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即使是能夠給蒼狼之影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自己這邊也會有不小的傷亡。
至於蒙古人那邊已經得到了幾支槍械,冷鋒也沒有想過要完全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既然他已經將自己擁有的武器裝備公開了,而且又參加了戰鬥,那麽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這種事情。
對於蒙古人拿到槍支這件事情,冷鋒也沒有什麽好擔心的。畢竟拿到了槍支,並不代表他們就可以仿製出來。
雖然國師他們已經可以研究出來燧發槍,但是要想製造出來洪山莊打造出來的這些槍械,根本是不可能的。
燧發槍還是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和支持的,這個時代的火繩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在火繩槍的基礎上,隻要加以一些改進,那麽就可以製造出燧發槍也不是什麽多大的難事。
但是正規突擊步槍,還有機關槍就不同了,除了需要一定的技術之外,最關鍵的不是材料。
甚至,材料的作用比起技術還要重要。
說到底,像這種在後世隻能被稱為常規武器的槍械,其製造技術並不是多麽的高深。真正決定槍械性能的,還是看材料。
哪怕就是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來看,在拿到突擊步槍的實物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完全能夠吃透槍械的構造原理。
哪怕就算是沒有專用的機床等器具,單純依靠手工打磨,也可以將突擊步槍的零件打造出來。
但是槍支這種武器,和刀劍等冷兵器不同,它是由很多零件組合而成的。哪怕可以憑借手工技術搓出來全部的零件,但是這些零件組合到一起之後,能不能夠保證槍械的性能穩定就很難說了。
甚至是能否完整的組合到一起,都還難說。
再加上製造槍械所需要的金屬材料,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來說,根本無法生產出滿足槍械製造的各種金屬材料。
也就是說,越是精良,越是複雜的槍械,要想憑借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根本就很難打造出來。
就算是國師能夠從自己的手中搶到一些武器裝備,但是光槍支是不行的。槍械這種武器和尋常的刀劍還不同,刀劍拿到手中之後,隻要會作用,那麽都能夠殺敵。
但是槍支卻不同,如果沒有彈藥的話,其威力還不如一根大鐵棒。
也就是說,國師就算是得到了一些槍械,也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有所突破。
在國師那邊開始研究槍械的時候,冷鋒的所有軍隊也都匯集到了金鈴關外。冷鋒這次南下可不是鬧著玩的,之前沒有真正的攻打金鈴關,那是他要在建安府外麵布局。
經過了建安府外麵的那一戰,更是讓蒙古人弄不清楚冷鋒的實力到底有多強。畢竟金鈴關外的二十萬大軍一直駐紮在那裏,建安府那邊還有將近十萬大軍。
雖然金鈴關外的二十大軍一直沒有發動真正的攻勢,但是也給金鈴關製造了不小的壓力。
期間金鈴關的統帥達哈高也組織過一次偷襲,達哈高作為蒙古軍方的三大統帥之一,他的傲氣還是很足的。本來就對這種防禦收縮的戰略不滿,不過因為國師和兵馬大元帥蒙哥王爺的指令,他不得不遵守。
而且他們也對於國師所言的那種武器有些忌憚,所以這才按照軍部的要求駐守在金鈴關。
但是他對於冷鋒的軍隊並沒有什麽直觀認知,在他看來,一支軍隊的強大與否,與武器裝備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看軍隊的統帥和麾下的將士們是否勇猛。
