輔助南方戰場了,就算朝廷的六扇門能夠抵擋住蒼狼之影,但是他也明白,隻要朝廷一倒,那麽六扇門也就會跟著一同解散。
到那個時候,整個天下還不是他由他們蒙古人的說了算。至於說反抗力量,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會存在的。
而且像這種被異族占領的情況下,反抗力量更是會層出不窮。
對於這種情況,國師也是有應對之策。他們甚至早就做好了兩套方案,隻要這兩套方案執行下來,相信蒙古人就可以真正統一天下。
第一方案是前期應急統治階級,也就是從占領南方朝廷的領地開始,大量啟用南方地區的人,利用以漢人治理漢人的手段,快速的達到占領的效果。
當然,這一階段是粗放野蠻的,隻要能夠讓他們對這些被占領的地區有掌控權就行。
而且他們在這一階段所啟用的漢用,並不是那種德高望重之輩,也不是十裏八鄉名聲在外的人才。反而是那些擁有不弱的武裝力量的地方豪強,甚至是南方朝廷原來的官員。
在這些人的治理之下,領地之中肯定會被壓迫的很嚴重,整個民間肯定會是怨聲載道。
這一個過程的長短取決於蒙古人全麵占領南方朝廷的時間,如果雙方一直在交戰的話,蒙古人自然沒有功夫來處理這事。
一旦蒙古人全麵占領南方朝廷,那就就會和北方地區合並到一起,並且將周圍的一些外邦小國也合過來。
這樣就會形成一個以中原地區為核心,向四周輻射的龐大帝國。
關於這一點,國師的眼光比起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要長遠。他明白一個強大的王朝可以讓許多弱小的邦國前來朝拜,並且讓周圍的人年年上貢以求平安。
一旦等他這個強國衰弱了下來,那麽之前俯首稱臣的外邦小國,都會暴露出他們的狼子野心。不僅僅不會上貢朝拜,而且還會趁機要挾,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
這也是冷鋒敢於布下這個局的原因,如果沒有這個實力的話,冷鋒也不會同意諸葛隆中的佯攻計劃。
當然,諸葛隆中之所以製訂出佯攻計劃,也是在對自己這邊的實力有充分的信心基礎上,才會想出這個計謀。
本來冷鋒是準備對付蒙古人可能派出的騎兵部隊的,畢竟以蒙古人以前的戰例來看,他們在進行這種閃電突擊作戰的時候,都會以騎兵那速度為優勢,打的敵人措手不及。
而且冷鋒所占據的三府七城,幾乎都是那種沒有什麽天險可守的城池,而且城牆也隻是象征意義的擺放在那裏。
這種城池最適合騎兵作戰,他們隻要速度夠快,完全可以在冷鋒沒有的反應過來之前,就將他之前所占領的三府七城全方麵的洗劫一遍。
蒙古人在之前的戰略收縮之中,已經將所有的騎兵安排在後方休整。這時竟然已經休整的差不多了,完全有可能被派往冷鋒的地盤上作戰。
以蒙古人現在的兵力組成來看,他們可以拿出二十萬規模的精銳騎兵。
如果不是上次在山穀外的那一戰,他們的騎兵隊伍規模還要增加五萬人。
這並不是說蒙古人就隻有這些騎兵,嚴格算起來,真正的蒙古部族幾乎都是以騎兵為主。
不過能夠算得上是精銳的,那必須是經過多次戰場考驗的,而且還要是那種經常打勝仗,能夠以少勝多的騎兵才行。
蒙古部族的人雖然有九成以上都是天生的騎兵,畢竟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就注定了交通工具隻能騎馬。正是有這種先天的優勢,蒙古人的軍隊才能夠迅速的征服四方。
但是能夠成為騎兵,和能夠成為精銳騎兵不同,就算蒙古人個個驍勇,但是軍隊作戰和個人驍勇也不是同的。
按照比例來說,在蒙古人的騎兵之中,能夠成為真正的精銳之師的,最多也就三分之一這樣。
這主要還是由於蒙古人幾乎實現了全民皆兵,當然,這裏麵是除了老弱婦孺之外。
