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知道冷鋒的手中還有這些大炮的話,那麽想要依靠金鈴關這種天險之地,將冷鋒的大軍阻擋在關外的打算就不會有了。
同時也不會將如此規模的軍隊全部駐紮在金鈴關內,就算是要和冷鋒的軍隊開戰,那也是會重新謀劃。
不過現在一切都已經晚了,當國師接到金鈴關夫守的消息之後,忍不住歎息一聲:天不佑我!
這也不怪國師此時有些心灰意冷了,畢竟他之有已經兵臨京城之下,隻差最後一步就可能占領南方朝廷的心腹之地。隻要打下了京城,那麽南方朝廷就等於是滅亡了。
距離他心中的宏偉計劃,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可是在種勝利在望在關頭,沒想到突然之間冒出了冷鋒這樣一個人物。之前他已經盡量對於冷鋒高估了,可是現在看來,他還是低估了冷鋒。
之前國師從來沒有把冷鋒看成能夠威脅到他們的存在,就算是冷鋒在洪山莊搞出來的產業再怎麽新奇,賺錢能力再如何強大,在他的眼中隻不過是一塊大肥肉而已。
可是現在卻發現自己錯了,正是因為這個沒有想到的錯誤,讓他的所有計劃都不得已經暫停下來。
之前冷鋒表現太過低調,而且也太具有迷惑性。
朝廷和楊家對冷鋒的產業垂涎三尺,蒙古人也同樣如此。
而且他們所采用的策略都還差不多,都是想著通過圍而不攻,給冷鋒製造壓力,讓他主動交出產業的方法。
但是沒有想到,在他們眼中看來原本是頭大肥豬,可是轉眼間就變成了兇猛的大老虎。
朝廷在冷鋒的手中沒有占到多少便宜,蒙古人不僅僅沒有占到便宜,而且還被狠狠的撕咬下一大口肉來。
國師的心中哪怕有再多的不甘,也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就是號稱天下無敵的蒙古軍隊,在冷鋒的麵前也是不堪一擊。
之前他嘔心瀝血打下來的大好局麵,現在也不得不放棄。
能夠用方法,他都已經嚐試過了,甚至為此還損失掉了被他視為最強力量的蒼狼之影。
雖然蒼狼之影還剩下近萬人,但是國師也清楚,就算這萬名蒼狼之影的成員也被派出去,最後的結果也不會改變。
如果就冷鋒的手中隻有先前他們所了解的那些武器,那麽他還有信心依靠一些險要的關隘與之抗衡。但是經過金鈴關一役之後,他已經明白僅憑血肉之軀和地利之勢,已經無法阻擋冷鋒前進的步伐了。
自從和冷鋒的軍隊交手以來,蒙古人前前後後一共損失了四十萬大軍。
這些軍隊的損失,已經讓蒙古人感覺到傷筋動骨了。雖然蒙古人的軍隊戰鬥力強大,但是他們的家底並不怎麽豐厚,當初蒙古人剛剛走出草原的時候,總共隻有三十萬人的軍隊。
在和金人的鬥爭過程中,他們一邊打一邊發展壯大起來。
等到將金人滅掉之後,蒙古人的軍隊已經達到了六十來萬,而且這六十來萬還全部都是正規軍。
在戰勝了金人之後,蒙古人可沒有客氣,而是將金人的殘餘力量全部收編到了軍隊之中。
這一次的擴充,直接就將他們的軍隊數量提升到接近百萬之眾。
而且後來蒙古大軍又對周圍的那些小國小邦進行了清掃,雖然那些小國的人口不多,最小的邦國總人口甚至連萬人都沒有,但是大的邦國也有幾十萬人口。
聚少成多之下,從這些外邦小國也整合出二三十萬軍隊來。
而且這些外邦小國的人被整合成軍隊之後,很快就被蒙古人給同化了,畢竟他們的國家太小,很難有什麽強大的歸屬感。
當蒙古人對南方朝廷發動攻勢之時,他們已經擁有百萬正規軍,還有三五十萬雜牌軍隊。