在這一方麵,如果說他們蒙古人的軍隊自認第一,其他們絕對不敢認第二。
達哈高的心中一直有著要和冷鋒的軍隊一較高下的念頭,特別是國師的親自指揮的那一場戰役都失敗了,如果他能夠將冷鋒的軍隊給打敗,那麽他在軍方的地位必將還會更進一步。
到了他們這種地位的人,基本上已經到達了權力的巔峰,如果沒有什麽傑出的功績,根本就無法再次前進一小步。
現在這個機會就擺在眼前,雖然國師命令他不得和冷鋒的軍隊正麵交戰,隻要做好防守就行。
但是在達哈高看來,防守並不能夠打勝仗,隻有主動出擊才能夠建功立業。
巧合的是,就在建安府那邊的戰鬥打響時,達哈高也派出了一支十萬人的精銳部隊前去偷營。
這種偷營的行為,在這個時代的兩軍交戰之中並不新鮮。
不過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有條件的,一種是作困獸之鬥,偷營是為了突圍求生。比如說之前黃明禮作為督軍所在的那處關口,當時被蒙古人的軍隊圍困住了,如果不突圍的話,他們會被活活困死在城中。
另外一種情況是為了打敗敵人,先是以敵示弱,或者是采用某種固定的打法來麻痹敵人。等到抓住機會,給敵人來一個出其不意的打擊。
達哈高所采用的就是第二種打法,他是擺出一副安心防守,並且以言語挑釁等手段,想要激怒冷鋒,讓他派兵攻打自己防守的金鈴關。
不過冷鋒這邊根本不為所動,就所有派人前來攻打金鈴關,也隻是遠遠的放槍,根本就不會靠近城牆。
這樣一來,無論是達哈高在城牆上布局什麽樣的攻擊手段,都無法有效的打擊到冷鋒的軍隊。
雙方就是這樣陷入一種僵持狀態,十幾天下來之後,大家都似乎熟悉了對方的戰術。
於是在達哈哥等人看來,冷鋒並不是想真正的攻打金鈴關,隻是為了做個樣子給朝廷看。
蒙古人這邊是也知道冷鋒接到了朝廷的旨意,這是他在向朝廷擺明了態度,表現出是願意按照聖旨上的要求,率兵前往京城接受封賞的。
冷鋒這樣做是做了兩手準備,如果蒙古人一路上對他都不設防,那麽他完全可以趁此機會多占領一些地盤。
對於蒙古人來說,他們可以放棄一些地盤。這不僅僅是為了收縮防線,而是想分散冷鋒的軍隊。
至於蒙古人那邊已經得到了幾支槍械,冷鋒也沒有想過要完全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既然他已經將自己擁有的武器裝備公開了,而且又參加了戰鬥,那麽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這種事情。
對於蒙古人拿到槍支這件事情,冷鋒也沒有什麽好擔心的。畢竟拿到了槍支,並不代表他們就可以仿製出來。
雖然國師他們已經可以研究出來燧發槍,但是要想製造出來洪山莊打造出來的這些槍械,根本是不可能的。
燧發槍還是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和支持的,這個時代的火繩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在火繩槍的基礎上,隻要加以一些改進,那麽就可以製造出燧發槍也不是什麽多大的難事。
但是正規突擊步槍,還有機關槍就不同了,除了需要一定的技術之外,最關鍵的不是材料。
甚至,材料的作用比起技術還要重要。
說到底,像這種在後世隻能被稱為常規武器的槍械,其製造技術並不是多麽的高深。真正決定槍械性能的,還是看材料。
哪怕就是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來看,在拿到突擊步槍的實物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完全能夠吃透槍械的構造原理。
哪怕就算是沒有專用的機床等器具,單純依靠手工打磨,也可以將突擊步槍的零件打造出來。
但是槍支這種武器,和刀劍等冷兵器不同,它是由很多零件組合而成的。哪怕可以憑借手工技術搓出來全部的零件,但是這些零件組合到一起之後,能不能夠保證槍械的性能穩定就很難說了。
甚至是能否完整的組合到一起,都還難說。