冷鋒雖然沒有猜對國師安排襲擊根據地的力量,但是他所布局的手段,完全可以應付任何情況。
別說對方隻有四萬名蒼狼之影的成員,就是再多出一倍來,也得交待在這裏。
如果不是為了全殲對方,他們也不會如此小心謹慎的布局等待。
之所以動用洪一軍的七個主力軍團,外加一大半的特戰隊員,就是為了給蒙古人一次重創。
雖然沒有等到他們的主力騎兵部隊,但是從這來犯的四萬名敵人來看,這些人的實力應該是蒙古人隱藏在暗處一支絕對精銳。
之前在蒙古人金人的戰鬥之中,蒼狼之影的人員雖然也出現在戰場上,隻不過他們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大規模的結合在一起行動。
更多的時候,蒼狼之影的成員是在暗處行動的,就是跟隨大部隊一起進攻,那是專門盯著對方的高手以及軍中將領而去的。
而且那個時候冷鋒這具身體的主人還是冷大少,根本就不知道在北方發生的事情。
等到冷鋒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蒼狼之影的所有成員,都已經收縮到蒙古草原中去了。國師為了給蒼狼之影補充新鮮血液,並且進一步擴大蒼狼之影的陣容,在大漠之中訓練了兩年的時間。
甚至就是在當初蒙古人對南方進行進入第一次進攻的時候,都沒有動用過蒼狼之影。
也就是在和南方進行全麵開戰的時候,為了破開長陽關,這才調集五千名蒼狼之影的成員過來。而且自從長陽關被破之後,國師依然沒有繼續調集蒼狼之影的成,隻是讓之前的那五千名蒼狼之影的成員隨同南下。
如果不是為了對付冷鋒,並且從冷鋒的手中拿到那些武器裝備,距離蒼狼之影正式出山還有一段不短的時間。
因為在國師看來,南方朝廷絕對不是他們的對手,拿下南方朝廷隻是遲早的事。
五千名蒼狼之影已經足夠輔助南方戰場了,就算朝廷的六扇門能夠抵擋住蒼狼之影,但是他也明白,隻要朝廷一倒,那麽六扇門也就會跟著一同解散。
到那個時候,整個天下還不是他由他們蒙古人的說了算。至於說反抗力量,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會存在的。
而且像這種被異族占領的情況下,反抗力量更是會層出不窮。
對於這種情況,國師也是有應對之策。他們甚至早就做好了兩套方案,隻要這兩套方案執行下來,相信蒙古人就可以真正統一天下。
第一方案是前期應急統治階級,也就是從占領南方朝廷的領地開始,大量啟用南方地區的人,利用以漢人治理漢人的手段,快速的達到占領的效果。
當然,這一階段是粗放野蠻的,隻要能夠讓他們對這些被占領的地區有掌控權就行。
而且他們在這一階段所啟用的漢用,並不是那種德高望重之輩,也不是十裏八鄉名聲在外的人才。反而是那些擁有不弱的武裝力量的地方豪強,甚至是南方朝廷原來的官員。
在這些人的治理之下,領地之中肯定會被壓迫的很嚴重,整個民間肯定會是怨聲載道。
這一個過程的長短取決於蒙古人全麵占領南方朝廷的時間,如果雙方一直在交戰的話,蒙古人自然沒有功夫來處理這事。
一旦蒙古人全麵占領南方朝廷,那就就會和北方地區合並到一起,並且將周圍的一些外邦小國也合過來。
這樣就會形成一個以中原地區為核心,向四周輻射的龐大帝國。
關於這一點,國師的眼光比起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要長遠。他明白一個強大的王朝可以讓許多弱小的邦國前來朝拜,並且讓周圍的人年年上貢以求平安。
一旦等他這個強國衰弱了下來,那麽之前俯首稱臣的外邦小國,都會暴露出他們的狼子野心。不僅僅不會上貢朝拜,而且還會趁機要挾,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