這些雜牌軍隊基本上都是北方的漢人奴隸軍團,還有一些主動投靠他們的各方勢力。
比如說像之前偷襲冷鋒運輸隊的金刀門那些匪徒,如果這些人沒有被消滅的話,投靠到蒙古人麾下之後,就是雜牌軍中的一員。
自從和南方朝廷開戰以來,蒙古軍隊人員損失也隻不過二十來萬。其中正規軍和雜牌軍各占一半左右,按照這個比例來說,他們的損失數量比朝廷要少很多。
這一次南方朝廷可是下了血本,前後共投入了將近二百萬的兵力。不過在戰爭之中,被直接消滅的就接近了五十萬人,還有幾十萬人成了潰軍,戰敗之後就不知去了哪裏。
現在的南方朝廷手中掌握的兵力,真正能夠擁有一戰之力的,隻有五十萬左右。
這些是屬於朝廷的正規軍,還有幾十萬軍隊是從各地趕來勤王的地方軍閥。這些地方軍閥之所以會趕來勤王,並不是說他們的思想覺悟有多高,一切還都是為了利益。
因為他們的背後,幾乎都是朝廷大佬的影子,或者有些朝廷大佬就是這些軍閥家族之人。他們和朝廷的關係是一損俱損失,一榮俱榮的。
而且這一次出兵勤王,也是有好處的。
如果能夠保住南方朝廷存活下來,那麽他們不僅僅可以得到朝廷的糧草和錢財,還能夠進一步擴大他們的領地。
所以說,蒙古人這一次進攻京城的行為才遭受到了強烈的抵抗。
不過蒙古人也沒有動用全部的力量,最起碼蒼狼之影就沒有全部出山,而且在蒙古人的後方,還有一支二十萬人的精銳部隊沒有拉上來。
這二十萬人是駐守在蒙古人王庭的精銳,在整個蒙古軍方之中,相當於南方朝廷的禁衛軍。
如果這些力量全部壓上去的話,南方朝廷的京城早就被他們拿下來了。
不過當冷鋒出兵之後,這一切的局麵就開始轉變了方向。
之前給蒙古人添亂的,隻是北方的那支義軍,他們在蒙古人集中兵力和南方朝廷開戰的時候,在北方蒙古人占據的山盤上到處攻城掠地。
由於蒙古人的主力部隊全部調集到了南方地區,留守在北方的基本上都是那些雜牌軍。
同時也不會將如此規模的軍隊全部駐紮在金鈴關內,就算是要和冷鋒的軍隊開戰,那也是會重新謀劃。
不過現在一切都已經晚了,當國師接到金鈴關夫守的消息之後,忍不住歎息一聲:天不佑我!
這也不怪國師此時有些心灰意冷了,畢竟他之有已經兵臨京城之下,隻差最後一步就可能占領南方朝廷的心腹之地。隻要打下了京城,那麽南方朝廷就等於是滅亡了。
距離他心中的宏偉計劃,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可是在種勝利在望在關頭,沒想到突然之間冒出了冷鋒這樣一個人物。之前他已經盡量對於冷鋒高估了,可是現在看來,他還是低估了冷鋒。
之前國師從來沒有把冷鋒看成能夠威脅到他們的存在,就算是冷鋒在洪山莊搞出來的產業再怎麽新奇,賺錢能力再如何強大,在他的眼中隻不過是一塊大肥肉而已。
可是現在卻發現自己錯了,正是因為這個沒有想到的錯誤,讓他的所有計劃都不得已經暫停下來。
之前冷鋒表現太過低調,而且也太具有迷惑性。
朝廷和楊家對冷鋒的產業垂涎三尺,蒙古人也同樣如此。
而且他們所采用的策略都還差不多,都是想著通過圍而不攻,給冷鋒製造壓力,讓他主動交出產業的方法。
但是沒有想到,在他們眼中看來原本是頭大肥豬,可是轉眼間就變成了兇猛的大老虎。
朝廷在冷鋒的手中沒有占到多少便宜,蒙古人不僅僅沒有占到便宜,而且還被狠狠的撕咬下一大口肉來。
國師的心中哪怕有再多的不甘,也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就是號稱天下無敵的蒙古軍隊,在冷鋒的麵前也是不堪一擊。