再加上製造槍械所需要的金屬材料,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來說,根本無法生產出滿足槍械製造的各種金屬材料。
也就是說,越是精良,越是複雜的槍械,要想憑借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根本就很難打造出來。
就算是國師能夠從自己的手中搶到一些武器裝備,但是光槍支是不行的。槍械這種武器和尋常的刀劍還不同,刀劍拿到手中之後,隻要會作用,那麽都能夠殺敵。
但是槍支卻不同,如果沒有彈藥的話,其威力還不如一根大鐵棒。
也就是說,國師就算是得到了一些槍械,也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有所突破。
在國師那邊開始研究槍械的時候,冷鋒的所有軍隊也都匯集到了金鈴關外。冷鋒這次南下可不是鬧著玩的,之前沒有真正的攻打金鈴關,那是他要在建安府外麵布局。
經過了建安府外麵的那一戰,更是讓蒙古人弄不清楚冷鋒的實力到底有多強。畢竟金鈴關外的二十萬大軍一直駐紮在那裏,建安府那邊還有將近十萬大軍。
雖然金鈴關外的二十大軍一直沒有發動真正的攻勢,但是也給金鈴關製造了不小的壓力。
期間金鈴關的統帥達哈高也組織過一次偷襲,達哈高作為蒙古軍方的三大統帥之一,他的傲氣還是很足的。本來就對這種防禦收縮的戰略不滿,不過因為國師和兵馬大元帥蒙哥王爺的指令,他不得不遵守。
而且他們也對於國師所言的那種武器有些忌憚,所以這才按照軍部的要求駐守在金鈴關。
但是他對於冷鋒的軍隊並沒有什麽直觀認知,在他看來,一支軍隊的強大與否,與武器裝備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看軍隊的統帥和麾下的將士們是否勇猛。
在這一方麵,如果說他們蒙古人的軍隊自認第一,其他們絕對不敢認第二。
達哈高的心中一直有著要和冷鋒的軍隊一較高下的念頭,特別是國師的親自指揮的那一場戰役都失敗了,如果他能夠將冷鋒的軍隊給打敗,那麽他在軍方的地位必將還會更進一步。
到了他們這種地位的人,基本上已經到達了權力的巔峰,如果沒有什麽傑出的功績,根本就無法再次前進一小步。
現在這個機會就擺在眼前,雖然國師命令他不得和冷鋒的軍隊正麵交戰,隻要做好防守就行。
但是在達哈高看來,防守並不能夠打勝仗,隻有主動出擊才能夠建功立業。
巧合的是,就在建安府那邊的戰鬥打響時,達哈高也派出了一支十萬人的精銳部隊前去偷營。
這種偷營的行為,在這個時代的兩軍交戰之中並不新鮮。
不過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有條件的,一種是作困獸之鬥,偷營是為了突圍求生。比如說之前黃明禮作為督軍所在的那處關口,當時被蒙古人的軍隊圍困住了,如果不突圍的話,他們會被活活困死在城中。
另外一種情況是為了打敗敵人,先是以敵示弱,或者是采用某種固定的打法來麻痹敵人。等到抓住機會,給敵人來一個出其不意的打擊。
達哈高所采用的就是第二種打法,他是擺出一副安心防守,並且以言語挑釁等手段,想要激怒冷鋒,讓他派兵攻打自己防守的金鈴關。
不過冷鋒這邊根本不為所動,就所有派人前來攻打金鈴關,也隻是遠遠的放槍,根本就不會靠近城牆。
這樣一來,無論是達哈高在城牆上布局什麽樣的攻擊手段,都無法有效的打擊到冷鋒的軍隊。
雙方就是這樣陷入一種僵持狀態,十幾天下來之後,大家都似乎熟悉了對方的戰術。
於是在達哈哥等人看來,冷鋒並不是想真正的攻打金鈴關,隻是為了做個樣子給朝廷看。
蒙古人這邊是也知道冷鋒接到了朝廷的旨意,這是他在向朝廷擺明了態度,表現出是願意按照聖旨上的要求,率兵前往京城接受封賞的。
冷鋒這樣做是做了兩手準備,如果蒙古人一路上對他都不設防,那麽他完全可以趁此機會多占領一些地盤。
對於蒙古人來說,他們可以放棄一些地盤。這不僅僅是為了收縮防線,而是想分散冷鋒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