之前他嘔心瀝血打下來的大好局麵,現在也不得不放棄。
能夠用方法,他都已經嚐試過了,甚至為此還損失掉了被他視為最強力量的蒼狼之影。
雖然蒼狼之影還剩下近萬人,但是國師也清楚,就算這萬名蒼狼之影的成員也被派出去,最後的結果也不會改變。
如果就冷鋒的手中隻有先前他們所了解的那些武器,那麽他還有信心依靠一些險要的關隘與之抗衡。但是經過金鈴關一役之後,他已經明白僅憑血肉之軀和地利之勢,已經無法阻擋冷鋒前進的步伐了。
自從和冷鋒的軍隊交手以來,蒙古人前前後後一共損失了四十萬大軍。
這些軍隊的損失,已經讓蒙古人感覺到傷筋動骨了。雖然蒙古人的軍隊戰鬥力強大,但是他們的家底並不怎麽豐厚,當初蒙古人剛剛走出草原的時候,總共隻有三十萬人的軍隊。
在和金人的鬥爭過程中,他們一邊打一邊發展壯大起來。
等到將金人滅掉之後,蒙古人的軍隊已經達到了六十來萬,而且這六十來萬還全部都是正規軍。
在戰勝了金人之後,蒙古人可沒有客氣,而是將金人的殘餘力量全部收編到了軍隊之中。
這一次的擴充,直接就將他們的軍隊數量提升到接近百萬之眾。
而且後來蒙古大軍又對周圍的那些小國小邦進行了清掃,雖然那些小國的人口不多,最小的邦國總人口甚至連萬人都沒有,但是大的邦國也有幾十萬人口。
聚少成多之下,從這些外邦小國也整合出二三十萬軍隊來。
而且這些外邦小國的人被整合成軍隊之後,很快就被蒙古人給同化了,畢竟他們的國家太小,很難有什麽強大的歸屬感。
當蒙古人對南方朝廷發動攻勢之時,他們已經擁有百萬正規軍,還有三五十萬雜牌軍隊。
這些雜牌軍隊基本上都是北方的漢人奴隸軍團,還有一些主動投靠他們的各方勢力。
比如說像之前偷襲冷鋒運輸隊的金刀門那些匪徒,如果這些人沒有被消滅的話,投靠到蒙古人麾下之後,就是雜牌軍中的一員。
自從和南方朝廷開戰以來,蒙古軍隊人員損失也隻不過二十來萬。其中正規軍和雜牌軍各占一半左右,按照這個比例來說,他們的損失數量比朝廷要少很多。
這一次南方朝廷可是下了血本,前後共投入了將近二百萬的兵力。不過在戰爭之中,被直接消滅的就接近了五十萬人,還有幾十萬人成了潰軍,戰敗之後就不知去了哪裏。
現在的南方朝廷手中掌握的兵力,真正能夠擁有一戰之力的,隻有五十萬左右。
這些是屬於朝廷的正規軍,還有幾十萬軍隊是從各地趕來勤王的地方軍閥。這些地方軍閥之所以會趕來勤王,並不是說他們的思想覺悟有多高,一切還都是為了利益。
因為他們的背後,幾乎都是朝廷大佬的影子,或者有些朝廷大佬就是這些軍閥家族之人。他們和朝廷的關係是一損俱損失,一榮俱榮的。
而且這一次出兵勤王,也是有好處的。
如果能夠保住南方朝廷存活下來,那麽他們不僅僅可以得到朝廷的糧草和錢財,還能夠進一步擴大他們的領地。
所以說,蒙古人這一次進攻京城的行為才遭受到了強烈的抵抗。
不過蒙古人也沒有動用全部的力量,最起碼蒼狼之影就沒有全部出山,而且在蒙古人的後方,還有一支二十萬人的精銳部隊沒有拉上來。
這二十萬人是駐守在蒙古人王庭的精銳,在整個蒙古軍方之中,相當於南方朝廷的禁衛軍。
如果這些力量全部壓上去的話,南方朝廷的京城早就被他們拿下來了。
不過當冷鋒出兵之後,這一切的局麵就開始轉變了方向。
之前給蒙古人添亂的,隻是北方的那支義軍,他們在蒙古人集中兵力和南方朝廷開戰的時候,在北方蒙古人占據的山盤上到處攻城掠地。
由於蒙古人的主力部隊全部調集到了南方地區,留守在北方的基本上都是那些雜牌軍。